咸豐皇帝為什麼即位後只活了11年?

農村不凡事

咸豐帝前面的幾位清朝皇帝享壽都是比較高的,但是從咸豐帝開始,一連三位清朝皇帝都短命,咸豐帝活了31歲,同治帝活了19歲,光緒帝活了38歲,不僅短命,同治和光緒帝還沒有子嗣,清朝最後一位皇帝宣統雖然活了62歲,但是終其一生依然沒有子嗣。

清王朝帝王的這種短命現象始於咸豐帝,那麼究竟是什麼緣故導致了咸豐帝只活了31歲呢?

這首先要與咸豐帝早產有很大關係。咸豐帝是道光帝的第四子,他出生的時候道光帝已經50歲了。在咸豐帝之前,道光帝一共有三個兒子,其中二阿哥和三阿哥都出生沒多久就夭折了,大阿哥倒是活了二十多歲,不過在咸豐帝出生前一年暴斃而亡(據說是被道光帝一腳踢死的)。咸豐帝的母親懷孕的時候,另一位妃子也懷孕了,而且產期在咸豐帝之前,而當時道光帝已經沒有任何子嗣,所以誰先出生誰被立為儲君的可能性就大。所以咸豐帝的母親就賄賂御醫給她吃了催生的藥,並且許諾如果產下皇子一定重賞。最終,咸豐帝真的比另一位皇子(即五阿哥奕誴)早十天出生。不過也正是因為早產的緣故,咸豐帝的身體先天不良,一生下來就體弱多病。民間甚至流傳咸豐帝是一位殘疾人,腿腳不怎麼利索。

咸豐帝和他的先輩們一樣,堅持夷夏大防,所以當英法聯軍要求以公使駐京為代價結束戰爭的時候,咸豐帝斷然予以拒絕,後來當英法聯軍進攻北京城的時候,咸豐帝就留下了恭親王在北京與英法聯軍談判,自己則到了熱河行宮。實際上是躲避現實,當時的清王朝內憂外患,而咸豐帝拿不出解決的方案,所以他在熱河期間就沉淪了,整體沉浸在聲色犬馬之中,夜夜笙歌,本來就不怎麼好的身體很快就垮了。所以不久咸豐帝就死在了熱河。


青年史學家

1850年正月,道光皇帝病情加重。他知道自己時日不多了。忙宣召載銓、載恆、端華、僧格林沁,軍機大臣穆彰阿、賽尚阿、何汝霖,內務府大臣文慶等進宮,命令他們隨同總管太監從正大光明匾額後取下錦盒,宣讀詔書,詔書上只有“皇四子奕詝”五個字。這就是愛新覺羅·奕詝,咸豐皇帝。


嘉道中衰後,咸豐帝本來還是想有所作為的。但是此時的國家處在內憂外患,風雨飄搖之中。

1851年元月,洪秀全等在廣西桂平縣金田村“拜上帝教”,發動了金田起義,一時席捲大江南北。他利用1856年的“天京事變”間隙,依靠曾國藩左宗棠等人以及外國侵略者的幫助下,鎮壓太平天國運動。這時,英法兩國再次對華宣戰,就是第二次鴉片戰爭。俄國也趁火打劫。迫使咸豐帝簽訂了《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璦琿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1860年9月,英法聯軍逼近北京,咸豐攜帶皇后葉赫那拉氏和四春娘娘等宮眷一百多人逃往熱河避暑山莊。之後,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在侵略者虎視眈眈的情況下,加上國庫空虛,吏治腐敗,天災不斷,民眾起義。面對這一系列的問題,咸豐皇帝一籌不展。這時,咸豐皇帝犯了很多皇帝都會犯的職業病,沉湎聲色,縱慾自戕。


1861年7月,咸豐皇帝病死於熱河避暑山莊。自1850年至1861年在位11年。


閃電天下


咸豐帝1850年承繼大統,也是兩千多年的封建體制下最後一位有實權的皇帝,咸豐帝繼位,都沒過幾天安穩日子,在他繼位的第二年太平天國運動爆發,直到咸豐帝駕崩(1861年),這是都沒完,鬧心的事多,也是咸豐帝繼位後只活11年的重要因素。

但是,造成咸豐帝早亡的最大誘因據說還是“好色”,紫禁城裡有鹿苑已不是什麼秘密,但是用途卻一直諱莫如深,按照太醫的說法,藥用也說的過去,但這種大補的東西做藥,能幹啥!

尤其是咸豐帝繼位後,鹿苑的規模進一步擴大,咸豐帝的用鹿量(主要是鹿血)很大,沒事基本上就泡在後宮翻江倒海。


等1860年英法聯軍進北京,咸豐帝攜諸王公大臣和後宮妃嬪倉皇離京,避難承德避暑山莊,肅順等人為了更好的把持朝政,冒著戰火專門從天津弄來了一個姓曹的寡婦。

曹寡婦有一個絕招就是豐乳肥臀的外表下,床技了得,據說她的男人就是被她榨乾死的,咸豐帝得此尤物,樂不思蜀,夜夜笙簫。

往日裡咸豐帝火力不行的時候都是鹿血續命,在承德沒有鹿苑,也沒有鹿血,一天夜裡,咸豐帝突感身體不適,極度虛脫中卻沒有鹿血續命,最後竟一命嗚呼,死在了曹寡婦的肚皮上!

好淫樂,縱慾過度,可以說是咸豐帝早亡的最大誘因,加之時局不靖,操勞過度,繼位後11年即死並不讓人意外!


歷史三日談

清文宗咸豐皇帝愛新覺羅·奕詝(1831—1861年),是個早產兒,在位11年。繼位之初,曾有過勵精圖治、中興祖業的政治抱負,可即位不到一年,太平天國在金田起義,西方列強以“修約”為名,準備發動新的侵略戰爭,清朝面臨內憂外患的統治危機。

但咸豐是一個有實權的皇帝,為挽救統治危機,咸豐帝頗思除弊求治,他任賢去邪,重振綱紀,為籌措軍餉鑄大錢,重用漢族官僚曾國藩,提拔敢於任事的肅順,革除弊政。懲處因循敷衍的官員,罷斥貪位保榮的穆彰阿,處決了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投降派官員耆英。

然而,咸豐追求聲色的本性難改難移,他沉浸於女色,不思進取。每天要求戲班為他演唱,“如意洲花唱照舊”,且咸豐貪杯,飲醉後大耍酒瘋,最致命的是違背祖訓,吸食鴉片“益壽如意膏”。因此,每逢天壇、地壇、社稷壇或太廟大祭時,咸豐帝常因擔心腿腳無力,上下臺階時跌倒而失儀,不敢親臨,只派恭親王代勞。

後來,內憂外患交相而至,咸豐身體愈壞,因被酒色掏空了身子,面黃肌瘦,時常咳嗽不止,患上吐血之症,終因成天沉溺聲色之中,不知休養生息,最後病死於熱河。


羅盤高人

清文宗咸豐皇帝,愛新覺羅·奕詝,生於1831年,據傳是個早產兒,清朝入關後第七位皇帝,道光皇帝第四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即位,以次年為咸豐元年,時年20歲,在位十一年,即位之初也曾勵精圖治,銳意改革。

然則,此時的大清王朝,以步入衰老階段,閉關自守的弊端,也在這個時候顯現出來,而這一時期,太平天國又在金田爆發了起義,外國列強又以修約之名,咄咄相逼,此時的清王朝,可以說,已是內憂外患,風雨飄搖。



咸豐帝雖有遠大的政治抱負,然而,他終究沒有康熙的雄才大略,也沒有乾隆的運勢,他在政治上沒有韜略,又沒有格局,他雖有過種種努力,但終究沒有挽回大清王朝走向衰落的步伐。

而他在私生活方面,更是沒有節制,他整日沉迷於酒色,夜夜歡愛,且他貪杯好飲,每日必飲,每飲必醉。

他貪愛絲竹。日日笙歌,上午“花唱”,下午還要“清唱”,每天樂不思蜀。

更要命的是,他違背祖訓,吸食鴉片,常常以吸食鴉片來刺激自己,麻醉自我。



咸豐帝如此折騰自己,長此以往,自然命不能久,加之清王朝局勢動盪不安,內憂外患,諸因交加,咸豐帝身體每況愈下,於咸豐11年7月17日,死於熱河,終年31歲,葬於河北遵化,清東陵之定陵。


伊斯旦丁2

。。。咸豐是在位十一年,活了三十一歲。

看到底下一些答案提到咸豐早產的傳聞,闢一下謠,雖然孝全成皇后(全貴妃)常年月經不調,腰痠腹痛,但是咸豐真不是早產,根據《全貴妃遇喜檔》的記載,道光十一年二月二十五日太醫診脈說的是妊娠七個月,而咸豐是六月初九日生的,顯然是足月。

不過其母身體不算太好,看其脈案是氣血兩虧,寒溼肝鬱,脾胃失調的體質,動不動就是胸悶氣短,腹痛、胸痛、關節痛。

孝全成皇后本人就不長壽,只活了三十三歲,除了咸豐外,其所出二女,長女十一歲夭折,次女也只活了三十五歲。

所以我根本就不信什麼孝全成皇后為皇太后所害而喪命的野史傳聞,太荒謬了!

咸豐的英年早逝很大程度上和先天體弱有關,再加上他自己因為騎馬摔傷,導致跛足,留下終身的殘疾,也會對身心有所影響。

語出於惇王府,想開還是可信的:

文宗體弱,騎術亦嫻,為皇子時,從獵南苑,馳逐群獸之際,墜馬傷股。經上駟院正骨醫治之,故終身行路不甚便。

故而咸豐初年,就有“跛龍病鳳掌朝堂”之說流傳於市井。

凡此種種皆不見載於正史,身為天子,而身有殘疾,必定極力隱瞞,以維護皇帝可憐的尊嚴。

而以這樣的劣勢,處心積慮的與奕訢爭奪嗣君之位,不知要耗費多少心力。

而繼位後非但未能一展抱負,反而甚不順遂。

先是有太平天國之亂,後來英法聯軍入侵北京,居然火燒了萬園之園圓明園,一國之君不得不逃難奔波,實在是恥辱至極,驚嚇、恥辱,打擊是很巨大的。咸豐逃到熱河後心境無法平復,在煙波致爽齋裡寫起了“戒急用忍”用來警示自己,與祖輩比起來,這四個字其實挺諷刺的。名為秋狩實則逃難,狼狽不堪。抑鬱而終倒真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洗桐女史

以咸豐皇帝的身體之弱來說,活11年已經算是長的了;

咸豐帝是一個早產兒,他的母親為了讓他成為太子,就讓太醫弄了一碗催產藥,這樣咸豐帝比恭親王早出生十多天,所以咸豐帝從小就身體非常弱。咸豐從小就是藥罐子裡面長大的,身體差到什麼地步呢,騎馬的時候摔下來直接骨折。

吸食鴉片,五毒俱全

咸豐帝即為後,初期也勵精圖治,想要大展拳腳;但是治國理政需要一個很好的身體,咸豐皇帝身子弱精力差,日夜忙碌導致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在尋醫問藥期間用起了鴉片,然後就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了。

貪戀美色,縱慾過度

咸豐帝自幼有肺結核,經常咳血,御醫就讓咸豐帝喝鹿血支撐;但是咸豐體弱,中醫講“虛不受補”,身體越弱吃補品越不吸收。而且咸豐帝喜歡玩女人,咸豐玩膩了滿族的女人,又開始打漢女的主意。他不但寵幸漢女,而且還一下子就寵幸了四個,號稱圓明園“四春”。為了支持柔弱的身體,咸豐大量地服食春藥。可是如此一來,他的身體更加每況愈下。最後在御醫的建議下,咸豐又改用喝鹿血的辦法。為了喝鹿血,咸豐專門養了100多隻鹿。

縱情絲竹之樂,喜好酗酒。天天唱戲聽曲,喝酒必然喝醉耍酒瘋。

最終,因為私生活的不節制,咸豐皇帝僅僅30歲就一命嗚呼了。之後,便是慈禧這個老寡婦對於中國長達近半個世紀的實際統治。


用戶94702062251

清文宗咸豐皇帝,一共活了31歲,在位十一年即龍馭上賓,究其原因主要有自身體質較弱,內憂外患,政事繁忙,不注重養生,縱情享樂等等。

1、自身體質較弱。清朝統治者為了籠絡蒙古,實現滿蒙友好,多迎娶蒙古上層貴族,導致出現大量的近親結婚繁殖,後代不是早夭就是體弱多病。再者據傳咸豐皇帝早產,長大後體質自然較常人弱。

2、內憂外患、政事繁忙。咸豐可謂是清朝命運最悲慘的皇帝,在短短11年的即位生涯中無時無刻不處在內憂外患之中。即位之初,就爆發了太平天國運動,太平天國運動一直持續了14年,到咸豐去世都沒有鎮壓下去。後來又爆發了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攻陷北京,逼得咸豐皇帝出逃圓明園。英法聯軍逼迫清政府簽訂了天津條約、北京條約,使中國喪失了大量的權益。又火燒圓明園,使中華大地之瑰寶,毀於一旦。萬方有罪,罪在朕躬。這些當然是咸豐皇帝的屈辱,也使他的身體迅速的垮了下去。

3、縱情享樂。咸豐皇帝在即位之初頗思振作,後期看國事不可為,遂放縱自己,縱情於聲色犬馬之中。咸豐皇帝嬪妃眾多,最著名的是圓明園四春。宮中竟然備有春藥,相傳丁寶楨即誤服宮中偽裝成葡萄的春藥。常年流連聲色,拖垮了身體。所以壽命短暫,即位後只活了11年。


黃先生—歷史頑主

咸豐皇帝是道光皇帝九子中老四,六弟與之年齡相仿。是當時皇位有力爭奪者。老六有能力。但最終咸豐繼位了。這可以說是歷史的一個錯。北京滿學會會長閻崇年講得《清十二帝之咸豐》就講的很細。對於咸豐,就可以用錯錯錯來形容他的一生。他一生該做的事不做,不該做的事卻做了。致使自己三十一歲就風燭殘年了,悲哀!!!!而且臨死的時候由於處理不當,致使慈禧登基,八大臣身首異處,屍橫遍野。一場辛酉政變改變了中國近代命運。


交心沒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