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劉邦、李世民、朱元璋相遇,誰會是君,誰會是臣?

此間樂

必須李世民是皇上!因為他爹是李淵!

我們只需要看看這三個皇帝的發跡之前的生平履歷,就高下立現。

注意這裡說的是三個皇帝,不是三個開國皇帝。因為李世民是唐太宗,劉邦是漢高祖,朱元璋是明太祖。“祖”這個字才是給開國皇帝用的。

李世民生於武功之別館(今陝西武功)父親是時任隋朝官員的李淵,母親是北周皇族竇氏。李世民少年從軍,曾去雁門關營救隋煬帝。李世民被封為秦王,在唐朝的建立與統一過程中立下赫赫戰功。先後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軍閥,瓦崗英雄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大哥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齊王李元吉以及兩兄弟的兒子們,李世民被立為太子。。。

劉邦沛豐邑中陽里人,出身農家,為人豁達大度,不事生產。秦時任沛縣泗水亭長,因釋放刑徒而亡匿於芒碭山中,也就是畏罪潛逃。陳勝吳廣起事後不久,劉邦集合三千子弟響應起義,攻佔沛縣等地,稱沛公。不久投奔項梁,任碭郡長,被封為武安侯,統領碭郡兵馬。。。

朱元璋濠州鍾離人(今安徽鳳陽),幼時家境貧窮,曾為地主放牛

。1344年進入入皇覺寺當和尚,大概是為了討口飯吃。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元朝,在戰鬥中表現突出,1356年被部下諸將奉為吳國公。同年,攻佔集慶路,將其改為應天府。。。

不難看出,李世民拼爹完勝,偏偏又這麼努力,再加上本人英明神武,而且非常有才(李世民是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重點是比其他皇帝多出一個“詩人”)。他不當皇帝誰當?沛公和重八敢不俯首稱臣!


社會主義小書童

小哥出品必屬精品!

這個問題,就是典型的關公戰秦瓊了!但是既然題主腦洞大開,那麼小哥也來湊個熱鬧!

一個人成大事,無非是天時地利人和!

下面小哥逐一分析分析!

第一位,劉邦,生於秦末,時值天下大亂

劉邦從一個下邳小吏,通過自己的努力,朋友的幫助,最後終成一方諸侯,位極人臣,而劉邦心懷天下,最後和西楚霸王項羽的終極一戰,更是奠定了大漢皇朝的開篇!

劉邦手下能人異士頗多,有宰相蕭何,謀士張良,陳平,大將韓信,猛將樊噲等等,並且劉邦是一個低調謙虛,廣納將才的人,所以當時才會有那麼多的人為他效命,但是後來,天下大定,那些元老忠臣很多都被呂后陷害,家破人亡,可謂是人生悽慘!

劉邦沒有讀過什麼書,但是其情商很高,所以才會成功!但是劉邦又有點心胸狹窄,並且因此差點錯過了韓信!如果沒有蕭何月下追韓信,那麼劉邦不一定能得到天下!



第二位: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生於宦官人家,從小飽讀兵書,年紀輕輕便展現出非凡的軍事才能,並且為人講義氣,以解救天下蒼生為己任,重農桑!

李世民不僅自己才華橫溢,知人善用,並且廣納賢才,凌煙閣二十四位功臣更是流芳百世,李世民所在的時代,形式更是混亂,先有十八路反王,後有三十六路反王,可見當時的混亂程度,但是最後,李唐和王世允的終極一戰,李唐勝出,從此統一中原!

李世民在位期間,大興科舉制度,李世民曾言,天下人才盡入吾彀亦,可見當時的盛況,並且輕賦稅,再者遠征突厥,可以說是打破以往卑躬屈膝的聯姻求和策略,開創了大唐霸業!

太宗時期,更是四海臣服,八方來拜!

第三位:朱元璋!

朱元璋生於貧困的年代,曾一度為了吃飽肚子,出家為僧,其手下也是能人輩出,劉伯溫相傳為三國諸葛亮轉世!

朱元璋所在的時代,是蒙古鐵蹄肆虐的時代,朱元璋參加義軍,最後一步步脫穎而出,成為領導人,後來和陳友諒終極對戰,一舉擊敗陳友諒,奠定了大明王朝的基業!

但是伴君如伴虎,朱元璋功成名就後,大肆殘殺以前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如徐達,劉基,胡惟庸,李善長等等,可謂是寒了天下將士們的心!

所以,假如這三個人相遇,小哥覺得,李世民會是君主,而劉邦和朱元璋,連臣子都會沒得做!


深圳小哥帶你看深圳

假設一:

只有他們3個,不用考慮他們各自的團隊,他們每人帶著20萬以上的軍隊,團隊裡也沒有厲害到變態的韓信、李靖、徐達等人,他們自己就是統兵大帥和政治領袖。

朱元璋能力最強,連劉伯溫都盛讚機謀過人。在創業初期,朱元璋只是一個大頭兵,沒什麼人脈資源,全憑自己摸打滾爬積累的勢力。對於糧草徵集、招募士兵、理政安民等後勤管理管理工作,也是一把好手。更不用說他帶兵打仗了,立國之戰的鄱陽湖之戰,以少打多,贏了。25萬大軍北伐,也是他的謀略,先斷羽翼,再直搗黃龍,結果竟告全功。那時候,蒙古人的勢力還是很強的。

李世民帶兵作戰沒有問題,問題在於他的後勤工作都是李建成在後方料理的,比如他的戰馬,他的糧草都是後方支援,他不用考慮這些。雖然他也有以少勝多的戰例,但是他更像特種戰專家,喜歡一劍穿心。對於大規模部隊作戰,缺少全局統籌的案例。

劉邦帶兵10萬則可,這是“兵仙”韓信酒後說的,可算是酒後吐真言。至於劉邦的戰績,面對項羽時,就沒打贏過。劉邦好幾次紮營,避而不戰,還被項羽強攻下來。雖說當時諸將,都不會是項羽的對手,但是劉邦能力的缺陷是三人當中最多的。

因此,單獨領兵征戰沙場,朱元璋完勝李世民、劉邦。

假設二:

他們都有各自的團隊,穿越時空相遇,拋開技術升級換代的因素,只考慮團隊戰鬥力。

劉邦的大兵團作戰優勢明顯,只要韓信在,劉邦就可以立於不敗之地。

李世民的特種作戰是古代世界的閃電戰,只要李靖在,劉邦和朱元璋時刻都會面臨被實施斬首戰術。

朱元璋的大縱深作戰實力超群,只要徐達和常遇春在,可提十萬兵縱橫天下。

朱元璋的騎兵是三人中最多的,這是朱元璋能實施大縱深作戰的基礎。

因此,三人團隊對陣,最終勝出的,應該是劉邦與朱元璋。劉邦能活下來,完全是因為韓信的原因。常遇春再能打,打不破韓信的十面埋伏。可是徐達持重,未必給韓信機會。

李世民之所以出局,是因為特種作戰需要對手的麻痺大意,如果遇到厲害的對手,李世民以快打慢的打法失效,就容易陷入被動。

所以,這種情況下,劉邦立於不敗之地,所以能做君主的只能是他。朱元璋運籌帷幄,可為大帥。李世民兵鋒難當,可為大將。


而知而行

在中國封建社會的歷史上,誰的心越狠,誰的心越黑,誰的臉皮越厚,往往誰就是會成為最後的受益人和統治者。也就是說,生在一個群雄逐鹿的亂世時,最後得到天下的,往往不是道德高尚,才智出眾的人,而是那些心狠手辣,面厚心黑的陰謀家,也就最不要臉,最厚顏無恥的人往往最後得到天下。


就拿三國來講吧!劉備是臉皮厚但心不黑,所以他只能建立蜀國。孫權也是臉皮厚心不黑,憑藉江南的地理優勢偏安一隅。而曹操雖然臉皮厚心也黑,但卻沒有做到極致,所以他和他後代,雖然也稱帝,但終就沒有一統天下。這幾位的面厚心黑大佬最後都輸給了特別能忍、特別能裝、特特厚顏無恥、面厚心黑的大陰謀家司馬懿的手裡,最終司馬氏取代了曹魏,最後一統天下,建立了晉朝。因此可以說,《三國演義》與其說是關張劉的奮鬥史,還不如說是司馬氏的成名建國史。因為三國演義中最後得天下,受益最大的是最面厚心黑的司馬氏一家。這就是後來李宗吾的《厚黑學》的由來。

那麼如果劉邦,李世民,朱元璋相遇在一個亂世的話,我認為朱元璋將成為皇帝,而李世民只能是一個平民,因為他是世民嗎!而劉邦依然是一個小吏,也算是公務員安邦吧!就這還不能讓朱元璋發現,悄悄地在地下隱姓埋名地苟活吧!如果讓朱元璋知道了,分分鐘他的錦衣衛趕到,讓你從這個世界消失的。

那這又是為什麼呢?因為在劉邦、李世民、朱元璋這三個開國皇帝,論心狠程度李世民最弱,因為他在世基本沒殺過功臣。


其次是劉邦,他雖然是個無賴,但生前並沒有濫殺功臣,殺也是他老婆呂后殺的。而心腸最毒最狠最殘忍,最殘酷無情的皇帝就是朱元璋了,他在世幾乎殺光了所有的功臣。而且把人殺了還留人皮欣賞,可見是多麼的心狠手辣,厚顏無恥。朱元璋是一個只可與其共患難,不可與其同福貴的極端自私的獨裁者。有這麼一個面厚心黑到登峰造極的人存在,劉邦,李世民要同他爭天下,門都沒有。能保住小命就燒高香了!



小太陽958

劉邦、李世民、朱元璋,這三個人都是封建王朝皇帝中佼佼者,劉邦、朱元璋布衣天子,草根逆襲成開國皇帝,李世民跟隨李淵起義,征戰沙場,算是開國皇帝。



各有所長,各有所劣。

劉邦手下有著楚漢三傑,分工明確,張良主謀,韓信主帥,蕭何主後勤。無論在哪個時代,都是專才,佼佼者。團隊的力量無窮,更何況是頂尖人才的團隊。



李世民有軍神李靖,還有一幫武將文臣,他自己也是一個統帥。朱元璋也是如此。

在人才上,我認為劉邦勝一籌。

劉邦的軍隊主要是步兵,唐明兩朝有騎兵,而李世民手裡還有一把利刃,一把殺手鐧—陌刀營。在一群騎兵步兵前,也不吃虧。除此之外,朱元璋手裡還有水軍,水路兩軍佔全。



從這裡,我認為看不出誰厲害,關鍵在於各自地盤的地理位置,這也可以判斷出糧草的多少,如果是漢蜀,那糧草就多了。三軍未動,糧草先行,沒有充足的糧草,對等情況下,劣勢毫無猶豫展現。

我們在從對手來說,劉邦的對手是西楚霸王項羽,李世民的是李密、王世充、竇建德等,朱元璋的是張士誠、陳友諒、王保保等。項羽除了政治不厲害外,其他都厲害,可以打敗他們吧?



綜上,在拋開見識兵器等差別外,誰贏還說不清,還得看各自佔領地盤的地理位置,還得看各自的運氣,有時候氣運也是一種能力,正所謂看天時地利人和。

如果加上這些因素,朱元璋有火器,但多用幾次未必優勢明顯。無論怎樣,都不怎麼厲害,一顆原子彈不到幾秒,紛紛被解決。

總之,誰輸誰贏真說不準,他們都是各自時代的贏家,脫離他們的時代來組局,在新的時代比拼,有可能他們都不是贏家。


非常茴香豆

君還是君,沒人為臣,誰也不服誰!

新三國演義!

劉 邦:霸王項羽那麼牛逼的人,都被我弄死了,你們兩個服不服?


朱元璋:個人英雄算什麼?整個元朝都被我老朱滅了!當年蒙古鐵騎橫掃歐洲,天下震盪,何人不懼?

李世民:我為了一統天下,連自家兄弟都滅了,你們兩個敢嗎?


劉 邦:我雖心狠,也不能殺自家兄弟!

朱元璋:這我老朱也下不了手哇!

李世民:那你們兩個服不服我?

劉 邦:不服!殺自家兄弟,失德!

朱元璋:老朱也不服!自家兄弟也殺,毫無人性!

李世民:既然這樣,我把你們兩個也殺了!

劉 邦:不怕你殺,我有樊噲擋著!當年霸王項羽的鴻門宴也殺不了我!

朱元璋:我老朱就更不怕了,錦衣衛難道是吃素的?

李世民:劉邦,你不服我,我就幫項羽滅你,讓項羽一統天下,逼你自投烏江,淹死你!朱元璋,你不服我,我就幫陳友涼滅你,讓你在鄱陽湖投湖自盡!

劉邦:李世民,你這手段也太毒了,有違天意!我劉邦滅項羽,建漢朝,乃是天命所歸!


朱元璋:李世民,你這心眼也太壞了,我老朱擊敗陳友涼,滅元朝,也是上天的旨意,不可違背!

李世民:呸!我大唐無敵戰神李靖,帶十萬鐵甲精騎,就可踏平你們!


劉邦:李世民,你想得美!你的鐵甲精騎雖然厲害,但我劉邦也向毛主席學了一招“人民戰爭”,我要讓你的鐵甲精騎,淹沒在漢朝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

朱元璋:李世民,你的身邊就有我老朱的錦衣衛臥底!你敢對我大明用兵,小心我讓錦衣衛晚上割了你的腦袋!

李世民:沒想到你們兩個還有這一手!高,實在是高!

劉邦:老朱,李世民太器張了,你我兩個要不聯手把他滅了?

朱元璋:老劉,我老朱正有此意!我們兩個聯手,舉起大明大漢盟旗,滅了他李世民的唐朝,然後讓寇仲的少帥軍一統天下!讓純正的漢人來統治天下!

李世民:嘿哩,兩位,咱們三個人也別打了!幸虧咱們三個人是穿越過來喝酒的,這酒喝完了,也就散了吧!


上面就是一篇酒醉之言!

各自散了吧!


踏浪尋歡

李世民本來要殺劉邦和朱元璋 這時候 袁天罡和李淳風馬上阻止李世民道 劉邦是漢朝開國天子 他的子孫後代裡有一個叫漢武大帝的皇帝再滅匈奴的時候 匈奴裡有陛下的先族 後來被漢人俘虜帶到長安與漢人結親繁衍然後經過多少歲月又和鮮卑族人結合 又改李姓 才有陛下如此天驕 此時李世民又看向朱元璋這裡 朱元璋汗流浹背的低頭不語 這是朱元璋想起劉伯溫以前給他說的話 人歪還有比你歪的 劉伯溫此時靜靜等待著自己的命運 李世民果然是龍鳳之資 轉念一想 劉邦是祖先之人 元璋乃後世之孫類 萬一我的後代裡有人改姓朱 那不是斷了後世之孫輩 不管祖先是何之姓都有可能改成李姓之祖先 而我之李姓也有可能改為朱姓 或者其他之姓 原來天下之何種之姓都出於我華夏之國 都是一家人 不可亂滅之。來人 把劉邦先人和元璋後輩放了 給予最好的待遇 今晚我與他們二人 要長談過去 現在 和往後 天罡淳風你二人也隨孤家一同 孤今夜與愛卿等人一起推算大唐盛世與千萬年後的我華夏之國運 我定要決算萬年之華夏國運 保我華夏一統乾坤 從此無別國 ......


明月無憂1

肯定是劉邦,人才肯定都往劉邦這裡跑,因為劉邦會宣傳自己。朱元璋是效仿劉邦的,否則他就是豬屎。因為世無英雄,元朝氣數已盡,朱元璋才能僥倖夠成功。真不喜歡豬猿蟑,漢唐都能擴張百餘年,朱元璋早早的把功臣都殺光了,只擴張了不到30年。並且因為沒有能征戰的功臣的守護,導致朱棣篡位成功。朱棣非朱元璋親生。因為朱元璋好霸佔有夫之婦,朱棣的母親就是有夫之婦,朱棣是早產兒,在當時的醫療條件下,早產兒成活率極低。朱棣卻成活了,證明朱棣不是早產兒的機率非常大,加之朱棣母親是有夫之婦,所以朱棣不是朱元璋親生的概率遠大於是親生的概率。朱棣篡位這也是對朱元璋亂殺功臣的報應。劉邦比朱元璋還要歷害一些,劉邦是戰略家,馬上皇帝,無論是戰略還是軍事都在朱元璋之上,朱元璋主要是依靠將領打天下。劉邦與項羽對戰互有勝敗,否則項羽是怎麼讓劉邦追擊到垓下去,劉邦對項羽兩敗三勝,最垓下之戰完勝項羽


wangbabulao

這個問題我覺得分兩種情況來看,

第一種是這三個人如果在個人年輕的時候相遇,情況會是怎麼樣。

第二種也是三人都已經大勢已成,處於爭奪天下的情況,結局會是怎麼樣。

第一種,如果三人年輕的時候,我覺得最終成為皇帝的應該是李世民,為什麼,因為志氣。李世民曾經在隋煬帝楊廣時就羨慕非常有取而代之的想法。而且李世民是官宦子弟,門閥世家,論資源,才氣,武藝,交際能力和手段,都不是泥腿子出身的朱元璋和小吏出身的劉邦所能比擬的。在這種情況下,我想朱元璋和劉邦是無論如何都沒法和李世民相比的,能夠在李世民手底下混飯吃就了不起了。





第二種,如果三人都是處於個人巔峰時期的時候相遇,那麼最終的結果如何恐怕還真不好說。最有可能的結果就是三國鼎立。為什麼呢?看劉邦,文有張良、蕭何,武有韓信。而李世民自己本身就是不可多得的文武全才,手下文有房謀杜斷,長孫無忌,武有尉遲敬德,程咬金,秦瓊等。而朱元璋也是文武人才濟濟,文有劉伯溫,李善長,武有徐達,常遇春,湯和等。這三人麾下可以說都是人才濟濟,實力不凡。三國鼎立恐怕是最好的結局了。


夜月下鳴蟬



我以為是李世民。李世民出生將門,十六歲就策劃了雁門解圍的奇謀。隋煬帝為顯擺天朝上國的威風,帶兵北巡塞外,被突擊始畢可汗帶兵十多萬鐵壁合圍,隋煬帝頓時傻了眼,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當時駐守太原的李淵手上也不過五六千兵力,根本不夠突厥人塞牙縫,李世民策劃了草木皆兵之計,讓騎兵們兵分幾路,舉著旌旗,拖著樹枝,一路上聲勢浩大,烽煙滾滾,讓始畢可汗以為大軍來援,怕被反包圍而撤軍。

雖然劉邦手下有漢初三傑,但是他奪得天下除了善於用人外,自身能力明顯不足,有一些運氣的成分在裡面。但李世民帳下更是人才濟濟而他自身就是文武雙全,久經戰陣。在建唐的過程中,有一半以上戰役是他打的。朱元璋自然是一個人才,但打天下指揮作戰的很多還是靠首先那幫戰將、兄弟。



再從得天下後的作為更可以看出他們的優劣,李世民沒有因為權力鬥爭誤殺一個開國元勳,保住了唐朝開國的元氣,足可以看出他的胸懷格局,開明自信,這才有了盛唐之勢。內歌舞昇平、安居樂業,外震懾邊塞、威加海內外。被西域各國由衷的敬佩,稱之為“天可汗”。


反觀劉邦,得天下後大開殺戒,將兵仙韓信處死,連自己的發小都沒有放過,為的就是清除異己,鞏固權力。以至於後來征伐匈奴是無將可用,被匈奴誘敵深入,被圍白登山,後來還是向冒頓單于的老婆行賄才撿回一條命。逃回之後,開啟了用漢家女人裙底維繫國家安全的恥辱先例。

再看朱元璋,跟隨他南征北戰的文臣武將,幾乎無人倖免,被誅殺一盡,什麼剝皮揎草、點天燈、凌遲處死等反人類的酷刑更是在他的治下發明出來的。



三相對比,誰優誰劣,誰更有王天下的氣局,不言自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