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曉嵐聽了爸爸一番話,從此再也不怕鬼

昨天是所謂“鬼節”,各個自媒體都在“談鬼”。我也不能免俗,從昨天早上就想著要蹭蹭這個熱點,結果一直拖到今天。對於鬼和鬼故事,我向來是很喜歡的,看過欒保群先生的《捫蝨談鬼錄》及其續集《說魂兒》,正在看這個系列的第三本《鬼在江湖》;也拜讀了美國人太史文的著作《中國中世紀的鬼節》;此外還關注了一個名叫“有鬼”的公號,不知道運營者是誰,反正很有趣,常常結合時事,拿些筆記中的故事借鬼諷今。看了他們的文章,我才知道,以前的鬼竟然大都是怕人的,不知道怎麼到了現在,都是人怕鬼了。

欒保群先生在新書《鬼在江湖》裡,專門寫有一篇《鬼怕什麼》,教我們“克鬼”之道。鬼怕的東西很多,其中就包括“正人”,即正直的人。《閱微草堂筆記》中記,紀容舒曾對兒子紀曉嵐說:“汝讀書亦頗多,曾見史書有端人碩士為鬼所擊者耶?”——你平日讀了這麼多書,什麼時候見過有鬼害死好人的事情?紀曉嵐聽後“再拜受教”,很是信服。

紀曉嵐聽了爸爸一番話,從此再也不怕鬼

相比於“正人”,鬼更怕的是“貴人”。欒老先生書裡還有一個故事,說是一群女鬼在路上碰見鳴鑼開道的布政使國大人,一下就被衝散了。其中一個女鬼躲到丁憂的王中丞家裡,附在婢女身上胡鬧。王中丞對女鬼說:“國大人是我的手下,你們怕他,就不怕我?他把你們驚嚇到了,怎麼不到他府上去鬧事?”女鬼說:“我害怕他。”王中丞不由嘆息:“然汝輩作鬼者亦勢利,只怕現任官,不怕去任官耶?”那女鬼下面說了更氣人的話:“也不盡然。去任者果做好官,我亦怕他。”——你王中丞做官腐敗,就不要怕鬼上門鬧事。

紀曉嵐聽了爸爸一番話,從此再也不怕鬼

我們普通人,不是正人,也不是貴人,真要是在路上遇到鬼,沒別的辦法,只能硬著頭皮和鬼“死磕”,比比誰的膽子大了。《幽明錄》裡說,阮德如上廁所時,曾看見一個鬼站在他身旁——身高一丈多,黑皮膚大眼睛,穿著一件白大衣。阮德如看了鬼這副樣子,大笑道:“人言鬼可憎,果然。”你猜怎麼著,鬼聽了這句話,當時就羞愧地跑了。

紀曉嵐聽了爸爸一番話,從此再也不怕鬼

鬼害人的事不是沒有,但大都是報活著時的冤仇,正所謂“不做虧心事,不怕鬼叫門”。鬼不會無緣無故地害人,那些怕鬼的人肯定是心裡有鬼。1961年,中國出了一本《不怕鬼的故事》,把鬼故事作為“政治鬥爭和思想鬥爭的工具”,寓意把帝國主義、反動派、修正主義和“中國型的魔鬼殘餘”這些“鬼”一塊打倒。真真叫是“鬼喊抓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