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沒有普通話,那麼他們的流行語言是什麼?

我想有一隻黏人的貓


中國古代官方其實十分重視各地方言的統一,古代的普通話叫做“雅言”,為了方便交流,我國曆代漢族王朝,都在不遺餘力的去推廣雅言,但是各朝各代雅言都不相同。


周代以前的漢語具體形式已經不可考,週期的漢語標準語,一般認為就是《詩經》的語言,即雅言。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定都在洛邑建立東周後,當時洛邑地區的語言就成為了東周時期的雅言基礎。孔子在講學的時候,由於他的三千弟子來自各個諸侯國,想要讓弟子都能聽懂,孔子就是用雅言來講學的。《論語·述而第七》中記載:“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


秦朝關中地區的方言作為雅言,但是到了漢朝,雅言的標準又改了,漢代時期的國語為“洛語”,漢朝把官方雅言稱為“正音”、“雅言”,也被稱為“通語”。


西晉時期依然沿襲漢代雅言,但是等到五胡亂華後,東晉遷都到了建康,當時的雅言洛語與中國古代的吳語結合形成金陵雅音,又被稱做吳音,也被南朝所沿襲。


隋朝統一中國後,編訂《切韻》,是以金陵雅音和更早的洛陽雅音為基礎正音,最後融合形成為了長安官音。唐代沿襲了隋制。


宋代的通用國語被稱做“正音”、“雅音”。宋朝在《唐韻》的基礎上,修訂製成《廣韻》。 而在靖康之變後,南宋時期定都在杭州,劉淵又基於北宋的《廣韻》寫了一本《平水韻》。


元朝最開始以蒙古語為國語,但是後來為了方便統治,於是以元大都也就是現在北京地區的漢語語音做為標準音,稱做“天下通語”。


明代由於定都南京,官話就以南京音為基礎,把南京官話定為漢語標準語。後來雖然永樂年間遷都北京,但是當時從各地移民遷往北京,北京人口中南京移民大約為40萬人,佔當時北京人口的一半,所以南京音也成為當時北京語音的基礎,南京官話一直通行於整個明朝。


到了清代,早期清代沿襲南京官話做為漢語主流標準語。但到了雍正八年,清廷設立了正音館,開始推廣北京官話。而當時的北京音是在元朝時得舊北京話與明代南京官話相融的基礎上,又融入了一部分滿族語音的形成的。


而新中國成立後,1953年新中國以北京市以及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做為普通話標準音的主要採集地,制定標準後於1955年向全國推廣。


人渣嘯西風

哈哈,這個問題很值得深究,真說起來,那些穿越劇穿越文就太坑爹了,要不說秦始皇統一六國,而且把文字也統一了是多麼的重要。

其實,不管古代現代,都是這種情況,自秦以後,我大天朝就基本上語言文字統一,然後各地有各地方言這個樣子,我們現在所謂的普通話對古代而言,他們也有自己的普通話,方言,就像你現在跟一個說粵語的交流一樣困難,只是我們站的角度不同,在現代人的角度上看古代好像他們沒有普通話很難交流一樣,其實都差不多的,只是思想上先入為主了,這種事情不用糾結,哈哈,隨便說說,有語言文學方面專家的話可以給題主細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