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書法到底好在哪裡?

戀上八雅

問題,王羲之的字到底好在哪?

確實王羲之的字沒有學過書法真的很難看的懂,我沒學習書法以前也覺得王羲之的字醜,尤其是他的尺牘作品。


後來在網上,經常看到有人說王羲之的字是醜書,並不覺得可笑,因為我知道這就是以前的我自己。高中時期學習歷史,歷史課本上就有王羲之的蘭亭序,下面標著“天下第一行書”。


當時確實是嗤之以鼻,幾個人比畫著,說這也能叫天下第一行書。真正學習了書法,練習了書法也沒有覺得他的作品好在哪?

是的,大學的時候,我們用各種方法學習王羲之,對臨、用透明的紙摹、原大臨寫、放大臨寫、用三角尺量著寫。

但是那個時候仍然不知道他到底好在哪?尤其是他的尺牘作品。甚至都會背寫了,還是不懂。


對於蘭亭序寫的就更多了,我當時每天下午寫3個小時,三個小時就寫一行蘭亭序,每天一行堅持了近一個月。


這些都結束了,我還看不出好來,直到我出去看展覽,出去比賽,看到別人字裡的王羲之的技法,才明白,原來這就是王羲之。

可能是我愚鈍,這麼多的訓練,僅僅只是提高了一點審美能力。至於王羲之那寫技法的好,我覺得都是次要的了。

提高自己的審美,才能欣賞更高級的東西,要不只能看低層次的東西。

你覺得呢?


不二齋

《雅俗共賞—書聖王羲之書法》

書聖王羲之,雖未創立某一字體,然而楷行草兼善,其最大貢獻,蛻隸去古出新意,行雲流水寄幽情。寄情山水,感懷人生。楷書繼承鍾繇正統一脈,使得楷書更為規範,凝練,代表作《黃庭經》、《樂毅論》;草書由隸蛻變,泥裡拔金,頓挫使轉如龍騰,如驚鴻,代表作《十七帖》;行書更是去古意而變流媚,相間流行,行雲流水,灑脫不羈。尤其後來被唐太宗鼎力推崇,書法影響更是直達翰墨巔峰,代表作《蘭亭序》,《喪亂帖》等手札系列。對後世影響深遠,為中華書法主流法脈。



其 《蘭亭序》被後世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其中心思想,慨嘆歲月匆匆,不知老之將至,時間都去哪了。



《王羲之》(雅氣)

逸少本是仙,神遊山水間。

清池盡染墨,蘭亭美名傳。



魏晉風流,灑脫不羈。

袒腹東床,逸少佳婿。

得天造化,神來之筆。

蘭亭雅集,天下第一。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東晉 王羲之)

《蘭亭/夢》

蘭亭名揚天下,魏晉風流高雅。

文書千載雙璧,世人膜拜芳華。

逸少倜儻不羈,坦腹東床佳話。

書法蛻古去拙,行雲流水瀟灑。

生來仙風道骨,超然意氣風發。

蠶繭鼠須落墨,信手妙筆生花。

崇山峻嶺修竹。曲水流觴清嘉。

天朗氣清觀道,暢敘幽情煙霞。

感懷人生際遇,功名利祿浮華。

生死皆為虛誕,匆匆一夢天涯。

《書法是個啥?》

書法是個啥,通俗也高雅。

文人抒才情,孩童亦塗鴉。

一點陽春雪,一捺下里巴。

點點筆畫間,血脈是中華。

倉頡始造字,天驚鬼神怕。

殷商契甲骨,書法之萌芽。

周興八百載,鐘鼎頌華夏。

秦朝平六國,小篆統天下。

程邈作徒隸,撥冗去繁雜。

隸為分水嶺,方塊符號化。

東漢至極盛,有三頌摩崖。

隸生草楷行,書苑綻奇花。

書法是個啥,內斂也瀟灑。

靜時空對月,動時似萬馬。

黑白凝萬象,苦樂由心發。

神采飛揚處,筆筆是年華。



《歷代小楷歌》

鍾繇字,楷之宗。

留三表,書中龍。

換鵝帖,是黃庭。

存玉版,王大令。

二王脈,隋智永。

董美人,曼妙生。

唐小楷,靈飛經。

趙孟頫,文徵明。

丁酉秋月 安書楷翰墨心語,隨心一悟。

書法百花園,輝煌亦燦爛。

名家似瀚海,碑帖浩如煙。

甲骨開先河,鐘鼎雄渾贊。

石鼓啟上下,李斯普小篆。

程邈作徒隸,興盛至東漢。

簡牘呈古意,率真金不換。

曹全多瑰麗,方拙有張遷。

禮器弘聖道,三頌純天然。

張芝開新茂,皇象急就傳。

陸機平復帖。索靖月儀篇。

鍾繇小楷祖,三表朴茂端。

羲之聖手出,蘭亭至峰巔。

黃庭來換鵝,十七為信箋。

奉橘平安俊,快雪映喪亂。

大令中秋跡,一筆情懷顯。

玉版十三行,秀美麗人纖。

清雅地黃湯,灑脫鴨頭丸。

王氏多才子,王珣留伯遠。

南方有二爨,北方魏碑連。

摩崖瘞鶴銘,磅礴雲峰山。

大氣鄭文公,墓誌有元玄。

龍門二十品,張君清頌範。

隋之龍藏寺,董美人嬋娟。

王氏僧智永,筆冢鐵門限。

初唐有四家,歐虞褚薛先。

顛張醉素神,柬之文賦緣。

壯哉李北海,紹京靈飛鸞。

更有顏真卿,與書聖比肩。

孫過庭書譜,玄秘柳公權。

洛陽楊瘋子,下筆烏絲欄。

蘇軾寒食帖,草絕黃庭堅。

蔡襄綿綿意,米芾愛聳肩。

孟頫承二王,玉潤又珠圓。

康裡楊維禎,鮮于和倪瓚。

唐寅落花詩,徵明用心專。

枝山草書妙,徐渭梅花散。

黃道周王寵,其昌出新面。

王鐸漲墨異,連綿是傅山。

朱耷號八大,哭笑知冷暖。

濃墨是劉墉,文治喜墨淡。

八怪皆奇人,命運亦多舛。

完白篆書著,紹基融顏變。

丁酉初冬/安書楷《品味書法/書法百花園》

(草稿)


薪火之路

謝“悟空小秘書”邀!

你好,見字如面,當代書界對王羲之的墨跡是推崇備至的,也就是大部分的人都是在向他靠攏,向他學習,我們都知道,學書法亦古不亦今,這是因為能在時間的流逝中仍能被人銘記的自然是經得住考驗的。

“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的最佳書法代言人,我認為非王羲之莫屬

那麼王羲之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呢?作為一個後生自然不敢妄加點評,評價一個人的書法應該要結合時代背景來討論。

王羲之早年從衛夫人學書,後廣泛學習張芝,鍾繇等名家書寫的優秀作品,繼往開來,把古樸的書體變成嬌美流變的今體,於楷書,行書,草書均有創造性的貢獻,是中國書法史上一位劃時代的人物,歷來奉為書家典範。

尤其是他的隸楷過渡時期促進楷書,包括其輔助書體:行草確立的歷史功績,都是有大貢獻的!

王右軍的字基本做到了極致,真、行、草俱精,用筆、結體、佈局、章法盡善盡美,影響深遠。除了顏魯公的「外拓」寫法所開創的渾樸磅礴的書風和王大令的綿延體勢所展現的非凡的線條審美能與之媲美外,其他大家小家,即使如歐陽詢將真書的結構主義推向頂峰,如趙孟頫貫徹二王爐火純青,如懷素圓潤奔放自成一體,如宋徽宗瘦筋銳意的廋金體,仍然難以望其項背。所以被後世推崇,現在亦然,因為他確立了一個標準!

作為一個標準,自然是很難超越的。也就是影響極其深遠,後代的人一直再學習他,你也可以選擇不按這個標準玩兒,但那個不叫超越。社會上不是常說:一流企業做標準,二流企業做品牌,三流企業做產品(像我們這些後生,自然屬於做產品)。書法界當然也一樣,王羲之是一流書法家,做的是標準,之後一千幾百年裡大家都在這個標準地下玩兒。

王羲之的作品沒有一件是風格完全一致的,這也是大家去追尋的原因,也就是具有多元性!

他的字好在了變通,好在了開時代的先河,對後世的影響極大,這個王羲之對書法史最大的貢獻。

希望我的答案對你有幫助,

以上!


筆下春風

遙想當年,書聖王羲之坐《蘭亭序》,王羲之與謝安等41人遊山玩水,大家做詩,王羲之寫序,記敘蘭亭周圍山水之美和聚會的歡樂之情,抒發了作者對好景不長和生死無常的感慨。

聚會已近日暮,雅士們仍然意興不減,沉浸在詩酒的浪漫回味中,不忍歸去。王羲之微醉乘興,即席揮毫,一氣呵成,寫下了名噪天下的《蘭亭序》: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

王羲之觸景生情,聯想到人生短暫,不禁感慨萬千,他一揮而就,文章和書法珠聯壁合,交相輝映,出神入化,成為千古第一行書。

大家知道,王羲之是書法高手,在當時的情境下,王羲之的情感濃郁,情景交融,完全是物我兩忘,完全忘記了自己,忘記了世界,達到了忘我的地步,達到了無意識的狀態,“無為無不為”,最終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成就了千古第一行書的美譽。

後來,王羲之再也沒有達到這個狀態,再也沒有寫出超過《蘭亭序》的作品,時過境遷,好的作品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陸游曾有詩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書法也是如此,書法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因此,你要想寫出絕佳的作品,有意味的作品,有神韻的作品,必須有一個前提,你一定得先是一個妙手,一旦情景有了,情感到了,情感和情景相互作用,好的作品就自然產生,應之於心,得之於手,妙手就輕鬆地得到了,真的如有神助,奇妙無窮。


一封家書名店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為歷代書法家所敬仰,被譽作“天下第一行書”。如果一個書法家說好,那可能說明不了什麼,但是歷代書法家都如此推崇,可見王羲之的字絕對不負“天下第一行書”之稱。王羲之的書法到底好到了哪裡呢?

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賦》中:“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迴雪。”一句來讚美王羲之的書法之美。他書風最明顯特徵是用筆細膩,結構多變。據史料描繪,王羲之的字最妙在韻上,秀雅清媚,獨創一筆鵝,靈動若有神。可惜的是,王羲之真跡早於不存於世,唐代的精摹本歷來已被當作真跡看待。

就算沒有看過《蘭亭集序》實體摹本,想必大家一定看過網上的圖片吧。沒看過?上邊你看到的那張就是?《蘭亭集序》中有很多塗抹的痕跡,有人會說,這不就是一篇草稿嗎?但是就是這樣的隨意,恰恰體現出了王羲之的功力所在,把書法練到如火純青、人筆合一的地步,即使他自己也再不能臨摹出來。這三百二十四個字,每一個字都像是獨立的生命體,筋骨血肉完足。如果你一個字一個字跟著他的筆畫看,你會發現他起筆收筆自如,起筆輕浮收筆穩健。有人算過,《蘭亭集序》中共有21個“之”,每一個“之”都有其獨特的魅力,就像獨立的軀體和靈魂。


新氧生活

1王羲之,被尊稱為“書聖”,千古第一人。其代表作《蘭亭序》更是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評價之高,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歷來書法家無不對其頂禮膜拜,推崇備至。王羲之,已經在人們心中,如同神一般的存在!!!!

2王羲之之所以被後世如此崇拜,他的書法到底好在哪裡呢?首先,初唐大書法家,書學理論家孫過庭,曾經在《書譜》第一段提到“自古之善書者,漢魏有鍾張之絕,晉末稱二王之妙。”接著又說“吾書比之鐘張,鍾當抗行,或謂過之,張草尤當雁行”。評價之高可謂無後來者。



3王羲之的代表作《蘭亭序》,給人的感覺是“飄若浮雲,矯若驚龍”。這種美妙之處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王羲之的書法好在,用筆,結字,章法上。可謂全部都是優點。


4用筆上中鋒側鋒並用,點畫隔空取勢,落筆富有變化,用筆隨心所欲。筆畫與筆畫之間,要麼有粘連虛接,要麼意接,筆斷意連。字與字之間也是遊絲引帶,氣韻生動,每個字都變化多端,生動靈巧,富有姿態。章法上處理的也是很有講究,縱觀王羲之碑帖,行與行之間,字與字之間,留白大小不一,排列參差不齊,生氣靈動,顧盼生情,可謂是瀟灑率真。

5當然還有很多妙處,本人才疏學淺,還望道兄指點。


清雅齋書法日講

說起王羲之,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以書法馳名,尤其是經典書法大作《蘭亭序》,不僅文采斐然,書法精妙更是世間獨有。自古以來,王羲之書法都是被奉為皇家藏品而進行收藏的。據傳,關於王羲之的書法,已經到了融會貫通、爐火純青的境界了。

那麼,王羲之的書法造詣到底有多高?不妨看看他的字帖,就會歎服。可是對於不懂書法的人來說,可能難辨高下。另外,還有兩個小故事,你就知道王羲之到底有多厲害!

王羲之給兒子的點睛之筆

瞭解歷史的人都知道,王羲之是東晉偉大的書法家,他的兒子王獻之也是當時的書法大家。據傳,王獻之很小的時候,就遺傳了王羲之的基因,對書法也有著獨有的情懷,從小就開始練習書法。可能大家不知道的是,其實王羲之的夫人鍾夫人也是書法家,真是一家人都是書法家。

王獻之小的時候,練習書法非常刻苦,臨摹父親的字也是達到了很高的造詣。

傳說,有一天,王羲之偶然路過書房,看見兒子正在練字,寫“太上忘形”(太上老君的道家哲學)的時候,把“太”字寫成了“大”字,少了一點。王羲之看到後,就隨手拿起毛筆在“大”字上點了一點。後來,王羲之夫人過來查看兒子的字帖,問兒子練得怎麼樣,王獻之驕傲的說,已經練得很好了,一點都不比爸爸的差,基本上一模一樣了。這時候鍾夫人就拿過王獻之的字帖一張張的翻看,總共20多張,看完後鍾夫人說了兩句話:“我兒學字三年整,只要一點像羲之”!

王羲之飛筆點太原

除了上邊這個故事,關於王羲之的書法,歷史上還有更炫的一個故事,那就是“王羲之飛筆點太原”,這也將開啟一段書法界佳話!

知府大人一看,果然筆力秀健,意態秀拔,可是卻把太原寫成“大原”。只是王羲之是知名的大書法家,知府大人又不便點破,就此作別。

中午時分,知府大人請王羲之吃飯,正酩酊大醉的時候,卻聽說巡撫大人來太原視察工作來了。眾人一驚,這時候細心的刀筆吏,也就是秘書過來說,大人,壞了,王羲之早上把“太原”寫成了“大原”,要是讓巡撫大人看見了,不好交待。

可是這時候讓王羲之再搬梯子山城牆補上那一點,肯定也是不行了,他早已酩酊大醉。王羲之聽到後說,不要緊,你給我牽匹馬過來,再把筆上蘸飽了墨給我。只見他騎在馬上,屏氣凝心,精神聚於筆端,運足胯力,趨馬直奔城門…

說時遲,那時快。只聽“吧嗒”一聲,王羲之將蘸飽墨的筆徑直向城門的匾額上扔去,“噼啪”一聲,筆頭正好點在了“大”字的交叉之中,妙哉!王羲之成竹在胸,翻身下馬,一揚鞭,馬匹撒開四蹄,悠悠而去。

等到巡撫到達太原城門下,看到太原二字後,不禁稱讚道:“太原二字只有‘太’字那一點寫得最為精彩!”蒼勁抖動,遒勁生姿。


文史道

王羲之的書法楷、行、草俱精,但成就最大的是行書。他對行書的貢獻,在於對劉德昇、鍾繇以來的行書“古形”進行了變化,無意中確立了後世效法的行書新面目。他和王獻之將行書的發展推到了新高度,至今正統的書學派還是把“二王”尤其是王羲之行書奉為圭臬。

作為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的風格特點是用筆細膩、精緻,牽絲引帶豐富得體,具有較強的裝飾美。《蘭亭序》給人以精巧之美,非常秀氣,書卷氣十足。

章法上,隨著書寫時的性情變化而變化,跌宕起伏,自由自在。由開篇的工整,到中篇的高潮迭起、熱情洋溢,全篇充滿變化,又充滿和諧。整體上,通篇淋漓,一氣呵成,在不經意間,自然而然地表現,沒有任何刻意性。

當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史上也有很多人認為王羲之的行書過於媚俗,也算一家之言吧。


千年蘭亭






王羲之筆法精到,結體多變且秀勁,意外感,乃後世書家必學典範!我自幼不懂其書妙道,漸漸初通書法,方知其高妙精絕非虛!🙏🙏🙏


鴻影書法寮步

王羲之之所以被稱為書聖,是因為在中國書法史上貢獻非常大!


他是一個承前啟後的書法家,把行書發展成熟,用到極致!這個貢獻是無法比擬的!


為什麼說“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學書法最重要進入魏晉,進入魏晉就得學王羲之,上指的就是王羲之!他把毛筆發揮到極致,結構和章法都是後人學習書法的標杆!標杆存在的意義就是無人能超越,只能用做指引方向

二謝帖當中的輕重變化非常強烈,他可以用筆的幾根筆毛進行書寫,也可以用三分之一,也可以用三分之二,就是說把筆用到了極致,二謝帖先行後草,就是走著走著就跑了起來,非常有味道


單字的結構更是耐人尋味,為後世效仿的典範




章法一直被人們研究,但始終研究不透,有人會說,當時他寫字的時候肯定沒想那麼多,那是肯定的,因為到達了一定的高度,可以說自然而然的信手拈來,不需要考慮太多!這就是厲害之處!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您

我是喜歡書法和吉他的墨寶,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