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門關,位於中國山西省忻州市代縣縣城以北約20公里處的雁門山中,是長城上的重要關隘,以“險”著稱,被譽為“中華第一關”,有“天下九塞,雁門為首”之說。與寧武關、偏關合稱為“外三關”。


雁門關,位於中國山西省忻州市代縣縣城以北約20公里處的雁門山中,是長城上的重要關隘,以“險”著稱,被譽為“中華第一關”,有“天下九塞,雁門為首”之說。與寧武關、偏關合稱為“外三關”。

雁門關的來歷,據說出自《山海經》,相傳每年春來,南雁北飛,口銜蘆葉,飛到雁門盤旋半晌,直到葉落方可過關。故有"雁門山者,雁飛出其間"的說法。

唐代詩人李賀的詩《雁門太守行》: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在中國通俗小說《楊家將》中,楊家將忠心赤膽,氣貫長虹,不畏強敵,前仆後繼,血灑金沙灘,勇鎮雁門關的英雄行為所深深地震撼。

2001年,雁門關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2014年雁門關風景區榮獲“中國最佳文化旅遊觀光目的地”稱號。

雁門關是世界文化遺產萬里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外還獲“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山西十大旅遊品牌”等稱號。

雁門關由關城、甕城和圍城三部分組成。關城城牆高10米,周長約1公里。牆體以石座為底,內填夯土,外包磚身,牆垣上築有垛口。

雁門關的圍城隨山勢而建,周長5公里多。城牆的南端分別與關城的東西兩翼相連,向北則沿著山脊延伸到谷底合圍,合圍處建有城門。

圍城以外還築有3道大石牆和25道小石牆,起到屏障的作用。

天險天險門為關城東門,上面築有樓臺,名曰雁樓,門額嵌鑲一方石匾,書曰“天險”, 雁樓上有一匾額上書遒勁的《天下第一關》。

據說,當年“昭君出塞”就是從這裡出關的,不過昭君有沉魚落雁之容,也算和雁門關有緣了。王昭君從雁門關前簇後擁、浩浩蕩蕩出塞和親。從此以後,這一帶出現了“遙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無干戈之役”的安定局面。

雁門關的重要性在於它是古時塞外北方民族入侵內部的渠道,所以,自古為邊防戍守要地。

雁門山是山西呂梁山脈北支雲中山向晉東北延伸的部分,東與恆山相接,略呈東西走向橫亙於晉北大同盆地與晉中忻代盆地之間,海拔15O0米以上,構成南北之巨防。

而呂梁山脈又是斷塊山,峭拔險峻,難以攀越,這更增強了山北山南的隔離性,以致山北地區在歷史上長期為漢族統治勢力所不及,而為北方諸民族所佔據。

雁門關北通晉北重鎮大同,遠至蒙古高原,南通晉中重鎮太原,可轉達古代政治中心區中原和關中,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