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嚴管而家長縱容,越來越多的孩子沉溺於手機和手機遊戲難以自拔,對此你怎麼看?

三尺講臺百味人生

每次看到這樣問題,心裡都很沉重,一部手機,多少無奈,題主所說的情況的確存在。

我當班主任18年了,關於學生沉溺於手機和手機遊戲的問題,和家長有過無數次交流。因為孩子沉溺於手機和手機遊戲無法自拔,導致學業荒廢,我見過家長因此流淚,見過家長和學生髮生激烈衝突,也聽過家長很無奈地對我說,老師,你幫幫我吧,我實在管不了孩子了等諸如此類的唉嘆。

其實身為一位老師,一位班主任,面對手機和手機遊戲的問題,我也一直沒有找到更好的方法。現在我的抽屜裡還鎖著學生的三部手機,要到學期結束的時候才退回學生。即便這樣,也有人認為老師沒有資格沒收學生的手機,因為那是學生的私人物品。是的,說得沒錯,現實情況真的讓老師無所適從,管吧,總有人能找到很多理由說老師做得不對,不管吧,眼見學生帶著手機進校園,甚至在課堂上玩手機,睜隻眼閉隻眼,良心上過不去。其實,正是由於教育的步步退讓,才讓學生步步緊逼,導致手機問題越來越多。正如題主所說的那樣,現在的確有部分家長對孩子沉溺於手機步步退讓,縱容,甚至放棄,聽之任之,讓孩子越陷越深。

關於老師和學生之間因為手機發生的衝突,我們已經見過多次了,最終結果,有老師摁倒學生沒收手機而被停職察看的,有老師因為怒砸學生手機家長拿著發票要求賠償的,其實,當這樣的事情越來越多的時候,管還是不管,老師也要思量再三了。嚴厲的老師是對學生一生負責的老師,但現在,嚴師恐怕會越來越少了。改變學生沉溺於手機的問題,單靠老師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這不僅僅是學校教育的問題,更是家庭教育的問題,也是一個社會的問題,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

一部手機,可以伴隨孩子一生,也可以毀掉孩子的一生,這真的不是危言聳聽。當班主任這十幾年來,尤其是近幾年,由於孩子沉溺於手機和手機遊戲,導致孩子不思進取,學業荒廢,導致學生與父母關係十分緊張,甚至離家出走等等的事情時有發生,真的令人十分痛心。別讓孩子的手指總是停留在手機上,不要讓孩子的目光總是停留在手機上,因為那裡,沒有孩子的未來。老師嚴管的同時,家長也要承擔起責任。家長的軟弱和退讓,會讓老師長期的努力化為泡影,這是真的。老師和家長緊密配合,才是解決之道。


途蟲的百味人生


在天涯18

首先孩子沉迷於手機和手機遊戲是非常不好的,這樣嚴重影響孩子的視力和學習,針對孩子離不開手機,家長和老師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應對。

一、正確引導,而不是強制執行。

強制執行只會增加孩子的叛逆,有時候是於事無補的,反而會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家長應該正確的引導孩子合理利用手機,遊戲也是勞逸結合的手段,有時候可以適當作為激勵方法。

二、踏春郊遊,促進戶外活動。

孩子有時候沉迷於手機是因為沒事情做,只要把孩子課外生活安排好,引導孩子嚮往自然就會打開孩子的心扉,讓孩子更加親近。

三、家長互動,老師配合。

老師的嚴加管理是好事,家長放鬆懈怠就不好了,家長要做到互動配合,不能一回到家,就讓孩子感覺如釋重負,應該給孩子做到良性引導,合理規劃。

孩子的教育很重要,家長千萬不要大意,等到孩子長大變得叛逆,家長就會後悔,平時多抽抽時間陪孩子,多聊天、多踏青,家庭不是教育的空白區,相反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必須要重視的地方。


學在淮安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而老師是孩子系統性學習的最好向導。

玩手機的問題,雖然是近幾年隨智能手機的普及+手機服務多樣化+手機資費下降才出現的“新”問題,但與之前曾出現的孩子沉迷於電視等問題一樣,都是自控能力弱出現的必然現象。

所謂成長的過程,就是不斷提高自知能力、自控能力,同時認識、瞭解各種複雜社會現象並適應的過程。

這個過程裡,家長(言傳身教)、老師(有教無類)若能各盡其責,那麼孩子就能正常的通過成長過程中的這一道道關卡,順利的建立自我意識、自我能力,最終成長為一個成熟的人。

如果個別家長、極個別老師在教育的過程中有失職的現象,從系統整體上看也是難以完全杜絕的,教育的殘次品正是從這些教育體系的漏洞中產生的。

作為教師或家長,做好自己的的本質工作,就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孩子拒絕成長的惰性、減少孩子被大環境影響的陋習。

所謂盡人事聽天命,並不是悲觀的論調,而是對社會環境努力適應後的積極應對態度。

就算你的努力暫時看不出效果,到那些能聽從勸阻逐漸擺脫手機“癮”的孩子,與那些拒絕成長任性的孩子,幾年後產生性格與行為上本質的差異時,不管他們自己是否能意識到當初你的努力意義,你自己都會為自己曾經的努力價值而驕傲。


理得心安

說到孩子沉溺於手機遊戲,這在我周邊早習以為常。本來遊戲只是一種放鬆身心的娛樂方式,但是一旦沉迷其中,害處還是有的。該說是孩子沉迷的錯呢?還是家長“常玩手機”讓孩子也喜歡玩的錯呢?

我覺得,家長的縱容,不去管理孩子玩手機的時間,不去了解孩子玩手機遊戲類型,萬一該類型是不適合小孩子去玩的呢,對孩子身必發展至關重要。其次,還會影響學業。父母在孩子面前儘量少玩遊戲,多和孩子聊聊天,去散散步。在孩子眼中,父母也是榜樣。


對孩子玩手機應管理好時間概念,以及玩的內容要積極樂觀向上,習慣是養成的,從小就應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讓孩子懂得什麼才是真正的勞逸結合,就是控制好娛樂與學習的時間,以及質量。


我有小見解

反對把一切教育學生的責任推給家長,這是缺德,不負責任的做法。試問,現在又有幾個老師坐個地鐵趕公交車沒玩手機?又有幾個老師在手機問題上自己給學生做好了表率?家長面對的學生是一生,誰敢對自己的孩子不負責任?老師所管的三年兩載又做了些什麼?這才是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