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芽的土豆到底有沒有毒?

飄逸小仙

相信大家在生活中都聽過這樣的科普,那就是發芽的土豆不能吃,因為裡面含有病毒。但農村人並不認同這句話,就算是發芽發青了也照樣拿出來吃。如果和他們講科學道理,他們總是會說 :“我天天吃,不還是活得好好的嗎?” 發芽的土豆到底有沒有毒?



1.龍葵素的含量高

馬鈴薯在生長的過程中會產生一定量的龍葵素,健康生長且成熟的土豆約含有5-10mg的龍葵素,這些含量極少的成分在人體內並不會產生不適現象,也不會對身體積累各種毒素。但表皮發青、發芽、腐爛的馬鈴薯,它們體內龍葵素的含量將會增加至50倍左右,一般含量在200-400mg,而含量極高的情況下食用將會導致中毒現象發生。


2.發病情況

如果誤食大量的龍葵素那就會在兩小時之內發生中毒反應,這時候有口腔開始發麻異癢、小腹間隙性疼痛、反胃想吐的情況下就證明有中毒現象。如果食用的毒素較少,那身體很快就會進行抵抗並解毒。但如果一次性食用的含量較高,那就會導致耳鳴、脫水嘔吐、呼吸不暢甚至會導致死亡情況。

3.預防手段

對於土豆的儲藏一定要注意低溫通風保存,防止因光線的照射而導致土豆變青。未成熟的土豆也不能食用,如果遇到少部分變青或發芽的,要將患處處理乾淨之後在水中泡上一兩個小時。也可以使用食醋中和龍葵素的含量,通過化學方法解毒。


現在的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就是土豆絲,而想要吃得放心吃得安心,那就一定要注意以上幾個問題。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呢?


農業補貼

發芽的土豆到底有沒有毒?

土豆(學名:Solanum tuberosum L.),又叫馬鈴薯,屬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塊莖可供食用,與小麥、稻穀、玉米、高粱並稱為世界五大作物。

發芽土豆存在毒性

茄鹼(C45H73O15N),又稱馬鈴薯毒素,是一種具有毒性的生物鹼。正常土豆中茄鹼含量極低(0.005%~0.01%),不足以造成中毒。但是發芽、皮變綠後的土豆幼芽和芽眼部分的茄鹼含量可高達0.3%~ 0.5%。

而正常人體如果一次吃進200mg茄鹼,經過15min到3h就可能會發病,如果吃進300~400mg茄鹼就可能會導致死亡。

也就是說,吃下一個發芽土豆就可以引起急性中毒。[1]

對於特殊人群比如孕婦,如果經常食用生物鹼含量較高的薯類,蓄積在體內還可能導致胎兒畸形。

正常土豆也有微量毒性

其實正常土豆本身也含有一些有毒的生物鹼,主要是毛殼黴鹼和龍葵素中的茄鹼。日常生活中我們買到的正常土豆含生物鹼含量一般都低於0.2mg/g,而人體要超過200mg才會導致中毒,就是相當於一次吃掉1.4kg正常土豆,但是我們一頓並吃不了那麼多土豆,所以不用擔心會中毒。

[1]

發芽的土豆要怎麼處理才能吃呢?

經過反覆試驗證明:當土豆的芽生長不大,經過一定的處理以後還是可以吃的。

因為毒素是由於芽的萌發而形成的,累積以芽眼為中心,所以當芽還小毒素還沒有擴散開得時候,深挖掉髮芽部分及芽眼周圍。

而且茄鹼溶於水,所以進行切芽處理後還要浸泡半小時以上,棄去浸泡水,再加水煮透才可食用。一般經過170℃的高溫烹調,有毒物質如生物鹼(主要是茄鹼和毛殼黴鹼)就會分解。

另外茄鹼遇醋易分解,故在烹調時可適當加些食醋,以加速茄鹼的破壞,變為無毒。

參考文獻:

[1] 杜千有.發芽的土豆有毒![J].植物雜誌,1978,(05):39.


超哥話食

由於儲存不當土豆發芽了,關於這個現象的說道那就層出不窮了,哎呀!發芽了的東西不能吃啊,會中毒的呀……沒什麼事,把發芽的地方掰去就行……在眾說紛紜之下為大家解釋一下:土豆發芽了不能吃。

土豆屬於茄科植物,我們食用的是它的塊莖,土豆中含龍葵素是一種有毒的成分,在土豆沒發芽的情況下含量極低(0.005%— 0.01%),不足以造成中毒。但是土豆發芽後,其幼芽和芽眼部分的龍葵鹼含量可高達 0.3% - 0.5% 。正常人體一次性食入龍葵鹼 0.2— 0.4克即可引起急性中毒,所以發芽的土豆在食後2— 4小時容易中毒。表現為:先有咽喉部位刺癢或灼熱感,上腹部燒灼感或疼痛,繼而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中毒較深者可因劇烈吐、瀉而有脫水和血壓下降;此外,還常伴有頭暈、頭痛、輕度意識障礙等,重症者還出現昏迷和抽搐,最後因心臟衰竭、呼吸中樞麻痺導致死亡。

解決辦法:對於發芽少許的土豆,應深挖掉髮芽部分及芽眼周圍,然後浸泡半小時以上,棄去浸泡水,再加水煮透才可食用。因龍葵鹼遇醋易分解,故在烹調時可適當加些食醋,以加速龍葵鹼的破壞,變為無毒。發芽過多的土豆或者土豆已經變成黑綠色那就直接丟掉吧,因為此時的龍葵鹼已經遍佈土豆各處,而且龍葵鹼含量極高,不能食用。

儲藏方法:土豆貯存在低溫、通風、沒有陽光直射的地方。


營養海賊團

馬鈴薯的芽、花、葉及塊莖的外層皮中卻含有較高的茄鹼(馬鈴薯毒素、龍葵苷),龍葵苷是一種麻痺動物運動、呼吸系統,中樞神經系統的毒素。

質量好的馬鈴薯龍葵素含量較少,食用後不會使人中毒。當馬鈴薯長芽或皮層變綠或潰爛之後,龍葵素含量則明顯增加,當塊莖中含量一旦超過20毫克/100克時,食後就可能引起發熱、抽搐中毒。

進食發芽土豆中毒時,開始時口腔、舌、咽麻木,癢感,灼熱,隨後可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腹瀉、脫水、發燒,嚴重者可有高熱、抽搐、昏迷、呼吸困難,不加以救治,可致死亡。

所以發芽的土豆最好別吃。(65)


家庭醫生雜誌

發芽的土豆是有毒的,如果說土豆發芽的面積大,芽苞多、大,這樣的土豆最好就捨棄不再食用。發芽土豆中的毒素是茄鹼,也叫龍葵素,也叫龍葵鹼,這種毒素是一種神經性毒素,嚴重的話會出現口腔及咽喉部瘙癢,上腹部疼痛,並有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如果大量攝入龍葵素的話,可能出現體溫升高和反覆嘔吐而致失水,以及瞳孔放大、怕光、耳鳴、抽搐、呼吸困難、血壓下降,極少數人可因呼吸麻痺而死亡。症狀較輕者也會出現嘔吐腹瀉,腸胃不適等情況。因此,土豆是否應該吃是值得注意的。

如果土豆的芽苞剛長出,較小較少的話,可以挖去芽苞食用,這時的龍葵鹼還不至影響人體。土豆中原本就含有這種龍葵素,茄科植物中都含有龍葵素,比如茄子、番茄,只不過含量不高,對人體沒有太大影響。但土豆發芽時龍葵素會猛增,直至人體無法接受的程度,一旦土豆發青發綠,芽苞較大一定要捨棄別再食用。如果能夠挖去芽苞食用的土豆,可以加入少量醋調味,能夠中和部分毒素,更加安全,高溫料理也可以除去部分毒素;另外,土豆一定要熟食,生土豆中本身就有更多生物鹼,龍葵素含量也較多,因此可能吃不熟的土豆會有麻口的感覺,這樣的土豆絕對不能多吃,如果多吃估計就可能出現中毒現象。


王旭峰營養師

土豆發芽後的確是有毒性的,在土豆沒發芽前雖然也有少量這種毒素,但發芽後毒素迅速擴大變多,是之前的50多倍,因此,發芽後的土豆看情況來定,如果芽苞還很少很小的話,可以完全切除後食用,不會造成中毒現象,但如果發芽面積大而且芽苞多,並且土豆有發青現象,那最好就捨棄別吃了。土豆中的這種毒素叫做龍葵鹼,也叫龍葵素,這種毒素是一種神經性的毒素,如果一次吃進200毫克龍葵素(約吃半兩已變青、發芽的土豆)經過15分鐘至3小時就可發病。

芽苞小而少,切除後利用龍葵素具有弱鹼性的特點,在燒土豆時加入適量米醋,利用醋的酸性作用來分解龍葵素,可起解毒作用。 烹飪土豆要燒酥、燒透,利用長時間的高溫,起到部分分解龍葵素的作用。 如果吃土豆時口中有點發麻的感覺,則表明該土豆中還含有較多的龍葵素,應立即停止食用,以防中毒。 有報道,孕婦若吃進太多的龍葵素,可能會使胎兒出現畸形,所以孕婦應特別小心。另外最好不要吃未成熟的土豆,這種土豆中也有較多龍葵鹼。


只有營養師知道

土豆原產於南美洲安第斯山區,人工栽培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大約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魯南部地區。中國是世界土豆總產量最多的國家,長久以來,它作為中國人的當家菜養育了一代代的中國人。

2015年,中國啟動土豆主糧化戰略,推進把土豆加工成饅頭、麵條、米粉等主食,土豆將成稻米、小麥 、玉米外的又一主糧。

宜主食、宜做菜;高產又價廉,土豆在備受國人喜愛的同時,也隱藏一個小小的隱患-龍葵素!

龍葵素

龍葵素是一種有毒的糖苷生物鹼。 這種生物鹼不是單一成分,主要是以茄啶為糖苷配基構成的茄鹼和卡茄鹼 2 種共計 6 種不同的糖苷生物鹼。通常情況下土豆中的龍葵素含量比較低,不會引起中毒。 一般成熟土豆中的龍葵素含量為 7~10 mg/100 g ,食用是安全的。 但當土豆儲存時間過長,變綠或發芽時,會產生大量的龍葵素,含量可增至 500 mg/100 g ,此時食用容易引起食物中毒。

致毒機理

龍葵素的致毒機理是抑制體內膽鹼酯酶的活性,膽鹼酯酶催化神經遞質乙酰膽鹼水解,生成膽鹼和乙酸。該酶被抑制失活後,造成乙酰膽鹼積累,而膽鹼會使神經興奮增強,引起胃腸肌肉痙攣等一系列中毒症狀。

中毒症狀

1 ) 消化系統症狀。 食後咽喉部及口腔灼燒、噁心嘔吐、腹痛、腹瀉或口腔乾燥、喉部緊縮,劇烈吐瀉可致脫水、電解質失衡、血壓下降等。

2 ) 神經系統症狀。

耳鳴、畏光、頭痛、眩暈、發熱、瞳孔散大、呼吸困難、顏面青紫、口唇及四肢末端呈黑色,嚴重時可致昏迷、抽搐,最後因呼吸中樞麻痺而死亡。

3 )胃腸系統症狀。

預防措施

1 )對於發芽少許的土豆,應深挖掉髮芽部分及芽眼周圍,然後浸泡半小時以上,棄去浸泡水,再加水煮透才可食用。因龍葵鹼遇醋易分解,故在烹調時可適當加些食醋,以加速龍葵鹼的破壞,變為無毒。

2 )土豆及其製品中的龍葵素含量與光照條件、儲藏時間、儲藏溫度、空氣溼度、氧氣濃度、二氧化碳濃度密切相關。 在光照條件下,土豆及其製品中的龍葵素會快速合成,含量比沒有光照條件時增加 1 倍左右。

3 )延長儲藏時間、升高儲藏溫度、氧氣濃度及二氧化碳濃度,土豆中的龍葵素含量都會增加。因此,土豆應儲藏在乾燥、通風、避光、低溫的條件下,溫度在 4 ℃ 左右比較適宜。

4 )若吃土豆時有發麻的感覺,表明其中含有較多龍葵素,應立即停止食用,以防中毒。

參考文獻

劉蕾. 馬鈴薯中龍葵素的研究進展[J] .農業科技與裝備,2017.1(271):70-71


茄子營養師

其實,發芽的土豆本身是沒有毒性的。只是食物了發芽的芽,而引起的毒性作用。

土豆在收穫以後,進入休眠期,這個時期新陳代謝減弱。結束休眠後,遇到適宜的溫度、溼度就會快速生長,萌新芽,使土豆中原本就含有微量的含氮甾醇生物鹼有毒物質大量增加。

龍葵素是一種有毒物質,常見於馬鈴薯、茄子和未熟的西紅柿裡。食用過量對中樞神經有麻痺作用,尤其對呼吸和運動中樞作用顯著。

正常的土豆含有量,非常微少,對人體沒有傷害。經過長時間的儲存,土豆發芽時,龍葵素的含量可增加更多。因此,如果食用已經發芽的土豆,會引起一系列中毒症狀。有胃痛,噁心、嘔吐,呼吸困難、急促,同時伴隨全身虛弱和衰竭,嚴重者可導致死亡。

如果擔心挖掉土豆發芽的部分後,吃了對健康帶來不利。可以在挖掉芽後,將土豆去皮,放入水中浸泡半小時以上再加工食用。或者,在烹飪土豆時,加入適量的食醋。龍葵鹼遇酸後容易分解,加入食醋可以加速對龍葵鹼的破壞,減少毒素的含量。


大家醫聯醫生集團

\n
\n
\n

馬鈴薯老百姓俗稱土豆、山藥蛋、洋山芋等,為全世界人們普遍食用食物。未成熟或發芽的塊根含有毒物質為龍葵鹼、毒茄鹼、胰蛋白酶、糜蛋白酶、\n胞質素和細胞凝集素等,而以龍葵鹼最為重要。人食入龍葵鹼 0.2~0.4g 即可引起中毒。\n它是一種弱鹼性的甙生物鹼。每 100g 馬鈴薯含龍葵鹼僅 5~10mg;未成熟、青紫皮的馬\n鈴薯或發芽馬鈴薯含龍葵鹼增至 25~60mg,甚至高達 430mg。該毒素可溶於水,遇醋酸\n極易分解,高熱煮透亦可破壞其毒性,因而只有吃了未經妥善處理的發芽馬鈴薯或不成\n熟馬鈴薯才易中毒。龍葵甙對胃腸道黏膜有較強的刺激性及腐蝕性,對中樞神經系統有\n麻痺作用,尤其對呼吸中樞及運動中樞作用明顯。此外對紅細胞有溶解作用,可致溶血。\n其病理變化主要為急性肺水腫,其次為胃腸炎及肺、肝、心肌和腎臟皮質的水腫等。

\n
\n
\n
\n
\n
\n

一般在食後0.5~2小時發病。先有咽喉及口內刺癢或灼熱感,繼\n有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輕者 1~2 天自愈;重者因劇烈嘔吐而有失水及電解\n質紊亂,血壓下降;嚴重中毒患者有昏迷及抽搐,最後因呼吸中樞麻痺而導致死亡。發芽馬鈴薯中毒無特效療法,主要是對症處理。發現中毒後應立即用 1:5000 高錳酸\n鉀或 0.5%鞣酸溶液或濃茶洗胃,硫酸鈉導瀉。補充液體糾正失水。呼吸困難時積極給氧\n和應用適量呼吸興奮劑。呼吸中樞麻痺用人工呼吸機。在預防中毒方面,未成熟青紫皮\n和發芽馬鈴薯不可食用;少許發芽馬鈴薯應深挖去發芽部分,並浸泡半小時以上,棄去\n浸泡水,再加水煮透,倒去湯汁才可食用。


中華醫學科普

土豆又名馬鈴薯,洋山芋,除此之外,土豆還有很多“暱稱”,如“地下蘋果”、“第二麵包”。聯合國將2008年定為“國際馬鈴薯節”,稱其為“地球未來的糧食”。2015年,我國農業部也正式啟動馬鈴薯主食化戰略,將馬鈴薯作為我國三大主糧的補充。

為什麼馬鈴薯得到那麼多的重視呢?馬鈴薯具有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高維生素、高鉀的特點,並且其中的蛋白質屬於完全蛋白質,賴氨酸含量高於糧穀類主食,可與糧穀類互補;其含有的澱粉含有支鏈結構和支鏈結構,比糧穀類主食更易被人體消化吸收;馬鈴薯中的維生素C含量也較高;還含有較多的膳食纖維。鑑於以上優點,馬鈴薯可以作為主食滿足機體對能量的需要,也有助於豐富膳食結構。

但值得注意的是,未成熟和發芽的馬鈴薯不要吃!

馬鈴薯中含有龍葵素,龍葵素是一種毒性成分,可以引起溶血,並對運動中樞及呼吸中樞具有麻痺作用。成熟馬鈴薯中所含的龍葵素很少,每100克僅含有5~10毫克毒素;但未成熟或發芽的馬鈴薯含有較高的龍葵素,每100克可含有30~60毫克,甚至高達400毫克,如果大量食用,會引起急性中毒,以消化道症狀為主,造成胃腸粘膜充血水腫、進而導致腹瀉、腹痛、水電解質平衡紊亂等;更嚴重的還有可能破壞紅細胞引起急性溶血,從而出現呼吸中樞及運動中樞的症狀。

那如何預防馬鈴薯中毒呢?首先要避免食用未成熟及發芽的馬鈴薯。另外,發芽馬鈴薯中的龍葵素可溶於水,並且遇醋酸易分解,高熱、煮熟都有助於解除毒性。因此,少量發芽的馬鈴薯應該將其發芽部分深挖除去,浸泡水中30分鐘以上,棄去浸泡水,再加水煮透,倒去湯汁才可以食用。在煮透的過程中,加些米醋有助於毒素分解。

張娜 營養學博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