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朔州有哪些著名景點?

捲毛八一八

朔州,一座年輕的城市,從1989年設立省轄地級市至今不到三十年時間。朔州位於山西省的西北部地區,北鄰內蒙古,西靠陝西,東為大同,南沿忻州。下轄朔城區、平魯區、山陰縣、應縣、懷仁縣、右玉縣六縣區。

朔州市雖然成立時間較晚,但其轄區內風景名勝頗多,有應縣木塔、殺虎口、崇福寺、朔州老城、山陰桑乾河、懷仁金沙灘等。

在朔州市的眾多風景名勝中,應縣木塔可謂首當其衝。作為世界上最高、最古老的木結構佛塔,此塔建於遼代清寧二年(公元1056年),至今已歷940多年,雖歷經了狂風暴雨、強烈地震、炮彈轟擊(塔身上彈痕累累,可以看見嵌進去的彈頭),仍然屹立。它全靠斗拱、柱樑鑲嵌穿插吻合,不用釘不用鉚,以50多種斗拱的墊託接聯砌建而成。如塔底層迴廊外簷由24根木柱支撐,在靜止時下層每根柱負荷120噸,可是柱下石礎根本沒有巢臼,木柱斷面直接平立於石礎之上。與意大利比薩斜塔、巴黎埃菲爾鐵塔並稱“世界三大奇塔”。

殺虎口,也稱西口,有著悠久的歷史,明朝為了抵禦蒙古瓦剌南侵,多次從此口出兵征戰。但是,讓它最為出名的則是在晉商最為輝煌的時代,無數山西人背井離鄉,打通了中原腹地與蒙古草原的經濟和文化通道,帶動了北部地區繁榮和發展一段“走西口”的歷史。

崇福寺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朔州古城內東街北側,始建於唐麟德二年(665年),由鄂國公尉遲敬德奉敕建造。崇福寺的主殿是彌陀殿,金熙宗皇統三年(1143年)建,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至為可貴。殿身面闊七間,通闊40.96米,深四間八椽,22.31米。殿為單簷歇山頂,總高約21米。殿身坐落在高大的臺基上,基高2.4米,基前又有寬敞的月臺,襯托得殿宇高大雄偉,瑰麗壯觀。殿正面簷下,懸有“彌陀殿”豎匾一方,是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的原物。

懷仁金沙灘生態旅遊區是一個集生態旅遊、歷史文化、佛教、休閒度假為一體的旅遊景區。以金沙灘"楊家將"的故事為特色,建設了以宋遼交戰和崇國寺佛教文化為主題的園林建築群。


太原晚報

朔州,位於中國山西省西北部,桑乾河上游,西北毗鄰內蒙古自治區,南扼雁門關隘,北距古城大同129公里,南至省府太原200公里,東到首都北京502公里。是1989年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省轄地級市。總面積1.07萬平方公里,總人口176.81萬(2016年)。

崇福寺

崇福寺位於朔州市朔城區東街北側,是一處規模宏敞,殿閣群居的古寺廟。崇福寺坐北朝南,外觀古樸、莊嚴,門前雄獅端坐,寺內,殿閣五重,南北長200米,東西寬117米,面積23400平方米。崇福寺創建於唐代麟德二年(公元665年),由唐代大將軍、朔州人、鄂國公尉遲敬德奉旨建造。到遼代,寺被改為林太師府衙,後又改為寺廟,取名林衙寺。金代熙宗年間,寺廟擴建,大興土木。金代天德二年(公元1150年),金朝海陵王完顏亮題額“崇福禪寺”一直至今。

值得一提的是,朔城區崇福寺內有一座珍貴的寶塔——千佛塔。現在,塔身在臺北歷史博物館,塔頂在崇福寺。

這座北魏千佛塔曾被日本掠奪,塔頂被愛國人士隱藏,日版戰敗後將其交還中國,被存於臺北歷史博物館,佛塔從此身首異處。

平魯北固山

鳳凰城鎮是全區兩個城鎮之一, 位於平魯區北部,與右玉接壤。鳳凰 城,古稱平虜衛、平魯城,古城形似 鳳凰,民稱鳳凰城。城築於明成化十 七年(公元1481年),距今529年。

旅遊提示

1.景區屬封閉性,從哪兒進去,從哪兒出來。從景區入口到最高處,相對海拔有200米,身體虛弱者要注意遊覽速度。上山臺階安全舒適,有專門休息平臺。遊客可以先佛再道後儒來參觀廟宇建築。拍照最佳處,位於山前廣場東小花園,避開上山臺階,儘量把整個山勢納入鏡頭。

2.周邊景區景點 平魯區範圍內: 向西30公里有烏龍洞景區,向南有安架山神樹,平魯區井坪鎮李林烈士陵園、平魯博物館、安太堡露天煤礦。向北有明海湖度假旅遊區,明長城頭道邊——外長城。

華嚴寺磚塔

華嚴寺磚塔位於懷仁縣何家堡鄉悟道村西2.5公里的清涼山。山分為南北兩峰,南峰海拔1467米,北峰海拔1500米。二峰之間山凹盆地上有華嚴寺遺址。考之殘垣斷壁和部分殘存筒板瓦等,當系遼代始創,清代重建。

華嚴寺磚塔,俗稱清涼山塔。創建年代不詳。從其他佐證和現存結構分析,應為遼代中期遺構。塔聳立在山巔,座北朝南,平面呈八角形,八隅邊長1.50米。七級空心,通體施各種尺寸的溝紋磚砌築,高13米左右。

華嚴寺磚塔,不僅為研究當地歷史建築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而且重要的是對研究中國造塔的結構做法、體例均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李林烈士陵園

李林烈士陵園,前身為平魯縣烈士陵園,位於平魯區井坪鎮。1987年,該園被山西省政府正式批准為“省級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1995年至2004年先後被中共山西省委、省人民政府、中共朔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並先後被團省委、省教委、省國防動員委員會命名為“全省青少年傳統教育基地”、“德育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2002年4月26日被全國僑聯授匾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6年、2008年、2010年被省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命名為“山西省文明和諧景區”。2009年3月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

建國60週年,李林被評為全國“雙百英雄”人物之一。2010年4月26日,中共山西省委、全國僑聯、全國婦聯在李林烈士陵園舊址成功舉行了李林犧牲70週年紀念大會,李林精神光照千秋、永傳後人。

殺虎口

殺虎口位於右玉縣西北35公里處,是外長城一個重要天然關口。它東臨塘子山,西側大堡山,北依雷公山、廟頭山,萬里長城由東北向西南延伸而去,像個半圓形圍牆將殺虎口圍在裡邊,東西兩側山嶺崖陡壁立,蒼頭河由南向北貫穿其中,構成一道寬200多米,長3000多米的天然關隘。

殺虎關古稱參合口,唐朝稱白狼關,宋朝稱牙狼關。明朝為了抵禦蒙古瓦刺南侵,多次從此口出兵征戰,故而起名“殺胡口”。自從明朝隆慶五年,蒙漢“互市”以來,化干戈為玉帛,殺胡堡、得勝堡、新平堡(天鎮)馬市重新開放,為了緩和,遂改名為“殺虎口“。

右玉國家級生態旅遊示範區

民謠“走西口”的西口就在這裡。右玉縣西北、北方以古長城為界,與內蒙古的涼城和林格爾縣毗鄰,自古為我國北方要塞,是中原通往蒙古的主要關口和稅卡,這裡在春秋以前一直為北方少數民族所佔領。境內古城堡隨處可見,烽火臺沿山相望,自然景觀也十分壯麗,有塞上草原之稱,是休閒度假、跑馬騎射的最佳去處。

馬邑漢墓群

馬邑漢墓群分佈於朔州市朔城區四周20公里以內範圍。朔城區現址是秦漢馬邑城的一部分,地處雁門關外,為中原地區通往塞外漠北草原的必經之路。

歷史上胡人的南侵擄掠,漢人反擊圍剿,均以該地區作為重要的進攻和防守目標。尤其在漢代,這裡是重要的關外軍事重鎮。那些守衛邊關的將士死後大都埋葬在這裡,形成這一帶地區密集的漢代墓葬群。

平魯南山文昌塔文化公園

平魯南山文昌塔文化公園又稱南山公園,分為文昌塔區、戰國秦漢墓遺址保護區、石碑及出土文物保護展覽區、四季植物公園區。

中部為文昌塔區,主要建築有文昌塔、牌樓、山門、戲臺與看臺及附屬設施。西部為四季植物園,種植不同季節的植物、花卉。配有亭、廊、座椅等,由小道連接為一體。

東部為戰國秦漢墓遺址保護區、石碑及出土文物保護展覽區,主要建有博物館、碑廊、仿漢亭等。

文昌塔於2008年10月竣工,塔為平面正八邊形,塔體內高6層,外部高9簷,兼具樓閣式與密簷式塔的特徵,塔下基座3層,塔基總高24.9米,塔身端立於方形主臺基中央。塔基周緣設有石雕欄杆,基座四周栽植樟子松等景觀樹木。


大同那點兒事

應縣木塔

位於山西朔州應縣,建於遼清寧二年(公元1056年),是現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純木結構樓閣式建築,也是我國古建築中的瑰寶,世界木結構建築的典範。應縣木塔建在四米高的臺基上,塔高67.31米,底層直徑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塔高約底層直徑的2.2倍,比例相當敦厚,使得木塔高峻而又不失凝重,將應縣木塔穩當當地坐落在大地上。

蒼頭河生態走廊

沿著虎山線向北行進,有一片“林草茫茫、流水潺潺”的狹長地帶,便是蒼頭河生態走廊,景區屬高原溼地,天然水系、河岸草地、喬灌木林帶和緩坡狀態的農田,形成了北方黃土高原獨特的田園景觀。

右玉


民謠“走西口”的西口就在這裡。右玉縣西北、北方以古長城為界,與內蒙古的涼城和林格爾縣毗鄰,自古為我國北方要塞,是中原通往蒙古的主要關口和稅卡,這裡在春秋以前一直為北方少數民族所佔領。

金沙灘

位於懷仁縣城南30公里處的黃花梁腳下,是宋、遼交戰的古戰場,也是傳說中楊業兵敗罹難的地方。金沙灘古戰場因楊業父子可歌可泣的抗遼壯舉而聞名於世,楊業父子作為一代忠烈古今傳誦,有關金沙灘古戰場和楊業父子抗遼的傳奇故事,當地民間更是有口皆碑。

來自網絡


千招百計

山西朔州著名景點很多。朔州處在內外長城之間。有山陰廣武的內長城。明代的,還有廣武城附近的漢代墓葬群。。在平魯右玉的外長城。鏈接內蒙的右玉殺虎口。等。應縣的木塔。建於遼代。距今一千多年了。世界聞名。朔州市朔城區老城的崇福寺。建於唐代和遼金時期。規模宏大。朔城區青冢村有王昭君衣冠墓。朔州是個好地方。名勝風景區很多。歡迎您來參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