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萬清軍為何能大敗擁兵百萬的阿古柏?

吳文建

阿古柏哪有百萬大軍?

他那個“哲德沙爾國”的常備軍總兵力約為35000人,主要兵種有步兵、騎兵、炮兵和抬槍部隊。其中步兵被稱作沙爾巴茲,主要以火槍為武器;騎兵被稱作吉杰特,是其軍中精銳,主要使用腰刀和卡賓槍,一部分東干人騎兵使用長矛;炮兵由兩個炮兵連組成,使用的武器有滑膛炮和線膛山炮;抬槍部隊則主要由漢人和東干人組成,使用一種類似小型火炮的大型火繩槍,需四個人才能使用。同時,阿古柏在烏魯木齊、吐魯番等地組建了東干人團練,兵力約1萬人。他們的武器主要來自英國、土耳其等地,英國人的中亞貿易公司為阿古柏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軍火。

1875夏,左宗棠在蘭州召開分統以上將領參加的軍事會議,商討作戰計劃。會上,左宗棠與劉錦棠兩人將戰略方針定為“先北後南,緩進速戰”。所謂“先北後南”是因為新疆地勢北高南低,先行收復北疆,可以居高臨下,控扼南疆,同時烏魯木齊周邊土地肥沃,可以就地解決大部分軍糧。“緩進急戰”即戰役與戰役之間準備要充分,故前進要緩,一旦發起進攻,則必須迅速解決戰鬥,防止頓兵堅城之下。

圖 湘軍士兵

1876年2月,各路大軍陸續向肅州集結。其中主力為劉錦棠所部馬步25營(包括董福祥部數營回軍)。部將有漢中鎮總兵譚上連,寧夏鎮總兵譚拔萃,陝安鎮總兵餘虎恩等人。除此之外,西征軍陣容還包括廣東陸路提督張曜所部嵩武軍16營、涼州副都統額爾慶額所部馬隊、烏魯木齊都統金順統帥的原景廉、成祿40餘營,記名提督徐佔彪所部蜀軍七營等,以及後來徵調的金運昌所部卓勝軍10營,共計7萬餘人。英國人得知清政府下令收復新疆的消息後,連忙派遣福賽斯以英印政府代表的身份來華活動。4月8日,福賽斯會見了李鴻章,他極盡恫嚇之能事,吹噓阿古柏的實力,稱俄國人也將幫助阿古柏,企圖動搖清政府西征的決心。但清政府並沒有為其所動。

圖 19世紀70年代的肅州

“腰橫劍氣騰空出,側耳鄉音夾路聞”。1876年4月,西征軍主力—湘軍馬步二十四營,先後分四批出星星峽,向哈密進發。4月26日,劉錦棠親提大軍從肅州起程,踏上了西征的漫漫征途。

5月,西征軍前鋒譚上連部抵達巴里坤。隨後,譚拔萃和餘虎恩也相繼率部到達。5月底,劉錦棠來到哈密,他下令將哈密存糧全部運至巴里坤、古城兩地,以確保軍食有資。清軍的佈置是以徐佔彪所部蜀軍保護糧道安全,防敵北逃;金順所部駐兵最前線的濟木薩,並分兵一支防止烏魯木齊方面敵軍逃亡瑪納斯;張曜所部嵩武軍駐守哈密,防敵東竄。

阿古柏的佈置是以馬人得為烏魯木齊阿奇木,率軍駐守烏魯木齊,同時統籌古牧地、昌吉、呼圖壁和瑪納斯諸城;白彥虎部駐守紅廟子(即烏魯木齊漢城—迪化州城所在地);其主力則集結於古牧地,妄圖阻擋西征軍前進。

圖 阿古柏麾下的武裝1

7月1日,劉錦棠抵達古城,駐兵木壘河。7月11日,他率輕騎來到濟木薩金順的駐地,查看前線形勢,商討進軍方略。雙方商定合軍出擊,直搗白彥虎主力駐紮的古牧地,只要古牧地被攻克,敵軍勢必不能固守烏魯木齊和紅廟子,而只能退守吐魯番。7月21日,劉錦棠統率所部各軍來到濟木薩,與金順所部會合。7月28日,兩軍又進駐濟木薩以西120公里的阜康縣城,直逼古牧地,隨後發動了西征以來的第一次戰役——古牧地之戰。

古牧地,又名輯懷城,今米泉市所在地,據烏魯木齊二十公里,乃是烏魯木齊的北大門,也是阿古柏的第一道防線。在清軍主力向阜康一帶集結的時候,白彥虎一面向阿古柏求救,一面離開紅廟子,來到古牧地坐鎮指揮。阿古柏在得知清軍大舉進逼的消息後,立刻命令阿孜木庫爾率領600精騎與4個五百人長所部增援阿古柏,他自己本人則率主力一萬餘人作為後援。

圖 平定陝甘新疆戰圖1

面對這一情況,劉錦棠當機立斷,下令發起進攻。在阜康通往古牧地的大路上,從離阜康城二十里處的西樹兒頭子至黑溝驛之間的五十里全是戈壁,除甘泉堡一處枯井外別無水泉,即使甘泉堡這處古井開掘後也只能供一百多人一天所用。於是白彥虎讓開大路,屯兵於水源地黃田,築卡樹柵,以引誘清軍從大路出擊,準備乘清軍人困馬乏之際,突然發起襲擊。劉錦棠詢問當地土著,得知水源地黃田就在黑溝驛之上,而其上游就是古牧地的時候,於是將計就計。他於8月9日派出一部分士兵來到甘泉堡,故意在那裡挖掘枯井,擺出一副從大路出擊的樣子,以迷惑敵軍。白彥虎果然中計,只待以逸待勞擊敗清軍。卻不料劉錦棠於次日率部與金順會合後直趨黃田,迅速佔據了山崗位置,隨後於黎明時分發起了猛烈的進攻。參將董福祥率所部直搗中堅,勢如猛虎下山,有詩讚道:

手牽牙旗奪隘入,驍騰無一不當百。

守賊晾醒睡眼看,突訝神兵從天來。

從睡夢中驚醒過來的敵軍在經過了最初的慌亂後,開始了有組織的抵抗。只見陝安鎮總兵餘虎恩與記名提督黃萬鵬兩將率馬隊分左右兩路直撲敵軍, 在其雷霆一擊下迅速擊敗了敵軍馬隊的反撲。不過,敵軍也都是百戰之餘,並未立即潰散,而是在會合後步兵後再次發起反撲。劉錦棠遂命跟進在馬隊後面的寧夏鎮總兵譚拔萃、漢中鎮總兵譚上連兩部居中迎敵,馬隊則繞至側翼左右包抄,如暴風驟雨,銳不可擋。敵軍終於抵擋不住,在丟下大量輜重後狼狽逃竄。劉錦棠一路追擊至古牧地,見該城城牆高達堅固,一時難以攻克,遂回到黃田暫作休整。

圖 阿古柏麾下的武裝2

在首戰告捷後,8月12日,西征軍來到古牧地城下,劉錦棠部駐東北面,金順部駐東南面。次日,阿古柏派來的援軍在阿孜木庫爾率領下從紅廟子馳援而至,劉錦棠遂命馬隊在步兵配合下下山迎敵,迅速將其殲滅。阿孜木庫爾當場被斃,只有一百多殘敵逃脫。隨後,西征軍步兵在開花大炮的支援下,先後攻克城外的山壘和城關兩地,清除了敵軍城外據點,從而完成了對古牧地的包圍。由於清軍具有壓倒性火力優勢,因此敵軍只得困守孤城。在清軍火炮的猛烈射擊下,古牧地多處城牆被炸開缺口,破城已經只是時間問題。

劉錦棠在與金順商議後,決定於8月16日晚發起總攻。由譚拔萃等將領率軍攻打城東北角,譚上連等部攻打東城,總管湘軍營務處的羅長祜則指揮城南炮隊,掩護攻城部隊。同時,劉錦棠又命記名提督譚和義、譚慎典等將伏兵護城壕中,等炮火炸開城牆,即強行攻入。除此之外,為防備敵軍棄城逃竄,劉錦棠還佈置了多路人馬防守城外諸要津,以截擊逃敵。劉錦棠本人則親率馬隊駐守城南山壘督戰。

8月17日拂曉時分,伴隨著火炮射擊發出的震耳欲聾的劇烈聲響,西征軍發起了總攻。清軍猛烈的炮火迅速炸開了城牆,先鋒董福祥在囊土填平壕溝後,率部首先從缺口中衝入,與守敵進行了激烈的巷戰。經一番激戰,西征軍全殲守敵6000餘人,而自身僅付出了陣亡158人,傷455人的輕微代價。唯一的遺憾是白彥虎不在城內,因此未能將其擒獲。不過,在繳獲的一封烏魯木齊阿奇木馬人得寫給古牧地守將的信中,劉錦棠得知烏魯木齊城內的精銳已經全被調去古牧地,現在城防空虛,而南疆的援軍尚未趕至。劉錦棠當機立斷,決定乘勝追擊,一鼓而下烏魯木齊。

圖 董福祥

8月18日,在留下一部分軍隊防守古牧地後,劉錦棠親率大軍分三路直趨烏魯木齊。迫於西征軍的凌厲攻勢,白彥虎、馬人得等人自知難以抵擋,於是倉皇出逃。於是,清軍不戰而下收復了烏魯木齊三城,繳獲敵軍存糧100多萬斤。此時,經過阿古柏匪幫及其爪牙的反動統治,烏魯木齊一片凋敝殘破景象,城內僅有漢回居民數十人。正所謂是:

亂後全無舊井屯,蕭條兵火數家存。

炊煙帶雨迷荒市,蔓草連根入斷垣。

“夜奏甘泉書報捷,重恢疆域種葡萄。”就這樣,劉錦棠取得了三日連克四城的輝煌戰果。迫於西征軍的赫赫聲威,昌吉、呼圖壁等地敵軍望風披靡,紛紛南逃。對這一戰,英國人包羅傑評論說:“這次進軍是以如此驚人的隱蔽進行的,而攻擊又是如此神速和巧妙,由於這些原因其效果就更加提高了,這是在中國和中亞細亞的歷史上所從來沒有過的。”

與此同時,北疆清軍也攻克了妥明殘部據守的瑪納斯北城。清軍在2月份便已經著手攻打瑪納斯,2月23日,涼州副都統額爾慶額、總兵馮桂增所為搶頭功,率吉江馬隊約 2000 人乘夜撲城,結果失利,額爾慶額身負數創,馮桂增戰死,陣亡官兵200餘人。隨後的圍城戰中,各路清軍又各行其是,以至於久攻不下。直至8月份,守將餘小虎等人見大勢已去,率親信南逃後,清軍這才趁勢攻下北城。殘餘回民武裝據守南城負隅頑抗。但清軍在攻打南城的戰鬥中,卻再次遭受挫折,損失頗重。於是,金順不得不率部前去支援。而劉錦棠則留在烏魯木齊,指揮各部肅清北疆各地殘敵。10月,金順等部久攻瑪納斯北城不克,不得不向劉錦棠求援。於是劉錦棠派遣羅長祜等人率領步隊6營、馬隊5旗(一旗為半營,共125騎)前去增援,各路清軍會合後,於11月6日攻下了瑪納斯南城。至此,西征軍收復了北疆所有地區,使肅州至哈密到塔城一線連成一片,防止了阿古柏北竄的可能性。

不過,由於已至冬季,大雪封山,糧草輜重難以運輸,同時軍中因水土不服患病者也較多。西征軍不得不暫緩進軍,以待次年雪融冰消,再整軍出發直指南疆。

當西征軍收復烏魯木齊,取得北疆戰事大捷的同時,英國為維護其在新疆的利益,出面進行所謂的調停。駐華公使威妥瑪通過李鴻章轉告清政府,稱英國將代阿古柏向清政府乞降,其“哲德沙爾國”可以作為清政府屬國存在,但是隻隸版圖,不必朝貢,以免勞師糜餉,兵連禍結。10月中旬,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將這一情況轉告左宗棠,並徵詢其意見。左宗棠對此予以了堅決駁斥,稱南疆乃我國領土,阿古柏竊據此地,即是我國之賊,豈有讓其立國之理。所謂代阿古柏乞降,只是英國為維護其利益的藉口,斷不能從。

1877年1月,清政府首任駐英公使郭嵩燾抵達倫敦,英國政府即命威妥瑪與其談判新疆事宜。威妥瑪稱阿古柏的“哲德沙爾國”是主權國家,要求清軍立刻停止進攻,這樣既有利於中英之間的貿易,也能防止俄國長期佔據伊犁。同時,其還提出英國願意出面調停,讓阿古柏遣使議和。在談判過程中,郭嵩燾向清政府提出意見,力主對英妥協,認為西征勞師糜餉,新疆為無用之地,只要阿古柏不再滋事便應當和解,讓阿古柏的政權作為清政府附屬國存在。這一主張無疑極其短視,為左宗棠所堅決反對。

圖 威妥瑪及其使館內隨從

阿古柏方面,雖然北疆諸地全為清軍收復,但損失的人馬多為白彥虎等回民武裝,其主力並未受損。在清軍在北疆休養之際,他調兵遣將,集結精銳,沿天山一線利用關隘重點設防,其中達坂城、托克遜、吐魯番三城均佈置重兵,三城互成犄角之勢,擊其一點,其餘兩地可以分兵馳援。阿古柏企圖依靠這一鐵三角防線阻遏清軍南下,繼續維持其“哲德沙爾國”的反動統治。其中,達坂城守將為其大總管愛伊得爾呼裡,有精兵5000;吐魯番守將為布素魯克之侄艾克木罕、馬人得和白彥虎,守軍約8500人;托克遜城則由其次子海古拉防守,有步騎6000,大炮六門;阿古柏則親自坐鎮喀拉沙爾指揮,其佈置在前線的總兵力為27000人。

對於阿古柏的這一佈置,左宗棠認為殲滅其主力的大好良機,只要三處得手,殲滅其主力部隊,則破竹之勢成矣。因此,左宗棠決定,由徐佔彪、張曜率所部人馬攻打吐魯番,劉錦棠則率主力攻打達坂城,在兩城克服後,再進攻托克遜。為加強劉錦棠所部實力,左宗棠還調來了侯名貴指揮的炮隊一營(有後膛炮12門)及肅州鎮總兵章洪勝等人率領的馬隊3營。張曜、徐佔彪也分別得到了馬隊和炮隊的補充,其實力有所增強。

1877年4月,在經四個月補充和休整後,西征軍再次啟程,發起了收復南疆的戰役。4月14日,劉錦棠親率大軍由烏魯木齊南下,於4月16日兵臨達坂城下。該城雄踞通往南疆的要道,阿古柏在山口修建了高大堅厚的新城,由其悍將愛伊得爾呼裡把守。當時守敵將湖水引入城下草澤中,形成了一道深及馬腹的泥塘。他們自恃有此天險萬無一失,於是放鬆了防備。劉錦棠通過偵查得知這一情況後,遂命餘虎恩、譚上連兩將率部急趨,乘著夜色悄悄渡過泥塘,迅速佔領了城外有利地形,將達坂城四面合圍。次日,守敵方才發現已被包圍,慌忙開槍射擊。中午時分,劉錦棠冒著敵軍密集的子彈,來到城下巡視。其坐騎中彈而死,但劉錦棠不為所動,易馬繼續前行,並指揮各營迅速挖掘壕溝,修築營壘。

4月18日,西征軍將開花大炮運至城下,開始修建炮臺。此時,敵軍托克遜守將海古拉得知達坂城被圍,派騎兵1500人前來企圖解圍,但被清軍擊退。守敵企圖突圍,但這一計劃被從城中逃出的當地維族群眾報告給清軍,劉錦棠於是命令在城外佈滿火炬,城垣周邊光亮如白晝,使得敵軍行動無所遁形。

圖 平定陝甘新疆戰圖2

4月20日,在侯名貴的指揮下,西征軍的火炮對達坂城進行了猛烈轟擊。敵軍炮臺首先被摧毀,隨後城牆也被轟塌多處。守敵根本無力還擊,只得坐以待斃。不久後,西征軍的一顆炮彈擊中敵軍彈藥庫,引起劇烈爆炸,聲震全城。在大風的助力下,火焰迅速蔓延,引爆了其他彈藥。西征軍則乘著敵軍混亂髮起總攻,一舉攻克該城。此役,斃敵2000餘人,俘獲包括守將愛伊得爾呼裡及6名500人長在內的1200餘人,繳獲戰馬800多匹,各類槍炮軍械1400餘件,大炮一門,而清軍僅僅戰死52人,受傷116人。

攻克達坂城後,劉錦棠對俘獲的敵軍進行了甄別,其中附從的土爾扈特人和維吾爾人均給以衣糧放還原籍。釋放的俘虜回到托克遜後,阿古柏害怕他們會削弱軍隊的戰鬥意志,於是下達了處決令,一部分人被殺,剩下的人聽到消息後投奔了清軍。這一消息傳出,南疆各地更加對阿古柏離心離德。同時,阿古柏的軍隊在聽說達坂城被攻克,“一人一騎不返”的消息後,也是亂做一團,或向清軍出降,或逃亡喀什噶爾,阿古柏根本難以約束。

此時,國際形勢也對清政府極為有利。1877年4月24日,俄國以拯救土耳其壓迫下的基督徒和保護斯拉夫兄弟為理由,向奧斯曼土耳其宣戰,發動了第十次俄土戰爭。俄國人企圖通過戰爭控制巴爾幹,進而控制黑海通往地中海的咽喉博斯普魯斯海峽,以打通出海口。英國的注意力被也轉移至巴爾幹方向,再也無暇顧及新疆地區。對於英國政府來說,阿古柏只是能夠利用的對象,絕不會為他犧牲自己的利益。

圖 列陣中的湘軍

“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4月25日拂曉,劉錦棠在白楊河決定分兵兩路,一路由羅長祜率領,共計馬步6營,與徐佔彪、張曜會合後攻打吐魯番;一路由其親自率領,共計馬步14營,直搗托克遜。劉錦棠主力行軍至小草湖地方時,當地維族群眾紛紛前來報告,稱敵軍準備逃竄,並焚燒附近村莊,準備裹挾當地居民一起西逃。於是,劉錦棠揮軍疾進,於下午三時許行至距城十里之地。劉錦棠只見前面火光四起,槍炮聲隱約可聞,知道敵人就在附近,遂命令馬隊立刻奔馳前進。雙方在城郊展開激戰,劉錦棠親率主力馳來,橫截敵軍,敵軍潰不能支,只得焚燒存糧火藥,棄城逃竄。清軍奮力追擊,酣戰通宵,賊屍遍野。4月26日,劉錦棠收復托克遜。此役,清軍殺敵2000餘人,俘敵100餘人,繳獲戰馬200餘匹,槍械2000餘件,自身僅傷亡90餘人。同一日,羅長祜所部也抵達吐魯番,與徐佔彪、張曜所部會攻該城。此時,白彥虎已經再次丟下城池逃竄,守敵馬人得勢單力孤,被迫率部投降。由於糧餉一時難以運到,劉錦棠與左宗棠商議後,決定先行休整,待8月秋涼後繼續南下。

圖 收復北疆之戰


冷兵器研究所

首先說明一點的是,阿古伯從來都沒有擁兵百萬,所謂的百萬怕是將當時全疆人口加起來,因為據史料記載到十九世紀八十年代,全疆人口約一百八十萬。

阿古柏經名穆罕默德·雅霍甫,人稱“中亞屠夫”,是塔吉克族人,原為浩罕汗國將領,驍勇善戰,19世紀中下葉在沙俄以及英帝國的幕後支持下,1865年至1867年成立哲德沙爾汗國,1867年後又成立洪福汗國,並率軍入侵中國新疆,史稱“阿古柏之亂”,不久被清陝甘總督左宗棠擊敗。

阿古柏像

從1864年,新疆各地回、維發動暴亂。1865年,喀什噶爾的回部請求浩罕汗國援助,浩罕可汗派阿古柏率軍進入新疆,四處侵掠,隨後阿古伯建立政教合一的哲德沙爾汗國。1867年,又廢除哲德沙爾汗國,改為畢杜勒特汗國,又稱洪福汗國,並自封埃米爾,並勾結沙俄與英國,獲得兩國的支持和承認,得到大量的裝備,後又收留了白彥虎等叛軍。1876年,俄羅斯軍隊攻佔浩罕城,置費爾幹省,浩罕汗國滅亡,部分餘部投奔阿古柏,使得阿古伯勢力更加壯大。從1875年開始,清廷派左宗棠率領六、七萬大軍出征新疆收復失地,而阿古伯本部及脅從軍約四萬人左右負隅頑抗。

左宗棠像

左宗棠根據戰場具體情況,提出“緩進急戰”、“先北後南”的戰略方針,把糧餉的採運、保障和武器彈藥的供應放在戰略位置加以考慮,戰爭準備十分充分,體現了因地制宜、打有準備之仗的原則,此外,清軍的作戰指揮靈活機動。左宗棠坐鎮肅州,掌握全盤情況,而將前線指揮權賦予劉錦棠。

劉錦棠像

劉錦棠和前敵諸將積極協同,善於抓住有利戰機,機斷行事,從而在整個收復新疆之戰中攻必克,戰必勝,勢如破竹,銳不可當,此外就是人心所向,據記載當時全疆民眾無不痛恨阿古柏,對於官兵的到來歡欣雀躍,對官兵全力支持。到1876年底便收復了北疆的所有領土,1878年又攻克和闐,盡復南疆。1877年,阿古柏稀裡糊塗的死去,不久其殘餘勢力被清軍攻滅。

左宗棠收復新疆進軍圖


春秋雕龍

左宗棠幾萬人能夠打敗阿古柏,是有現實原因的,我來試著分析。

首先,阿古柏根本沒有擁兵百萬,當年新疆總共有多少人,而且阿古柏本來就沒能夠佔領新疆全境,其手下能夠作戰的不過萬餘人而已。


阿古柏本是浩罕汗國的一個將軍,後來本國被沙俄窺伺,不甘人下的阿古柏,是個投機分子,當時適逢新疆民亂,南疆各地戰亂,阿古柏率領自己的親信,加上沙俄的支持,於是趁機佔領喀什噶爾。


1867年,浩罕汗國基本被沙俄吞併,其國軍隊有7000餘人逃到新疆,被阿古柏收攏,成為他的主力。

阿古柏開始正式建立所謂的汗國,1868年,1870年英國沙俄先後承認阿古柏政權,並給予資源支持,幾年之間,清軍除了塔城幾個據點,已經沒有立足之地,而沙俄也趁機佔領伊犁等地。

彼時正值國家危難,東南海患頻出,在眾人一片放棄新疆保衛京師的呼聲中,左宗棠一人力挽狂瀾,勢必收回新疆,於是,得到朝廷認可後,他抬棺率湖湘子弟進入天山南北作戰。

兩相對比,阿古柏只是臨時佔領,採取最原始的采邑制度,各軍官肆意盤剝自己領地的各族人民,是不得人心的。再有,阿古柏的幾萬人,大多數是烏合之眾,即便有了英俄的軍火支持,卻也改變不了戰鬥力低下的問題。阿古柏真正能用的,只有自己幾千親信和手控的本國七八千正規軍,也就萬餘人。


反觀左宗棠,左宗棠是沙場老手,早就在蘭州建立軍工廠,從東南調來許多技術人才,武器防治德國,可以說,左公這幾萬軍隊基本上接近近代化了。加上幾十位幕僚,集思廣意,

制定“先北後南,緩進急戰”的方針,有了正確的戰略,接下來,在各族人民的支持下,清軍勢如破竹,收復新疆!

左公千古!歡迎朋友們評論區交流!

【我是潁州小史官,喜歡文史野趣可以關注哦!】

潁州小史官

阿古柏,不過一個流亡分子罷了,那抵得過一個國家的力量,只不過是利用清朝自顧不暇蹦躂了一段時間罷了,等清朝騰出手來後,其滅亡就是板上釘釘了。畢竟,清朝再弱,也不是這種小丑能佔便宜的,清朝只不過相對英國這種全球帝國弱而已,清朝末年可是搞了不少炮艦外交,比如去欺負一下墨西哥之類的還是可以的。

阿古柏原來是中亞小國浩罕,這個國家當時正在被俄國入侵,馬上都快沒了,阿古柏不過是浩罕國的一步退路棋罷了,等他入侵新疆後,浩罕國就滅亡了。

阿古柏原名穆罕默德·雅霍甫(Mohammad Yaqub Beg1820年-1877年5月30日),阿古柏是他的漢名罷了,被中國人稱為“中亞屠夫”,原來是為中亞浩罕汗國阿克麥吉特伯克。在沙俄以及英帝國的幕後支持下,1865年至1877年率軍入侵中國新疆。阿古柏在新疆活動前後十餘年,他的征戰被絕大多數中國人認為是不折不扣的侵略行為,同時由於他的重稅政策和嚴苛的伊斯蘭教法統治,遭到了大多數新疆當地居民的反對,“見到安集延人(浩罕人的別稱)就殺”的口號一時響徹天山南北。 阿 在左宗棠的率領下,清軍進入新疆,收復新疆之戰開始。到1876年底,阿古柏已經失去了北疆的所有領土。就在清軍開始南下之時,阿古柏突然於1877年5月29日猝死於喀拉沙爾。其勢力沒了主心骨,頓時煙消雲散。

其從頭到尾就沒多少軍力,主要以逃到新疆的浩罕國殘兵敗將為主而已


呢喃的風箏

一個方面是阿古柏在新疆的統治不得人心,另一個方面是左宗棠採取了速戰速決的戰略,戰略得當。第三個方面是左宗棠是外國購置了一些先進武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