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在農村說一個媒越來越難了?

花開隴上

現在農村娃相親成媒越來越難,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我也是農村的,雖然不去刻意關注這個現象,但是僅僅是耳濡目染就能感覺的出來。根據我的瞭解,出現這種現象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從大的方面來說,目前我國的人口狀況是男多女少,總人口中男人比女人多出三千多萬,這嚴重地影響了我國的男女比例平衡。如果說一男一女組成一對的話,那麼就要有三千多萬男子註定要單身,大的國情如此,男多女少是全國各地普遍存在的現象,所以農村娃能夠真正成一個媒,就會有一個客觀存在的困難。這是其一。


第二,經濟條件欠優,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較大提高,人們也越來越懂得享受,正因為如此,現在相親結婚的彩禮也是水漲船高。與城市相比,農村條件要遠落後於城裡,但彩禮卻並不輕,攀比之風盛行,似乎女方給男方要的彩禮越多越有光。現在農村成親,女方要求蓋樓房或買房,買車成了常態和標配,農村可創收的條件不多,主要是外出務工收入,但是這些對於愈加沉重的彩禮相比,又顯得力不從心,往往攢了多年的錢,一次相親結婚就花光了。家庭富裕的還好說,可是普通人家還是佔大多數的。這是其二。



第三,在以前,農村親戚鄰居給孩子說媒拉縴的很多,也不要什麼,純粹的就是給孩子找個對象,逢年過節的都會相互介紹一下,但現在已經很少了,即使有合適的男孩女孩也不太介紹了,這樣的話,比之以前,機會就少了很多。另外出現了專門收費的媒婆,而且要價也不低,這也增加了些許負擔。

第四,現在農村女孩長期在外工作,見的多了,思想眼界也更開闊了,追求也更高了,願意往城裡面嫁的也越來越多,這給本就不利的農村娃又減少了一些機會。



所以現在農村的男孩成一個媒顯得越來越難


whp透明的影子

為什麼現在農村說媒越來越難了

作為一個城市打工經常回去的農村人來說,題主說的這個現象全國各地都有,這是為什麼呢?
最大的根源還是農村在千禧年之前還有重男輕女的老傳統思想,導致了現在的年輕一代男女比例嚴重失調。

國家一直在宣傳生男生女都一樣,殊不知男孩女孩都是寶,說是為了傳宗接代,老來有人照顧頤養天年,可是誰敢保證男孩以後就會孝順了,女孩在父母老了之後孝順父母的例子還少了?所以說,男孩女孩一個樣,以後的家庭千萬別再有重男輕女的思想了,那真是“俗”。

有了上面的鋪墊再說下現在的媒婆為什麼說媒越來越難了,媒婆自古以來都是很受歡迎的,可以說是“活著的”月老。媒婆也經常以自己說媒成功結婚的新人數量而自豪,那也是她(他)的功德,是受人尊敬的。現如今由於男女比例的嚴重失調,說媒也一年不如一年,即使有媒了但是男女雙方也不一定能夠見面相親,因為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啊,一般也不會輕易回來。所以現在還造成了另外一種令人唏噓不已的現狀,那就是逢年過節的時候,年輕人都會回來但基本不會在家,有人問了過節了不在家陪父母還能幹什麼去呢?當然相親去了,女孩不必擔心,一般都是幾個年輕小夥子排隊和一個女孩見面相親,女孩現在是一個大大香餑餑了。

如今,由於年輕人都外出打工,所以也造成了大部分人的交際也廣了,眼界也開闊了,也都被大都市的繁華熱鬧所吸引,也都逐漸習慣都市的生活。男孩吧,一切以實際為主,家庭條件所致最終還是要回農村的,女孩就不一樣了啊,她們嚮往城市的生活,想法設法的留在城市,自身條件好的大都留在城市結婚生子了,所以這也是導致了農村女孩越來越少的原因之一。還有個別人喜歡自由,喜歡朋克生活,以至於最後也被耽誤了,奉勸年輕人,戀愛結婚請儘早,年輕莫要貪玩世界。



再說一個現狀,那就是農村結婚沒幾年離婚的也很多,為什麼呢?父母都希望子女早點結婚生子,都有點“逼宮”的意思,所以男女雙方還沒見過幾次就匆匆結婚了,沒有太多相互瞭解,沒有感情基礎的婚姻真的維持不了多長時間的,離婚傷害了幾代人,所以儘量給年輕人多點時間接觸,相互有了愛慕之意後方可結婚生子。說到離婚,現在離婚的女人也是不愁再嫁的,真的,不騙人,我知道的就有好幾對了,沒辦法,農村女孩真的太少了,能找到女人結婚就不錯了,男孩很少挑三揀四不願意的。


豫見新農人

農村說媒越來越難了,這個事情容我和大家細細說來!

事情發生在我丈母孃身上

前年我家丈母孃,給她們村裡的小夥說了一門親事,男女雙方家長都滿意,就把親事定下來了,男方還先給了10萬彩禮。就在訂酒席的時候,女方突然悔婚了,這真的讓人措手不及呀,把我丈母孃急的直跺腳,眼看幾千塊介紹費就要到手,說沒就沒了。

經過詳細瞭解,原來是女孩在外面已經有男朋友,只是父母不同意嫁外地,所以想把女兒快點嫁在本地,就草草的答應了這們親事。他們家女兒性子烈,看到父母這樣為難她,衣服都沒帶,直接就去上班了,逼得他父母沒辦法只能悔婚了。最後只能把彩禮退給男方,而且前面的一切開銷還要他們自己承擔,遭罪啊!以後碰到了還特尷尬。

像這種現象,在我們農村已經越來越多了。現在的年輕人,和以前完全不一樣,在外面見多識廣,都喜歡自由戀愛。不像以前,村裡的男女同胞,好多都沒出過遠門,文化也不高,經過媒婆介紹一下,就這樣懵懵懂懂的成家了,雙方也沒有一點感情基礎,很多人的婚事還都是父母定的,這種方式我表示不贊同!

所以說現在農村說媒越來越難,這也是人之常情了,我覺得尊重年輕人的想法,才是正確的選擇,婚姻大事豈能兒戲,順其自然才是王道。


小陳日記

俺是鄉下人語:農村的媒人現在說媒的成功率的確在下降,以我們村為例,1000人的村莊,幾十個適齡男孩,今年就成了一對!究其原因,我覺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

第一,物慾橫流的年代,女孩往往高看自己一檔或者兩檔次,越來越看不上村裡的男孩子。

現在的女孩如果不上學,十八歲甚至更小都出門打工,進入電子廠或者服裝廠的較多,她們整天忙碌的生產的一線,偶爾和幾個小姐出門逛街,見識了城市的燈紅酒綠,物慾橫流的年代,總是充滿著慾望,在慾望的驅使下,回頭審視自己,發現自己能力遠遠不夠,那麼尋找一個有能力的伴侶則成了告別農村進入城市的快捷經。事實上,這本來無可厚非,她們只是想想,並沒有太多機會,可男女比例失衡給了他們機會,她們有了天然的優勢,稀缺的就是珍貴的,她們當然有了更多選擇的餘地,不再侷限於附近村莊的農村男娃,而把目光投向了城裡或者農村的有錢人。



第二,女孩絕對數量的減少,相親女孩越來越少,難度當然越來越大。

女孩越來越少,配對的當然也就越來越少了,如果10個男孩,只有一個女孩,媒人再厲害不也就是隻成功了一對嗎?那說媒也就越來越難了。我們村有幾十個適齡男孩,可只有那麼零星幾個女孩,旁邊的村莊大抵如此,你說這媒人能好乾嗎?


第三,結婚的成本越來越大。

很多時候男女雙方有的時候能看上眼,由於男方家庭情況一般,買不了城裡的房子,買不了小轎車,結果也是一拍而散,這也加劇了說媒的難度。

總結:農村現在說了媒越來越難了,也許原因不僅僅是我上面提到的三個方面,你們那的的媒現在容易說嗎?不放在下面評論區留言!


俺是鄉下人

大家好,我是豬大佬,也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人,我就這個問題來發表一下個人看法:

首先是現在隨著改革開放和互聯網的普及,年輕人眼界都開闊了

年輕人外出打工和通過互聯網,打開了自己的眼界,加上電影、電視劇上面的婚戀觀的傳播影響,很多人都有了內心上的標準,但是這個標準只是理想上的,很多都落不了地。

就是因為這個落不了地的婚戀標準,使很多女孩子眼高手低,看不上農村的小夥。

其次是適齡青年男女比例失衡:

以前沒有注意這一塊兒的事情,這次回去過年,一個姐家的孩子26歲了還沒有對象,到我家裡聊天,說道碰到合適的給他孩子介紹一下。

這個孩子長的包括工作都沒有問題,就是不愛說話。像他這樣的我覺得沒有什麼問題的,但是和我這個姐一交流才知道,他們同期的男孩子多,女孩子少。他兒子那個時候正好是抓計劃生育正嚴格的時候。

這個可能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第三是現在競爭激勵的情況下,綜合實力不強

現在很多孩子因為是獨生子女,從小沒有培養為人處事方面的東西,很多人缺乏關心別人的能力,就給很多男孩子設立了障礙。

現在不光農村的小夥找對象難,就是結了婚,離婚率還很高,缺乏你的就是關心對方能力欠缺,還有的是年齡有了,心智模式還沒有成熟。



豬大佬

過去說“天上無雲不成雨,地上無媒不成婚”,很說明媒人在婚姻中的必要性,畢竟老輩兒講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才算名媒正娶。但是為什麼現在媒人的處境尷尬,說個媒已經很困難了呢?


這首先是婚姻觀念的改變。新中國成立後廢除父母包辦的婚姻傳統,講究自由婚姻。雖然農村在相當時間內還大多數結婚有媒人,因為改革開放以前農村還相對閉塞,大家固守在農村土地上,也沒有網絡等交流工具,缺乏對外交流,自由戀愛的機率不大。而專職的媒人出於利益和愛好,往往蒐集了大量的男女青年信息,所以牽線搭橋相對容易。當時在農村,說個媒掙一套豬下貨,也沒有其他報酬,所以農村有個說法是“饞人說媒”。不管出於什麼目的,媒人在當時婚姻中的作用不可低估,應該值得肯定。

改革開放以後,農村青年大部分流入城市,農村青年少了,甚至沒有了,農村媒人的陣地就自然減少或沒有了。再說青年人流入城市以後,接觸多了,觀念變了,拋棄了農村的傳統觀念,自由戀愛的機率相當大,往往不用媒人就成婚了。


再說,農村的媒人,大多是老一代人,他們觀念陳舊,不明白現在年輕人的擇偶觀念和標準,這種只看家境和年齡、長相的拉郎配,顯然成功率極少。

所以,農村傳統媒人隨著年齡增大,必定要退出紅娘市場,而代之於新型的觀念開放的年輕人或各種社交網站。


齊東晏子

為什麼現在在農村說一個煤越來越難了?這個農村突出的問題,跟農村裡人口結構的變化密不可分。

在春節期間,在我們村裡,一個女孩竟然一天相親了五個男孩。男女五比一的懸殊,本人在此感概道:現在的女孩已成為稀缺的資源了。

然而,這五個男孩中,還有兩個是城市裡孩子,他們攜帶著城市裡穩定的工資和大額的家庭存款來農村爭資源,那麼,農村男青年相親成功的概率會大大降低。

其次,農村90後的女孩,他們大多有種逃離農村的情緒。本人在農村裡長期的觀察後,發現95後從城市裡回來的女孩,他們大多不願意在農村裡串門,她們要麼宅在家裡不出門,要麼走在路上用手機遮著臉,看來她們以後在農村生活的概率也很低。

再者,有些女孩子,出去工作了幾年,個人的眼界與個人的生活標準有了大幅的提高,現在農村女孩子的相親標準為:男方要麼有車,要麼有房,兩者都有當然是最好了。而且還對男方的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最好能陪在自己的身邊工作。對於門當戶對的農村男青年來說,滿足這些條件著實有點難。

最後,農村裡從事說媒的人也越來越少了。說媒成功了一起後,對於說媒的人而言,要紅包了又現得尷尬,不要紅包了又總感覺自己心裡缺少了什麼似的。糾結過後,農村裡從事說媒的人也在慢慢的減少。

而且在農村,人與人之間可以說是抬頭不見低頭見,在說媒者拉攏了一門親事後,在她們兩人以後的生活中,如果有一者出現了變心的情況,那麼,男孩子或女孩子的父母是會責怪甚至會拳腳相向於說媒者。因此,說媒者現在也保持著中立的態度,只是促使他們兩人見面,至於談不談得來,說媒者是不會去竭力撮合的。

故而,農村說媒成功的概率會相應的降低。


週記三農

兩個主要原因:第一個是農村姑娘的眼界不一樣了,說白了就是看不上農村小夥;第二個就是彩禮錢太多的原因。

隨著科技的進步,現在農村也有了網絡,年輕人也有了手機,她們的眼界更加寬泛,見識也更加多了,相比較上一代人踏踏實實過日子的心理,她們想要的是更加風光的去消費,去追求時尚,去追求自己所喜歡的。而農村裡的人,希望在本地找對象的,大多數都是打工的人家,在女方看來男方只能靠打工賺錢,

距離自己在網絡上看到的人以及自己對於未來生活的期望差距太大,所以一般她們很難看上男方,這樣說媒的就無計可施了,畢竟姑娘不同意,一切都免談。

另一方面,即使女方相中了男方,兩家人在談彩禮的時候也是一大難關。按照現在的標準來說樓房和車是必須的,而且還要很多的彩禮錢;不能說女方家貪財,在農村嫁姑娘也是要面子的,最能體現面子的就是彩禮錢,彩禮錢越多,別人看來越有面子。而太多的彩禮錢往往讓兩家人就地談崩,因為同是農村人,收入達不到富有的狀態,面對十幾萬的彩禮,誰都會膽怯的。這也是媒人不好做的原因。

總的來說,媒人不好做,就是這兩個原因引起的。

—————————————————————————————————————

留下評論,留下讚美,留下人生的足跡!


兩個正能量

因為第一女孩少了,目前中國的男女比例達到了130:100,大約有3000萬光棍。第二吧就是人口流動加快了,以前都是農村出去打工的女孩到了適婚年齡就回到村裡開始有人說媒了,那個時候農村相對閉塞,信息不流通,農村的老人不大願意自己的女兒外嫁,所以都是找的離家不遠的男孩結婚了。現在不同了交通便利,而且農村女孩更容易融入城市,他們可以直接嫁入務工所在地的男孩家庭。這導致其老家的男孩更加的找不到適齡女孩了,女孩們都不回農村了。第三就是農村城市的差異,現代的女孩有更好的追求,嚮往更好的生活質量,比如我們當地的女孩直接嫁到了上班地方的男孩,那當然是城市了。至少一點房子不用買吧,生活質量不受影響。而農村的男孩很難融入城市,房價太高,買不起,就是買得起房貸也壓力很大,很明顯以後的生活質量受影響。第四就是農村的高價彩禮,什麼一動不動,萬紫千紅一片綠。房要樓房,要車,這都是錢啊,為什麼,女孩少了,女孩去了城市,你自己建的農村房子不值錢,這導致農村的光棍更加的多,結不起婚,找不到同齡的女孩,這就引起了一種恐慌,現在我們家鄉18,9的都開始相親,20就結婚,為什麼晚了就怕找不到了。父母就是借錢也得給兒子取上媳婦,也許有些專家會說可以不買房,租房也行,我就在此問一句這些偽專家們,你家閨女能嫁一個租房的小夥子,我就服你,這些人就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的主。那麼有什麼解決辦法嗎?目前看真沒有,中國人的觀念是成家立業,你家都沒有,怎麼成家,這是中國的傳統。誰敢挑戰中國的傳統,王莽算一個,怎麼樣,身死名裂。所以傳統這個東西不是那麼容易改變的,也希望那些專家教授們,那些真正為老百姓辦事的人,想想辦法,幫幫這些老百姓。不然老百姓還能怎麼辦?


這的冬天不下雪71929364

現在在農村不是說一個媒越來越難了,是說成一個越來越不容易了。男女失衡太大,比例嚴重不平均,男多女少已經成為社會難題。


每年春節前後都是未婚青年見面相親的旺季,趁都在家還沒有出去打工之前,誰不想早早把自己的終身大事有個安排。這時候也是媒人們最忙的時候,一天要安排好多好多的場次讓青年男女們相親。


農村小夥家境不是很好的,說實話,娶個媳婦真不知道有多難,越來越高的彩禮、越來越多的各種條件,車、房已經成為首要的硬性標準。問題是這條件你答應不了,可答應的人多了去了。相互的抬價、攀比,讓彩禮錢節節攀升,有人戲稱這不是“嫁女”,是“賣女”。


說媒難,結婚何嘗不是難呢?原來的媒人安排好倆人相親,只要倆人願意 ,其他的媒人就很少在參與其中了,現在不同,各種各樣的事都要讓媒人經手,從相親、定親、婚前彩禮等等都需要媒人在中間做個紐帶,女方嫌男方給的少了,會埋怨媒人偏向男方,反之,男方嫌女方要的多,當然也會拿媒人出氣。弄得媒人倆頭不是人,好多都是心灰意冷,不在從事和懶得管這些事。其實根本原因都是彩禮在作怪。




前幾天見的一個新聞,農村一姑娘,因為自己的媽嫌男方給的彩禮少,死活不同意自己姑娘的婚事,這姑娘怎麼求情都不行,被逼無奈選擇了自殺,真人真事,“嫁女”成了“害女”的悲劇。有人調查過,現在農村離婚率也逐年增加,其實和這些都有關係。


這種現象應該短時期很難得到根本性的轉變,有些地方政府也不得不出面提倡無彩禮、少彩禮的新風尚,也見過某某城市舉辦一百對無彩禮新人結婚的報道,風氣要帶動,要改變,還需要很大的努力,但願這樣的陋習早點過去。讓媒人也好做,讓家庭也更安定、團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