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怎麼死的?

何茂松

唐太宗李世民駕崩於貞觀二十三年(649)五月,終年五十二歲(又據今人胡如雷《李世民傳》考證,應為五十三歲)。對於一位馳騁疆場多年又平生喜好田獵的皇帝來說,這個年齡就死去了似乎有些過早。究其原因,完全是嗜服丹藥的惡果。

太宗早年曾嘲笑秦始皇追求神仙長生之術,並認為人的壽命長短“皆得之於自然,不可以分外企也”(《唐大詔令集》卷76) ,又說:“忠良可接,何必海上神仙乎;豐鎬可遊,何必瑤池之上乎!”(《全唐詩》卷1)

說得如此冠冕堂皇,不想在晚年竟也重蹈他曾經嘲笑過的人的覆轍,真是一個莫大的諷刺。

太宗早年患有“氣疾”,但是對健康影響不大,從他經常外出田獵這一點可以證明。貞觀十七年(643),太子李承乾與魏王李泰之間的政爭對他精神上的打擊很大。征伐高麗的失敗使這位戰無不勝的皇帝大丟面子,思想負擔很重,鬱鬱寡歡,回國後大病一場。

據載,貞觀十九年(645)十一月,太宗在定州(今河北定州)一度病情嚴重,幾乎喪命。經過搶救後扶病急返京師,次月到達幷州,病情好轉,百官皆賀,於是在當地休養,直到次年三月才返回長安。回長安後因病未痊癒,需要繼續療養,遂命太子李治處決軍國機務。從此以後太宗的健康每況愈下,關於他患病的記載接連出現。在這種情況下,太宗可能便逐漸由不相信轉為迷信金石丹藥之類,希望真的有靈丹妙藥能夠發揮奇效,使自已長生不老。

史籍中有太宗在此之後直到貞觀二十三年喪命為止連續不斷的患病記載,這和他服食丹藥有極大的關係。這樣做不僅沒有恢復他的健康,反而使病情更加惡化,最終因此而喪命。

貞觀二十一年(647)正月,高士廉病逝,太宗欲親往哭祭,長孫無忌勸諫說:“陛下餌金石,於方不得臨喪,奈何不為宗廟蒼生自重!”(《資治通鑑》卷198)可見太宗在此之前已經開始服食方士丹藥了。上圖唐昭陵李世民雕像

大概太宗因服食中國方士的丹藥無效,於是轉而服用外國術士的丹藥,以求獲得長生。《續世說》卷9載:“太宗俘虜天竺國人,就其中得方士那羅邇娑寐,自言二百歲,雲自有長生之術。這個天竺人就是王玄策所俘獲的眾多天竺人中的一個,應當是在貞觀二十二年(648)五月到達長安的。太宗對他深加禮敬,“館之於金飆門內,造延年之藥”,並且命令兵部尚書崔敦禮監督此事,命天下各地採集奇藥異石,供其煉製丹藥。“藥成,服,竟不效。”

太宗的直接死因就是服食了天竺人所制的丹藥所致。高宗時東臺侍郎郝處俊說:“昔貞觀末年,先帝令婆羅門僧那羅邇娑寐依其本國舊方合長生藥……歷年而成。先帝服之,竟無異效,大漸之際,名醫莫知所為。” (《舊唐書·郝處俊傳》)

憲宗時的朝臣李藩也說:“文皇帝服胡僧長生藥,遂致暴疾不救。”(《舊唐書·憲宗本紀》)都可證明太宗是死於此人所制之藥。

上圖示意圖,圖文無關。

根據史籍記載,這個天竺人煉製長生藥大約花費了將近一年時間。他是貞觀二十二(648)年五月到的長安,太宗死於次年五月,正好一年時間。據記載,太宗在貞觀二十三(649)年四月行幸翠微宮。此宮建在終南山中,相傳是神仙、修煉之士經常出沒的地方。太宗到這裡來可能是為了找一個適當的場所服食長生藥。另外,此時太宗雖然患病,但病情似乎還不很重,因為在這之前的上個月,因久旱降雨,太宗還扶病到顯道門外大赦天下,如果是病危就不會有這種舉動,也不會離開長安到山中的一座行宮中去。

上圖昭陵六駿圖

五月,太宗病情突然加劇,腹瀉不止,大約是服食了這種丹藥所致。御醫束手無策,太宗很快就與世長辭了。因為太宗死在長安之外,為了以防萬一,“乃秘不發喪”,返回長安時“侍衛如平日”(《資治通鑑》卷199)。說明太宗的確是突然死亡,才搞得當時的將相如此緊張,到了長安才正式宣佈皇帝駕崩。一位富有才幹、文治武功顯赫一時的皇帝,最後竟死於一劑丹藥,實在可悲。上圖唐昭陵,李世民長眠於此

這位奪去太宗生命的天竺人按律當處以重罪,結果竟然平安地被放回國。出現這種不正常現象的原因,據載是唐朝政府擔心如果誅殺此人,將遭到夷狄取笑,有損於唐朝的體面,因此不敢追究此人的罪行(《舊唐書·郝處俊傳》)。一位害人性命的兇手竟無罪釋放,唐太宗的生命如此不值錢,大概是他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的,歷史和這位一代英主開了個大玩笑。


鄧海春

唐太宗李世民的死因之謎!揭秘唐太宗的死亡之謎,你不知道的李世民,看完我愕然了!

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以後,廣開言路,虛心納諫,知人善任,厲行節約,使百姓能夠休養生息,使社會出現了國泰民安的局面,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為後來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礎。

但是,這樣一位盛世明君,僅僅活了五十歲就掛了,他到底死於何病呢?《舊唐書》中談到李世民之死,只有這短短几句,語焉不詳:四月己亥,幸翠微宮。五月戊午,太子詹事、英國公李績為疊州都督。辛酉,開府儀同三司、衛國公李靖薨。己巳,上崩於含風殿,年五十二。

一說,死於痢疾。據史料記載,公元649年,唐太宗得了痢疾,最終醫治無效,掛了。但是身為天子,手下名醫無數,若是連個痢疾都治不好,確實有點說不過去。但是,你不得不承認死於痢疾說是比較普遍的一種說法。

二說,死於箭傷。據高麗歷史記載,在公元645年的徵高麗之戰中,唐太宗李世民被靺鞨人的毒箭射中,數年後發作而死的。不過,徵高麗確實是李世民的人生轉折點,出征前的李世民是躊躇滿志,而失敗之後則一病不起,從此再沒有恢復過來。李世民在徵高麗失敗後的反常表現,也的確很像有中箭後的後遺症。

據《資治通鑑》記載,就在徵高麗的回程途中,李世民忽然患上了“癰疽”,嚴重到了“御步輦而行”的程度,乃至“太子為上吮癰,扶輦步從者數日。”國內史料也曾很隱諱得指出,太宗此後變得脾氣煩躁,身體很差,以致很多日常工作不得不由太子代勞。

三說,死於嗑藥。史料記載,貞觀二十一年,李世民得了中風,癱瘓在床上。經御醫診治,半年後病體稍愈,可以三天上一次朝了。但是,病急亂投醫,此時的李世民卻迷戀上了方士們煉製的金石丹藥,希望自己長生不老。他先是服食了國內方士煉出的丹藥,並不見效,以為國內方士們的道術淺,於是派人四處訪求國外高人。

貞觀二十二年,王玄策打敗了中天竺帝那伏帝國,俘獲了國師那羅邇娑婆。為迎合李世民乞求長生不老的心理,把他獻給李世民。這個印度和尚自我吹噓已經活了二百多歲,專門研究長生不老之術,並信誓旦旦地說,吃了他煉的丹藥,一定能長生不老,甚至可以白日飛昇。

他這番鬼話還真就打動了李世民,遂給這個印度老和尚超一流的待遇,要人給人,要錢給錢,要東西給東西。這傢伙見李世民對自己深信不疑,就煞有其事地開出一大堆稀奇古怪的藥材來,李世民號令天下,按此方採集諸藥異石,不論任何代價,只要能採辦到,重重有賞。

一年之後,丹藥練成了,李世民非常高興,毫不遲疑地將藥吃了下去,結果中毒而亡。《舊唐書·憲宗本紀》就記載,唐憲宗時的朝中重臣李藩說:“文皇帝(即唐太宗)服胡僧長生藥,遂致暴疾不救。”所說“暴疾”,即指丹藥中毒;“不救”,指無法搶救。看來,唐太宗死於嗑藥,確是事實。


逗趣夢夢

李世民死的年紀不是太大,也不是太年輕,50歲,死的速度也比較緩慢,所以,一般不認為其死亡有什麼問題,但是,其實其中還是有隱情的,只不過可能因為情況不太光彩,所以被掩蓋了。

死因一,服用丹砂致死。李世民早年對秦皇漢武服用丹藥嗤之以鼻,但是晚年,迫於傷病和心理上的痛苦,自己可能也服用了。

他晚年最寵愛的妃子徐惠曾經上書勸阻這件事,他表揚了徐惠,但是一如既往。

他死後,繼任者李治將給他看病的幾個太醫給逐出,如果是正常死亡,李治不應該有這種表現,但是又為了他的名聲,所以只有將怨氣發洩在太醫身上。

死因二,親征高句麗受了箭傷。這個死因也不怎麼體面。李世民以打仗聞名於世,多麼的雄才武略。最後親征高句麗這種彈丸小國,竟然沒成功還傷了身體,真不體面。

但是,其實當時的高句麗是相當難征服的。因為其民風彪悍,地理位置也不適合漢人作戰,因此,它最終是自己瓦解的,也沒有被征服。

李世民在生命的最後幾年,身體很不好,不僅有箭傷,而且還有風症這種疾病,讓他很痛苦。後來李治也有這種病。

同時,他的兒子一個個互相使心計想爭奪儲君之位,讓他很傷心。玄武門事件在他年輕的時候做了感覺沒什麼,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年紀大了,兒子又出現同樣的問題,他就覺得是報應,甚至睡覺都不安神,需要信任的武將給看門。可見心理多麼痛苦。

他殺了第五子,廢了太子,流放了第四子,不得不選一個不滿意的第九子做繼承人,心中的痛苦可想而知。

在這種情緒下,他身體日漸衰落。如果是普通疾病,可說是因為抑鬱情緒摧毀了他的健康,最終受傷,服丹藥,因此過世。


實夢閣

大唐一代雄才大略的一代英主,有的說是:因患痢疾而亡,也有人認為因乃是服食丹藥所致,唐太宗“服胡僧藥,遂致暴疾不救”。

我覺得大部分古代皇帝都喜歡,長生不老所以聽信道士之言:服食丹藥而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