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農如何跳出“蒜週期”,產業如何健康發展?

蔣獻凱

蒜農如何跳出“蒜週期”,產業如何健康發展?


大蒜主要是用途作為美食的一種調味料,用量的確有限,加上大蒜的特殊味道,一般人愛面子,出門不喜歡吃大蒜,儘管大蒜有殺菌消毒、抗癌防癌之功效,但消費量大大受到限制。

今年大蒜“蒜你狠”真的被蒜農“恨死了”,變成了“蒜你慘”!從蒜薹價格便宜到被蒜農扔到溝裡,到現在新蒜頭價格四五毛錢一斤,大蒜種植可把蒜農坑苦了,每畝地大蒜賠成本在1400元左右,真的成了“蒜你狠”,恨得牙根癢癢,恨的眼淚汪汪!

大蒜價格可以說連續兩年價格在低水平徘徊,而且是今年是大蒜十年來最低的價格,但大蒜價格不是年年低,前年到了六七塊錢一斤,消費者幾乎買不起,導致大蒜這兩年種植面積大幅度增加。所以大蒜價格有一定的週期性,這是市場供求關係決定的。



鑑於目前大蒜行情,蒜農怎麼跳出“蒜週期”,產業如何健康發展呢?宗元觀點如下:

1、關注大蒜種植信息,每年種植面積是多少,尤其是官方數據,這是種植大蒜最重要的依據;

2、政府部門對於大蒜種植面積要宏觀調控,合理佈局,統籌安排,畢竟大蒜消費量有限;

3、蒜農不可盲目跟風種植,肆意擴大種植面積,不要人云亦云,聽風就是雨,大蒜價格今年上漲,明年就擴大種植面積;

4、建立正常銷售渠道,儘管蒜農當地大蒜價格特別便宜,但對於非種蒜區域的消費者來說,價格遠遠超過當地大蒜收購價,甚至達到近十倍的差距。



總之,對於蒜農如何走出“蒜週期”?必須政府部門干預,方能健康發展,保護蒜農的種植積極性和切身利益!關注宗元!🙏👍🙏


宗元

  • 蒜價漲了,引發種蒜熱,
  • 蒜價降了,導致賣蒜難。



  • 今年大蒜豐收了,可是蒜農卻開心不起來,價格太低,嚴重虧損,是蒜農心頭沉重的負擔。蒜農如何跳出“蒜週期”,產業如何健康發展?
  • “高一年,低三年,穩三年”,代表了廣大人士對蒜週期的看法,蒜賤實在傷不起。問題是,如何才能解決和避免“蒜賤傷農”和“蒜週期”的發生?


  • 造成“蒜賤傷農”和“蒜週期”這種情況,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因素。
  • 第一,買賣雙方供需失衡。在蒜價較高時期,蒜農對種植信息不瞭解,大投入大產出,導致大蒜的區域產量供過於求。價格高了,一哄而上,價格低了,一鬨而散,引發價格週期性漲跌。
  • 第二,市場銷售渠道不順暢。大蒜的產量在全國來說還達不到產量過大供需失衡,只是局部區域銷售不暢,根本原因是沒有找準市場,很多地區的大蒜通過電商平臺銷往全國各地,價格還要高於地方的收購價。
  • 第三,政府的應對措施不夠。比如針對玉米、小麥等問題,國家出臺了儲備制度,通過收儲與投放,穩定市場價格,還有一些農產品實行國內期貨制度等,這些措施都能起到穩定市場行情的作用。但是,大蒜行業目前還沒有相關的應對措施。


  • 由此可見,要想破解“蒜週期”,讓“蒜賤傷農”的悲劇不再上演,不光蒜農要有市場意識,掌握供求信息,地方政府也要在種植、銷售等方面,給予必要的幫助,還可以發展大蒜深加工產業、開展農業保險、出臺大蒜收儲或期貨制度,確保蒜農的利益。

農學天地

我就談談自己是如何規避“蒜週期”的吧!以下觀點只是我自己的總結如有什麼問題的話請大家多多留言給我!🙏🙏🙏

首先我們靠近杞縣這邊所以我們這裡種植大蒜也比較多。何況這幾年大蒜的行情不錯!所以我們這裡的大蒜種植面積一年比一年擴大。做為一個承包土地搞種植的我來說當然也是大規模的來種植大蒜的,從而來提高經濟收入。我也是不是神仙所以沒有預測未來的能力!我只是根據自己在剝蒜種的時候經常騎電車看看三里五莊的人剝蒜種的多不多!還有就是去賣蒜種的哪裡詢問他們的生意怎麼樣?如果生意好的很那就說明今年大蒜種植面積又多了!

第二就是在網上查看大蒜的收購價格是怎麼樣的一個趨勢!如果在種蒜前或者入冷庫的末尾時間段!大蒜的價格不高並且交易市場依然車來車往,這也間接的說明今年大蒜大豐收了!產量比較高所以種植大蒜的時候就應該要減少了!

第三就是要多關注一下國際上大蒜的需求和出口的價格!


對於大蒜產業如何健康發展!做為一個小蒜農來說我覺得應該這樣做比較好一些!

首先現在有專門的大蒜交易網,國家政府部門應該可以統計出來一年的大蒜種植面積,及時的把信息下發給種植產區大蒜的種植面積和市場需求!說實話這個工作很難做。

第二就是在大蒜產區多引進大蒜深加工的企業,從而實現把多餘的大蒜進行深加工來提高大蒜的價值和儲藏。

最後就是多建立一些大蒜冷庫,這樣也能充分把大蒜存冷庫。從而實現大蒜的分期銷售。總之每一種商品都有貴也有便宜的時候!不是我們人力可為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