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上騰訊和京東的大腿後,唯品會還能“飛”起來嗎?

談談財經那些事兒

利好當前,財報尚可,唯品會股價為何暴跌近20%?

5月15日,在美國上市的電商“唯品會”公佈了2018年一季度財報——199億元的營收總額,較去年同期增長24.6%;歸屬股東淨利潤報5.297億元,同期微降4%。

另外,得益於與京東、騰訊合作效應的顯現,唯品會一季度訂單數量達9020萬單,同比增長近四成。而在用戶復購率、超級VIP會員增長方面,唯品會也交出了不錯的答卷。

在去年年底與京東、騰訊達成合作計劃之後,唯品會將獲得兩大巨頭超過8億美元(約合51億人民幣)的戰略入股,唯品會將充分利用這兩大巨頭給予的資源,補充業務短板,並向前景更好的社交型電商過渡轉型。

但令人稍感意外的是,在公佈這樣一份“看起來還可以”的財報之後,5月15日,唯品會股價出現大幅下跌,盤中跌幅一度超過20%,收盤報收12.08美元,跌幅19.95%。

暴跌的主因:營收與利潤的放緩

表面上看,唯品會連續22個季度盈利,實屬難得,但進一步看,其一季度營收增速持續放緩,同比增速連續7個季度均呈下滑態勢,淨利潤也出現連續4個季度的負增長。

這意味著,唯品會的盈利能力,在最近3年內持續下降,這引發了投資人對其前景的強烈擔憂。

實際上,唯品會的股價,對於營收與利潤增速的敏感度極高。

2015年11月,唯品會已有過一次20%+的暴跌

除了上週的這次暴跌之外,自2012年上市以來,唯品會出現單日20%的跌幅,這種情況還是非常少見的。

最近的一次,出現在2015年的11月13日。當時,唯品會的股價從18.62美元,暴跌至13.6美元,跌幅達到了26.96%。

當時下跌的重要元兇,依然是業績不符合預期。

11月13日晚間,唯品會公佈了2015年三季報,併發出業績預警:2015財年Q3,唯品會營收為86億~87億元,年增長為61%到63%,這個數字顯著低於此前年增長71%到74%的預期。

所以說,目前唯品會投資者對其業績的敏感度非常高,一旦被證明增長乏力,投資者就會“用腳投票”。

與騰訊京東展開合作,具備一定想象力,但問題依然存在

自從2008年上線以來,主打名牌服裝、名牌鞋帽、名牌飾品,一度成為頗具特色的電商平臺。但近幾年,唯品會的定位變得越來越模糊,目前來看,這種策略隨著騰訊、京東的入股,這種模糊定位、多維度發展的局面還將延續。

1、與京東的合作

與京東的合作,主要在於看重京東在3C數碼、家電方面的傳統優勢與資源,可以為唯品會帶來更多的銷量增長點。而京東看重的則是唯品會跨境電商業務中,佔比高達91%的女性客戶,這有助於京東提升服飾類產品銷量。

另外,京東擁有完善的自建物流以及海淘業務,商品從國內自營的保稅倉發貨,可以快速的到達消費者手中。這與唯品會的跨境電商佈局也十分契合。

2、與騰訊的合作

因此,唯品會與騰訊的合作,說得簡單點,就是藉助騰訊的一系列入口,儘可能多的倒流用戶,並向潛在用戶推送唯品會相關產品。

3、存在的問題

最直接的問題時,騰訊、京東給唯品會的入口不太明顯,而且上線時間較晚、入口流量增速都低於預期。

數據為證:唯品會今年一季度活躍用戶為2600萬,不僅同比去年增幅為0,甚至比2017年四季度的2860萬活躍用戶還出現了下降。

所以,考慮到與騰訊、京東的合作剛剛展開,未來還需要磨合,真正出效果,估計至少要等到2018年下半年。

我們拭目以待吧。


金投手

一單生意能不能幹成功,主要看幾方如何優化資源和利益平衡,在京東,騰訊和唯品會身上,也是一樣的道理。

去年是唯品會最糟糕的一年,這一年裡在它身上發生了很多事,比如去年連續4個季度淨利潤下跌,老虎基金和紅杉等大股東相繼退出,股價被腰斬;甚至過去的兩年間,多位高管出走,老闆沈亞也是看著唯品會慢慢在走下坡路,這個時候要恢復往日榮光,必須有外界的資本助力。

這個時候,京東和騰訊兩家企業出現在沈亞的視野中,並且達成股東和戰略上的協同。

從用戶角度來說,唯品會的用戶中有80%是女性用戶,京東在快消和生鮮和服飾業務方面,女性用戶明顯得到提升,對於兩者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

同時,唯品會在金融和物流業務方面的發力,京東也有戰略佈局和發展,能互補的地方不多。

騰訊早在3年前就提出過入股唯品會的意向,但被唯品會創始人沈亞拒絕了,這3年間唯品會也有過季度100%的增速,但是流量已經流向頭部互聯網企業和分散化。

唯品會要搞社群電商,拉上京東和騰訊,除了吸足後面二者的流量,如何優化三者資源,產生協同效應才是可持續的路子。

至於唯品會能不能恢復往日輝煌,就要看大哥京東和騰訊的資源是否更多的傾斜。就目前來看,京東的業績也在放緩,只有騰訊在留意零售領域,怕阿里搶了風頭,騰訊入股唯品會,更多是為了維護被投資方京東,讓三方利益不至於鬆散而已,另外讓三方的資源協調容易一點。


斑馬消費

記得在去年的時候,京東與騰訊就已經入股唯品會。並且在基於平衡多方利益訴求的商業底層邏輯之上,三方構建生態共贏圈。而之後得到京東與騰訊助力的物品會,進步也是神速。比如在最新的財報中就能看出,連續22個季度的盈利,淨應收額更是取得突破。從這裡就能看出唯品會深受市場的青睞。

那麼為何盈利如此出色的唯品會還會出現股價下跌20%的情況呢?


在我看來,是因為投資者對於唯品會的業績敏感度太高。記得在2015年11月13日的時候。當時,唯品會的股價下跌了26.96%。而下跌的元兇便是業績不符合預期。當然,除此之外,還與來自外界的巨頭的壓力。

要知道,現在排名前幾位的電商中,蘇寧易購已經是阿里系的了,一號店被京東收入囊中,還剩下唯品會、亞馬遜中國和噹噹的體量相對比較大一些。唯品會是偏向於服裝、飾品領域的電商平臺。相比於阿里而言,顯然京東會更加看重唯品會。唯品會的服裝和飾品是強項,隨著唯品會版塊的併入,京東的版圖會更加完善。


而至於唯品會將來能不能夠再度飛起,我覺得希望還是蠻大的。用戶群體的互補,流量優勢上的發力。足以給唯品會很大的發展空間。


酷酷的運動鞋

當時的投資,被外界一致看好,宣佈當日,唯品會的股票也是大漲40%,並且在2018年的前三個月中也是高歌猛進。2018年3月份唯品會的股票達到了20美元每股。而在這之後的一兩個月中,唯品會的股價從20美元降到了3.01美元每股,不得不說這是一次很大的波動。

現在就出現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難道唯品會真的飛不起來了嗎?

按照目前的形勢來看,說唯品會飛不起來還為時尚早。唯品現在出現了收入增加,淨利潤下跌的情況,但其實唯品會的發展還是需要時間的。2018年以來,阿里、騰訊、京東都出現過股票下跌的情況,但是按照企業的發展情況,已經市場的波動情況來說,這算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

京東和騰訊對唯品會的投資,其實對唯品會的發展來看是具有一定的輔助作用。可以看一組最新的數據:

3月3日零點,唯品會京東旗艦店正式上線;3月14日,唯品會獲得京東APP首頁上的一級入口。上線兩個月後,京東合作店鋪的粉絲迅速增長,粉絲數達到近50萬。
4月8日,唯品會微信錢包入口向所有微信用戶開放。唯品會4·19大促期間,微信入口的活躍用戶中男性佔比25.8%,高於主站男性佔比,其中90後人群佔比近半。

京東和騰訊為唯品會的流量會具有一定的輔助作用,儘管唯品會這兩個月左右的數據表現 並不好,但是京東、騰訊和唯品會的合作已經在路上了,未來發展究竟如何,這並不好說。畢竟一時不代表永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