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讓子彈飛》中張麻子曾追隨的鬆坡將軍在歷史上是怎樣的人物?


1980年代的時候有個電影,《高山流水》,就是講的蔡鍔。當時袁世凱要稱帝,知道蔡鍔反對他稱帝,就把蔡鍔軟禁在北京,不許出京。蔡鍔在京期間無聊,就去妓院,認識了當時的名妓小鳳仙。後來,在小鳳仙的掩護下,蔡鍔逃出北京,取道日本,坐船南下,回到雲南,組織護國軍,發動護國戰爭。《高山流水》講的就是蔡鍔在北京期間和小鳳仙交往,以及最後逃出北京的過程。

蔡鍔作為一個湖南人,年輕的時候受康梁變法思想影響,思想傾向還是比較進步的,而且很愛國。參加湖南自立軍起義失敗之後,逃往日本,在日本期間,曾在日本士官學校學習。畢業回國之後,曾先後在雲南、四川、湖南一帶教練新軍,並曾仿照日本的模式,在各地創辦陸軍小學、陸軍中學等,培養具備現代陸軍素質的基層軍官。

因此,蔡鍔雖然年齡並不大,但是在民國初年的西南地區聲望很高。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辛亥革命在各地的主力都是新軍,不少新軍的基層幹部都是出自蔡鍔創辦的陸軍小學、陸軍中學和講武堂這個軍事培訓系統。蔡鍔作為這個系統的主要創辦人,自然名望就比較高。所以,雲南發生辛亥革命之後,雖然當時的蔡鍔還只是個旅長,但是也被新軍推舉為雲南省督軍。

蔡鍔在廣西辦陸軍小學的時候,其中有個學生,個子雖然比較瘦小,但是很聰明,也能說會道,思想傾向進步。這個人就是李宗仁。李宗仁從陸軍小學畢業後就進入軍隊,開始擔任基層軍官,後來率軍擊敗了唐繼堯,成為雄霸廣西多年的桂系領袖。

而唐繼堯本來也是蔡鍔的得力手下,在蔡鍔就任雲南督軍後,派唐繼堯率軍進入貴州。民國初年,為了響應當時減少軍人干政的號召,蔡鍔率先宣佈離開雲南,去往北京,這才進了袁世凱的圈套。蔡鍔離開雲南後,唐繼堯繼任雲南省督軍,才開啟了唐繼堯在雲南十多年的軍閥時代。蔡鍔逃出北京,回到雲南,也是在唐繼堯的支持下,組織護國軍,出兵四川,擊敗了袁世凱的軍隊,袁世凱被迫宣佈取消帝號,恢復共和。

在護國戰爭中,滇軍和川軍分別有兩個年輕的將領參加了這次戰爭,一個叫朱德,一個叫劉伯承。劉伯承就是在這次戰爭中頭部中槍,當時麻醉技術還不好,為了避免麻醉藥對神經造成影響,劉伯承告訴主治的德國醫生,可以不用麻藥就做手術。這也成就了後來的一段佳話,幾乎可以媲美關羽刮骨療毒,而劉伯承此後也就成了著名的“獨眼龍”。

蔡鍔在雲南省督軍任上的時候,還幹了一件應該被後人銘記的事,就是他和時任四川省督軍的尹昌衡聯名致電袁世凱,請求率軍入藏,維護國家統一。

西藏自1907年開始搞維新改革,但是成效並不明顯。張蔭棠曾經請求清廷派1500名川軍新軍進駐拉薩,維護國防,抗衡當時已經兩次入侵過西藏的英印軍隊,但清政府卻沒同意。到1910年,駐藏大臣聯豫再次請求,清廷才同意川軍派將領鍾穎率領1500名四川新軍進駐拉薩。

川軍軍紀不好,名聲很壞。在進入西藏後,很快就和當地民眾發生對立。辛亥革命發生一個月後,駐藏川軍才從英國人的報紙上知道了內地已經發生革命的消息,於是駐藏川軍內部的袍哥會組織也發動革命,圍困了清廷的駐藏大臣聯豫,宣佈西藏革命。之後,鍾穎被任命為西藏督軍。

但駐藏川軍內部很快就發生了分裂和內鬥,一方支持聯豫,一方支持鍾穎,鬧得不可開交。聯豫一方找來當時的藏軍給自己當援軍,結果藏軍到來後,分別將駐藏川軍包圍,要求川軍繳械投降。當時滯留在印度不肯回藏的十三世達賴看到清廷滅亡,民國初建,西藏又出現了不穩定的情況,就派人回到西藏開始運動,指使噶廈一邊圍困川軍,一邊讓駐紮在西康一帶的藏軍向內地推進,一直打到金沙江附近。

西藏的情況傳到四川后,川軍中要求出兵西藏,救援駐藏川軍的聲音高漲。雲南因為和西藏接境,所以也有類似的聲音。時任四川省督軍尹昌衡和蔡鍔聯名致電中央,要求出兵援藏。袁世凱同意後,尹昌衡指揮川軍和蔡鍔指揮的滇軍分別從四川和雲南兩個路線向西藏禁軍,連戰皆捷,一直進逼到昌都附近。但最後因為十三世達賴主動勾結英國,英國向袁世凱施壓,迫使川滇聯軍停戰退兵。

而在這之後,英國人支持十三世達賴回到西藏,提出了獨立訴求,和中央派來的代表進行談判,談判的地點是西姆拉,後來英國人在軟磨硬泡都不成功的情況下,以武力迫使中國代表在一份協定上草簽,這也就是西姆拉會議和西姆拉協定。而西姆拉協定留下的藏南問題,至今仍然沒有徹底解決。


蕭武

張麻子:從講武堂出來,我追隨過鬆坡將軍。給他做過手槍隊隊長。

張麻子:後來瀘州會戰,將軍負了傷。再後來,將軍死在了日本。我回來了。正碰上軍閥混戰,天下大亂。我只得浪跡江湖、落草為寇。

松坡將軍在電影裡是以已故的身份口頭出演,雖然在電影裡只有短短兩句話介紹了他,但其實這位將軍的一生在那個動盪的年代比電影本身還精彩。

松坡將軍其實指的就是著名的蔡鍔,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寶慶(既今邵陽市)人。眾所周知蔡鍔將軍一生中做了兩件大事。

一是辛亥革命時期,年僅29歲的蔡鍔雲南領導新軍起義過程中身先士卒,帶領雲南各族人民的鬥爭,結束了清王朝在雲南的統治,推動全國革命的到來,可謂是功不可沒。

二是辛亥革命爆發後,袁世凱逼清帝溥儀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成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蔡鍔對袁世凱的稱帝這一令歷史倒退的行為極為憤慨,並決心以武力相拼。他曾對老師梁啟超說:“我們明知力量有限,未必抗得過,但為四萬萬人爭人格起見,非拼著命去幹這一回不可”!組織護國軍發動了維護民主共和國政體得護國軍起義。

就是這兩件大事奠定了蔡鍔在中國近代史的地位。


電影爛番茄

最近這些年,每年都回長沙。每回長沙必上嶽麓山,那兒有很著名的兩個土饅頭,葬著近代史上兩位英豪。

山上最有名是“鳥語林”,據說有來自泰國的好色鸚鵡,遊人頗眾。隔著不遠,有個粉店。再往上走一段階梯,是黃興墓,往下走,是這位民國偉人的墓廬。

(黃興)

黃興去世後,有點頭臉的人都送了輓聯。我獨愛章太炎章瘋子的那付:“無公則無民國,有史必有斯人。”章太炎當然記得,他在東京發現孫中山私自接受華僑捐款,大為惱怒,聲言要和孫決裂,擁戴黃興為同盟會總理。黃興費了多少苦口,才說服章太炎和吳稚暉,繼續維持孫的領袖地位。孫中山後來極感激黃興。但還是這位黃興,在孫中山改組同盟會為中華革命黨反袁時,拒絕向孫表示個人效忠以重新入黨。始終保持對事業而非對個人的忠誠,整個中國近現代史上有幾人能夠呢?

黃興墓接著往下走,就是蔡鍔墓。

(嶽麓山上的蔡鍔墓)

蔡鍔當然也是一個。稍知現代史的人都會感慨這位一代名將的早逝。可是往深處想,蔡鍔活下來,能起多大作用?他是一個有操守的人,護國戰爭前就和老師梁啟超約定“失敗就戰死,絕不下野;成功就歸田,絕不爭權”,這就註定了他會在政治鬥爭中失利。我想,他活下來,多半也是另一個李烈鈞,當年響應武昌首義和二次革命的江西都督,後來審判張學良“叛國”的軍事法庭庭長。如果蔡鍔也要走這樣的道路,我忍心說一句,他還是死在北伐成功前的好。

(蔡鍔)

黃興和蔡鍔,在主流歷史的敘述中地位不弱,大約是因了他們的早死。黃興的墓是國家文物保護單位,蔡鍔的是省級。這意味著這裡也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清明節會有中小學生來掃墓。

有人喜歡用辛亥革命和美國獨立戰爭作比。我想來想去,唯一在政治人格上可以和華盛頓傑斐遜比比的,好象只有這兩位。在他們的歷史中,我看不到為自己名利地位的絲毫考慮。就憑這一點,黃蔡二人,足稱民國偉人。


楊早講史

松坡將軍,即是蔡鍔。 蔡鍔(1882.12.18—1916.11.8) 原名艮寅,字松坡。漢族,湖南寶慶(今邵陽)人,1915年雲南護國起義的主要組織者和領導者。中國近代軍事家,政治家。蔡鍔曾經響應辛亥革命,發動反對袁世凱洪憲帝制的護國戰爭,是中華民國初年的傑出軍事領袖。

1882年12月18日(清光緒八年十一月初九)生於湖南邵陽一個貧寒農家。幼年在私塾讀書。1898年考入長沙時務學堂,師事梁啟超、譚嗣同,接受了梁啟超等人維新思想的影響。後入上海南洋公學。1899年赴日本,就讀於東京大同高等學校、橫濱東亞商業學校。1900年隨唐才常回國參加自立軍起義。失敗後改名“鍔”,立志“流血救民”。復去日本。先入成城學校,繼入陸軍士官學校,學習軍事,曾參與組織“拒俄義勇隊”。1904年畢業回國,先後在湖南、廣西、雲南等省教練新軍。1911年初調雲南,任新軍第十九鎮第三十七協協統。10月30日與革命黨人李根源等在昆明領導新軍響應武昌起義,蔡被推為臨時革命總司令。旋成立雲南軍政府,任都督。並派唐繼堯進軍貴州,由唐接任貴州都督。後為矯正軍人干政時弊,自請解職。1913年被袁世凱調至北京,加以籠絡與監視。1915年袁世凱稱帝,他由北京潛回雲南,與唐繼堯等人於12月25日宣佈雲南獨立,組織護國軍,發動護國戰爭。蔡任護國軍第一軍總司令。1916年春率部在四川納溪、瀘州一帶擊敗優勢袁軍,迫袁取消帝制。袁死後蔡任四川督軍兼省長。1916年8月經上海去日本治病,11月8日病逝於福岡。遺體由日本運回,葬於長沙嶽麓山上。遺著編為《蔡松坡集》(《蔡松坡先生遺集》)。


勇叔茶話

松坡將軍是蔡鍔,蔡鍔(1882年12月18日-1916年11月8日),原名艮寅,字松坡,漢族,湖南寶慶人。早年師從梁啟超,譚嗣同,後赴日本留學,民國初年傑出的軍事家,領導了雲南的新軍起義,反對袁世凱稱帝參加護國起義,是中華民國陸軍上將。新中國的朱德元帥曾經在松坡將軍麾下擔任排長等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