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壞性創新——《創新者的窘境》讀書筆記——幾分鐘讀完全書

延續性技術,新技術推動產品性能的改善。根據主流客戶所看重的性能層面,來提高產品性能。破壞性技術,給市場帶來了與以往截然不同的價值主張,一般來說,破壞性技術產品,性能低於主流市場的成熟產品,但擁有邊緣客戶(通常也是新客戶)所看重的特性,價格更低,性能更簡單,體積更小,而且通常更便於客戶使用。 XIV

突破式創新,漸進式創新。 33

破壞性創新——《創新者的窘境》讀書筆記——幾分鐘讀完全書

由於企業可以通過建立組織結構和確立團隊合作的方式,來推動優勢產品的設計,結果可能會最終發生逆轉:組織結構及其團隊合作方式可能會反過來影響到企業能否設計新產品。 32

價值網絡的概念:一種大環境,企業正是在這個大環境下確定客戶的需求,並對此採取應對措施,解決問題,徵求客戶的意見,應對競爭對手,並爭取利潤最大化。 34

不同的價值網絡是如何為某種特定的性能屬性確定截然不同的價值的。 38

大型計算機容量沒增加1MB,大型計算機價值網絡內的客戶願意為此多支付1.65美元;但微型計算機,臺式和便攜式價值網絡內,沒增加1MB,其影子價格分別降至1.5美元,1.45和1.17,與之相反,同樣是在1988年,便攜式和臺式的體積沒減少1立方英寸,該價值網絡內的客戶都願意為此支付更高的價格,而其他價值網絡內的客戶認為這一屬性毫無價值。 38

不同的價值網絡是由客戶通過一些特定的排序所界定的,同意,它也是由特定成本結構基礎上提供有價值的產品和服務的要求所界定的。 40

企業在為新興技術找到新市場方面的侷限性可能會成為制約企業創新的最大障礙。 63

成熟企業致力於在成熟市場引入破壞性技術,而成功的新興企業則發現一個看重這種技術的新市場。 76

一旦兩種技術都能很好地滿足基本的性能要求,可靠性便成為市場選擇產品的基礎標準。 78

綜合性鋼材廠,沒有建造使用小型鋼材廠技術,這些企業為了追求短期效益已耗盡了他們的利潤空間。 97

資源依賴論,成功的企業以客戶為導向的資源分配和決策流程,在決策投資方向方面所發揮的作用要遠遠高於管理者的決策。 116

從具體決策的相對重要性來看,需要優先考慮的是企業高層做出的決策,但從決策的總體重要性來看,具有重大意義的不是企業高層的決定,而是機構內非高層員工做出的決定。 118

臺式計算機的性能軌線終於與那之前購買微型計算機的客戶所要求的性能軌線交匯,臺式計算機制造商開始從價值網絡的下方,向微型計算機制造商發動了猛烈的攻擊。 125

根本無法再一個機構內,同事延續兩種不同的文化和贏利模式。 130

在對破壞性技術進行商業化推廣時,身處破壞性技術變革的管理者必須成為領導者,而不是追隨者。 137

設立規模足夠小,並足以滿足小型市場發展機遇的機構。 138

小機構會把這些項目視為通往增長與成功的必經之路,而不是企業主流業務之外一個可有可無的雞肋。 157

小型化和獨立性在創新中反而具備某些優勢。 157

延續性創新針對的是能基本掌握客戶需求的已知市場。 161

人們通常會把他們不瞭解的事物的風險放大(不管它們的內在風險到底有多大),並將他們確實瞭解的事物的風險縮小(同樣不管它們的內在風險到底有多大)。 179

機構的能力受3個因素影響,資源、流程和價值觀。 181

流程和價值觀決定了企業如何整合資源(企業可以購買,出售,使用和放棄許多資源)以創造價值。 196

分支機構享有多大的獨立性,最基本要求是,分支機構的項目不能被迫和主流機構的項目爭奪資源,獨立機構是否在形式上實現了獨立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否獨立於常規資源分配流程而存在。 197

解決問題的關鍵步驟就是理解問題,對問題抱有一廂情願的想法,會使團隊困難重重。 202

性能過度供給引發了競爭基礎的變化,一旦對容量的需求得到滿足,其他屬性的價值便開始顯現,硬盤製造商也會開始針對這些屬性來將它們的產品與其他產品區別開。 208

一般來說,一旦某項特定屬性達到了所要求的性能水平,客戶便不會再像以前那樣為該項屬性的持續改善支付溢價,這表明客戶對這項屬性的需求已經得到滿足。 209

性能超出市場需求的產品將被迫接受與商品層次相同的價格,而重新定義了競爭基礎的破壞性產品則可以獲得溢價。 218

現在看起來非常明顯的趨勢,在競爭達到白熱化時,也許並不會表現的那麼明顯。 219

客戶需求曲線和技術人員的供給曲線。 224

購買等級理論:

第一級市場需求:性能 可靠 便捷 價格

第二級市場需求:性能 可靠 便捷

第三級市場需求:性能 可靠

性能從第一級越來越高 220

評估市場需要應該認真觀察客戶實際上是如何使用產品的,而不僅僅是聽他們描述如何使用產品,觀察客戶實際如何使用產品能夠提供更多可靠的信息。 229

密切關注我們的客戶是應對延續性創新的一個重要管理範式,但它可能會在我們應對破壞性創新時給我們提供具有誤導性的數據。 250

為破壞性技術找到一個看重其當前特性的新市場。 25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