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麼是道,什麼人可以得道?

狂且枹鼓

看了半天,很多人都是從佛家和道家的文字來理解“道”。末進不才,從儒家處來講講這個道。

《論語 學而第一》: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論語 里仁第四》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論語 公冶長第五》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論語 雍也第六》子曰:"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也?"

什麼是道?曾子說:老師說的道,就是兩個字:忠恕。

怎麼理解?

忠是指對自己,其具體表現參考第一句:你活著不是為了追求吃的好壞,也不是為了追求住多麼好的房子,對說的每句話和做的每件事都謹慎而且認真負責,那就是認真地活出自己了!簡單地說,就是正衣正食正住正行正言。

那麼恕就是指怎麼對待別人,其具體表現參考第三句:對待自己周邊的人要謙虛有禮;對待長輩或者工作上的上位者要心懷敬意;涉及到利益的話儘量讓別人都能得到實惠;做事情要有是非觀念,在大是大非前,要做到取義不取利!

關於恕,還有一句最著名的普世價值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凡是自己不想經受的,就不要把同樣的感受施加於他人!

而忠恕,在佛家就被稱為“慈悲”。這兩個詞是一個意思。

那什麼人可以得道?答案是:所有人!

因為道就在所有人身邊!只有人自己試圖遠離道,而道就在這裡,不離不棄!


大道之光

你是一個凡夫俗子,是一個無明、業障很重的人,你跑到極樂世界,只會擾亂極樂世界的清淨。

佛門裡說直心能入道,一個人敢於直面自己的內心世界,他就解脫了一半。你們總想去極樂世界,可是你本身的心態、境界不夠,還不具備去極樂世界的資格,更不配住在極樂世界。就算真的有一個極樂世界,你去了之後,也只會把那裡攪得烏煙瘴氣。

因為你是一個凡夫俗子,是一個無明、業障很重的人,你跑到極樂世界,只會擾亂極樂世界的清淨。如果無明、業障很重的人都能去極樂世界,那極樂世界也就沒有什麼含金量了,我們還去極樂世界幹什麼呢?

一個有道心、有品德的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候都是力挽狂瀾的中流砥柱,都會如如不動地面對一切,不會跟風從雲、隨波逐流。無論到哪裡,他都會把本來面目呈現給大家,尤其是當逆境出現的時候,他更能把真實的品德體現出來。

當逆境沒有出現,不需要體現他的品德的時候,他看上去就像普通人一樣。所以古人說,國家混亂的時候才能看清誰是忠臣良將,在太平盛世往往看不出來。

同樣,在企業、家族出現亂子的時候,才能看出誰是忠臣,誰是有責任心的人。只有在逆境中、在被需要的時候,你才能看清自己的內心世界。當別人需要你的時候,你要義不容辭地站出來。古人說:幫忙不添亂,水多不漫橋。如果你來幫忙反而添了亂,水漫過了橋,給人家帶來了煩惱與不便,那你就不要幫忙。

我有一句口頭語:“不要聽一個人說什麼,要看他做什麼。當他真的在做的時候,就不要再看他做什麼了,而要看他背後的動機。”如果你看不到他的動機,以表象來衡量和評判,可能就會冤枉人。

一個有信仰的人任何時候都是有主心骨的,不會被逆境、被不好的環境所左右、所改變。在佛教史上曾經出現了很多偉大的人物,比如鳩摩羅什、鳩摩羅炎、玄奘法師等,他們都是看到聖教要衰敗,延續不下去了,沒人願意挑這副重擔了,才出家的。他們認為佛教的延續和興盛,捨我其誰?我不來承擔誰來承擔?一切事情都要靠人為,有了人才會有一切事。

東華禪寺方丈萬行大和尚,一位用生命去踐行佛法、用生命去體證生命本質的智者。

從童真入道、閉關證道,到建寺安僧、講經說法,六度萬行,歷經了三十餘年,找到了一條能讓人類證悟本源的解脫之道。

本著普度眾生的使命,將一生心血《東華禪》無私付予芸芸眾生,殷切期望天下蒼生通過學修《東華禪》融通人生四大關係:我與家庭的關係,我與社會的關係,我與國家的關係,我與自然的關係,從而獲得幸福圓滿的人生。


東華禪寺

老子得的是什麼道?值得一看!

道是什麼?道是宇宙萬物存在的真理實相。道是宇宙萬物的共同屬性。一陰一陽之謂道。道生成萬物而不主宰萬物。道就是整個宇宙自然。

乾坤相配,屯蒙相功,需訟相濟,師比相列,否泰相映,高下相形,難易相成,前後相隨,黑白相稱,動靜相宜,有無相用;大音希聲,大方無隅,大道無形,行者無疆。

離有離無之謂道,非有非無之謂神,有而無之之謂聖,無而有之之謂賢。

大道至簡。主好要,而百事詳;主好詳,而百事荒。

什麼是佛?佛就是覺者、智者。什麼是人?人就是還在痴迷的佛。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伏羲氏、周文王、釋迦牟尼、老子、孔子、孫子……這些流芳千古的人,他們都是覺者、智者。所有的人都要經歷:成、住、壞、空,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用一生鑄就照耀後世心靈的精神太陽,為子孫後代照亮前進的道路,獲得戰勝困難的智慧和方法。

老子曾說:“致虛極,守靜篤”。這是一個,人們獲得開悟的不二法門。嗜慾深者,天機淺;嗜慾淺者,天機深。減少自己的慾望,讓自己的慾望歸於零,身體靜下來,重要的是心靈靜下來,將自己忘掉,達到無我無為,使自己的身心充分融入宇宙萬物,當人們的心智歸於無極的狀態時,就更容易開悟。正所謂:靜而後能定,定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得到的是什麼?是智慧。

洞察了天道的運行規律,並將之運用於社會的倫理道德。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覺且覺他,做新民,日日新,苟日新,又日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新民,在止於至善。這句話中,明明德,就是人獲得了開悟,悟道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裡的狀元,就是得道的人,開悟了的人,覺悟了的人。三人行則必有我師。這裡的師,也是得道的人,開悟了的人,覺悟了的人。其實人人每天都在開悟,每天都在得道。每一個行業都需要明明德,德者,人之所得,使萬物各得其所欲。什麼是德?類似於:贈人玫瑰,手留餘香。德者:得也,指的是首先自己內心有所開悟,用自己所獲得的智慧幫助別人能夠克服困難,獲得成功,使被幫助的人實現人生價值並得到社會的肯定;自己在這個過程中得到的就是德。從這個意義上說,德既是得到,也是給予。描述的是一個內得於心,外助於人的過程。

這裡就能解釋:為什麼在你的幫助下成功的人越多,你就越成功。那是因為你是一個得道,而又有道德的人。

用現在的話說,得道是什麼?得道就是: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有人會問,我每天都在得道,都在學習,但是我怎麼沒有流芳百世呢?因為太多的人沒有持之以恆的耐力。零零星星的開悟,也叫得道。這就是為什麼會出現:一字之師。但是要想成為一代宗師,某一個行業的集大成者,沒有持以恆的恆心和毅力,是達不到的。

粒米聚成籮,滴水匯成河。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繩鋸木斷,水滴石穿。鋼樑磨繡針,功到自然成。這些人們耳熟能詳的話語,充滿著豐富的智慧和巨大的能量。用現在的話說:量變是質變的前提,量變到達一定程度,就會發生質變。一旦發生質變,我們的人生命運也就改變了。這就能夠解釋:為什麼,有的人成了數學家,有的人成了醫學家,有的人成了科學家,有的人成了思想家,有的人成了設計師,有的人成了物理學家……

這裡揭示了一個成功的秘訣:一點一滴的持之以恆的積累。持之以恆,需要有信念的支持,所謂神莫神於至誠。終有一天你會成功!

在以後的生活中,該怎麼做?就看你的了。我等著你的好消息!


智慧慈光

道:不可言說,不可描述,說者即偏,描寫即陷!只能意會、體悟、得道頓悟!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大道無情無形無名,即用道這個文字符號代表而已,無法全部讓人領會!

如果非要解釋描述,必須有一個前提介紹,便是在道這個字前面或者後面加上前後綴,比如:得道成仙,道路以目,道法自然,道術精湛,道聽途說,坦途大道,道家文化等等等等諸如此類,如果單獨來拿評說都會以偏概全或者淺嘗輒止!

如果從人的角度來解析,我們通常理解為方式方法,自然規律,正確的路徑等等!但是道應該還可分為人道、天道、地道、神仙道、動物道(東北大仙),甚至有人親口跟我說她不僅能感應到動物還能感應到植物的信息,這就宗教裡提到六道輪迴是一樣的!筆者提這個我斗膽猜想應該是僅僅基於人的角度來問道的!

中國道家文化追求的是天人合一即為得道,佛家提出的諸如修來生(當然道家也講來生)、明心見性、修菩提心等等極為得道(佛家叫開悟成佛等)!西方的基督教、天主教和猶太教以及亞洲的印度教、亞歐大陸融合的伊斯蘭教裡,都有講得道、開悟、合一、解脫、和光同塵等等說法,這些只是文字叫法不同而已!大道相同,萬法歸宗!

嚴格的來說,據我本人目前淺顯的信息妄自分析,沒有現世的人得道的、開悟的(辭藻不同)的,很多大師上師講師等,只是會一些神通術數法術而已,有些思想覺悟相對於常人來稍高些而已,這些也歸不到得道的層面!為什麼這麼說,真正得道者已經不屑於在紅塵中拋頭露面為俗物纏身,他們更知道因果循環輪迴的法則!我們所知道所認識的一些高人,或赤裸裸的宣稱自己開悟得道,或者展露一些法術神通方法讓你相信他是高人或上師等等,也不過是為達到權財名利(學費、供養、江湖地位等)的目的而使用的手段而已!當然不排除極少少部分人在進修晉升過程中,未來可能有所成!前提是得道開悟之人不會輕易現世更不可能大規模上課傳法!插播一句笑話:據說朝陽區有30萬活佛!

至於說什麼人可以得道?更不好說,有漸悟和頓悟之說,還有的只承認頓悟不承認有漸悟的說法!道教有云“道(法術)傳匪人遭天譴”的說法!隱仙派有師傅找徒弟的歷史傳承傳說!基於幾種說法,得道不可求,何人能得道的標準也不是凡人能知道和理解的,應該是有大機緣之人吧!

那麼我們作為凡夫俗子難道因為沒有機緣就無所作為嘛?我個人理解,我們還是要修心養性,學陽明心學知行合一、學佛道文化明心見性等等,特別要強調一點要多學道家文化裡養生修身的知識與踐行!鍛鍊身體,武裝頭腦時刻準備著,等待天恩雨露!

得知我幸,不得接著悟接著修行!革命尚未成功,同志繼續努力!


正炁場一陽子


我在頭條裡寫過一篇關於這個問題的文章。

有人問什麼是道?

我說真心所現就是道!

那什麼是真心所現?

心是不可琢磨的,沒有定數的,但是它一樣有它的痕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他們的本質是完全相同圓滿的。

本質相同為什麼人人都不一樣?

這就是心的特質,隨圓就方!就像水一樣在圓的盤子裡就是圓形,在方的盤子裡就是方形!而世界上又沒有兩個完全一樣的身體,所以就不會有一樣的人!

那我應該如何修道?

道是沒辦法修的,因為它本來就是圓滿的!不需要你再去修去練,而它也一直在那裡!

我們要修的是,載道之器,就是那個“盤子”。

“鳳凰不棲凡木”,要得道就要修好載道之器。

就像要裝水你得先有個好盤子,你拿個漏洞的盤子,花費再多時間都是裝不到水的!

這個“盤子”是什麼?

“盤子”就是我們平常自稱的“我”,他代表你的意識跟身體。沒有身體,意識是沒法存在的。沒有意識,身體是沒有意義的!

那怎麼修這個“盤子”呢?

這個方法就很多了,古人說的修身養性,就是在修這個“盤子”。多鍛鍊身體,有緣的可以練習吐納,禪定,氣功,這些是修身。看看古代聖賢的文章,感悟,禪理,多做善事,這是養性。但是不要執著,記住這些只是修好盤子的方法而不是道!

那怎麼才是得道呢?

修好了“盤子”,道就會顯現。慢慢體會,溫養成熟,時時刻刻行也不離坐也不離。

然後該如何?

幾年風雨幾年春,忽起尋心誓不還

東邊打坐西邊練,一時禪家一時道

吾本赤誠歸本來,何須在上添東西

和該今日了脫道,打破盤子作聖賢


赤誠子


什麼是道?

《道德經》開篇講,“道可道,非常道,非常道”,道可以說說,但這個說出來的道,不是那個真常之道了。就是我們現在我們給回答的都不是道,實際你也不用聽,聽得的也不是道。“名可名,非常名”,可以給它起個名,叫道,叫心,叫禪,實際叫的這個名也不是真常的名,意思是道無有名,叫個道都是多餘的。

什麼人可以得道?

唐朝曹洞宗龍牙居遁禪師的學道詩,是問的最好回答,無心人得道。什麼是無心人?無功名利祿心,無貪瞋痴心,無凡聖心,無求道心,這樣的無心人,才是得道人。


怎樣才能得道?

一念回機,默契其本,得無所得,便是妙悟。


十八員外

什麼是道?這本就沒有答案,你悟到什麼,那什麼就是屬於你的道,所以關於這個答案,講一個禪門公案來解答。

有一人一心向佛,所以便有了出家的打算。於是去往山中寺廟拜師,來到寺廟後,看見禪師正在院中休息,於是他便在一旁等候。



禪師醒來後看見一人在旁等候,於是便問道:

“你從哪裡來?”

他回道:“我是從瑞像佛院而來。”

禪師問道:“那你見到瑞像了嗎?”

他又回道:“並沒有看到,只見一如來在那裡躺著。”

聽聞回答,禪師立刻起身問其:

“何人教於你?”

他笑而不語,對禪師施禮說:

“天氣寒冷,望師父保重。”

說完便轉身離開,禪師看他頗有慧根,便叫住了他。

這一次,變成他問禪師了。

他問:“道是什麼?”

禪師回道:“道是平常心!”

他又問:“如何才能得道呢?”

禪師說道:“當你有‘要達到’的念頭時,就有所偏差了。”


他又問:“那沒有意念,又怎能見道?”

禪師說道:“道不在於知與不知,知是妄覺,不知是麻木。真正的大道就如同空空宇宙,緲如煙海,外在的是非觀念又怎能詮釋它呢?”

最後這位趙州禪師,便留了下來,剃度出家。

馬祖道一禪師說過:“平常心是道,無造作,無是非,無取捨,無斷常,無凡無聖。只今行住坐臥,應機接物,盡是道。”


最後你悟到什麼是道了嘛?


老王說文化

什麼是道?道本不可說。但道可以說。如今提出問題的即是道。道之體,無形無相,不可見聞。但道這個本體,卻有見聞覺知的妙用。一切有情眾生所顯現出來的作用,如生命中所體現的見聞覺知的妙用,都是道的體現。若不是道,爾何以能夠見聞覺知,並且提出疑問呢?這也是自迷的體現。古人云:心外覓心,騎牛尋牛的比喻,就是說人心本即道,因為自心自迷的緣故,不覺本心即道,還要到處尋覓,就比如身懷無價之寶,自不識之,還要滿天下的到處尋覓。道無形無相,道在作用處顯。一切作用都是道的顯現。無處不在。人類所產生的一切作用,都是道存在的體現。只是因為自心自迷,而不能夠覺知而已,這是恆古奇冤之事。無奈的是,自迷還得自覺,自若不覺,任誰也幫不上忙。就是無上智者,佛陀現前亦無辦法。至於什麼人可以得道。道無所謂得與不得。道非得非不得。道從未變異生滅,不來不去,不增不減。即便是螞蟻蚊蠅細菌之本體亦是道。一切有情眾生的外形各異,其道的本體,沒有絲毫的差別,故而云:一體平等。道無始終,道無生滅,道無增減,道無來去,道無變化。故而道即無得,亦無失。生命的本體,本即是道,只是自心處於迷惑顛倒的狀態,自用而不自知,故而只需要覺悟自心本即是道。從而妄想心歇,即會顯現出來自然圓滿之道。道是自然之道,從無損失增減。不需要任何的造作修飾。道只需要從迷惑中覺悟,悟道悟道即是此義,因為有迷,才需要悟道,如若不迷,何須悟道。故而佛不與佛說法,一切法是說與處於迷惑中的一切有情眾生。悟與不悟,道無變異增減,所謂存在的差異,就是迷與不迷。一個是自知自明,一個是迷而不知。若無道,吾怎麼可以和大家在此交流呢?汝又怎麼可以見聞呢?故而云:道,可道哉。若不可道。那麼這個能夠說話寫字的又是什麼呢?



真實純潔

什麼是道?從字形來看,“道”字由“首”和“走之”組成。“首”就是腦袋,腦袋錶示的是“方向”和“智慧”;“走之”就是走的意思,表示的是實踐和行動。“道”就是“方向加行動”,從字面可以理解為“知行合一”就是“道”。



當然,道不只是知行合一那麼簡單。“道”是萬物之源,能生萬物,但又為萬物所覆藏。同樣,用語言文字來描述它的時候,一方面語言文字是它所生,但另一方面它又被語言文字所覆藏,也就是所謂的“說了即不是”“說是一物即不中”。所以說它是“不可說”的,更不是能靠思維理解所能得知的,只要心念一動,它就被心念所覆藏。“與人說食,終不能飽”,所以說要想明白什麼是道,只有自己親身去體證一下。只要親身去實踐,人人可得道。



說“道”就離不開儒釋道三教。三教雖然有別,但道體為一,只是道的功能作用有所不同。有人用蓮花的根、花、果來形容三教關係,我也舉一個例子:



佛、老子、孔子三個人來到河邊。

老子化為水逆流而上,回到了水的源頭(返璞歸真迴歸道體);

孔子化為水順流而下,滋潤萬物(依道體而起功德妙用);

佛來到河邊,一個分身化為水順流而下(人天乘世間法),一個分身化為水逆流而上(小乘出世間法),兩個分身合起來就是“住第一義而不動(道體),善能分別諸法相(德用)”,也就是大乘的“世出世間法”。


那邊仍是孤獨

道德經,中華文明獨一無二之瑰寶,雖歷久而彌香,影響著世代中華兒女。道者,事物之本質,認知。從宏觀上,天文地理還有我們人類以及世上億萬己知未知的事物的存亡過程意義及相互關係,統稱為道,道分有形無形,即實與虛。有大有小,有正有反,有有有無,有得有失等等。我們人類對其大致理解分類歸納的大致劃分,當然在過去,現在,未來的某段認識,認知也是道的形式表現。人之所以進步為萬靈之長,本身就是個奇蹟和必然。原因在於我們不段探索,求知。學習,發明聲音文字圖數去記示和傳述,總結,歸納,引用,觸類旁通,這是思索實踐的過程,同時也是我們生存的本能或者說好奇天性,甚至是人類文明生存繁演的使命。我上述所說,以我們後來人的身份和掌握的東西對當時古代的老子來說,有許多是不清楚,無法用當時的文字記載,用聲言明確表達的,例如現在的電器功能,電與磁的關係,或天體現象。人類是不停進步的,所有違反這一認知,盲目堅信或迷信古人的言論和文章,幻化神化這種核心思維方式。無異於人類的倒退。我們從出生會講話交流起就上道,學道。所以我們常問知不知道。關於道的成語,典故,名言有很多,如什麼得道高人,無道昏君,邪門歪道,等等…。具體字典有解釋。下面我再談個悟的問題,什麼叫悟,懂得即是悟,觸類旁通,靈機一動,又有新方向,又有新理解,這些都是個人追思不明的,在偶然後成為必然,讓我們個人認知有新堤高,為之愉樂,此方為悟,把悟神化,幻化,本身就是虛偽,有目的,是帶著功利動機的。在當今中國,道家及各種教派學說思潮大興,在很大方面是因為越來越多的人生活在痛苦迷茫中,一個個身累心疲,模糊了動力方向,失去了個人思考,學習的時間和環境,以及個人良性的生存(心境)空間,加上信仰崩潰,信任缺乏,交流缺失。人生各種現實壓力山大,無助所造成的。所以人們企圖在深厚的文明中汲取力量,求安寧靜知之心。至於得道,道在身邊,無處無時不在,只要靜心追思求悟,任何人都可得道。老子的道德經闡明瞭很樸質的哲思,以及為人與天地自然之道。可以說是提出了大方向或總綱,但由於年代久遠,因當時人文時代的落後,必然有些侷限性,諸如描述不清等,對此我個人建議必須有清醒的認識,不必死專牛角尖。每個人因為個人經歷接觸理解的不同,得到的道也不同,因道無所不包,所以不必苛求道一樣,只要於已於人於事於理於世有利就好。道需追索,求知,見之廣,思之深,觸類旁通而能採其精,融已身世理之中,自然是得道高人。而且還有個問題,道如果從別的物種,別的角度去認知,道還是人類認可的道嗎?所以老子之道,雖無所不包,但對我們人類物種來說還是屬於人道範圍。因個人目前只有這點水平,估妄論之。見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