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守住底線、活給自己看的人,最後都怎樣了?

要成為自己,就要守住我們的原則,堅守底線,做出最優選擇。

那些守住底線、活給自己看的人,最後都怎樣了?

1.

生活在這個世界中,我們總是要扮演各種各樣的角色:在家裡,我們是子女、夫妻、父母;在朋友圈中,我們是知己、朋友、玩伴;在職場,我們是員工、上司、同事……

我們輾轉於各種角色之間,努力扮演好每個角色。事實上,我們總是會發現,很多的角色屬性之間都是矛盾的:好丈夫就得顧家,好員工則得以事業為重;好母親要以子女為中心,就不能隨時陪伴好知己……

在這種矛盾中,我們如何才能正確處理各種關係呢?

答案是,守住自己的原則。

就如熱傳的藍色光標員工,在刪文道歉後,依然收到一份辭退書,很大程度上,還是因為她一開始沒有守住自己的原則。在沒有任何解決措施落地前,刪文道歉,本身就已經破了底線。

那些守住底線、活給自己看的人,最後都怎樣了?

2.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更多的人,為了別人的眼光,或是因為所謂“少數服從多數”,或是害怕成為“被槍打的出頭鳥”,而放棄原則,選擇從眾。

守住原則,很難。但當我們一次次放棄原則,最終,我們會發現,我們失去了自我,完全成為一個為別人而活的人。

說個簡單的故事:有一天,教皇和一位美國商人在花園裡散步,主教隔著一段距離隨侍在後面,就聽到前面傳來聲音:

“100萬夠嗎?”教皇搖搖頭。

“1000萬夠嗎?”教皇又搖搖頭。

“那1億呢?”教皇仍然堅持拒絕,商人就這樣垂頭喪氣地走了。

主教於是走上前去問教皇:“為什麼不答應呢?有了這筆錢,我們可以為教徒做多少事啊!那個美國人究竟要做什麼?”

教皇說:“他要我們在每次禱告完之後,不要念‘阿門’,改唸‘可口可樂’!”

這當然只是個故事,是個笑話,然而,在我們的人生中,確實存在這樣無論多少利益都無法放棄的原則,這就是我們做人做事的底線。在底線之上,我們可以不斷退縮、退讓討好,但一旦退至底線,我們就決不能再妥協,否則,我們或許能獲得他人的好感,卻放棄了自己的未來。

你是否覺得這樣的話語,只是危言聳聽?

看看藍標員工再發聲中的一些留言,你就能明白,很多人,是沒有原則和底線的。所以遇到事情,他們是最先妥協的那一部分。

那些守住底線、活給自己看的人,最後都怎樣了?

3.

我朋友劉玲在一家待遇不錯的企業從事人事工作,盡心盡責的她,深得老闆賞識。有一次,一位老鄉找到她,希望劉玲能夠幫他找下工作。劉玲就發揮自己的人脈,幫老鄉找到了好幾個面試機會。

但幾次面試下來,老鄉和人事都很難“看對眼”,總有一方感到不滿意。老鄉就說道:“我看你們公司挺好的,我乾脆去你們公司工作吧。”劉玲想了想也就答應了,老鄉表達了感激,家裡人知道了也都誇自己“不忘本”。

令劉玲沒想到的是,這位老鄉入司之後,仗著“上面有人”,每天上班總是會遲到個幾分鐘,上班時間也經常去茶水間偷懶,甚至有的時候直接找不到人。劉玲看到這樣的情況,也不好意思說什麼,甚至還會為老鄉“打掩護”。

但紙包不住火,最後這事仍然被老闆知道了,老闆雖然沒多說什麼,但卻也不再看重劉玲。最終,劉玲主動辭職,離開了這家公司。

劉玲只是幫助了老鄉,為何會換來這樣的結局?

很簡單,

就是因為她沒有守住自己的原則。

那些守住底線、活給自己看的人,最後都怎樣了?

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幫助他人無可厚非。然而,作為一名人事,在涉及到工作範疇時,就應當謹守職業道德,劉玲可以為老鄉介紹工作,或讓老鄉按照正常流程面試進入公司,卻不能直接給他“開後門”。

這樣的做法,雖然讓劉玲獲得了老鄉的感激、家人的誇讚,但卻最終讓她失去了大好的前程。劉玲和藍標員工的底線高下,一下子就能看出來。

一味妥協,真的解決不了問題,不堅持原則,別人就會得寸進尺。

在現實生活中,之所以很多人會輕易放棄原則,其實是因為,在這個慾望滾滾的世界裡,他們根本無法明確自己的目標,此時,他們自然也就無法從完成目標中獲得精神滿足,那麼,這種滿足從何而來呢?他們就選擇幫助別人實現目標,在別人的滿足中,滿足自己。但當兩個人的需求出現矛盾時,又該以誰的需求為先呢?

那些守住底線、活給自己看的人,最後都怎樣了?

4.

確實,通過滿足別人來滿足自己,藉助實現別人以實現自我,就不再需要思考自己的人生,事情會變得簡單很多。但這樣的人生,真的還是你的人生嗎?

如果我們追求成為他人眼裡的自己,那我們最終就會變成戴著千層麵具的“無臉人”,我們為每個角色描繪出一張絕佳的面具,然而,當我們獨處時,當我們不再需要扮演誰時——我們是誰?

只有成為自己,我們才能擁有自己的美好,而不用受限於別人的訴求、陷入人脈關係的矛盾;而要成為自己,就要守住我們的原則,堅守底線,做出最優選擇。希望我們都能像藍標員工一樣,能為自己發聲,堅守自己的原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