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位有才人能分享一首自己的原創詩?

史上第一天才

我是被題目吸引而來的,但看到你寫的這首詩,我認為有幾個問題,先姑妄一論。

原詩

道盡無窮相思淚,溼滿衣襟無處望。
伊人已隨他人去,至此終年不相見。

這首詩有幾個最基本的問題:

不押韻

如果不要求格律,把這首詩當成古體詩看,最基本的要求是押韻,無韻不成詩。如果是押平韻,單看偶數句,兩字都應該是平聲而且押韻。如果是押仄韻,那麼,應該和字押韻,字處應該是平聲。

用詞搭配不當

首句“道盡無窮相思淚”,淚如何用來道,應是道盡無窮相思意才對。

語法有誤

第二句“溼滿衣襟”和“無處望”語境上沒有關聯。前半句缺少主語,應當是“淚滿衣襟”;後半句還缺少賓語,語境上也該斟酌。


我很欣賞題主對詩詞的喜愛,但我認為寫詩也應該符合規範和要求。我平常也愛好寫詩詞,希望有空多交流。最後發一首詩,與君共勉。



歸雲相遠市,林隱見溪流。

山徑無寒葉,風聲先入秋。



詩詞補習班



詠 花
七古

花開花謝花無言,

人賞人擷人有意。

不求姣容能長久,

但展芳姿須臾間。

悄把人寰相點綴,

未枉花農勤澆灌。

不遺餘力共綻放,

豈為高卑相競妍。

怒放豈乞人讚譽,

凋零何求人矜憐。

待到容枯無哀怨,

何恨泥土鋪殘瓣。

世上若無花裝點,

焉有美麗在人間。

君嘆花好難留住,

悄把倩影印心田。

花落香銷魂猶在,

化作含苞相繼開。


1、小貼士:

七古:中國古代詩詞的一種常見形式,是在“七絕“和“七律”之外的又一種七言詩的文體,由於文詞亢長一般人不愛採用。


2、緣起:   

由於母親酷愛養花,所以我在母親的薰陶下,也對花草產生了感情。所以借“詠花”一首,來表達我對花的喜愛和讚美,藉此也抒發自己的內心情感。


3、文詞解析: 

  花朵每次都是默默地綻放,又都是默默地凋謝,在你的不經意間就會開放和凋零。人們根據自己對花的喜愛,來把花朵觀賞或採摘。每朵花並不乞求自己的美麗容顏能夠如何的長久,只把最好最美的芳姿展現在短暫的時間裡。花朵靜悄悄的裝點著屬於人類的世界,沒有辜負花農的澆水和培育。每一朵花都是用盡自己的全力來展現美好的風采,但並不是在為了爭奪榮譽和身份的高低貴賤。(花的價值高低都是人來評比的,花開的本意並不是要爭奪地位。)在花怒放的時候,她並不在意有沒有人來讚美她;在花凋謝的時候,並不苛求有人來把它可憐。等花的容顏徹底枯萎的時候,就算是把自己的殘瓣鋪在泥土上,她都不會嫌棄泥土,也不會哀怨命運的不公和自己生命芳華的短暫。世界上如果沒有花的點綴,就不會有什麼美麗可言了。我嘆息花期的短暫,把花綻放的美麗容顏印記我的心裡。花雖然凋謝了,但花的靈魂還活著,你看那一朵朵的花骨朵兒不是在等待著時機要競相開放嗎?!


4、寓意: 

  這首“詠花”,是我以前在遭遇挫折不得不放下手頭工作後,在心情鬱悶時寫的,從構思到成稿只用了不到十分鐘。我借“詠花”來抒發自己當時的情感,同時也在書寫著自己——“怒放豈乞人讚譽,凋零何求人矜憐”,其實就是我內心世界的真實寫照。   
人生亦如花開花謝,有時光彩有時沒落。但我們一定要把握住自己,身在順境和得意處,不能高傲自大和忘乎所以,而只喜歡聽別人的讚美和追捧;身處逆境和挫折中,更不能怨天尤人和萎靡沉淪。一定要和花一樣,對待自己的興衰榮辱不驚。你只有開朗和練達,才能達到“不以物喜,不為己悲”的境界。

在生活和工作中,你要盡情展現自己的風采,而沒有必要和別人來虛榮攀比。不管你遭遇什麼,無論你的處境如何艱難,只要你不失魂落魄,你就能用自己的努力拼搏戰勝困難獲得人生的轉機。“花落香消魂猶在,化作含苞相繼開。”只要你的精神支柱還在心還活著,在你戰勝困難以後的人生道路中美好生活的時光就會和你一次次的不期而遇。所以,無論遭遇什麼,你都要鼓起生活的勇氣,堅定自己的信心來面對和改造現實。只要你有信念並保持一顆“平常心”,樂觀積極的面對現實改造現實,你就能重塑自己的人生。


5、後記:

這首“詠花”我是我在幾年前寫的,今日斗膽寫入博客,只圖和大家共賞。雖然經過了我的反覆推敲,但難免本人水平有限,所以有什麼文詞語法謬誤之處,還請大家不要恥笑。               
 本詩寫於“非典期間”,由於非典肆虐,我手頭的工作被迫中斷——所以,心情鬱悶之下無從表達,就此以詩抒懷。
寫作這首詩的時候,正值2003年“非典”期間,我被迫停下了手頭的工作。當時心情挺鬱悶的,沒有事情做又不能出去逛街,整天憋在屋子裡,所以每天除了看書之外,就是胡思亂想。胡思亂想之時,追憶往日感慨今昔,心中憤懣難舒之際看到家中種植的花草,就一時間來了靈感,寫下了這首詩。
寫詩的時候,心情挺壓抑的。當寫到“君嘆花好難留住,悄把倩影印心田”的時候,心情已經壓抑到極點了。停頓了不到兩分鐘,我揮筆寫出了詩的最後兩句——寫完之後,我順手就把筆扔了。詩詞寫完,心中感覺舒服了一點。

——摘自卡爾赫林的博客、



吉恩瀚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