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和西方的戰爭規模比較,為何古代中國的軍隊遠遠超過西方

史海鉤沉:古代中西方戰爭的規模比較

對比古代中國和同時期的西方,就會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雖然西方的人口和中國相差不大,但戰爭的規模以及參戰的軍隊卻遠遠少於中國。

我們先來看看人口的對比,中國在戰國七雄大混戰的時候大約有兩千萬萬人,西漢鼎盛時期達到近六千萬;亞里山大希臘化帝國的人口大概有四千多萬萬,羅馬帝國鼎盛期有1.2億人口左右。

從人口來說,東西方相差並不大,比較羅馬帝國囊括了西方所有的文明地區,人口破億也在情理之中。但對比一下軍隊規模,就著實讓人吃驚不小。

亞歷山大大帝的遠征軍才3.5萬人。就是靠著這三萬多人,他創建了一個龐大的帝國。

古代中國和西方的戰爭規模比較,為何古代中國的軍隊遠遠超過西方

亞歷山大大帝的電影形象

但這三萬人如果放到古代中國來的話,則根本不值一提。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推翻商紂王的統治的戰爭中,雙方兵力分別達八萬和十七萬(一說是七十萬,這應該是有誇大的成分)。

而到了戰國時期,交戰雙方的兵力就達到了數十萬級。公元前225年,秦王派兵二十萬攻打楚國,結果大敗而歸;一年後,即公元前 224年,秦王又派大將王翦將兵六十萬入侵楚國,第二年終於成功攻滅楚國。在這裡可看到人多勢眾的作用。如果沒有這麼多軍隊的話,是不可能滅掉楚國的。

另外,秦始皇守五嶺用兵五十萬,防匈奴三十萬人,修長城五十萬,造阿房宮秦皇陵的一百三十萬人(其中受宮刑者達七十多萬人)。以至於“丁男被甲,丁女轉輸,苦不聊生,自經於道樹,死者相望”(《漢書、嚴安傳》)。可以這麼說,秦帝國的殘暴已經達到了令人髮指的程度了。

以後歷朝歷代的戰爭,交戰雙方所動用的軍隊也都以數十萬計,這在古代西方是很難想象的。

當然,古代中國帶來的災難也是西方戰爭所不能相比的。

公元前147年羅馬摧毀迦太基,城破時迦太基人戰死八萬五千餘人,殘存的五萬人悉賣為奴(週一良、吳於廑主編:《世界通史.上古部分》第305頁,人民出版社出版1973年版)。這已經算是西方戰爭中傷亡較大的一次了。但放到古代中國來說,根本就不值一提,中國歷史的戰爭往往死亡人口過半,自秦以來出現過十五次人口大滅亡。像東漢末年的軍閥割據和群雄混戰,足足使中國人口減少了七成以上;近代的太平天國運動,十幾年下來,中國的人口損失竟然達到了一億之多。

古代中國和西方的戰爭規模比較,為何古代中國的軍隊遠遠超過西方

太平天國運動

那麼,古代的歐洲的戰爭為何死人不多,而古代中國的戰爭死傷卻如此之多呢?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即是兩者戰爭的規模不同。

中世紀時期的歐洲無常備軍,發動戰爭雙方是臨時召集軍隊,打仗的主要是中上層的貴族騎士,平民是沒有資格參軍的。西方人打仗的時軍隊規模很小;諸侯間的交戰一般就幾百上千人的規模,騎士間的交戰往往通過個人間的決鬥來解決。所以,因戰爭造成的死亡比中國小得多。

比如,公元1066年9月威廉率領七千人的軍隊渡海侵入英國,一個月即完成了對英國的征服。而這在我國古代是不可想象的,光戰國時期這樣規模的戰爭就不計其數,更不談歷代王朝更替之時的那些戰爭了。

而數次十字軍的軍隊規模都不過幾萬人,這還是經過教會廣泛動員的結果。1099年7月15日,十字軍佔領耶路撒冷,屠殺了七萬人。這已經算是相當慘絕人寰的了,因此十字軍也被歷史學家嚴厲譴責。但這樣的屠殺和當時中國五代十國比,根本不值一提。

那麼,為什麼古時東西方戰爭的規模和死傷相差如此之大呢?這其中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這當然不是因為古代歐洲人的仁慈和古代中國人的殘暴,因為各民族的人性是差不多的。

筆者認為飲食習慣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因素。古代歐洲人主要吃牛羊肉,而當時沒有先進的科學技術,肉易腐化不易保存,所以不能養大規模的軍隊。那時候的交戰雙方,往往趕著牛、羊、豬去打仗。這樣一來,戰爭的規模就很小,死得人當然就少。他們不可能象韓信所說的“多多益善”,搞人海戰術打擊對手。即便想那樣做,也是不可能的,因為實在是養不起。

古代中國和西方的戰爭規模比較,為何古代中國的軍隊遠遠超過西方

十字軍東征

而我國古代則是發達的農耕文明,以耕種糧食為主食。而糧食的保質期比較長,不容易腐化,保存個幾年是完全沒問題的,因此能養很多的軍隊。這樣一來,由於軍隊規模大,打起仗來必然死得人多。而人一多,就會利用人海戰術圍城。雙方僵持下來,長年累月,糧食消耗完以後,就會經常發生大規模人吃人的現象。

戰爭的時候,很多中國人躲到城裡,結果還是被相互吃掉了,留在鄉里的人被攻城軍吃了,躲到深山老林會好些,但也會有老虎等猛獸等著。所以,我國古代有“寧作太平犬,不為亂世人”的感慨。一旦有戰爭,每次都是生靈塗炭、民不聊生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