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到底是怎樣的人?司馬遷真的將他和衛青寫入佞幸列傳嗎

人物誌:司馬遷為何看不慣霍去病

平陽十八精騎射,

  漠北十萬絕炊煙。

  酒泉西望胡塵滅,

  驃騎將軍是少年。

  立非常之功,必是非常之人。很明顯,衛青和霍去病就是武帝初年那個風雲年代的風雲人物,至今仍然有著非常高的知名度,真可謂是“千古風流人物”。

霍去病到底是怎樣的人?司馬遷真的將他和衛青寫入佞幸列傳嗎

威風凜凜的驃騎將軍霍去病

  這舅甥二人雖然都是戰功赫,但兩人打仗的風格卻大相徑庭。衛青打仗比較保守,喜歡利用優勢兵力圍殲敵軍,務求必克,當然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霍去病果然是“驃騎將軍”,善用飛兵奇襲,以少勝多。這種長途奔襲直取敵酋的戰法,風險大,收益高。然而,霍去病卻每次都能大獲全勝。

  如今的人們議論兩千多年前的戰事,不免要落成敗論英雄的窠臼。對於霍去病,筆者印象最為深刻的,倒不是霍去病的戰功如何,而是從史書的記載裡,確實感受到了什麼叫“少年得志”。

  我國自古以來是個論資排輩的國度,年輕人涉世之初,一般都要小心翼翼、不能氣衝霄漢、全由著自己的性子來。尤其在官場,有著各種各樣的顯規則和潛規則,父父子子君君臣臣,十分的繁瑣,就連皇帝有時也不得不說出違心之語,而不能任性。

  然而霍去病卻全然不理這些,他在威嚴的漢武帝面前,也是神采飛揚,談吐自若,“天子嘗欲教之孫吳兵法,對曰:‘顧方略何如耳,不至學古兵法。’

”此時的霍去病就如同現在嬌生慣養的獨生子女們,仗著自己在家中獨一無二的地位,頂撞起父母來渾不在意,一點客氣也不講,也不怕得罪了父母,反正他們也不敢拿自己怎樣。

  也許正因為他是這種在思想上、性格上沒有羈絆的人,所以他也才能在戰爭中有無限創意,勇於創新、敢於突襲而毫無畏懼,所以也才能所向披靡。司馬遷在《史記》中讚揚霍去病“為人少言不洩,有氣敢任。”在筆者的想象中,這位小夥子應該是一個元氣充沛、果敢大氣、至陽至剛的人。

  衛青騎奴出身,年輕的時候十分的卑微,為人也是十分的謙恭。等到霍去病長大成人,衛氏和霍氏家族已經從暴發戶變為貴族,從小在蜜罐里長大的霍去病顯然沒有舅舅衛青那樣的“卑微”的心理陰影,天生就有一種貴族氣息,再加上皇帝對自己的寵溺,舅舅衛青又是威名赫赫的大將軍,而其姨媽也是得到皇帝專寵的皇后,在他心目中,他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當真是肆無忌憚。

霍去病到底是怎樣的人?司馬遷真的將他和衛青寫入佞幸列傳嗎

寵溺霍去病的漢武帝

霍去病一生六次出征匈奴,兩次是以驃騎校尉的身份跟隨大將軍衛青去的,後四次是自己獨立率領大軍出征。由於他是大將軍衛青的外甥,所以很容易得到這種機會,很容易就找到發揮才能的平臺。而別人即便有他這樣的本事,也很難有這樣的機會,更談不上像他那樣建功立業了。

在我們的生活中得到的經驗是這樣的,有才能的人很多,但有有機會發揮的人卻是鳳毛麟角。這或許讓我們覺得這位貴族青年的成功很容易,許多人難免忌妒,認為他其實是靠關係而上位的。但是,他六次出征,每次都身先士卒,長途奔襲,真可謂出生入死,這恐怕不能以運氣解釋。“最驃騎將軍去病,凡六出擊匈奴,其四出以將軍,斬捕首虜十一萬餘級。及渾邪王以眾降數萬,遂開河西酒泉之地,西方益少胡寇。四益封,凡萬五千一百戶。其校吏有功為侯者凡六人,而後為將軍二人。

  古人在評定一個人物的時候,講究立功、立言、立德,謂之曰三不朽,霍去病立功不必細說了,他的功績就算是放在整個中國戰爭史,也是光輝燦爛的。他有一句名言,足以稱之為“立言”,那就是“匈奴未滅,無以家為也。”

霍去病到底是怎樣的人?司馬遷真的將他和衛青寫入佞幸列傳嗎

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霍去病這句話擲地有聲

  自古良將出名言,南宋初年,岳飛對高宗曰:“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怕死,則天下治矣。” 這句話其實和霍去病的意思相差不大。如果對比一下,我們就會發現,霍去病所言是年輕人率性直爽,而岳飛所言則是中年人的深思熟慮,要論豪邁氣慨,自然是霍去病更勝一籌。

如果談到立德,那霍去病和許多名將比起來,就要差一些了,也遠不如自己的舅舅衛青。每次出征時,武帝非常細心地派人贈送他數十輛滿載食物的車輛。出征回來之後,他就會將吃剩下精米肥肉扔掉,但士兵中卻還有不少捱餓的。在塞外作戰的時候,士卒缺乏糧食,有的甚至餓得爬不起來,但霍去病卻根本不管這些,竟然還想著開闢場地踢球。——不能與士卒共甘苦,那當然不能算完美的品性。

霍去病如此肆無忌憚,居然不怕別人打小報告,可見其自信滿滿。霍去病的成功,有一個不能或缺的原因,就是武帝劉徹的包容甚至是寵溺。也正因為這個因素,造成了他性格的這一優點,那就是膽大包大、無所畏懼,也造成了他不體恤他人,自私自利。

這從他射殺李敢這點就可以看得出來。李敢乃西漢名將李廣的兒子,在漠北決戰之中跟隨霍去病出徵、斬將奪旗,因功而受封關內侯。因為其父李廣被逼自殺,李敢在衝動之下,前往衛青處討要說法,甚至還動手打了衛青。衛青為人寬厚仁慈,考慮到他的喪父痛,便沒有追究李敢的責任,這件事情便不了了之了。不久之後,霍去病知道李敢打傷舅舅衛青一事,便想為衛青報仇。在漢武帝一次狩獵活動中,霍去病便把李敢殺掉了。

擅自殺害大將,那真可謂是膽大包天的行為,顯然是為武帝所不能容忍的。但思量再三之下,漢武帝還是選擇了不了了之,放過了霍去病。

幾十年後,司馬遷因李陵事件受到牽連,被判了腐刑。司馬遷對李廣一脈十分的同情,在史書中竭盡全力將李廣塑造成一位有著完美人格的將軍,卻對衛青和霍去病頗有微詞。我們對比一下《李將軍列傳》和《衛霍將軍列傳》也可以看得出來,司馬遷對李廣是竭盡讚美之辭,而對衛霍的功績則像是流水帳,他的感情偏向自然一目瞭然。

司馬遷甚至在《佞幸列傳》中專門提到了衛青和霍去病:“自是之後,內寵嬖臣大底外戚之家,然不足數也。衛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貴幸,然頗用材能自進。

霍去病到底是怎樣的人?司馬遷真的將他和衛青寫入佞幸列傳嗎

司馬遷像

筆者感覺司馬遷的意思是他們也屬於受寵上位的,但功勞不可同日而語,所以另外都有傳記。要是他們沒啥本事的話,恐怕司馬遷是不會放過他們的。話說依靠裙帶關係上位的,哪怕再有本事,在外人眼裡總是有汙點的,不算名門正派。這也許就是一種偏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