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頭算垃圾食品嗎?

八鮮過海

罐頭食品一直以來都飽受爭議,中國人的飲食習慣講究“鮮”,這意味著食材的新鮮,罐頭不僅不符合這一要求,而且其超長的保質期也讓國人一時難以置信,產生了:其中肯定添加了不少防腐劑,食用之後可能對人體造成損傷等猜想,甚至有不少人已經把它歸於垃圾食品的範疇。

那麼罐頭是否真如人們設想般那麼可怕,又到底算不算是垃圾食品呢?

答案搶先看:

罐頭只是食品經特殊加工後的產物,並不能說是垃圾食品。

【罐頭為什麼有超長保質期?】

罐頭的保質期一般為2年,這在食品中的確稱得上是“超長待機”。那麼是什麼讓罐頭能夠保鮮如此長時間呢?因為罐頭食品被罐裝密封,在製作過程中,經過排氣後,裡面的食物處於真空狀態形成了無氧環境。不僅如此,在密封后,還要在高溫高壓條件下充分殺菌。此時大多數細菌已被殺滅,即使少有殘留在真空環境下也難以生存。加之許多罐頭中都加入了大量的鹽或者糖等,更可以充當防腐物質。因此,罐頭食品能達到長期保存的目的。

而罐頭中添加的防腐劑是一種合法的食品添加劑,只要合理使用都可以認為是安全的,並不會對健康有什麼問題[1]。

【食用罐頭對人體有危害嗎?】

只要是從正規渠道購買,使用前檢查其有無脹氣、漏氣等情況,保證其無破損後,在保質期範圍內食用,就是無害的。罐頭不僅是超市裡買得到的普通食物,更是從兩百年前就成為了許多部隊的軍糧,加之食品工業再這麼多年裡的發展和進步,罐頭裡的食物不僅無害,還能給人體補充所需的營養物質。

【罐頭是垃圾食品嗎?】

提到“垃圾食品”,就要從網上流傳多年的經典謠言“世界衛生組織(WHO)公佈全球十大垃圾食品名單” 說起。但事實上世界衛生組織早已闢謠:從未公佈過最差食品或者垃圾食品名單。

而所謂的“垃圾食品”只能說是營養不均衡,不宜在日常生活中過多食用。罐頭因其大多需要用糖水浸泡(水果罐頭),或用大量鹽醃製(魚罐頭),而導致其中糖分含量較高或者無機鹽含量較高。人體每日適宜攝入的糖與鹽是有限的,過多攝入會造成肥胖和諸多身體負擔,所以這類罐頭製品的確不宜多吃[2]。

【總結】

能在正規渠道購買到的罐頭製品都已經經過了國家食藥監的檢驗,正常食用對人體不會造成傷害。“垃圾食品”本就是謠傳,罐頭只是食品的獨特加工形式而已。

夏天到啦,關注“超哥話食”,一起吃罐冰鎮糖水罐頭吧!

參考文獻

[1]雲無心.沒營養?防腐劑?你不瞭解罐頭[N]. 北京科技報,2016-08-29(052).

[2]邵雲龍.“十大垃圾食品”說存疑 罐頭安全和營養皆出色[N]. 中國食品報,2014-10-06(001).


超哥話食

罐頭不等於“垃圾食品”。很多消費者認為罐頭食品的營養不高,都含有防腐劑

是垃圾食品。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安全系副教授範志紅表示,罐頭食品不是“垃圾食品”。罐頭食品不含防腐劑。範志紅說,做罐頭的道理很簡單。

先把內容物充分加熱,把微生物全部殺死;同時把包裝罐充分加熱殺菌;然後把無菌的食物裝到無菌的容器中,趁熱封口;最後再加熱滅菌,冷卻後,容器頂隙裡面的空氣體積收縮,會產生負壓,本來封嚴的瓶子就更打不開了,外面的細菌也不可能進去了。食物自然不會腐敗,也就不需要加什麼防腐劑。

罐頭食品不缺鉀、鈣、鎂。範志紅介紹,罐頭的加熱溫度不超過120度,只有少量遊離氨基酸受損失,而蛋白質不怕這個溫度的加熱。礦物質也不怕加熱,鉀、鈣、鎂的含量並不會因為滅菌處理而下降。其實真正怕熱的只有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C和葉酸。罐頭魚含鈣是鮮魚10倍高溫高壓加熱使魚骨頭變酥、變軟讓其中的鈣大量溶出。因此,罐頭魚的含鈣量比鮮魚增加了10倍以上,其中的鐵、鋅、碘、硒等礦物質也沒有損失。但範志紅提醒,每週吃罐頭魚最好別超過兩盒。

常見的三類罐頭食品:水果類罐頭:主要有菠蘿、橘子、桃。肉類罐頭:主要有豬肉、牛肉和羊肉等系列。代表性產品主要是午餐肉罐頭、清蒸豬肉系列。午餐肉採用新鮮豬肉經過醃製,斬拌充填殺菌後製成。相比鮮肉,肉類罐頭主要損失B族維生素,少量氨基酸。水產類罐頭:主要有各種魚罐頭,豆豉鯪魚罐頭是目前市場上最受歡迎的產品。相比鮮活魚類,油炸、油浸型罐頭損失B族維生素,低脂肪的魚類由於油炸而成高脂肪的。水浸型魚類罐頭會損失一部分水溶性維生素。


八鮮過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