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楊振寧被稱為20世紀的一代物理學大師?

1957年,楊振寧和李政道因提出“弱相互作用下的宇稱不守恆”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為什麼楊振寧被稱為20世紀的一代物理學大師?

然而,這並不是楊振寧一生中最重要的工作。楊振寧和米爾斯於1954年提出的楊—米爾斯規範場論為20世紀後半葉的基礎物理學勾勒出一個基本的框架。

1954年,時年32歲的楊振寧和年輕的博士後米爾斯不期而遇,被分在同一個辦公室工作。正是這一歷史機遇,使他們有機會共同提出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非阿貝爾規範場理論。

為什麼楊振寧被稱為20世紀的一代物理學大師?

“ 他們認為,關於電磁相互作用的微觀理論即量子電動力學,是粒子物理中最成功的一種理論,理論與實驗相比較是驚人地相符,因此可藉助於與量子電動力學的類比,構造出一種別的相互作用也可以適用的新理論。

他們還發展了早些年由德國數學家外爾等提出的規範不變思想,即認為物質性質的對稱性、不變性在物理學中可能有更普遍的意義,認為應該把這種思想同場的研究聯繫起來,並引入數學當中的群來表示場的各種規範變換。以此為基礎,他們開創了規範統一場論的新時代。

然而,當時引入的楊—米爾斯場只是從純粹數學上的要求而引入的,還不知道可以用它來描寫真實世界中的什麼性質,也不知道它有什麼用處。直到1964年以後,人們才在弱相互作用理論的發展中找到了它的用處,原來它就是傳遞弱相互作用的中間玻色子場。

在弱相互作用的理論問題取得一定進展的同時,美國的溫伯格、格拉肖和巴基斯坦的薩拉姆等又試圖把楊—米爾斯場所引入的SU(2)變換擴展為範圍更大的理論,最終他們建立起弱電統一的物理圖景。

另外,規範場理論在對強相互作用的描述上也取得了進展,即人們建立起了量子色動力學。目前,這一理論在許多方面獲得了成功,如可以說明夸克的禁閉現象。”

美國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塞格雷推崇楊振寧是“全世界幾十年來可以算為全才的三個理論物理學家之一”。

為什麼楊振寧被稱為20世紀的一代物理學大師?

楊振寧的博士論文導師、”氫彈之父”愛德華·特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