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如其人,他的隸書書法醇古悠遠

字如其人,他的隸書書法醇古悠遠

伊秉綬(1754—1815),字組似,號墨卿,晚年號默庵,福建汀洲寧化人。他是乾嘉時期重要的碑派書法家,更是中國書法史上影響深遠的隸書大師,他的藝術涉獵面廣,除精書法外,善作畫、治印、寫詩,於訪碑、鑑賞、收藏及碑拓刻帖,鑽研文字學,研修宋理學,在傳統文化領域有著全面的修養和造詣。同時他又是有清一代名臣,知惠州、揚州兩府,並有政聲。

字如其人,他的隸書書法醇古悠遠

伊秉綬出身於書香門第,父親伊朝棟在乾隆朝時官至光祿寺卿,是個通程朱之學,詩有“高韻逸氣”的文人。良好的家庭教養,使伊秉綬從小就受到儒家思想的薰陶:自幼聰敏嗜學、秉承家學淵源。

字如其人,他的隸書書法醇古悠遠

幼年時就已熟讀《三字經》、《千字文》、《增廣賢文》等儒學啟蒙書籍;

少年時又學於父摯友鄉名儒陰承方,攻宋儒理學,並涉獵李榕樹、蔡梁山、雷鋐等名儒理論,對程朱理學有了初步的認識;

青年時赴京應考,舉中正榜,留居北京,受到劉墉的耳提面命,與翁方綱、桂復、孫星衍等鴻儒又過從甚密,長年切蹉,受益至深,對儒家學說有了較全面的學習,尤其對《四書》、《五經》等儒學經典有了較深刻的理解,儒家思想已深深地植根於他的每一個細胞,並貫穿於他的一生。

仁義禮智、三綱五常成為伊秉綬為官處世、修身養性的根本,“恭、寬、信、敏、惠”是他倫理品德的準繩。這種人生哲學培養了他忠厚莊重、謙虛謹慎、嚴肅認真、樸實誠懇、正直慈惠的品格。

他在惠州任命知府的時候,問民疾苦,興利除弊,大力發展地方文化教育事業;在揚州任命知府時,正值揚州連年水災,他遍歷各縣災情,與民同苦,救濟災民,深得揚州百姓的愛戴。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些都充分體現了他的忠厚誠懇、樸實和善的性格。

字如其人,他的隸書書法醇古悠遠

所謂字如其人,這種溫柔敦厚的君子人格滲透在其書法中就表現為:

結構——端莊方正、四平八穩,吸取了《衡方》、《郙閣》、《張遷》、《禮器》的方正、嚴整,又削弱了其險危、恣肆,達到了更加規範、平衡的境地;

用筆——慢條斯理、徐緩而行,中正沉穩、筆實墨厚;

字如其人,他的隸書書法醇古悠遠

線條——平衡直正、均稱整齊,含蓄圓潤、厚重樸實,吸取了《熹平石經》的周到、平直,《衡方》、《郙閣》的圓渾、厚重、樸拙,以及李東陽篆書的圓潤、行楷的靈秀,削弱了《張遷》、顏真卿的方形筆意,對比漢碑則多泯去了“蠶頭”、收斂“雁尾”,線條就更加平直均稱、滋潤溫和;

章法——嚴整充實、分佈均勻、理法井然。

這些都使他的書法深刻地顯露出儒家“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中正以觀天下”,宣揚剋制、理性的“盡美矣,又盡善也”的仁和中庸之道的審美心態。彷彿一個忠厚穩重的託孤老臣,端服而坐,不動聲色;又彷彿是一個和藹的飽學之士,靜靜而立,極目遠方,儒學氣息盎然而生。

伊秉綬成熟期隸書起筆多不取逆勢,長橫順勢波出,短橫則略頓即收,橫向舒展為隸意,運筆流走則是篆意,斷而不離,和而不流,凝重中顯得灑脫自如。隸書常有的波磔消失,即便偶見,亦意到即止,沒有晚期漢隸"蠶頭燕尾"的習氣。字貌似簡單線條化,剔除漢隸線條豐富的節律,捨棄成熟的華巧動作,回到樸厚的單一中鋒,在視覺意義上傳遞著拙樸敦厚的特點。

為避免單一運筆法所導致的單調刻板,伊氏採用線條長短有變、參差錯落的並行方式來增添變化。大小等同、整齊劃一的典型隸書字形被大小、長扁、錯落等自然形態所代替,間或舒展字的主要筆畫以拓展外部空間,使每字所佔有的空間參差有變,有強烈的裝飾美術之意趣。

伊秉綬大膽借鑑秦漢碑額瓦當磚文這些常被人遺忘的文字,熔入作品中,增加其意趣與裝飾效果,追求字的古意與金石氣。因此他的書法中異體字豐富,氣息醇古悠遠。

臨帖小秘籍

如果你對伊秉綬的隸書饒有興趣,不妨看看下面關於他的臨帖小技巧。

一是筆畫圓勁粗壯。伊秉綬用篆書的筆法來寫隸書,省卻了漢代隸書典型的蠶頭雁尾,省去了漢隸橫畫的一波三折,代之以粗細變化甚少的平直筆畫。中鋒鋪毫,筆畫飽滿,橫平豎直,粗細均勻,行筆遲緩,取逆澀之勢,具有沉凝的金石味。

字如其人,他的隸書書法醇古悠遠

二是結體雍容大度。其章法極有特色,字字鋪滿,四面撐足,給人以方整嚴謹的裝飾美感。漢隸的扁平結體也不復存在,只剩下因字賦形的或高或方。然而這不是技窮後的造作,而是在深入把握漢隸神髓後的一次變異:方正之中巧作疏密聚散的變化,寓曲於直,寓直於曲,整而不呆,靜而不板,達到動與靜的協調、嚴肅與靈動的統一。

字如其人,他的隸書書法醇古悠遠

三是構成充實開闊。其作品多有上下頂天立地,左右不留空白,行密格滿,四圍充實之感。特別適宜遠觀,讓人感覺字的氣場很足、很展、很闊,巍峨如高山。

字如其人,他的隸書書法醇古悠遠

四是精於辯證謀劃。伊秉綬曾自己總結為:“方正、奇肆、姿縱、更易、減省、虛實、肥瘦,毫端變幻,出於腕下……”這些辯證關係的處理,正是其隸書的結字、用筆規律,是進入其藝術世界的光明大道,應多多體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