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結硬寨打呆仗和塹壕戰一樣嗎?

歷史知事




先說答案,曾國藩打得不是塹壕戰。
塹壕戰,是緣自歐洲西線索姆河戰役起始,隨著號稱“人頭收割機”馬克沁重機槍的參戰為標誌,這個有三角架的重型火力載具,雖然說移動不便,卻在一天內就打死了進攻的六萬名英軍。使無數的進攻戰都無奈打成塹壕防禦戰。出現了雙方都在防禦,沒有人想進攻的奇觀。

塹壕戰,在表面上是火力載具不支持進攻方,一旦火力載具支持進攻方,比如具備了運動、火力、防護三要素共具的進攻性載具,如坦克的出現,塹壕戰作為一種戰爭的形態便宣告完結了。從後勤角度上分析,以當時工業發展水平,塹壕戰是由於雙方的後勤補給方式,是主要由火車運輸(依賴路軌,定點)決定的,如果是主要由汽車運輸(依賴道路,不定點)所決定,則一般不會產生塹壕戰。


二戰時期之所以不能形成大量的塹壕戰,從武器方面說,一是航空兵由偵察、炮兵較正功能轉為以轟炸(進攻)、格鬥(防禦)的功能為主,這個顯然突破了挖塹壕所能防禦的範圍;二,坦克的升級。坦克在一戰就是用來終結塹壕戰用的,就不多說了。三,炮兵的升級,一戰由於裝藥工藝和火藥製造的水平所限,火炮口徑雖大,炮兵的點、面壓制能力都較之二戰,是相當遜色的。對要塞或鋼筋混凝土做成的工事是無可奈何的,另外載具重,運動能力弱等的致命弱點,也只能適應塹壕戰所需。二戰由於自行火炮和汽車的加入,運動戰又可以打起來了。挖塹壕,只有等著有強運動能力的炮兵從各個角度來滅你了。好,興之所致扯的有點遠了。


從中可以看出,塹壕戰的標誌是,一,馬克沁重機槍的參戰,二,後勤補給主要由火車來運輸。三,專業的塹壕和鐵絲網等穩定戰線的防禦物質形態的出現。從本質說就是一點,得由工業革命來支撐,對比一下,曾國藩所打的各種仗,一點也不具備上述各點,本質上,工業革命也沒支撐著曾國藩的作戰行動,湘軍只是在農業國內作戰,既無強大軍工體系的支撐,也無相應於工業國軍隊作戰的軍政體系;從現象上看,他既沒有馬克沁重機槍,又沒火車運輸的軍火補給來支持作戰。挖的也不是阡陌縱橫、能防戰防炮轟擊的專業塹壕。


不過很有意思,明清二朝,曾國藩的呆板和守拙,與王陽明的靈逸和稟巧。形成了鮮明的相反相成的合擊成功之路。史上壓軸出場的儒家“聖人”——曾國藩,他所統率的湘軍每至一處便修牆挖壕、安營結寨、步步為營、招招求穩,一開戰,即將進攻之態易為防守之勢。象帶著”龜殼”作戰一樣,讓對手找不到下口的機會,並一點點地蠶食著對方控制的區域,步步不贏不輸,通過不斷的“結硬寨”即迫近的土木作業的蠶食,熬死了太平天國,成就“中興名臣”的佳名。


劍雄品評文史經濟

曾國藩的結硬寨打呆仗是攻打太平軍時採用的一個戰術,每到一地,先紮營寨,寨牆厚度有嚴格規定,並在營寨周圍挖下壕溝,這就是“硬寨”,敵人不容易攻破的意思。

應該看到,曾國藩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修治齊平薰陶出來的,集儒家文化大成的人,他的所有思想和行為,都能在儒家經典中找到註釋。可以這麼說,曾國藩的“結硬寨打呆仗”,正是儒家文化中的“經世致用”思想的昇華。

戰壕起源於歐洲,由散兵坑演化而來,用於掩護士兵躲避炮彈。

中華傳統文化往往習慣於做事先找理論根據,主張先有道,後有術,道高於術,指導術,西方文化則更注重於實際應用,這是東西方文化的根本差異,也是近代史東方落後於西方的原因。


林夕瀟瑤2007

結硬寨、塹壕戰,表面上看非常像,如烏龜般躲在殼裡防守,不讓敵人拿下。

實際上,曾國藩這套戰法是不一樣的,結硬寨、打呆仗是兩手抓,一手抓“守”、一手爪“攻”。

結硬寨,一方面是為了讓自己到嘴裡的地盤,牢牢守住,不再讓敵人奪走。另一方面退卻的部隊,也能到此修整。

打呆仗,是用中規中矩的戰術奪取地盤,辦法雖然死板,然而比奇謀有更高的預見性。

從結硬寨開始,出去打呆仗;打了呆仗,勝利的地盤,就再結硬寨,從新的硬寨出發,再打呆仗……

這樣曾國藩就能幾乎百分百控制住自己的戰鬥成果,慢是慢了很多,但是他每天都在獲得收益。

曾國藩是書生帶兵,本身不是行伍出身,當了將領以後,軍事素質也沒有超越式的提升。

因此,曾國藩的戰法“結硬寨、打呆仗”對於這麼一個不是特別專業的軍事統帥來說,卻是最好的軍事策略

,死板是死板的很,但是卻很靠譜。


子屠龍

曾國藩所說的“結硬寨,打呆仗”其實就是一個治軍策略的總結,並不是說死板的不用計謀不用戰術了。結硬寨是指部隊需要有快速的利用地形建立堅固的防守工事,打呆仗是指部隊需要有敢於拼命的血性。

塹壕戰是一直純粹的防守型戰法,是通過散兵坑演化來的一種利用低於地面的戰壕進行作戰,用於保護士兵躲避炮彈。


美食小不懂

曾國藩為湘軍制定的結硬寨打呆仗戰術原則,和塹壕戰部分原理一樣的,不過湘軍結硬寨打呆仗是主動進攻型,塹壕戰是防守對峙型。結硬寨打呆仗分為兩個戰術層面,結硬寨是堅固防守,軍隊到了一個地方能迅速紮根立足不被敵人攻破,打呆仗是打仗中不過分追求奇謀妙計避實擊虛,而是鼓勵部下打硬仗打血戰,這是進攻的層面,兩個層面結合貫徹的比較好,就形成湘軍攻必克受必成的戰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