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在幼兒園僅僅只是玩,讀小學一年級會不會很吃力?

小王子愛上狐狸

大部分情況下,如果幼兒園只顧著玩,一年級都會非常吃力!

我接觸過太多的一年級的家長,大家有一個共同的感觸,就是幼兒園孩子光顧著玩,沒有做好入學的基本準備。

我反對幼兒園小學化,有很多幼兒園,從小班開始讓孩子練習寫字,做各種計算題,幾乎就是小學一年級的翻版。這種提前的高強度學習,不符合孩子的身心發育。

但是,必要的入學準備是肯定需要的。這裡面,包含著很多需要打好提前量的東西:

1、孩子的行為習慣和情緒管理能力

很多孩子一年級遇到了各種問題,其中行為和情緒方面是比較普遍存在問題的地方。

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上課和同學講話,喜歡插話等等,這些都是應該提前在日常生活以及在幼兒園就引導孩子做好的地方。

另外,現在孩子普遍有情緒問題,一旦欠缺老師的關注,就容易出現厭學,沒法專注,鬧脾氣等情況。要知道,一個班有幾十個孩子,老師沒法關注到每個孩子的情緒,所以,家長一定要提前幫助孩子面對未來的可能的情況,讓孩子能夠順利融入小學的生活。

2、認字和寫字

學校在孩子上學的時候,確實會教大家認字和寫字,但是這個時間無法照顧到所有的同學。更多的是在規定的課時內,給大家做一個指導。那麼,如果這個時間內無法跟上節奏的孩子,將會迎來困難,心理也會經受考驗。

所以,我建議家長朋友,在幼兒園大班的時候,開始要引導孩子慢慢練習寫字,認識一些簡單的漢字以及拼音。這隻要每天抽出半小時的時間即可,一開始可能孩子學得很慢,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孩子就會爆發出自己驚人的學習力,效果也會飛快的顯現出來。這些,我倒是不建議幼兒園強制性的要求孩子練習,家長在家庭中像玩遊戲一樣的引導孩子,氣氛輕鬆,效果也是非常顯著的。

3、數學的簡單認識

數數,簡單的加減運算,包括簡單的口算,我們都是需要在幼兒園給孩子適當啟蒙的。我們的原則是讓孩子對這個知識有個概念,不一定要求完全掌握。這些知識的印象,會讓孩子以後上學的時候更容易的吸收知識。

同時,營造一個輕鬆愉快的環境,讓孩子在快樂中不自覺地學習,孩子對於學習的感覺,也會非常的好。其實,就是給孩子建立一個基礎的感覺: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總結一下:需要在幼兒園做一些基礎性的準備,打好提前量。行為、情緒,一些簡單的知識準備。秉承的原則是輕鬆,愉快。要做到堅持,日積月累。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孩子在上幼兒園時僅僅只是玩,到了小學一年的時候肯定會很吃力的。我家孩子上公立幼兒園還是上私立幼兒園,當時我很糾結這個問題。公立幼兒園玩的太多,學的太少,私立幼兒園學的太多,玩的太少。上公立擔心孩子上一年級後跟不上,於是資詢了好多孩子上了公立幼兒園的朋友,他們普遍反映雖然學的有些吃力,但是能跟得上。老公也說,早學晚不學,不過是比別人晚學了一兩年,該會的到時候都能學會的,不用擔心。美好的童年只有一次,該玩的時候還是讓孩子多玩會兒吧!於是我毅然將孩子送入了公立幼兒園。



孩子真的在公里幼兒園裡度過了自己開心快樂的幾年時光。興趣愛好廣泛,性格也非常陽光開朗,讓我很是欣慰。



孩子在幼兒園玩的多不可避免的會出現或遇到以下情況:一是家長的面子問題。很多家長認為能在小小年紀在幼兒園學到如此多的知識,肯定比其他孩子聰明。記得一次碰到一位鄰居,人家得意的說道我們家現在才上中班都已經學整體音節啦,你們家的咋還不會拼音呢?他家孩子在私立幼兒園上學,很早都學了好多知識。我們上公立的,馬上都該畢業了,連拼音都沒有接觸呢。就回了一句我家的還沒開始學呢,她早晚都能學會,怕啥?於是那位嘚瑟的鄰居立馬不發聲了!相信很多家長不願意別人說自家孩子笨。這時候,家長就需要有很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我家孩子是因為沒有學而不會,不是因為笨,更不能證明你家孩子就比我們家的聰明。二是,導致社會上幼小銜接班的火爆。臨時抱佛腳,為了給孩子一個能玩的美好的童年,又怕孩子真的跟不上,於是在暑假裡,參加各類幼小銜接班。其實真的沒必要這麼做,提前聽了一遍課的同學再聽老師講時,因為自己已經會了,於是就會分心很多不再認真聽課。報班的效果還真的,不如不報的好。三、害怕老師看不起自己的孩子。很多老師,也都知道現在這種狀況。對於上幼兒園,沒有學習過的小朋友,老師確實要付出比對別的孩子多的努力去教。很多孩子因為以前學過,所以,再次學時就不認真學習了。一年級是培養良好習慣的重要時期,習慣一旦形成很難糾正。對於從公立幼兒園畢業的孩子來說,從幼兒園到小學是個很大的轉變過程,同時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學習模式變啦!不在是純粹的玩。而是需要認真的學掌握許多新知識,還需要理解許多新方法,培養新習慣,遵守新的規章制度,結交新的朋友……。肯定會有很大的壓力,於家長於孩子來說都是一個適應的過程。這也就需要家長,付出很大的精力去幫助孩子應對。四、家長一定要有耐心控制住自己的脾氣。家長耐心的鼓勵和支持,是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前提。孩子在幼兒園沒有學過,現在年齡也大些了,接受能力也強了啊,所以在家長的鼓勵和支持下,很快都會學會的。培養成三好學生的潛力非常巨大。我家孩子在上一年級時,遇到很簡單的題學了幾遍都不會,火氣蹭蹭蹭上升的時候,就一直在心裡默唸親生的,是自己親生的,早會晚會都是一樣的,不急。真的氣就消了許多。五、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上課認真聽老師講解,認真做作業,認真預習複習功課。等過了一年級的煩躁期以後,就步入了二年級的入門期,這個時期需要家長稍微指導就行。良好習慣形成了,以後的學習家長會省心很多。三年級以後家長就會很欣慰了。學生自己就知道學習了,掌握了學習的方法和技巧,懂得了學習的規則。而學過的孩子很多會沾沾自喜。還會浮躁的認為學習,只不過是如此簡單輕鬆的事。不用付出多大的努力,我都會啦!因此學習態度不再認真。很多越往上,學習越吃力。



所以,家長們就只當自己是陪著一隻蝸牛在散步。孩子經過努力得到的成績,也格外珍惜,反而輕鬆輕輕鬆鬆的得到好成績的,以後學習也不再認真,這就是為什麼在一二年級的時候有優勢,再往上學習優勢越來越不明顯的原因。上了公立幼兒園的,雖然玩了沒學,但是這符合孩子的生長規律,讓孩子有了一個美好快樂的童年。童年只有一次。這是多少金錢都買不到的。因為有良好性格品格的形成,所以就不再畏懼困難。現在國家明確反對幼兒園小學化,小學初中化,那樣既不符合咱們的教學大綱,更不符合孩子們身心發展的規律,為了要孩子就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請家長們慎重選擇幼兒園,該玩的時候還是讓孩子多玩會兒吧!



陽光如此美好

孩子去年上的一年級,今年過了暑假就二年級了,我來說一下我的感覺嗎。其實先回答你這個問題吧:

問題:如果孩子在兒園僅僅只是玩,讀小學一年級會不會很吃力?

答案:孩子憋屈,家長很累。


具體的事實是這樣的,中國當前的教育雖然一直在說素質教育素質教育,但是中考仍然以分取人,高考依然以分取人,沒有人去關注你的綜合素質是什麼?家長也受一些西方教育理念的影響,覺得孩子上幼兒園就應當放養天性,想法很美好,但是事實是,你家孩子放養了,別人家的孩子沒有。

於是,等上了小學。等上了小學是個很悲催的事情,現在的老師倒是積極響應號召,課基本上就只講一遍,不管你孩子記住沒記住,會還是不會,反正我講了。然後沒有複習、沒有自習,就是上課。關鍵是現在小學上課太扯淡,上午十點多就下課了,下午三點多就下課了。我記得老麥當年上小學時候,丫六點多還有早自習呢。


就這麼點時間,孩子能學到啥,答案是基本上多數學習時間都是在課下。


於是乎,家長就累了。尤其是學習拼音的時候,那叫一個扯啊,我記得最晚一次折騰到孩子晚上十一二點,就為了學拼音,舉個簡單例子:H-U-A 咱們讀出來是 GUA花,孩子一張口就是 G-U-A=GA,類似的都是這樣 KUA=KA 怎麼糾正怎麼講解都不行,一讀就錯,然後去家長群裡問了問,居然班裡不少學生都有同樣的問題……


現在不讓佈置作業,於是老師成立家委會,家委會的成員就號召大家購買XX同步教材,然後,然後就是家長督促孩子每天做哪些,同時家長負責檢查、講解……基本上家長就是孩子的老師。


如果在幼兒園學過拼音、識字等等,上小學後,家長和孩子都相對少受點苦,如果沒學過,一切從零開始,嘿嘿……


老麥說說

我是一年級孩子的家長,比較有發言權,我說說我的切身體會。女兒上小學時,6歲5個月,年齡合適,略微偏小,班裡很多7歲以上的。在幼兒園,一直以玩為主,連aoe都沒學過,就這麼兩眼一抹黑的進了小學的課堂。最先遇到的是寫字,每天的作業老師寫在黑板上,讓學生自己抄。別的孩子基本上都上過暑假班,提前學過寫字,拼音,而我的女兒,照葫蘆畫瓢,寫得歪歪扭扭,看得我完全蒙圈。拼音一個月教完,然後就開始上課文,進度很快。印象裡我們那些先慢慢教拼音,然後教筆畫,再教寫字人手口足的步驟完全不一樣。女兒學起來有些吃力,沒辦法,只能每天晚上親自輔導。第一學期,女兒成績一直處於中游,偶爾還會排在最後幾名。期末考試,語文A+,數學A,不算太難看。第二個學期,女兒適應了小學生活,每天放學就主動做作業,寫字,看圖寫話都有了很大的進步,成績突飛猛進,懂的知識越來越多,語文學到哪一課就能背到哪一課,滾瓜爛熟。數學連附加題那些比較難的都會,現在測驗,女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成績的提高,也給了女兒很大的自信,對學習也有了興趣。說了那麼多,我想表達的是,孩子提不提前學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上一年級之後老師的教育和家長的引導,當然了,孩子的天資也很重要。


幸福到冒泡

讀一年級吃不吃力和在幼兒園裡是“學”還是“玩”究竟有多大聯繫?我有幾點自己的見解:

首先說“玩”

玩的方式

現在教授所謂知識的途徑和方式都在發生巨大的變化,從過去的填鴨式教育變成了寓教於樂,豐富的教具也讓課堂變得更適合孩子的學。讓孩子在玩中學,在學中玩,他們之間的界限已經沒有那麼明確。


再說“玩”對孩子的影響

拿繪畫來講,繪畫是眼手腦高度協調配合產生的視覺藝術。在畫之前要選擇用什麼材料,畫成什麼樣子,什麼顏色等要先思考動腦;畫的高了、低了、胖了、受了、顏色要再紅一點等要不停的進行比較,要動眼;具體的實施要動手。這樣下來,每畫完一幅畫孩子都會有很大的精神滿足。

不過在這個過程中家長不要去打斷孩子的創作,不要指手畫腳,

這個年齡的畫是用來傾聽的。

再說就是最近比較火的樂高、積木,不同的思維方式,不同的理解角度,造就了不同的搭建方案。這也讓孩子養成多角度思考問題的思維習慣。

無論是繪畫還是樂高都培養了孩子比較優秀的品質一專注。


“玩”既是孩子的天性也是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在“玩”中學會做人的道理,在“玩”中鍛鍊與人交往的能力,在“玩”中不斷的完善自己的身體和心智。

再說“學”

學是一種習慣的培養,

不管是上幼兒園還是小學,一個好的學習習慣尤為難得。拿閱讀來講,孩子的閱讀習慣來自於家長無數個日夜的陪讀,每個喜歡讀書的孩子語文成績都不會差。



學也要有好的氛圍

在學校自然不用說,主要是在家裡,孩子在家中學習,氛圍尤其重要,當孩子認真思考時,我們只需拿一本書看,和孩子保持一個節奏。相反當我們刷著手機,玩著遊戲,卻說讓孩子不分心,這也是天方夜譚。

在幼兒園裡“玩”的開心,在家裡“學”的專心。如果做到這兩點想必上一年級沒有那麼難。

曹世民,職業畫家。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國畫系,專注於國畫、書法創作和美術教育。點染美術工作室創始人。


點染美術工作室

個人認為每個孩子的接受學習能力的程度不一樣,與是否上公立幼兒園沒有直接關係。即使公立幼兒園不教一些數理化的東西,但是他會教孩子一些自理能力以及生活方面的技能。個人認為這個必要死記硬背的學一些應試知識更有用。

孩子幼兒園的時間就短短三年,但是過了這段時間從小學一直到大學都是在學習的過程,很多家長一來就說國外如何好,但是國外的幼兒園從來沒有應試教育,都是讓小朋友在玩中學到知識,等回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就開始擔心不背單詞是不是跟不上?

個人認為,千萬別讓孩子認為學習是一件非常痛苦事情,學習就是為了考試,就是為了得100分。如果孩子早早就這種思想,肯定是學不好的。舉個例子,我們學英語,不是為了去做對了選擇題,而是為了和外國人進行交流,這兩種學習目標所達到的效果一定是不一樣。


北京任麗麗律師

我是幼兒園老師,兒子也剛上一年級,可以說是有發言權。站在老師的角度,我是非常認同杜絕“小學化”理念的,幼兒園期間肯定是以玩為主。從小班開始緊張大可不必,但到了大班就得開始學了。但親身體驗,孩子上小學前一定要有知識儲備,最好能學會拼音和簡單的拼讀;會寫簡單的漢字;理解數與量的關係,掌握10以內的加減法,認識常用字。不用擔心孩子沒興趣聽課,因為小學教學進度不是一般的快,拼音一個月學完,包括各種拼讀,數學10以內的加減法也是學得很快;上學就開始抄作業,有啥字抄啥字,不管你學沒學過,會寫不會寫。當然,如果不學,到了二年級這些都不是難事,只是第一學期家長和孩子都會相當吃力。


1024566137

座標廣州,明確告訴你:吃力,很吃力,非常吃力!

現在快學期末,不少公立幼兒園的家長已經心如死灰了。


很多家長都喜歡說提前學習的孩子後勁不足,零基礎入學的孩子求知慾強。


在我們培訓輔導機構看來,這簡直是不負責任胡說八道。

提前學習的孩子,後勁不足是少數;零基礎入學,求知慾強也是少數。

提前學習的,很多是一直保持領先優勢,零基礎入學的,很多一直保持墊底位置。


我所輔導的這一屆一年級,墊底基本全部來自一所普通的公立幼兒園。

這個幼兒園不僅在幼兒園階段沒有教過任何東西,還建議家長不用上幼小銜接。

期中測試有個孩子考了15分,現在還有好幾個連語文生字都學不會。

家長在家輔導到心臟病都要犯了。

據家長回憶說,孩子們上幼兒園時都挺輕鬆的……連親子作業、親子活動都很少。

這個幼兒園的孩子不僅僅是知識上銜接不上,

學習態度也完全銜接不上。

還是把學校當成幼兒園,坐不住,學不進,只想玩。

下課瘋跑,上課發呆。

學習是什麼?不知道,沒興趣!

你覺得這樣的狀態,是家長在家輔導就能扭轉的?


把幼兒園的學習等同於語文數學是片面的,

把玩耍當成素質教育也是片面的。

高端的公立幼兒園,都是在玩耍中快樂學習,課程、教材、師資都到位。

只有普通的公立幼兒園,才把快樂教育當成玩耍。

差遠了!


專注一年級謝

女兒上幼兒園時,完全放養,從不管她在學校學了什麼,她想去學校就去,不想去就帶去店裡玩。後來她剛滿六歲,想送她去上小學,我們這裡是七歲才上一年級,最少都得六歲半。找了熟人,讓她進了小學。因為要入學考試,然後分班。於是花了兩天時間,讓零基礎的女兒學會了默寫聲母與韻母。入學考試,她語文默寫拼音得了五十分,漢字一個都不會寫。數學得了四十分,全班七十人,倒數第七。上了小學後,我開始抓她的學習,因為基礎很不好,所以學起來比較費力。只有多花點心思教她,但是好在她肯學,每個學期都前進幾名,現在三年級了,在班裡前十的成績。這個學期,參加學校的奧數比賽,還獲得了二等獎。剛開始去上一年級,是全校年齡最小的,個子小,膽小,下課不出去玩,坐桌子上發呆。別的班老師說起她,用"木木的"來形容她。當時聽說後我的心好痛,於是孩子一回家,我陪她學習完就帶她一起玩。現在她變成活潑膽大的女孩子了,是學校大隊部委員,當播音員。這次六一,一共領了五張獎狀回家。孩子都是一張白紙,所以要看我們作為家長如何去指引她。等小寶上幼兒園,在他上大班就應該讓他寫好拼音,學簡單的漢字與數學,希望他不要一開始上小學像姐姐那麼辛苦。



山茶花00

我讓孩子在幼兒園裡玩了,現在非常後悔。

首先,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很多家長都在孩子幼兒園期間就教了孩子很多知識。比如我剛剛看到一個媽媽的記錄,她的孩子才歲半,語文方面:識字量累積3000+成語累積1000+古詩能背40+……而這個孩子在39個月時候,已經《四五快讀》讀完,《日有所誦一年級》讀完,認字900左右。

而我家孩子是我在大班開始啟蒙的,我用《四五快讀》教的,斷斷續續教了一年,入學前,進行到第六冊,已能認識三百多字。拼音自己在家教了一個多月,能認識70%的拼音(複韻母不熟悉)。寫字目前只會寫自己的名字。

你說,如果一樣大的孩子,這樣的差距,你能怪孩子笨嗎?

第二,學校的教學進度很快。

我們在上海,拼音校內只教一個月,老師都默認你們基本掌握的。課堂上差不多就是幫你複習一下。還不會拼音的孩子,只能自己回家靠父母進行大量的拼讀練習,來追趕差距。

當然,今年上海改語文教材了,聽說加大了學拼音的課時。可惜我們已經是用老教材的。

第三,學習習慣需要培養。

很多孩子在幼兒園就進行了學習習慣的培養。已經養成了放學回家,自己完成爸媽佈置的作業的好習慣。我們孩子因為幼兒園一直隨便玩,一年級,我用了一年的時間,才讓孩子養成回家完成作業的習慣。目前還在努力中。

哎,現在都是提前學的趨勢。不指望孩子成為學霸,但幼兒園裡只是玩,上學了肯定得當一段時間的學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