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腫癌與碘攝入有關嗎?飲食上應該如何預防?

聚膳源

近年來,某某得了XX癌,彷彿聽得越來越多!甲狀腺癌也不絕於耳。 難道~甲狀腺癌的增加和我們近年常吃的加碘鹽有關?碘鹽到底還能不能吃啦?你有沒有這樣的疑慮?


對此,2018年5月新鮮出爐的《中國居民補碘指南》明確給出了答案:目前沒有直接證據表明食用碘鹽或碘攝入量增加與甲狀腺癌的發生相關。

甲狀腺癌是最常見的甲狀腺惡性腫瘤,是近二十年來發病率增長最快的實質性惡性腫瘤,在全世界範圍內發生最快的,目前已經佔女性惡性腫瘤的第五位,在有些國家包括在韓國是排第一位。

近年的全球主要國家無論是否採取補碘措施,無論碘攝入量是增加、穩定或下降,甲狀腺癌的發生率都增加,並且主要以直徑小於1.0釐米的微小癌增加為主。

有研究提示,當前甲狀腺癌的“流行”部分歸因於甲狀腺篩查,並與高分辨率B超的廣泛應用而產生的對隱匿癌或微小癌的過度診斷相關。


甲狀腺癌與碘攝入量的思考

現實中可以看到甲狀腺癌和碘的攝入的某些相關性。在缺碘地區人容易出現甲狀腺腫,其中有一部分病人會變成甲狀腺癌。 但不同地區的研究發現,有些缺碘地區在補碘之後,甲狀腺癌發病率是下降的,有些地方卻是上升的,發生這種不同的原因也不是特別清楚。

我認為不能單單用甲狀腺癌來評價碘攝入(如加碘鹽),缺碘或碘過多都有除甲狀腺癌之外的不良影響。

加碘鹽VS無碘鹽

明確目的是保持碘的適宜攝入量,獲得最佳健康效益。

加碘鹽和富碘食物是獲得碘的方式。當從食物或飲水中能獲得足夠碘時就可以不用加碘鹽了,比如高碘水源地區(未改水)和經常吃海產品的人。

不同人群適宜碘攝入量見表


適宜碘攝入量的獲得方法有哪些?

每人每天攝入6克加碘鹽(一瓶啤酒平蓋的鹽量)就可以獲得人體碘基本需要量120微克。也就是說,一般人每天把6克加碘鹽吃好就不用擔心碘不夠或超量。

富碘食物如海帶(鮮,100克)、或紫菜(幹,25克)、或裙帶菜(幹、0.7克)、或貝類(30克)、或海魚(40克)均可提供110微克碘。比如孕婦碘攝入可以通過每天6克碘鹽+每週1到2次的富碘食物來實現。

正視:加碘鹽補碘很重要 

食用碘鹽是預防碘缺乏病最簡便、安全、有效的方式。除了高碘水源地區和能常吃海產品的沿海,我國大部分地區外環境(水、土壤等)幾乎都缺碘。外環境缺碘的現狀很難改變,如果停止補碘,人體內儲存的碘最多能維持3個月,因此要長期堅持食用碘鹽。 


最後,甲狀腺癌的發生同其他腫瘤一樣是多因素作用結果。在飲食方面除了適宜碘攝入,還可以保持平衡膳食(參考膳食寶塔攝入量),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注意緩解壓力及休息等也應該被我們採納重視。

希望對你有幫助!


營養百事通

這幾年,時常聽到“加碘鹽導致甲狀腺癌”的說法,但與此相關的研究卻很有限。

瑞士研究發現,食鹽加碘後甲狀腺腫瘤發病率下降了。世界衛生組織也指出,碘攝入充足的地區,甲狀腺癌發病率低於碘缺乏地區。不過,另有研究認為,碘攝入太多與甲狀腺癌發病風險增高,存在一定關聯。綜合來看,碘鹽導致甲狀腺癌的說法,缺乏充分依據; 不排除攝入太多碘可能也有相關風險。


不過,想攝入太多碘,似乎也挺不容易的。世界衛生組織認為,每日碘攝入量控制在1000微克以下就是安全的。按照我國碘添加上限(30毫克/公斤)計算,想要吃到600微克的碘,意味著每天要吃20克鹽。中國人均每日鹽攝入量在12克左右,相對於5~6克的推薦攝入量,已經超標很多了,但也遠遠沒到導致碘攝入過量的程度。

可能會有人問,如果吃了海帶、紫菜等所謂的補碘食物,再吃碘鹽,碘會不會就吃多了呢?首先要強調,海帶、紫菜等對碘攝入量的貢獻不到4%,效果甚微。其次,調查發現,常吃海帶、紫菜的沿海居民,吃了碘鹽後,碘攝入水平適宜、安全,並沒造成碘攝入過量。所以,在飲食上,大家不必過於擔心吃碘太多導致甲狀腺癌,一般人可多不到那個份兒上。


健康行者

至於甲狀腺癌的發病原因,是否真的像一些傳聞所說跟食鹽碘含量過量有關了?眾所周知的,我國目前絕大部分食鹽都是含碘鹽,這與國人飲食習慣有關,碘缺乏比較常見,選用含碘鹽可以攝入適量的碘,預防甲狀腺疾病,而且含碘鹽本身碘含量並不高!

目前沒有任何循證醫學證據可以推斷含碘鹽能誘發甲狀腺癌!

甲狀腺癌具體的病因,其實跟大部分疾病一樣,並沒有確切的結論,現在可以得到的一些信息表明,可能與自身免疫,精神因素(長時間緊張似乎會誘發很多疾病),遺傳因素有關,反而碘缺乏或者碘過量也可能增加甲狀腺相關疾病的發生。


至於平時的飲食預防,建議戒菸限酒,忌辛辣油膩,油炸,燒烤類食物,適量食用含碘量高的食物,比如紫菜,海帶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