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奢侈品叫做爸爸!

“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這是文學家朱自清《背影》裡父親說的一句話,簡單而又充滿了對兒子深沉的愛,發展到今天,這句話不知道為什麼就成了段子。小時候父愛如山,無言,但是處處都是深沉的愛。

有一種奢侈品叫做爸爸!

談起孩子的教育問題,多數人想到的是做母親的責任,彷彿父親這個角色和孩子沒有什麼關係。從什麼時候開始爸爸就成了中國孩子的奢侈品?

在中國,孩子的家長會上出現最多的是媽媽和爺爺奶奶的身影。他們的爸爸,多數是忙於各個工作崗位沒時間來參加孩子的家長會。

在中國,週末陪孩子去各種補習班,爸爸的身影也很少出現,他們好不容易休息了,想在家多睡會。

在中國,遊樂場裡,多數是媽媽和老人在陪孩子。

在中國,學校門口接孩子的不是媽媽就是老人。

在中國,我們的爸爸去哪兒了?

有一種奢侈品叫做爸爸!

90年代初,一大批“淘金者”湧向了南方沿海城市,當然我的爸爸也不例外。爸爸不在家的那段日子,媽媽是極其難熬的,一個女人撐起了這個上有老,下有小的家。每年的麥收時節是媽媽最忙碌的,因為既要忙著收麥子,又要忙著種秋。那種日子有多勞累,大概也只有經歷過得人才有發言權吧!在那個似水流年平淡的日子,媽媽一年到頭負責著家裡大大小小所有事,爸爸一年到頭只負責拼命賺錢,讓我們過上更好的生活,而我一年到頭最盼望的就是爸爸從外地回來,因為他回來,總是會帶好多“美味佳餚”。有一種奢侈品是每年最忙的時候能回來幫幫媽媽的爸爸!

有一種奢侈品是能有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爸爸!

閨蜜是一個有故事的女孩。她有兩個爸爸。四歲那年,親爸不知道什麼原因突然就走了,留了一筆錢就消失了,這麼多年,毫無音訊。她說:“爸爸這兩個字對我既陌生又熟悉,那個時候經常會想爸爸長什麼樣子,他是個什麼樣的人,怎麼這麼多年從來都不管不問我一句,難道都不想我這個女兒嗎?這個爸爸怎麼這麼狠心?”大概是因為從小生活環境的不同,現在的她自卑、孤僻,處處覺得自己不如別人,總是羨慕別人有親人,而她只有媽媽!

奢侈是什麼?大概在她心中就是家人更多的陪伴吧!

有一種奢侈品叫做爸爸!

放眼望去,現在社會的爸爸,真正陪伴孩子的時間有多少?他們一定沒有閒著,一定在社會上擔當著不同的角色,為小家庭而奮鬥著,一定在出差期間,想著回去給孩子帶什麼禮物。孩子的爸爸既在身邊,又在咫尺的“遠方”。

有多少爸爸認為看孩子是媽媽的事情?有多少爸爸看到孩子摔倒,盯著手機喊“快來扶下孩子”,又有多少爸爸從來不關心孩子的學習,只知道給孩子錢,好像在他眼裡,除了能給孩子錢,其他的什麼都給不了。

爸爸為什麼就成了奢侈品?

關於“爸爸”這個話題的綜藝節目不斷地被熱播之後。讓我們不斷地意識到,爸爸在親子關係中確實缺失了很多,因為只有缺失的東西,才有可能不斷被人強調。

爸爸們有時間一定要多陪孩子,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止要有媽媽的陪伴,爸爸們更不能缺席!愉快的陪伴,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有一種奢侈品叫爸爸!爸爸們,請不要在孩子的成長中缺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