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寥寥幾字可以讓人潸然淚下的詩句?

xiangping_sdk

我首先想到的是“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


《虞美人》·蔣捷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少年時,在歌樓紅燭中上聽雨,中年時,在異國他鄉聽雨,老年時,在僧廬下獨自聽雨。

人的一生,要經歷三場雨,每一場雨,在不同的時間、階段,有不同的心境、經歷。

第一場雨,在少年時代:

歌樓、紅燭、羅帳,這是燈紅酒綠中的輕歌曼舞,再用一個“昏”字,表達的是少年時那種縱情歡樂、醉生夢死的奢靡,是青春芳華。

這叫“少年不識愁滋味”。

第二場雨,在壯年時代:

只用一個“客舟”,就寫盡了羈旅天涯的孤獨。

“江闊”、“雲低”、“斷雁”、“西風”,用以點準“客舟”,是為了用最蕭瑟的意象,反映羈旅他鄉時的萬種離愁,風雨飄搖的坎坷和悲涼。

此時,青春的芳華早已散盡,回過頭來讀第一句,原來,少年的種種情懷,都是為了襯托之後的愁恨。

這叫“而今識得愁滋味”。

第三場雨,已至暮年

這是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獨自在僧廬下聽雨的淒涼畫面。

少年芳華和壯年愁恨,都已經隨著前面兩場雨隨風而去了。

每次讀到這一句,我就會想起杜甫那句:

少壯能幾時,鬢髮各已蒼。

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

悲歡離合總無情”,這是詩人經歷一生後得到的結論,飽含無限的傷感和悲涼,這不是蔣捷傳播負能量,要知道,蔣捷的一生經歷滄桑,他生活在宋元之交,深刻地明白什麼叫國破家亡。

他說要“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是啊,都是鬢已星星也的老人了,經歷了那麼多,還有什麼能讓自己內心驚起波瀾呢?

實際上,如果真能做到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這位老人又何必徹夜聽雨?

這叫“欲說還休”。

這三場雨,有強烈的時代印記,用人生的不同階段,透射出一個朝代的興衰滅亡。

也強烈地反映人生——少年風流、壯年羈旅、晚年孤楚,是三幅生動的畫面,是人一生的滄桑變化。



也可自話

南唐後主李煜

三十八歲之前,李煜當皇帝,混後宮,風花雪月,紈絝浪蕩,幾乎沒幹過什麼有價值的事。而在三十八歲之後,他除了寫寫詞,什麼都不能幹,卻在短短的三年時間裡留下近三十首空前絕後的傑作,成了真正的皇帝——詩歌的皇帝。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

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秋風庭院蘚侵階。一任珠簾閒不卷,終日誰來?

金鎖已沉埋,壯氣蒿萊。晚涼天淨月華開。相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

《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鄉關詩人庚信

南朝時期的大文學家庾信,原來是梁朝貴族,侯景之亂時,被迫北遷西魏,因為種種原因,再也沒有回過故土。庾信思念家鄉,加之他成為人人唾棄的貳臣,在北方日夜煎熬,終於寫了下名賦《哀江南賦》。日暮途遠,人間何世?將軍一去,大樹飄零。

人惟一丘,亭遂千秋,邊韶永恨,孫楚長愁。張壯武之心疾,羊南城之淚流。

——庾信《傷心賦》


況乃流寓秦川,飄搖播遷,從宦非宦,歸田不田。對玉關而羈旅,坐長河而暮年。已觸目於萬恨,更傷心於九泉。

——庾信《傷心賦》


一朝風燭,萬古埃塵。丘陵兮何忍,能留兮幾人?

——庾信《傷心賦》


提挈老幼,關河累年。死生契闊,不可問天。況復零落將盡,靈光巍然。日窮於紀,歲將復始。逼切危慮,端憂暮齒。

——庾信《哀江南賦》


榆關斷音信,漢使絕經過。

胡笳落淚曲,羌笛斷腸歌。

纖腰減束素,別淚損橫波。

恨心終不歇,紅顏無復多。

枯木期填海,青山望斷河。

——庾信《擬詠懷(其七)》

後半生的怨情詩人李清照

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出嫁後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

《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 悽悽慘慘慼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 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 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美食小不懂

其一

平生逐月一痴雲,未得精誠破石金。

自古風花多劫數,最難過處是甘心。

其二

天有陰晴月有虧,幾雙勞燕去能回?

風花易作無窮惱,總向眉間寫是非。

其三

浪底風頭未曲身,卻因情愛陷浮沉。

百花開盡緣難偶,一歲捱來怕到春。



詩之外

音樂――讓漂泊的心有所皈依

人生有無常,命運有無常,但音樂恆常。

春華逝去,思念襲來,當憂愁、煩惱、傷懷和恐懼逐漸堆滿人生之路,很多事情都悄悄改變了。熟悉變成陌生,擁有變作失去,堅信鬆動成迷茫,勇敢蛻化成猶豫,眼中景色,心底物事,還有追求、信仰、期待和守望,都變得被動和失控了。

而音樂,輕輕呵護了美好。為活著,為愛和希望。在悠揚的旋律中,儘可交出心之疲憊,讓思緒如風,有所思,亦有所忘。在音樂中念及的,無論是一片時光、一件舊事或者一個故人,都值得一生珍重。

在物慾橫流的喧囂世界,一切都變得蠢蠢欲動,安靜、執守與堅持,已不再簡單。浮華世界,幾欲紛雜得無所謂美好、無所謂重要了,但音樂,始終是我們可以信賴的老朋友,和你一起銘記生命中曾經的那些感動,給你安慰,勸你釋懷。

深藏在記憶深處的那首老歌,會與你相扶到老。

我是抱庸,問候詩友。


抱庸齋主

潸然淚下,有已罷,無己罷,親人不再來,我心悲,我心哭,問天為什麼如此對我呢,呼天天不應,呼地地不靈,呼人人不在,

哭盡世間心,笑盡無奈事?

風停停,雨紛紛,誰人在夢中

往事在,後面無,天地不言心

情深深,親茫茫,親人在天堂

何人淚,幾人心,媽媽不再來



回往事,笑哈哈,再無此聲音

萬心痛,萬心悲,誰人知我心

風雨淚,人心苦,天地生無情

詩心意,傳天下,淚流滿面人

淚流下,萬心痛,何處尋你來

千尋去,萬尋來,何處能尋找

世間事,百態心,媽媽兒想你



親情在,母子心,共連天地情

歲月去,不再有,唯有把心哭

往後日,再也無,媽媽在那裡

今來尋,明日尋,世上再無媽

千心者,萬心悲,唯夢來尋你


青田詩人

那些潸然淚下的詩句多,每個人都各有喜歡,只有親情、愛情、家國故鄉情懷,是中國人都永遠會有的情感,誰也不會例外。

第一、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每次一想起這句詩,就忍不住鼻頭一酸,心中哽咽!那種生離死別的情景浮現眼前,有多少的深情和哀愁,歷經歲月的 的沉澱和發酵,才能夠寫出如此動人的詩句。

第二、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到處找啊找!找不到原來的你了,形單影隻,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人生的悲涼湧上心頭。真應了“青山無古今,只是人不同”啊!

第三、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亡國之君的哀傷,在屈辱之中遙想故都,那些曾經的繁華和美麗,已經隨歲月遠去,如夢一樣消失。而已被人俘虜,有損祖宗之威,又陷民族之危,什麼不淒涼無比................雖可憐,亦可悲,令人動容,為之側目!


非想的維度

1、為了革命事業: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

這句話取自毛澤東《七律·到韶山》,此句初看起來,似乎不怎麼悲傷,但如果你認真讀全詩,而且你充分理解一位老人多年以後回到韶山時睹物思人,而內心產生的複雜情感:一大家人都已駕鶴西去,且大部分親人都是為革命而獻身。如果你理解了,才會感覺這句話背後的英雄主義悲壯情感,你也一定會熱淚盈眶的。

2、為了國家統一: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譯文:當大宋軍隊收復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來之時,你們舉行家祭,千萬別忘把這好消息告訴你們的父親!

這句話取自陸游詩作《示兒》。這句話後的悲涼仍然不在於詩句的字面意思。作為一名愛國主義詩人,陸游,一生為北伐復國這個使命而努力、而奮鬥,無奈縱然滿腔熱血,卻始終不能實現目標,以至於臨去世前,依然念念不忘地叮囑兒子,希望在死後會有復國的一天,好讓他為此騷動的靈魂得以安然!是想:這是多麼悲涼又多麼悲壯!這句話字字都是帶血的淚啊!怎麼能不讓人感動?

3、為了天下寒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譯文:如何能得到千萬間寬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間貧寒的讀書人,讓他們開顏歡笑,房子在風雨中也不為所動,安穩得像是山一樣?唉!什麼時候眼前出現這樣高聳的房屋,到那時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風所吹破,我自己受凍而死也心甘情願!

這句話取自杜甫長詩《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吃糠咽菜、飢寒交迫、大病纏身中的杜甫,雖然早已沒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氣魄,但面對艱難的生活,依然忘我地替“天下寒士”發出怒吼,突顯偉大詩人的胸懷。這是對茅屋背後統治者和不公社會強烈的吶喊和控訴,是血淚擰成的歌!足以感天地、泣鬼神啊,你不落淚,誰落淚?



4、

家國之痛和身世之悲: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譯文:枯衰的蘭草為遠客送別,在通向咸陽的古道。 上天如果有感情,也會因為悲傷而變得衰老

這句取自李賀詩《金銅仙人辭漢歌》。對衰落唐王朝的愛和恨,合著作者艱難的處境,交織成悽苦無限的情懷,讓血淚浸透悲涼古道旁的衰蘭,喊出使天地為之傷痛的語言,的確催人淚下。

5、友情陰陽兩隔的傷感: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譯文:想你逝去九泉屍骨已經化成泥沙,我還暫時寄住人間白髮滿頭

此句取自白居易詩作《夢微之》,這裡的微子即著名詩人元稹。關於這句話,廢話不多說,我每次讀到此句,都會為這種陰陽兩隔的、難以割捨的兄弟情感(一個被化為泥沙,一個滿頭白髮)而落淚……

6、亡妻之淚: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



譯文:躺在空蕩蕩的床上,聽著窗外的悽風苦雨,今後還有誰為我深夜挑燈縫補衣衫!

此句取自賀鑄詞《鷓鴣天》,這句話不用解釋,喜歡賀鑄詩詞的人不妨讀讀這首詩,你會有感覺的:

7、高才寂寞者的悲歌: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譯文:孤鴻遭遇不幸,心懷幽恨,驚恐不已,在寒枝間飛來飛去,揀盡寒枝不肯棲息,只好落宿於寂寞荒冷的沙洲,度過這樣寒冷的夜晚。

此句取自蘇軾的詞作《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這是“孤高自許、蔑視流俗”者的悲歌,是“懷才不遇、被屢次打壓”者的淒涼和冷落,是高才寂寞者無奈和哀傷……共鳴者必潸然淚下……


牛皮刀鞘

(1)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洲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2)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

(3)天長日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4)可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5)千里弧墳,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6)可憐荒隴窮泉骨,曾有驚天動地文!

自古詩人皆薄命,就中淪落不過君!

(7)嫁女與征夫,不如棄路旁!

(8)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9)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10)春蠶到死絲方盡,蠟柱成灰淚始幹。

(11)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

(12)去時兒童皆長大,昔年親友半凋零!

(13)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14)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5)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洪一刀2

看到這一問題,我不由的又想起了唐代詩人孟郊曾寫過的一首膾炙人口的《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封,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這首詩之所以千古流傳,就在於孟郊通過親人分離的普通場景,刻畫了慈母深沉的內心情感,道出了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之情!

任何人都知道,世界上與你真正最最親的人,莫過於“生你的”和“你生的”!但事實上,人總是上往下親,“父愛重如山,母愛深似海”,父母之愛,最偉大,最無私!尤其是,在最艱苦的生活中,父母總是省吃儉用,供養兒女讀書成才;在最困難的歲月中,父母總是把僅有的一點吃食留給了兒女;在最危險的境遇中,父母總是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兒女!......

魯迅先生也曾寫過:“知否興風狂嘯者,回眸時看小於菟”。



但是,兒女們呢?通常在艱難困苦的日子裡,才會想起自己的父母;通常在漂迫異地,舉目無親時,才記起自己的父母;通常在傳統節日裡,才念起自己的父母;通常在父母已經去世後,才懷念起自己的父母!......

“子欲孝而親不待”,歲月無情,父母易老。......,子女們只留下無盡的思念、遺憾和悔恨!


海洋高考調研

一、《項脊軒志》

嫗每謂餘曰:”某所,而母立於茲。”嫗又曰:”汝姊在吾懷,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吾從板外相為應答。”語未畢,餘泣,嫗亦泣。

歸有光在回憶過去種種的時候,想起當年祖母的言語,無比懷念。


歸有光寫《項脊軒志》這篇文章,猶如一位老翁獨坐項脊軒前,絮絮叨叨地向我們講述了年少時的種種事情,睹物思人,偶然想起現在獨坐的項脊軒當年是怎樣修繕的,自己當年是怎樣用功讀書的,讀書時也是像別人父母那樣,祖母在門外絮叨著祖上是做過大官的,讓他也應該用功讀書,亦或是問其餓否?冷否?回憶著自己的亡妻,幼妹等等。讀起來雖平淡卻無比催淚,聽起來不覺傷感,當年的那些生命中最美好的人或物都已經過去了,如今只剩下自己與這間小房子了。

而當初的另一半,已經走了很多年了,漫漫長路,如今只剩下自己獨自一人了,當年妻子的音容笑貌,我倆舉案齊眉的美好生活如今只留下這一樹清幽,除了我之外又有誰知道呢?悲涼感油然而生。

二、

更有蘇東坡寫給亡妻“小軒窗,正梳妝”,月色銀白,豎填一地悲傷,朦朧的月光下,似乎妻子正坐在窗前梳妝,細看,哪裡有妻子的影子呢?

三、《滕王閣序》

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來客。


自己獨在異鄉,誰會為“失路之人”而悲哀呢,我們都是萍水相逢,大家盡是他鄉的來客,誰又能知道你的悲哀呢?時光易逝,只剩下孤獨和寂寞。我的抱負壯志又去那裡實現呢?


惜朝君

寥寥幾字能讓潸然淚下的詩句太多太多,不勝枚舉!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一一 杜甫《春望》

亡國之危,離別之恨,字字句句,割肉剜心。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一一曹雪芹《紅樓夢》

一部紅樓,嘔心瀝血,窮盡一生,淚滿紅樓。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一一李煜《浪淘沙令》

亡國之君,苟且偷生,點點滴滴,都是傷情。悔恨和淚,絕望傷感,無以比擬。

若要逐一例舉,恐怕一本書都難以道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