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侵略阿富汗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jinkie

美國發動阿富汗戰爭的旗號是反恐,是捉拿本·拉登等“基地”組織高層、打擊向“基地”組織提供支持和庇護的塔利班,但美國耗資耗力發動阿富汗戰爭,其目的絕不限於反恐。應該說,阿富汗戰爭的初衷或說第一目標是反恐,是打擊“基地”組織及塔利班,但美國還有其他目標。

如果回顧世界歷史,看一下世界地圖,就會明白美國發動阿富汗戰爭除了反恐,還有地緣政治意圖。從地理角度講,阿富汗位於中亞與南亞的結合部,歷史上一直是東西方文化和商業往來的必經之地,歷史上有眾多民族曾在阿富汗定居或遷徙。近代以來,阿富汗成為英國地緣政治學家麥金德“世界島”理論的核心地帶,大英帝國和蘇聯為了追求霸權,都曾出兵阿富汗,但無不在阿富汗折戟。從地緣戰略上看,阿富汗北靠中亞五國和俄羅斯,東部為中國,南部為巴基斯坦和印度,西部為伊朗,可以說是插在歐亞大陸大國之間的一個楔子。一旦美國掌控了阿富汗,向北可窺探中亞及俄羅斯,向東可監控中國西部,向南可指涉南亞,向西可威懾伊朗。中國很多學者也認為,美國發動阿富汗戰爭既是為了反恐,也是為了謀霸,有其地緣戰略目的。美國在發動阿富汗戰爭的過程中及戰後,一度大力拓展其在中亞的軍事存在,事實上也體現了美國的地緣戰略意圖。因此,可以說,美國發動阿富汗戰爭的重要目標便是藉機進入歐亞大陸腹地,獲得一塊威懾或監控歐亞大陸大國的跳板。

然而,實踐證明,阿富汗雖然地緣戰略位置重要,但內部民族、宗教矛盾複雜,且極端主義頗有市場,因此對任何外來大國而言,絕非一塊“福地”,而是一個燙手山芋。美國如今在阿富汗進退失據,長期得不到解脫,可以說絕對出乎美國當時的預料。


西域都護

阿富汗是中國的鄰國,但大多數國人似乎想不起來,因為距離中國的中、東部地區的人們來講,實在是太遙遠。所以,雖然它是咱們的鄰居,但彷彿這個國家發生的事情,和大多數人關係並不大似的。但實際上我們錯了,這個資源與物產並不算得上豐富的國家,卻在近二百年間,熱鬧非凡,幾大強國、富國先後出兵要征服這片土地,都折翼於此。

第一個要征服阿富汗的是當年號稱“日不落的大英帝國”,1838年2月,一支由2.1萬英印軍隊(主要成員是英國在印度殖民地徵用的僱傭兵)和3.8萬民夫(也基本上是印度人)、3萬頭駱駝,對阿富汗發起第一次入侵。當年的八月六號,英軍佔領阿富汗的首都喀布爾。英軍留下了八千軍隊,結果卻在遭致當地民眾的激烈反抗,不得不撤出。卻在撤退的路上,被各路義軍所包圍,軍隊及後勤人員共有1.65萬人,除一名軍醫脫險逃出戰場,其餘被全殲。

惱羞成怒的英國當局當然不肯善罷甘休,又出去了幾萬軍隊第二次佔領阿富汗喀布爾,還縱兵搶劫燒掠3天,卻在一個月後,不得不再次撤出,因為阿富汗當地武裝頻頻對其進行騷擾,佔領軍不敢繼續呆在阿富汗了。英國的兩次入侵,均受到重大缺失,其軍隊及民夫共有約三萬多人死在阿富汗戰爭中,財政損失1.5億英鎊,是英國當時一年半的財政收入,就這樣消耗在這片山地窮國。

1979年,前蘇聯也是出去十萬大軍入侵阿富汗,控制並佔領喀布爾,卻在之後的十年裡,飽受各個游擊隊的襲擊和騷擾,損兵折將,還為此背上巨大的財政包袱。而美國及西方國家還有中東的阿拉伯國家,都向游擊隊提供武器及金錢的支持,導致蘇軍有幾萬人在阿富汗戰場上死傷,最終實在無法在阿富汗獲得利益的前蘇聯撤軍了。阿富汗人的強悍戰鬥力,再次讓世界感到驚奇!

911事件之後,美國發動了阿富汗戰爭,很快塔利班及基地組織都被美國人趕到山區,美國重新扶持起親美政權,並且在當地駐紮一支十幾萬人的軍隊。卻在此後與塔利班的戰鬥中,傷亡慘重,陣亡的美軍士兵超過有三千人,傷者更多。美國前些年將大部分兵力從阿富汗撤出,但仍然留下一支近萬人的軍隊。近期,美國又宣佈將向此地增兵。這個窮國究竟有什麼魅力?能夠吸引到如此多的富國、強國紛紛不惜代價也一定要控制它。

說到底,核心其實就一條,這就是地緣戰略利益。阿富汗雖然資源並不十分豐富,物產也很匱乏,但卻是控制歐亞大陸最重要的戰略要地。英國當年為何要費盡心力要佔領阿富汗?那時在中亞,英國正在與沙俄爭鋒,誰能控制阿富汗,誰就能佔據主動權,阿富汗與中國西部相連的那條細細的走廊,其實就是英、俄兩國爭霸的結果。

前蘇聯想控制阿富汗,那是希望在佔領阿富汗後,再接著南下。其最終目標是要獲得在阿拉伯海上,有個溫暖的出海港口。蘇聯雖然土地遼闊,資源眾多,卻一直缺乏在廣闊海域裡面有個理想的出海口,這對於謀求世界霸權的前蘇聯十分不利,也無法建立一支強大的海軍力量。前蘇聯不惜代價要拿下阿富汗,只是為了佔據這個能讓蘇軍順利南下的通道。

美國在911之後,開啟反恐戰爭,而且儘管損失慘重,每年還得花費鉅額的軍費,但卻一直捨不得走。其根本原因就在於,控制阿富汗對於美國同樣有重要的戰略價值,這裡是中俄及中東地區的結合部,在此地駐軍等於在這塊歐亞大陸的中間地帶打下一個重要的前進基地。美國學者斯派克曼指出:“誰控制了邊緣地帶,誰就控制了歐亞太陸;誰控制了歐亞大陸,誰就掌握世界命運。”現在哪裡是邊緣地帶,當然是中東啦,而阿富汗能同時扼住中東及中俄的咽喉地帶,這才是其中的玄機所在。


上書房

說起阿富汗,網友們就會想起曾經英勇反擊蘇聯最終將蘇軍拖垮的十年戰爭,還有如今美國在阿富汗的尷尬境地,再加上曾經大英帝國烽煙滾滾出兵阿富汗也是鎩羽而歸,於是這個國家有了一個響亮的名字,大國墳場,但是很多網友不禁要問,這阿富汗自然資源也不豐富,石油儲量也不多,為什麼惹得這麼多大國爭相入侵呢?

首先要說的就是阿富汗的戰略地位,在古代,阿富汗北邊的中亞河中地區是非常富裕的農牧業區域,而且還是絲綢之路的要道,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必經之地,非常繁榮。阿富汗北邊是中亞平原,東南是印度平原,西面是伊朗高原,是三者交通的中心,而阿富汗南邊的印度河流域,又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而且印度人的性格軟弱很容易征服,是天然的提款機。

於是這裡就成了各國搶劫征服印度和中亞的跳板,同時也是中亞和印度戰爭失敗的敗軍的逃生地。打人類有文明後這塊地方就一直不怎麼太平,屬於南亞和中亞地區的火藥桶。蘇聯進入阿富汗就是想南下進入巴基斯坦,從而奪取溫水海洋的入海口。這樣就會使得美國對世界的控制崩潰一半,必須重新分配全球兵力,結果甚至可能在日本之外把歐洲也拖垮。

而美國進入阿富汗則是想向北輻射控制原蘇聯中亞地區,以及威脅我國新疆。類似的是人盡皆知的歐洲火藥桶,巴爾幹半島,這裡連接著中東和歐洲,是奧斯曼帝國與東羅馬帝國、神聖羅馬帝國、俄羅斯帝國對抗的主要戰場,誰能控制這裡,就能取得戰略上的主動權。所以這兩個地方永遠都是大國爭先控制的重要關隘。

這也就是阿富汗能在近代吸引英、蘇、美三個大國前仆後繼地試圖奪取的原因。


迷彩虎軍事

我們必須先得客觀看待美軍在阿富汗的存在。

美軍入駐阿富汗的問題不能簡單說是美軍入侵。因為阿富汗問題總體上屬於反恐戰爭的組成部分,大體上還是屬於聯合國框架下的。不宜定性為侵略。

當然,美軍的行動也是主要基於自己國家安全戰略的需要。

幾乎所有人都不會認為:阿富汗是一個對美國帶來嚴重安全挑戰的國家。但事實就是如此。

全球國家中,對美國帶來嚴重安全挑戰的國家其實不多,也未必就是美國所列出來的那些假想敵。但阿富汗一定是其中最頭疼的一個。

就現實的角度而言,阿富汗所帶來的問題對美國幾乎比任何國家都不見得少。無非現在是處於可控狀態,所以我們看不到迫切性。但其解決,就最樂觀估計,恐怕也不會再少於十年。美國人在這裡仍需耗掉大量資源。

阿富汗只要稍微失控,類似本拉登在阿富汗建立基地組織大本營的一幕就會立刻重演。中東有石油,阿富汗有什麼呢?毒品。如果阿富汗被反美的極端恐怖組織所控制,利用毒品買賣,他們就能獲取財富,購得軍火,並與全球的黑社會變成生意夥伴,然後很快就可以再度滲透進入美國。

這個地方,對美國的軍事戰略擴張來說,其實是一個棄之可惜、食之無味的雞肋地方,與曾經的大英帝國及蘇聯不一樣,美國對這個地方的軍事價值其實並不重視(因為美國強大的全球軍事投送能力根本不需要阿富汗這個落腳點),導致美國不得不重返阿富汗的原因是:阿富汗不能失落於敵手,否則一定會給美國帶來巨大的麻煩。本拉登與911證明了這一點。

美國不是完全不知道,阿富汗這個貧瘠、多山、不開化的地方,是很難由外來力量所控制的,踏足阿富汗就意味著曠日持久。但美國目前已經無法脫身了。

奧巴馬曾經打的解決阿富汗問題的如意算盤是:維持美軍在阿富汗最低級別的軍事存在,只要使阿富汗政府不被塔利班或其他力量所推翻就可以。但事實上,這如意算盤是打不通的,也是不負責任的。隨著美軍的撤離,阿富汗政府被推翻或者脫離控制的危險性是非常大的。這是特朗普政府的國防部長馬蒂斯力主停止撤軍增兵阿富汗的原因。因為美國不能在阿富汗政權穩固的問題解決之前就離開。ISIS在伊拉克壯大的教訓已經足夠深刻了。

這也是美國力圖誘惑、勸說印度可以基於反巴基斯坦的理由而出兵阿富汗的原因。其實美國人現在是恨不得把自己的人撤回去,讓印度人頂上,讓印度人去維持阿富汗現行政權的存在。當然印度人沒有上當。憑什麼呢?出風頭嗎?印度人沒這麼傻。其實,美國人以前也嘗試動過我們的腦筋,但顯然我們對這類純軍事性的完全缺乏政治眼光的解決方案都是不感興趣的,更何況拿我們出去頂包。

阿富汗問題所引起的麻煩,其實確實是美國人所料想不到的橫生出來的戰略麻煩。這是由意識形態對立、文化衝突而逐步演變成的恐怖主義與反恐怖主義戰爭。

所以,美國只好不得不重新開始重視中國所倡導的解決阿富汗問題的“巴基斯坦、阿富汗、中國、美國”的四方機制,藉助中國的力量試圖使塔利班能回到談判桌上來。事實上,這是最現實的,美國人必須正視。想要真正解決阿富汗問題就不能把塔利班推到恐怖組織那一邊。塔利班事實上與基地組織也是有不少矛盾的。

阿富汗是我們的鄰國,解決其問題,對我們以及巴基斯坦當然都有好處,也是我們自己的客觀需要。但在這個問題上,應該說其實有一大部分原因我們也是應美國的請求而協助的。

我們還建立了巴基斯坦、阿富汗、中國、塔吉克斯坦的四國合作反恐小組,長遠來看,這是有利於穩定阿富汗現政權的戰略舉措;客觀上這也是在幫助美國人從阿富汗脫身。

最根本的解決方案,恐怕還是得靠中巴經濟走廊走向成功,隨後讓阿富汗也能借助“一帶一路”走上發展之路,其本國世俗政府能夠通過經濟發展而完全獨立控制局勢。這樣,阿富汗問題最終才不會成為美國人久拖不決的負面資產而轉而成為正向的戰略資產。

所以,從長遠來看,中美之間在阿富汗問題上,合作的戰略利益是遠遠高於基於地緣政治上的角力所帶來的各種雞毛蒜皮。

美國人在這個問題上是被迫必須放棄短視而往長遠裡看的。


建章看世界

美國報復阿富汗“塔利班”和“基地組織”的手段

美國在阿富汗被蘇聯入侵時秘密提供了許多武器和幫阿富汗訓練游擊隊等等。至使蘇聯用了十年時間都沒能征服阿富汗,結果蘇聯黯然退兵。阿富汗塔利班逐漸掌權。




塔利班政權由於不滿美國在國際上各種操控,塔利班發動了9.11事件。大家都知道美國運用了大量信息才發現幕後指使人是本•拉登。美國跟阿富汗交涉讓其交出本•拉登,可想而知穆斯林國家肯定不會做這種事。所以就發生了美國入侵阿富汗戰爭。

展現美國在中東的霸主地位

中東一個盛產石油的富饒地區。近代史來沙俄、英帝國都曾想染指。隨著美國大國地位的確立,也想在中東分一塊蛋糕。美國經濟、軍事大家可想而知,世界上能夠已知匹敵只有蘇聯。那時候蘇聯也已經解體,美國領導人為了自己的本身利益只能說這是個不錯的機會。

轉移本國輿論“9.11”事件

9.11發生後,美國人民對征服的質疑聲越來越高。布什政府相繼爆出醜聞。人們對征服的信任度越來越差,征服面對的是整個國家的信任危機。為了轉移人們的視線,美國不得不出兵阿富汗。以此,來拯救征服危機。


震懾伊朗、巴基斯坦等國家

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美國和西方國家為幫助伊朗發展核計劃,讓伊朗親西方,達到牽制蘇聯。為伊朗提供了許多西方技術。然而好景不長,1980年伊朗發生美國人質事件,至使兩國人民關係破裂,走向對抗局面。9.11事件後,伊朗“國家革命”成功後。美國征服甚至將伊朗列為恐怖主義國家。



巴基斯坦和印度因歷史原因反目成仇、兵刃相接。美國為了簇合印度將巴基斯坦“孤立”。幸好中國幫忙,才沒能讓美國分治東巴成功。後來大家也知道,中國與巴基斯坦成為了鐵哥們。

阿富汗和伊朗、巴基斯坦交界,美國入侵阿富汗就是震懾伊朗和巴基斯坦。

說了那麼多,美軍入侵阿富汗我覺得最直接的原因是,樹立自己在中東地區的霸主地位。那時,蘇聯解體。美國成為世界唯一一個超級大國。不管在蘇聯最強盛時期經濟、軍事上都不能夠和美國相提並論。所以美國可以為所欲為的聯合西方國家一起入侵阿富汗,這戰爭從另一方面證明自己霸主地位,還可以震懾阿富汗等周圍國家作用。真是一箭雙鵰。


相約歷史與故事

英國侵略過阿富汗,蘇聯侵略過阿富汗,美國何時侵略過阿富汗?

美軍進入阿富汗的背景眾所周知,就是震驚全球、改變人類政治走向的“9·11”事件。“9·11”爆發之後,新成立的小布什政府急需給全國人民一個交代,經過調查之後小布什政府認定是本·拉登策劃,要求庇護拉登的塔利班組織交出拉登,但是遭到塔利班組織拒絕。隨後佔據了道德制高點,博得國際社會一片同情與支持的美軍師出有名,摧枯拉朽般把塔利班從事實上的阿富汗主宰一夜打回解放前,又變成農村包圍城市的遊擊組織。


誠然美國打著反恐旗號進入阿富汗是有私心的,但是很多網友刻意放大阿富汗地理上的戰略位置,忽視整個過程的前因後果和順序,認為美國進入阿富汗的真正原因就是為了佔據歐亞大陸的中心,給中俄以壓力。但我覺得美國進入阿富汗沒有所謂的“真正原因”,只有“直接原因”。這個“直接原因”就是“9·11”事件,倒逼小布什政府不得不大動作,否則無名無分,“帝國墳場”不是誰都敢進去的,沒有“9·11”事件,美軍不會冒險進入阿富汗,阿富汗將仍然是塔利班主宰。

至於美軍來了不想走了,這就是後來的事了,也是意料之中的事,阿富汗這麼重要的地緣政治位置,自己又是“王師”,當然要好好經營。而且我敢打賭美軍真要走的話,阿富汗政府第一個不答應!

哦,對了!2011年5月1日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郊外,美國特種部隊當場擊斃本·拉登,真正做到了“犯我美利堅者,雖遠必誅!”


九維貓

阿富汗雖說是窮國,地理位置優越,戰略重要。誰控制了阿富汗,就相當控制了中亞,阿富汗,北是俄羅斯,東是中國,南是印度,西是中東。相當控制了半個世界。世界大國都想佔領阿富汗,不過,阿富汗人剽悍,地理複雜,易守難攻,英國當年費盡心思也兵敗。蘇聯耗盡國力,也只得撤退。阿富汗號稱帝國墳場。

美帝911後,開掛了,到處耀武揚威,頭號罪犯本拉登就躲藏在阿富汗。犯美者,雖遠必誅。美帝不惜一切代價,捉拿本拉登,順便拿下阿富汗,消滅塔利班。阿富汗在美帝手中,就是插在俄羅斯,印度之間的楔子,威懾中亞,一石三鳥之計。不過,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如今美帝佔領阿富汗十幾年,損兵折將,花在阿富汗的錢,幾乎掏空了美帝的國庫。美帝民怨沸騰,年年要求撤兵。可是美帝把阿富汗看成如同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佔著國力受不了,丟棄了,十幾年的心血白白浪費。何況阿富汗信伊斯蘭教的,跟信基督教的美帝天生是仇家,永遠不是一條心。


醉劍書

先看一下阿富汗所處的地理位置。

阿富汗西邊是中東強國伊朗,北邊和俄羅斯中間隔著中亞五國,東邊是中國,南邊是巴基斯坦和印度,是中亞的中心國家。在阿富汗周邊的幾個大國中,伊朗、俄羅斯是美國的宿敵,中國也是潛在的戰略對手。

這就意味著,從戰略上說,如果能夠控制阿富汗,就可以在中亞打入一個釘子,使中國、俄羅斯和伊朗無法聯手。如果不能將阿富汗變成美國在中亞的穩固代理人,退而求其次,如果讓阿富汗亂起來,也可以讓阿富汗的恐怖主義勢力向周邊迅速擴散開來,搞亂中亞,讓中國、俄羅斯和伊朗疲於奔命。

在美國聯手英國進攻阿富汗的2001年,中國雖然國際地位已經開始上升,但還沒有現在這麼引人注目,俄羅斯雖然已經開始重新出現與歐美為敵的苗頭,但也深陷車臣戰爭,無力他顧。因此,美國當時的重點考慮是打擊中東和中亞的恐怖主義勢力,維持中東秩序,鞏固美國在中東和中亞的霸權地位。

一定程度上,可以說,美國霸權是大英帝國霸權的繼承者。阿富汗的重要戰略地位正是在大英帝國稱霸全球的時期凸顯出來的。

1800年英國將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在內的南亞次大陸變為殖民地,這裡也成為大英帝國最重要的殖民地,被視為英女王王冠上的明珠。說印度是除了英國本土之外,大英帝國最為重視的殖民地,也不為過。因此,英國對印度的戰略安全一直非常重視。

也是在19世紀,隨著俄國的擴張,今天的中亞五國已被納入版圖,俄國很希望獲得更多的出海口,在印度洋沿岸建立一個穩定的俄國海軍基地和出海口,也是俄國非常想要的。因為這一時期,印度洋幾乎是大英帝國的內海,如果俄國能夠得到一個穩定的基地,那麼就可以對沖英國在印度洋上的霸權。

為此,俄國曾有一個聯合伊朗,通過征服阿富汗而進入印度的計劃。但是,因為當時的伊朗外交政策搖擺不定,朝秦暮楚,今天傾向於英國,明天傾向於俄國,英國和俄國都在極力拉攏伊朗,使俄國未能將這一計劃付諸實施。

正是因為英國和俄國圍繞著印度的龐大戰略計劃,阿富汗作為中亞的中心,其戰略地位顯得格外重要。俄國佔據阿富汗,就能夠直接威脅印度。英國佔據阿富汗,就能夠鎖死俄國通往印度洋的陸上通道,同時還可以掩護印度的安全。

所以,整個十九世紀後半期,國際政治鬥爭的主線實際上就是,俄國想要衝出大英帝國的包圍圈,而英國則千方百計圍堵俄國,雙方為此勾心鬥角,明爭暗鬥。無論俄國與土耳其的戰爭,還是英國與阿富汗的戰爭,實質上都是英俄之間的鬥爭。

順便說,也是在19世紀後半期,俄國在中亞打不開局面的情況下,希望通過新疆、西藏而威脅印度,英國則通過向西藏滲透,為印度建立一道緩衝帶,這也是英國在19到20世紀之交加強了對我國西藏的入侵強度的根本原因,其戰略理論便是所謂的緩衝帶理論。

一戰後,沙俄帝國覆滅,蘇聯建立,但蘇聯完全繼承了沙俄時期的領土地盤,而且,在戰略上也很大程度上繼承了沙俄時期的戰略。原因很簡單,地緣戰略是決定性的,並不因為意識形態變化而有太大變化。

更重要的是,隨著二戰後英國霸權在全球範圍內的衰落,蘇聯則進入更為強大的時期,其綜合實力遠遠超過沙俄時期的俄國。並且,蘇聯比沙俄時期在國際戰略上表現得更為積極主動,富於進攻性。在冷戰時期,繼承了大英帝國全球霸權的美國,也接過了大英帝國繼續圍堵蘇聯的使命。

在英國退出南亞次大陸之後,印度一分為三,蘇聯繼續向印度洋擴展其勢力,試圖在印度洋沿岸建立穩固的軍事基地和出海口。正是因此,蘇聯才入侵了阿富汗,並陷入阿富汗戰爭泥潭長達十年之久。在蘇聯入侵阿富汗時期,美國大力資助和支持阿富汗國內的反蘇聯勢力,其中就包括本·拉登。

蘇聯並未徹底征服阿富汗,最終鎩羽而歸,蘇聯也在幾年後轟然倒塌,眾多民族國家從蘇聯分裂出來,建立了獨立的民族國家。

阿富汗也陷入分裂,軍閥割據,混戰不休,最後是由塔利班建立了統一政權,但未得到各國承認,而且做了許多極端化的事情,遭到歐美為主的國際社會的反對。阿富汗支持下的恐怖分子也與歐美為敵,四處放火,製造恐怖活動。

之後,阿富汗公然支持各國恐怖主義勢力,成為全球恐怖主義勢力的大本營,許多人都是在阿富汗受訓後回到本國,從事恐怖活動。車臣戰爭中,許多車臣方面的骨幹分子就有在阿富汗作戰的經歷。

因此,在9·11事件後,美國與英國聯手,發動了阿富汗戰爭,摧毀了塔利班政權。但塔利班勢力並未被完全摧毀,只是化整為零,並且從阿富汗蔓延到周邊國家,尤其是巴基斯坦,受害尤甚。我國新疆地區的暴恐活動也是在阿富汗戰爭中塔利班政權被摧毀後,開始愈演愈烈。

美英聯軍扶持起來的阿富汗政府無力建立穩固有效的政治秩序,美國也無法徹底從阿富汗撤離,從而深陷泥潭,無法自拔,耗費了大量的兵力和財力。阿富汗至今仍然無法恢復正常秩序,老百姓每天都生活在戰爭的恐怖中。


蕭武

或許大家還記得:在2001年9月11日美國東部時間的上午,兩架民航客機被恐怖分子劫持之後,在朗朗乾坤中徑直撞上了象徵著美國金融核心的世貿大廈。伴著無辜民眾的哭號與滾滾濃煙,世貿雙子塔依舊在消防隊員的奮力搶救下轟然倒塌。與之一同消失的,還有將近3000名美國公民。這一裹挾著種種悲傷情緒的時刻,通過電視媒體的轉播,展現在世人面前。

在電視機的鏡頭前,人們深切體會到了現場無辜民眾的絕望。而這一陣陣哭號背後的噩夢,也在新千年肇始之時,和“恐怖主義”這個詞一道成為了美國乃至全世界一直揮之不去的夢魘。

作為自珍珠港事件之後,美國本土首次、亦是最嚴重的一次襲擊事件——“9·11”事件成為了直接引發阿富汗戰爭的導火索。雖然在事發之後,本·拉登極力否認本人與該事件的關係,但在事後,基地組織還是承認本·拉登對該次襲擊難逃其咎。

不過在該事件發生後,時任美國總統喬治·布什並沒有立即發動對阿富汗的攻勢,而是向當時的塔利班政權提出最後通牒,要求他們移交恐怖分子。在遭到塔利班的拒絕之後,小布什才最終決定發起所謂的反恐戰爭。阿富汗戰爭,也同年10月7日正式爆發。

以上,便是阿富汗戰爭爆發前的主要背景。

不過,美國之所以要在出兵之前發出通牒,是因為如果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組織直接對阿富汗發動全面戰爭,顯然是不合適的。因此,美國必須尋找一個出兵的理由,而作為引發這場戰爭的導火索,“9·11”事件是也隨之成為了美國入侵阿富汗最大的藉口。

確實,單就我們看到的來說,美國在塔利班倒臺之後的駐軍計劃已經不僅僅為了反恐這麼簡單,更像是在暴露美國真正的意圖。美軍漫長的軍事行動和戰線,使得世人們又不得不懷疑美國出兵的真實目的。那麼,美國發動該場戰爭,入侵阿富汗的意義何在?且看下文慢慢說道。

就現在網絡上各家的分析來看,認為美國看中了阿富汗的地理位置,因而想將之控制住為己所用應該是其發動戰爭的原因。

這是因為,阿富汗擁有的極其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得這一個位於歐亞大陸核心地區的山地國家,具備了眾多成為完美的戰略力量投放基地的條件。不過,以個人觀點來看,除去地理位置的可能性,其中緣由至少還有二:布什政府的利益和敲山震虎的戰略威懾。

關於第一點:布什政府的利益,還要先從小布什本人說起。

小布什的個人經歷,十分完美地詮釋了美國的保守主義。在任內,小布什推行了1.3萬億元的減稅計劃、醫療保險和社會福利體制的改革,同時也推行了社會保守主義的政策,例如禁止晚期墮胎的法案、以及反對承認同性婚姻的聯邦法案提議。

同時,作為一個保守主義者,小布什奉行的是十分直接的美國利益至上原則。在“9·11”事件的反應上,小布什的想法一如當年的羅斯福——“誰打了我們,我們就打回去”。不過,這次的對手顯然沒有當年的日本人那麼經打,沒想到塔利班就這樣輕而易舉地被擊垮了。不得不說,這個決定有一些意氣用事的成分,但也不排除他為了謀求連任而進行的相關動作。畢竟,在發生震驚世界的911恐怖襲擊事件之後,布什的認可度躍升到85%以上,並且在攻擊後四個月裡維持在80-90%的比例。


但是,就美國的政治制度來說,總統要維持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是需要得到國會支持的。那麼,為什麼美國國會會這麼長時間地支持這個看起來意氣用事的行動呢?

接下來,我們來說說第二點:敲山震虎的戰略威懾。

這一點可以從當時小布什對伊拉克等國家的“代稱”看出。

當時,小布什以“邪惡軸心”一詞指代伊朗、伊拉克等中東政權。顯然,對於這些和美國不親和的政權,美國政府是一直想借一個機會將它們敲打一番,而“9·11”事件正好就是一個所謂的“天賜良機”——以回應恐怖襲擊為藉口,出兵阿富汗,反恐的同時在中亞地區形成一定的軍事存在。

於此,美國便能隨時以反恐之名威脅到諸如伊朗、伊拉克等國家。而在這之後,最慘的莫過於伊拉克:2003年,美國藉由近似“反恐”的名義發起了伊拉克戰爭。不同的是,美國這一次的目標是看得見的資源——石油。


協虎戰爭史

美軍入侵阿富汗,直接原因是9.11事件,但是可以這麼說,9.11事件讓布什政府找到了一個千載難逢的進軍中東的機會,至於美軍入侵阿富汗的真正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9.11事件前,中東地區基本太平,中東主要產油國家也能在石油出口方面達成一致,而中東國家步調一致,就能拿石油說話,在全球範圍內都能拿到話語權,這不符合美國的利益,美國必須讓中東地區亂成一鍋粥,這樣才方便搜刮利益,所以美國出兵阿富汗,攪亂阿富汗,確保自己的利益,這是美軍出兵阿富汗的最主要原因。

第二,阿富汗就在俄羅斯附近,進軍阿富汗,其實也可以威脅俄羅斯,只是威脅價值不大。

大家不妨設想一下,本拉登是9.11的策劃者沒錯,美國找本拉登復仇,完全可以在找到本拉登後實施斬首行動,定點清除就可以了,以美國的軍事實力,定點清除是小菜一碟,犯不上為了一個本拉登大規模出兵推翻一個政權,花費幾萬億美金,完全沒這個必要,所以本拉登只是個藥引子,一個導火索而已。況且,基地組織雖然遍及全球,但美國遠在北美大陸,根本不是受基地組織襲擊最嚴重的國家,美軍出兵阿富汗,打掉基地組織絕大多數機構摧毀,反而讓基地組織從一個嚴密組織變成了仙女散花,更加難以防備,美軍明知如此,卻非要這麼做,足以證明美國出兵阿富汗,絕不僅僅是為了一個本拉登。

只是美國政府還是失算了,阿富汗政權被推翻後,新政府根本無力掌控大局,包括後來的伊拉克,利比亞也都是如此,美軍反覆攪和中東地區,確實把中東地區攪了個天翻地覆,卻發現事情已經不受自己控制,美軍在無能為力的時候,不負責任的選擇了撤退,把中東地區的人民丟在水深火熱中。

可以說,美國出兵阿富汗,從長遠來看是一招臭棋,得不償失,損人不利己,尤其是美國頁岩氣革命後,對石油的依賴降低,又深陷中東泥潭,唯一聰明的辦法就是趕緊脫身,此時美國才發現,一晃十年過去,俄羅斯和中國正在悄悄發展,尤其是我國的經濟發展很快,再不遏制就來不及了,所以趕緊來了個亞太再平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