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改的補償貨幣是哪來的?

手機用戶17742962357

按照國家棚戶區改造的政策,總的基調就是:多渠道籌措資金。要採取增加財政補助、加大銀行信貸支持、吸引民間資本參與、擴大債券融資、企業和群眾自籌等辦法籌集資金。

主要的渠道包括:

1.政府財政資金。包括中央及省級政府對棚戶區改造的補助,市、縣人民政府可以從城市維護建設稅、城鎮公用事業附加、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土地出讓收入等渠道中,安排資金用於棚戶區改造支出。

2.銀行貸款。主要是國家的開發銀行和部分商業銀行的信貸金融服務。

3.民間資本。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根據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務安排,通過直接投資、間接投資、參股、委託代建等多種方式參與棚戶區改造。

4.利用企業債券融資。符合規定的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承擔棚戶區改造項目的企業可發行企業債券或中期票據,專項用於棚戶區改造項目。

5.企業改造資金投入。鼓勵企業出資參與棚戶區改造,加大改造投入。企業參與政府統一組織的工礦(含中央下放煤礦)棚戶區改造、林區棚戶區改造、墾區危房改造的,對企業用於符合規定條件的支出,准予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

現在的棚戶區項目一般都是賠錢的,所以一般會在改造範圍內配置一些住宅、商業、辦公等經營性用地,在上市招拍掛之後用於平衡開發資金。主要參與的一般都是大的國企或者央企,單靠地方政府財政很難負擔的起。


脆殼蝸牛

棚戶區改造的補償資金來源主要有:政策性銀行信貸資金、專項債券以及政府財政專項資金,其中以前面兩個為主。

政策性銀行信貸資金。主要是國開行和農發紅的信貸資金。由於國家政策性銀行的主要目的並不是盈利,而是支持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 央行創設PSL(抵押補充貸款)工具,通過國開行等機構發放棚改貸款。

因為政策性銀行的信貸資金利率低、貸款期限長、額度大,政府非常喜歡這一類的資金。比如,寧波市在開展老城區棚戶區改造,光來自政策性銀行的貸款資金就超過600億元(2016年底數據),並且,政策性銀行給棚戶區的貸款增速是其他貸款增速的數倍。

央行為支持國家開發銀行加大對“棚戶區改造”重點項目的信貸支持力度,於2014年4月創設PSL,此後PSL貸款對象擴展到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和中國進出口銀行。   

工具創設之後,PSL餘額大幅增長。數據顯示,創設當年,央行提供PSL資金3831億元,2015年-2016年提供PSL資金為6980.89億、9714.11億。   

與此同時,國開行棚改貸款明顯增加。國家開發銀行年報顯示,其2013年棚戶區改造發放貸款僅為1060億,而2014年增長近3倍至4086億,2015年、2016年繼續增長至7509億、9725億。


專項債券。專項債券主要由省級政府發行,並平價轉貸給地方融資平臺及土地儲備機構使用,債券利率較低。比如2017年發行的專項債中,5年期發行利率約為4%,其利率相比同期限貸款基準利率下浮15%左右。但是地方政府發行債券,因為有預算的硬約束存在,規模不可能太大。

政府專項財政資金。這一類的資金主要用於棚改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比如修建道路、通水、通電、綠化,等等。這一類的資金比重不大,不到5%。


紅谷新視界

看下資金流向就知道了。地方政府先跟銀行借錢,然後徵收土地房屋,然後地方政府出讓土地,土地金一部分歸地方政府收入,一部分還棚改跟銀行借的錢。開發商也是先跟銀行借錢買地,買了地後蓋樓,拆遷戶拿拆遷款+銀行貸款去買樓。開發商再拿這些錢去還銀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