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有幾艘航母?

京州市威李達康

每日點兵為您解答:

初代“維克蘭“號

1957年1月,為了奪取對巴基斯坦的海上優勢,印度從英國購買了原“莊嚴”級航空母艦“大力神”號,並將其重新命名為“維克蘭”號,意為“超越”。 1970年6月,“維克蘭”號一座鍋爐的水泵發生了故障,而偏巧這座鍋爐又是艦上蒸汽彈射器的動力來源,由於此時正是軍火禁運時期,英國方面拒絕為“維克蘭”號提供新的水泵。為了儘快使航母恢復戰鬥力,印度海軍通過在其內部重新佈設蒸汽管線的方式將其餘完好的鍋爐與蒸汽彈射器連接在一起,繞開了那座故障鍋爐。

第三次印巴戰爭爆發時,“維克蘭”號在東巴基斯坦轟炸了當地港口。為剷除“維克蘭”號這個印度洋上的統治者,巴基斯坦海軍被迫專門派出了潛艇來搜捕前者,但卻被印度海軍擊沉。

1983年,印度海軍又對該艦進行了改裝,使其得以使用“海鷂”式垂直起降戰鬥機。90年代後,該艦出海的次數也已經越來越少,並最終在1997年1月31日退役,改造成了永久性博物館。

“維拉特“號

為取代“維克蘭”號,印度海軍以2500萬英鎊買下了退役的英國輕型航母“競技神”號,並將其重新命名為“維拉特”號。由於該艦在英國海軍服役期間便已經擁有了搭載“海鷂”戰鬥機的能力以及滑躍甲板,因此只需要對航母進行整修延長服役期限即可。

雖然“維拉特”號在服役後並沒有發生任何戰爭,但該艦卻在1993年9月不幸因動力艙大範圍漏水而長期無法服役,之後印度海軍又不得不對其進行了第二次大規模整修。雖然這次改裝規模相對較小,但效率低下的印度人還是直到2004年11月才使“維拉特”號回到海上服役。

在2009年,“維拉特”號迎來了自己以“競技神”號航母身份在1959年投入服役的50週年紀念。也是在這一年,由於新航母確定延期,印度人又一次將“維拉特”號送進了船塢,計劃將其使用年限延長至2015年,並最終在2016年退役。

“維克拉馬蒂亞”號

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印度海軍又一次開始尋求購買二手輕型航母。2000年10月,普京提出將該艦免費贈送給印度,條件是該艦必須留在俄羅斯造船廠接受改裝並使用俄製艦載機。根據合同,印度只需要支付8億美元的艦體改裝費用、10億美元的艦載機與武器系統費用,工程將會於2008年結束,乍看起來非常划算。

可是合同簽訂後,俄羅斯人就開始不斷以各種理由向印度索要更多資金。2008年初,全合同報價已經由18億美元上升到34億美元,印度人對這種行為自然十分憤怒,但是俄羅斯人卻回應說如果印度人放棄合同,船就歸俄羅斯了。最終印方選擇了妥協,接受了30億的總價。

造價攀升的同時,該艦的完工時間也被不斷推遲。2012年9月17日,該艦在海試中忽然發生事故,8臺鍋爐有7臺癱瘓,該艦海試遂告中止,重新返回船廠進行維修。直到2014年,該艦才正式服役。

國產“維克蘭”級

早在1989年,印度海軍便已開始計劃建造兩艘28000噸級的“防空艦”。到1999年,原先的計劃取消,取而代之的則是野心更大的攻擊型航母計劃。2006年,該艦的計劃排水量已經上升到了40000噸。

首艦繼承了印度第一艘航母“維克蘭”號的名稱,因此兩艘新航母也被稱為“維克蘭”級。雖然兩艘航母被印度海軍劃為姐妹艦,但差別卻很大,首艦“維克蘭”號為40000噸,搭載20架米格-29K戰鬥機和10架直升機。二號艦“維沙爾”號排水量達到65000噸,安裝蒸汽彈射器,艦載機也升級為艦載型T-50戰鬥機或 “陣風”M型艦載戰鬥機。

2009年2月28日,“維克蘭”號鋪下了第一塊龍骨。但自建造第一天起便在各方面都遭遇了困難,甚至連必須的鋼產量都難以滿足供應。按照計劃,“維克蘭”號應在2010年下水, 2013年開始試航,並於次年服役。但直到2013年,新航母才剛剛下水,甚至連艦體都沒能建造完成,其具體完工時間更是遙遙無期。

以上便是截止到目前為止,印度航空母艦的全部歷史。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味依靠外國或者國產步子邁得太大,要麼買不到好貨還被坑,要麼就智能放衛星結果什麼都幹不成,實在可以說是我們發展自己航空母艦的反面教材。像中國這樣,既不過分依賴國外,又不邁太大步子的節奏,才是正途啊。


每日點兵

印度軍方認為,若要控制印度洋,必須擁有兩艘航母分別控制孟加拉灣和阿拉伯海,同時以第三艘航母作為機動力量,為此印度實踐著外購、改造和自建相結合的航母發展之路。

印度一共擁有過四艘航母,兩艘退役,一艘服役,一艘在建,


維克蘭特號航空母艦(INS VIKRANT)二戰時英國皇家海軍的尊嚴級航空母艦第5艘“大力神”號,該艦於1943年10月12日開工,1945年9月22日下水。由於此時“二戰”已經結束,所以英國在1946年5月停止建造該航母,已完工75%的航母被擱置在船臺上。在印度購買後,英國於當年4月重新開工,並對其進行了大幅改裝,加裝了斜角甲板、蒸汽彈射器,修改了艦島結構等。1961年3月4日,印度海軍在北愛爾蘭首府貝爾法斯特舉行了“維克蘭特”號的入役儀式,同年11月3日駛回孟買加入印海軍服役。“維克蘭特”號標準排水量15 700噸,滿載排水量19 500噸,艦全長213.3米,寬24.4米,飛行甲板長210米,寬39米,吃水7.3米。動力裝置為2臺蒸汽輪機,總功率4萬馬力,雙軸,最大航速23節,續航力約1萬海里/14節,艦員編制1 340人。艦上最初搭載英國“海鷹”戰鬥轟炸機和法國“貿易風”反潛機,配16門(後減為8門)40毫米博福斯艦炮。印度海軍於1997年1月將之除役,改造成了一個海上博物館[2]。2014年11月22日印度第一艘航母“維克蘭特”號開始拆解,


維拉特號航空母艦,原為英國皇家海軍的競技神號。在1982年的英阿馬島海戰中,該艦曾作為英特混編隊的旗艦參戰,發揮了不小的作用。1986年 4月,印度海軍以 2500萬英鎊較低的價格從英國購買進此艦,經過改裝和大修後改名“維拉特”號;同時購進的還有艦上使用的 12架海鷂式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2017年2月,印度海軍的西部海軍司令部司令吉里什·盧特拉海軍中將宣佈印度海軍的57歲、2.43萬噸半人馬座級“維拉特”號航空母艦於3月6日在孟買退役。

排 水 量 :標準23900噸,滿載28700噸

艦體尺寸:長 226.9米,寬 48.78米

吃水深度:8.8米

最大功率:7.6萬馬力

最大航速:28節

動力裝置:兩具Parsons蒸汽渦輪,57Mw

續航距離:6500海里(14節)

艦載火力:2座“海貓”艦空導彈發射裝置;2 × 40毫米博福斯艦炮;2 × 30毫米AK-230加特林艦炮等

艦載飛機:12架海鷂戰鬥機和 7架 MK—42型反潛直升機

艦載雷達: BEL/SignaalRAWL-02對空雷達、RAWS08對空對水面雷達、BELRashmi航海雷達、 EL/M-2221STGR火控系統、PlesseyType-904雷達、 FT13-S/MTacan導航系統、MarconiType-996對空搜索雷達、 MarconiType-994對空/平面搜索雷達、 RacalDeccaType-1006導航雷達


導 航:2座Racal Decca 1006型, I波段

火 控:2座Type 904, I/J波段等

作戰數據系統:CAAIS型戰鬥數據自動控制系統, 10號數據鏈。Has衛星通訊。

飛行控制:Type 984 3-D (Hermes)

飛行指引:Type 277Q,Type 293Q

聲 納:格萊斯比Type 184M 殼體聲納主動搜索/攻擊,6-9 khz。

人員編制:1350人,航空聯隊146人

導彈:防空導彈——2座“塞萊尼亞.埃爾薩格”“信天翁”八聯裝導彈發射系統,“蝮蛇”導彈已計劃升級為“紫苑”-15導彈;火炮:6門佈雷達公司40毫米/70三聯MB機炮;魚雷:6部(2座三聯)324毫米B-515魚雷發射管;霍尼韋爾Mk46反潛魚雷發射裝置(已被A290型取代);誘餌:AN/SLQ-25“水精”反魚雷噪聲干擾裝置;2部“佈雷達”SCLAR105毫米20管金屬箔條發射裝置;計劃安裝SLAT魚雷對抗系統;

固定翼飛機:15架AV-8B“海鷂”IIPluS戰鬥機;直升機:17架阿古斯塔.西科斯基SH-3D“海王”直升機或EH工業公司EH101“灰背隼”Mk110反潛/反艦直升機(12座在機庫內,6架在甲板上);可搭載15架“海鷂”或17架“海王”,但這種配置無法進行起降作業。



維克拉瑪蒂亞號(英語:INS Vikramaditya,或意譯為超日王號),是印度海軍隸下的航空母艦。本艦原為俄羅斯海軍基輔級*航空母艦末艦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航空母艦,1999年1月,印度與俄羅斯開始交涉,2004年賣給印度並展開改造工程,2013年11月16日交付給印度海軍。





改造中把原本在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航空母艦船頭的武器全部拆除,將其改裝為變成滑躍甲板以便米格-29K能以此滑躍起飛,斜角甲板加上三條阻攔索以便讓米格-29K降落時使用著艦鉤,此外飛行甲板面積增大,至於原本已損壞的煱爐會改成柴油發動機,改造後的維蘭瑪迪雅號航空母艦變成一艘縮小版的庫茲涅佐夫元帥級航空母艦。

排水量

45,400噸

全長

283米

全寬

51米

吃水

10.2米

動力

8×鍋爐

4×蒸汽渦輪/140000

最高航速

32節(59千米每小時)

續航距離

4,000海里(7,400千米)

耐力

13,500海里(25,000千米)於18節(33千米每小時)

船員

1,400人

艦載機

MiG-29K戰鬥機

Ka-28直升機

Ka-31直升機

HAL直升機[8]


1999年印度議會批准了自造輕型航母“藍天衛士”號的計劃,2002年年初,印度海軍開始國產航母的自建計劃。按當時的規劃,被命名為“藍天衛士”號(後改名為“維克蘭特”號)的國產航母應於2008年前後建成。2004年11月底,印度政府宣佈撥款300億盧比,開始自主建造一艘標準排水量為3.75萬噸的航母。這艘航母與國產核潛艇一起,被看做是印度海軍未來發展的核心項目。直到2005年4月,科欽造船廠才正式宣佈啟動國產航母建造工程,2009年2月28日,印度海軍舉行了“維克蘭特”號龍骨安裝儀式[2]。2011年12月29日,印度首艘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在科欽船廠出塢下水。下水儀式之前,官方和船廠開會審查了航母工程的進展。雖然進度因為各種原因而有所滯後,但工程還是取得了進展。服役日期將晚於原計劃。維克蘭特”號此次出塢是為了給其他工程騰出幹船塢。航母當前有14000噸重,正進行內部舾裝,包括鋪設管路。2012年下半年,航母還將再次回到幹船塢,安裝齒輪箱、發電機等設備。2013年8月12日,“維克蘭特”號航母首次正式下水,當時完工僅30%。2014年年底,“維克蘭特”號航母在沉寂了1年後終於有了新的進展,已經開始建造艦島設施。2015年5月28日,外形基本成型的“維克蘭特”號航母第3次下水,但不利的潮水和船塢出口處的淤泥導致了船塢大門的故障,使得出塢工作被迫延遲。[3]導致推遲服役時間為2025年。

雖說是印度國產航母,但“藍天衛士”號由法國設計藍圖,搭載俄羅斯米格-29K "支點-D”艦載機,部分設計由意大利幫助完成。為紀念退役的“維克蘭特”號,印度將“藍天衛士”號重新命名為“維克蘭特”號,



“維克蘭特”號技術數據

乘員編制:1,400人

艦長:262米

型寬:60米

滿載排水量:40,000噸

續航距離:30節航速時8000英里

航速:28節

武器裝備:(1)導彈:防空導彈,未公開;(2)火炮:近程防禦系統,未公開;(3)固定翼飛機:16架米格-29K戰鬥機;(4)直升機:20架“蝸牛”及“海王”直升機;(5)預警機,卡-31預警直升機。


Trafalgar18051021

該艦的標準艦載機配置包括28架米格-29K戰鬥機和6架卡-28反潛直升機/卡-31預警直升機,共34架。戰時可增加到36架。

“維克拉瑪蒂亞”號的滑躍甲板上翹角度為14.3°,可以滿足米格-29K在規定的天氣條件下以最大起飛重量起飛。不過“維克拉瑪蒂亞”號只有2個起飛點,而且缺少偏流板,因此艦載機的出動速度要略慢一些。更要命的是,因為“維克拉瑪蒂亞”號的兩個起飛點都要伸入降落區,因此當航母進行回收作業時,戰機起飛就不得不停止。

“維克拉瑪蒂亞”號斜角甲板的夾角約為5.5°,這樣在較短的距離內可獲得更長的降落跑道,但會相應減少甲板面積。斜角甲板總長度約為198米,寬22米。而美國海軍得出的經驗是,航母降落區的長度不能小於205米,這一點印度海軍不可能不知道,負責“維克拉瑪蒂亞”號設計改進的俄羅斯海軍對此也是一清二楚。“維克拉瑪蒂亞”號由於總長不夠,降落區長度198米已經是上限了,為此該艦隻能設置3道攔阻索。這樣一來,為了增加掛鉤概率,俄羅斯設計人員只能把其尾鉤著陸點位置設計得相對靠後,後果是在下滑角相同的情況下,減小了進場艦載機與甲板尾部的安全高度。更嚴重的後果是,攔阻區域靠後離艦體中部較遠,搖晃進一步加強,非常不利於飛機掛鉤。因此,印度航母的艦載機降落時脫鉤的概率很大,在風浪較大的時候戰機降落的危險性成倍增加。

美國海軍注重全甲板攻擊,就是航母甲板上準備妥當的戰機越多,發起攻擊的時間就越短,在空中編隊的時間也就更少,攻擊波次也相應增加。根據“維克拉瑪蒂亞”號飛行甲上的停機標識,其右舷的停機區可以停放12架,加上2號起飛位的1架和降落區尾部的3架,航母飛行甲板總共有16架米格-29K,這也是“維克拉瑪蒂亞”號一次性可以出動飛機的最大數量。

印度自建的“維克蘭特”號航母到現在已經12年了,還沒有完工,預計服役時間要到2025年。該艦基本結構與“維克拉瑪蒂亞”號相似。至於印度規劃的“維沙爾”號核動力航母,那還是猴年馬月的事。(S)


聯合防務

印度的航母包括理論上和實際兩種。

理論上的航母有三艘。一是剛剛服役的“維克拉瑪帝亞”號,俄羅斯的舶來品,原“基輔”級第四艘,已經形成初步戰鬥力,但問題頗多。二是“維克蘭特”號,已經完成了一半工程,繼續建造中,多次下水,多次舾裝,海試和服役時間待定,戰鬥力與俄羅斯舶來品相當。三是“維沙爾”號核動力航母,還是概念想象,美國答應提供電磁彈射裝置,戰鬥力還需要繼續想象。

再說說實際的航母,只有“維克拉瑪蒂亞”號一艘,“維蘭特”號已經退役。


宋忠平

現在只有一艘巡洋艦改的維克拉瑪蒂亞號,還有一艘半拉子的維克蘭特號,下水N次,入役遙遙無期,不知道等我們的第二艘國產航母建成它能不能造好


遊戲魔頭

我曉得 但是勞資就是不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