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這種奶粉,小心寶寶食物過敏!

吃這種奶粉,小心寶寶食物過敏!

不要把餵養問題都說成是食物過敏,甚至認為氨基酸奶粉或深度水解奶粉就能解決一切問題。任何事情都有利弊,長期餵養氨基酸奶粉,由於其對胃腸發育(包括粘膜的免疫耐受功能)刺激不夠,加之其口感和氣味不良,可以引起寶寶對進食的反感,厭食,嘔吐,蠕動紊亂(如痙攣引起腹痛),睡眠不安等,進而影響神經心理免疫網絡功能,從而又使溼疹加重,如此惡性循環。有的寶寶還存在肺炎、輪狀病毒腸炎等感染病史,疫苗相關和特應性體質等問題。

有些可引起皮疹(如進食後一過性口周面部皮疹)的食物,可能與局部接觸刺激有關,最多也只能作為半抗原的刺激機制來解釋(感染和過敏現象,目前醫學的認識還很有限 )。因此,這種現象只是在機體整體的免疫網絡失衡時才出現反應,切不能視為過敏食物而長期禁忌。我曾提及:抗原抗體為基礎的過敏原學說,只是解釋過敏和過敏性疾病的一種理論,當此理論不能完善解釋時,我們必須換個角度 換種思維來分析。我認為要全面解釋過敏和過敏性疾病,還需“精神-神經-體液(內分泌)-免疫網絡調節機制”理論和宏觀的“生物-心理-社會疾病模式”。就嬰幼兒食物過敏問題,寶寶的精神睡眠狀態,進食時的愉悅狀態,母子感情交流等整體狀態對其體內免疫狀態和胃腸功能有很大影響。所以,過敏不只是過敏原外因所致,我曾提出內源性過敏和自身過敏概念,而內源性和自身過敏與過敏原陽性的食物是互為因果關係的。對於肛周溼疹(或過敏疹)或肛裂(此處指小嬰兒過敏狀態時伴隨的肛裂),除上述因果因素,大便刺激(理化因素 溼度 滲透壓,酸鹼 )繼發真菌細菌肛周直腸炎,藥源性因素等均有關係,而不要只想“過敏”二字。所以媽媽們必須既要用智慧去綜合應對餵養問題,養育問題,從某種角度說,媽媽們育兒理念偏倚 最終也會引起所謂“難治複雜的嬰兒食物過敏問題”。同時。不管是餵養問題或食物過敏問題,又要個體化(媽媽自己和寶寶)仔細分析各種整體和局部問題,從育兒方式,餵養方式,睡眠管理,局部臀部肛周等等細節做起,真所謂“理念和細節,決定成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