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後十年 廣元實現生態康養綠色崛起

震后十年 广元实现生态康养绿色崛起

滿眼山水盡是綠

——“5·12”汶川特大地震十週年生態康養旅遊名市成就綜述

十年災後恢復重建,是怎樣的答案?

有山皆綠、有水皆清、有土皆淨,我們的最大優勢在生態、環境和氣候。

廣元的目標是建設中國生態康養旅遊名市。

推動旅遊項目建設開展旅遊品牌創建

作為嘉陵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廣元具有推進綠色發展、實現綠色崛起的明顯優勢。

震后十年 广元实现生态康养绿色崛起

一輛客運中巴車行駛在曾家山上

進入春天,朝天區國家4A級旅遊景區、中國西部養生基地——曾家山比往年更加熱鬧。除了前來踏青的遊客外,靠種植傳統蔬菜脫貧致富的群眾種起了顏色更加豐富多彩的高品質蔬菜。小橋流水歸園田居般的景緻舒適愜意,騎行愛好者從村內蜿蜒的遊道騎行而過,微風襲來,帶著陣陣花香果香。

震后十年 广元实现生态康养绿色崛起

天曌山

為了充分激活廣元市生態、農業等自然稟賦與獨特人文旅遊資源,區域間應形成既特色突出又密切配合協作、相互依賴且對外開放度高的健康產業有機共生整體。廣元市依據不同區域的資源狀況、文化特色、產業基礎、城鎮化程度等要素條件,將廣元市健康產業發展空間規劃為由“一核三極五帶”構成的星形放射狀佈局形態。康養示範產業園、女皇產業園、天曌山旅遊區等一批批重點項目相繼加快推進。

在發展旅遊產業道路上,廣元推進“大規模綠化全川”廣元行動,實施“藍天行動”“碧水行動”“淨土行動”,全面築牢嘉陵江上游生態屏障。科學利用山、水、林等綠色生態和自然景觀資源,深入挖掘生態、文化、康養、旅遊等資源的比較優勢,打好“山水牌”“氣候牌”“文化牌”,不斷推進綠色發展,實現綠色崛起。

配套旅遊服務設施實施旅遊整合營銷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走進廣元,最不缺的就是“山、水”。良好的生態環境讓廣元在建設特色生態康養旅遊中“脫穎而出”。依託自然山水格局和歷史文化脈絡,廣元突出全域旅遊帶動,東拓北進拉大城市骨架,完善城市康養旅遊功能,中心城市“康養之都”雛形初現。

震后十年 广元实现生态康养绿色崛起

同時,我市借鑑國內外先進健康產業發展模式,根據本地特色引導發展特色健康產業,促進與養老、旅遊、互聯網、健身休閒、食品的五大融合,消除體制機制障礙,催生更多健康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擴大健康領域對外開放,引導產業集聚,大力扶持醫藥產業園、健康產業城、體育健身園區、產業物流園區的建設。利用一系列的制度,傾斜資源配置,加速產業結構的演進和發展;促進產業結構水平的提高,扶持健康產業的發展和加速產業技術轉移,不斷提高產業結構技術水平。

目前,在配套旅遊服務設施上,我市繼續推動廣元旅遊目的地運營項目建設,實現全市4A級以上旅遊景區納入運營平臺,基本完成平臺上線準備工作。完成市縣景區三級旅遊集散體系建設方案,完成廣元火車站旅遊諮詢服務中心建設。

震后十年 广元实现生态康养绿色崛起

戴上印有廣元旅遊Logo的圍巾到廣元旅遊 唐彪 攝

如今的廣元實現了“蜀道難”到“蜀道通”歷史性跨越,正加快全面建成集高速公路、鐵路、航空、水運於一體的連接西南西北、通江達海的區域性綜合立體交通樞紐。旅遊整合營銷正興旺中……

保持發展定力完成年度目標400億元

震后十年 广元实现生态康养绿色崛起

賞梨花

震后十年 广元实现生态康养绿色崛起

遊客在利州區龍潭鄉建設村鬱金香花海中留影

“讓遊客在廣元的每一個區域都能感受到特色康養帶來的魅力”。為此,我市緊扣“吃住行遊購娛”旅遊六大要素,堅持文化與生態康養相結合,堅持產業與生態康養相結合,堅持環境與生態康養相結合,堅持精準扶貧與生態康養相結合,通過“多元”發展積極推進生態康養品牌打造。

震后十年 广元实现生态康养绿色崛起

遊客在朝天區沙河鎮櫻花谷遊玩

目標顯示,全年生態康養旅遊產業計劃投資58億元,其中重點項目完成投資35.1億元,吃住行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新開工7家四星級以上或同等次旅遊飯店,

全年接待遊客突破5000萬人次,實現生態康養旅遊總收入突破400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