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震都去戛納當評委了,你們還在說演員沒有話語權?

張震都去戛納當評委了,你們還在說演員沒有話語權?

張震都去戛納當評委了,你們還在說演員沒有話語權?

今年擔任戛納評委主席的是澳大利亞影星凱特·布蘭切特,她曾經憑藉《藍色茉莉》、《我不在那兒》、《飛行者》等作品斬獲奧斯卡、金球獎、威尼斯等各大電影節獎項,又因《霍比特人》的“精靈女王”和《灰姑娘》的繼母兩個角色氣場強大,被廣大影迷稱之為“大魔王”。

張震都去戛納當評委了,你們還在說演員沒有話語權?

戛納評委主席由演員來擔任屢見不鮮,出演過《教父2》、《出租車司機》的美國著名演員羅伯特·德尼羅,歐洲三大奧斯卡滿貫影帝的“壞小子”西恩·潘以及法國著名女演員伊莎貝爾·於佩爾,都曾擔任過戛納評委主席。

張震都去戛納當評委了,你們還在說演員沒有話語權?

在很多人眼中,國內似乎只有製片人或者導演才是一部電影中話語權最高的,也有人抱怨演員選擇太少,處於藝術創造的末端。但像上面這樣的好演員,不僅能夠演活一個角色,並且帶動劇組,成為藝術創造的核心。

張震都去戛納當評委了,你們還在說演員沒有話語權?

演員也可以是有態度的評委

國內也有不少演員擔任過國際電影節評委,今年備受關注的無疑是演員張震,他最近一次來到戛納是因為《刺客聶隱娘》,自身也曾經有九部作品入圍主競賽。同時此次他也是主競賽單元的唯一亞洲評審。

戛納當然非常注重評委的專業度,而張震也是圈內人公認的敬業演員,為了拍攝《深海尋人》他去考了PADI潛水執照;拍攝《吳清源》時圍棋已達專業三段;拍攝《一代宗師》之後他拿了全國八極拳冠軍,對比如今很多年輕演員扎戲、不背臺詞,張震的專注,最大努力投入角色,值得所有演員學習。

張震都去戛納當評委了,你們還在說演員沒有話語權?

當然除了專業度之外,身為評委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審美體系,價值觀和評判能力,與演員前期選擇劇本不同,評委對於參加競賽的影片要有更為精準的眼光。

而身為評委的張震也有自己的一套標準,在被問到這次做評委最重要的是什麼時,他回答說:“好的電影就是能讓觀眾感動,感動之餘又要富有創造性。”並表示“很高興有四部亞洲電影入圍。作為評委,對於不同文化的電影不能區別對待,要保有平常心。

張震都去戛納當評委了,你們還在說演員沒有話語權?

同時,他也對推廣亞洲文化有自己的想法:“大家可能對於亞洲文化不大瞭解,認為亞洲電影內容大多關於家庭、個人感情、會比較壓抑。所以大家有不明白的地方,都可以來和我交流。”

擔任第70屆戛納電影節評委的范冰冰雖然此前備受爭議,但在擔任評委時也非常有態度,去年女導演索菲亞·科波拉榮獲了最佳導演獎時她說到:“這是一部很棒的電影,索菲亞·科波拉做了非常棒的工作。我們只是想讓更多人關注女性電影,關注女性的力量。其實她得獎不僅僅是因為她是女性導演,而是因為這是一部好電影。”一席話力挺索菲亞。

張震都去戛納當評委了,你們還在說演員沒有話語權?

而在此之前,也有很多知名演員像鞏俐、楊紫瓊、姜文、章子怡、張曼玉、舒淇都做過戛納的評委,這些優秀的演員一方面他們能夠從表演的層面更加專業的評價電影,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導演話語權一家獨大。

成為劇組的頂樑柱

當然除了做評委,好演員在片場都是能夠獨當一面的,他們不會只停留在劇本給予的要求上,而是在此之上有所思考。

陳道明在拍攝《康熙大帝》時便主動要求“加戲”,當時他飾演的康熙聽到大阿哥被葛爾單俘虜時非常氣憤,原本劇本中只有用手指著大阿哥訓斥他,但導演喊過之後,陳道明主動要求再加一條,這次他輕聲將大阿哥喚到床邊,然後抬起手狠狠打了下去,這一舉動將康熙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感情表現出來。

張震都去戛納當評委了,你們還在說演員沒有話語權?

周星馳即使在最早身為群演,也會認真思考角色。當時他在《射鵰英雄傳》中飾演被梅超風打死的小兵,他建議格擋一下再死,但被導演否定了,結果周星馳自己加了一個表情,嘴張得很大,沒想到更具喜劇效果。而周星馳在拍攝過程中改戲、加戲那也是出了名。

張震都去戛納當評委了,你們還在說演員沒有話語權?

有的演員不僅對戲負責,而且也會用自己的方法幫助其他演員,曾經與廖凡合作過的導演謝東燊說,在片場時廖凡為了讓大家放鬆,建議各自用家鄉話來讀劇本,“當他用自己家鄉話說出臺詞的時候,他就變成他自己了。”不僅與他合作的年輕導演很感謝他,身為導演的謝東燊也對他讚不絕口。

張震都去戛納當評委了,你們還在說演員沒有話語權?

而更有一些演員本身的表演已經自成一派,陳佩斯之父、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陳強在生前塑造了大批讓人難忘的反派角色,南霸天、黃世仁,都在他的塑造下成為熒屏上最經典的“壞人”,他從深入挖掘人物內心入手,以多種手段提示本質,使人物形象真實自然。

姜文這樣的演員自身也是優秀的導演,他注重一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對於生活的體察與感悟,更為注重細節所呈現的質感,而很少去刻意追求事物的那些抽象的、宏大的、概念化的表達。

張震都去戛納當評委了,你們還在說演員沒有話語權?

他的成功在於其把握住了演員與導演、演員與角色、演員與表演技巧這三方面的關係。他在表演上的個人創造,也為他所飾演的角色增添了許多魅力。《鬼子來了》、《尋槍》、《讓子彈飛》等作品,能看到大時代的宏觀世界,也能看到小人物的微觀縮影。

張震都去戛納當評委了,你們還在說演員沒有話語權?

如今,有很多青年演員一方面肆意改戲,讓自己能有更多出鏡機會,甚至帶編劇入組。也有人覺得演員只能聽令導演、製片人,非常被動,但其實演員和導演,或者是其他崗位的人,是完全不同的工作。正是因為他們的不同,才能各自呈現對劇本的理解和充分想象,融合之後摩擦出更多的火花。

張震都去戛納當評委了,你們還在說演員沒有話語權?

好的演員能在銀幕上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私底下的工作也一定不會少,與其加戲,爭話語權,不如以作品為目的,潛心研究角色。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