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滅亡之後,皇宮高手如雲的數萬御林軍如何安置的呢?

郭勝偉

清朝是沒有御林軍的,“御林軍”這個稱謂在唐朝以後就基本沒有了,宋朝稱禁軍,明朝稱京軍,而清朝比較特殊,他們有八旗。

八旗是一個蠻特別的組織,總的來說是一個軍政合一的編制,他們被派往全國各地各大城市駐防,並且構築了所謂“滿城”,和漢人相隔離開來。但是清朝紫禁城裡是沒有御林軍的,只有宮廷侍衛。

這些宮廷侍衛都是由上三旗子弟來充任的,而且是選滿蒙勳戚子弟(漢八旗不行)及武進士為侍衛,分三等,又在其中特簡若干為御前侍衛及乾清門侍衛,為最高級。

這些侍衛既然都是貴戚子弟,那麼就不可能一直幹下去。事實上,就是清朝不滅亡,這些公子哥也就幹個幾天然後就會外放做官,畢竟他們是特權階級,不需要像漢人那樣升遷得辛苦。

清朝完蛋以後,這些貴戚子弟並不會像那些前朝的苦大兵一樣沒活路,因為他們家裡有的是錢和勢力,而且由於《優待條例》的關係,他們甚至還可以繼續在紫禁城小朝廷裡面繼續當差。前途很美好,畢竟他們是旗下大爺嘛。


青言論史

清朝實質沒有“御林軍”之說,如果有,也只能叫做護軍,只是有個“御林軍”的名目罷了。至於高手如雲這事,還真無從考證,這幫出身自上三旗的護軍們,高手有沒有未曾可知,但是大煙鬼倒是不少。不過好歹在當年來說這屬於皇家衛隊,相對於那些地方官軍在待遇方面強的不是一星半點兒。

這些護軍,也可以叫做御林軍吧,全部來自上三旗,而且世襲罔替,老子幹不動了,兒子就頂班,按現在話說就是“鐵飯碗”。不過這些公子哥平日也不騎馬也不射箭的,早就沒有祖上那種威風。清代護軍又分皇城護軍和圓明園護軍,而且不少還賞賜過黃馬褂。這些傢伙越往後越飯桶,到了嘉慶年間,基本已經有名無實。嘉慶年間一個要飯的叫花子神經病犯了,跑到了皇城之內,20幾個所謂的御林軍愣是沒給制伏,你說廢物到什麼程度吧。

當時有名的“林清造反”一事足以證明這些護軍基本成了酒囊飯袋,當時百十個人勾結了幾個太監,手持刀棒就差點打進隆宗門了,當時的護軍2000多人愣是抵擋不住。這事平息後,宮內大事小事常犯,護軍基本就是個擺設。

到了庚子年,八國聯軍打進了,慈禧和光緒逃命之時,這些護軍也跟著逃了出去,一路之上連搶帶奪,沒少幹缺德事。對付洋鬼子沒能耐,欺負欺負老百姓能耐大著呢。

後來慈禧迴鑾,這些護軍她就不要了,因為這會子張勳帶了一支新軍過來,論精神面貌和戰鬥力比以前那些廢物強多了。

但是這些原來的人也不能就此遣散,都是上三旗家的子弟,老祖宗的規矩要善待他們,慈禧沒轍,就只能養著他們。到了1905年,重新編練禁衛軍的事兒,才提上議程。畢竟讓漢人給自己看門,老佛爺心裡還是不踏實。

但是直到老佛爺翹辮子,御林軍編制的事兒才開始施行,這事開始有攝政王載灃管理,後來交給了弟弟載濤,直到辛亥革命爆發,才好歹將這些御林軍編成了兩個協。但是這些公子哥兒只會鬥蛐蛐遛鳥吸大煙,你讓他拿槍打仗,他連槍栓都拉不開。後來滿人中最爭氣的留學派良弼回國管理這群禁衛軍,但是依舊搞不出個名堂,這群八旗大爺們根本就是扶不起的阿斗。

後來清帝宣告退位,這群人也成了禍患,雖然沒有什麼戰鬥力,但是兩個協的人馬鬧起事兒來也不好處理,最終這事袁公交於馮國璋辦理。

馮國璋那是什麼人物,北洋三傑之一,論口才論智謀簡直可稱文武兼備,最終憑藉口才和氣魄震住了這群傢伙。最後將這些人改編為自己麾下的第十六師,但是這群傢伙,雖然名銜換了,軍服從號衣變成了制服,但是依舊性情不改,大都是混吃等死的主兒。

馮國璋養著這夥子人一直到自己死,直皖大戰之時,這個八旗子弟組成的第十六師,剛聽見炮響,立馬倒戈。然後,每人給了幾塊大洋打發他們回家,就地解散了,誰也閒錢養廢物啊。至於這些人後來的日子,那就不知道了,總之不會有什麼大出息。


大獅

《八旗子弟,鬥鷹走狗何謂御林》

首先,清朝沒有御林軍一說,高手如雲是拍的電視劇說的不是真實的,清朝只有護衛,護軍和皇家侍衛。其次,他們的戰鬥力也不是一般人可比的渣渣,最後,清朝滅亡,也不存在御林軍如何安置問題,只有八旗子弟那一鎮廢物軍如何安置問題。

下面我們一個個分析下。

第一,為何沒有御林軍。

清朝軍制,只有護軍而沒有所謂的禁衛軍,或者御林軍的名目。護軍又分為守衛宮廷的內侍衛和守衛圓明園外護軍。他們人員一般都由上三旗,旗人子弟中選拔,精良之士組成。

第二,為何說戰鬥力不是一般渣渣

之前說到護軍組成,是上三旗精銳組成,恩恩,精銳的八旗子弟在北京城都成啦老炮兒,每天都是些光吃飯不幹事的頑主,誰也不比誰好到哪兒去,飛鷹走狗是一流,,平時發神經,打起仗來,不是綿羊就是兔子。

事列一;神經案例——從嘉慶起,宮裡護衛,就老出事,當時有個護衛,是上三旗的頑主,因為賭博輸光家產,精神錯亂,拎一根棍子,就混進宮去,見人就打。最後被制服。還在喊我是皇家侍衛。(真丟人啊)

事列二;綿羊案例——當時有人叫林清,在皇宮造反,他帶領百十人,勾結幾個小太監,就差點打進隆宗門了。清庭所謂皇家侍衛,看見被打上門來,戰戰兢兢,不動。連太監都可以在他們面前耀武揚威,你說感動不感動。(最後是綠營軍平定的叛亂)

事列三;兔子案例——義和團的時候,北京危機,西太后藉口巡獵,避禍出逃,雖是倉皇出逃,但是身後也跟有數千護軍。可惜,太后皇帝一路逃跑時,八旗護軍那真是屁用沒有,丟人到家。遇到亂兵搶劫,都可以搶到太后鑾駕前,所謂護軍也不敢把他們趕走,更可怕的是,還有一半做鳥獸散,直接跑啦。🙄🙄🙄

西太后老佛爺,熬到岑春煊帶兵救駕。因此慈禧回北京後,再也不用八旗護軍。直接讓袁世凱派一部新軍保護自己,袁世凱部下張勳,就這樣得到太后恩寵,還跟李蓮英拜了把兄弟,一輩子都不敢忘。(張勳復辟根源)

第三,清朝不存在御林軍安置只存在八旗子弟一鎮廢物軍安置問題。

因為八國聯軍侵華,慈禧深感八旗子弟不堪重用,於是組建由漢族成立的護軍作為侍衛。深感自己是皇家貴胄的八旗子弟又不服氣啦。為表存在感,東拼西湊弄一鎮護軍出來。哪裡真是藏汙納垢啥人都有。飛鷹走狗,下棋玩女人,除啦正事啥都不幹。

幸亥革命一聲槍響,袁世凱逼迫清帝遜位。派段祺瑞出面解決滿清一鎮八旗子弟問題。八旗軍開始談條件

1-保證皇族安全。(虛情假意)

2-保證自己待遇。(真心實意)

老段同志是個厚道人,直接說,都滿足沒問題,你們我養,不信派人監督我。




於是這群唯一的八旗護軍就跟著段祺瑞同志繼續混日子。直到段祺瑞兵敗下野。這群八旗子弟最後如何就不得而知啦

結語;這群八旗子弟,最大的可能只有二種,第一繼續啥事不幹,混日子,直到家破人亡自生自滅。第二,日本人來啦,當偽滿洲國的奴才。

好吧,不知道曾經顯赫異常的先祖看到這一群烏合之眾作何感想。會不會從墳頭跳出來罵街。

(下面是胡說八道得八旗子弟一枚)對他很不感冒。


阿斗不傻

不請自來。我是@小馬侃歷史

首先更正一件事,清朝是沒有御林軍這種叫法的軍隊存在的,但和御林軍職責差不多的軍隊是有的,只是叫法不同而已,但民間還是會稱之為御林軍。清朝的皇宮及京城衛戍部隊編制有好幾個。分別是親軍營、前鋒營、護軍營、步軍營、火器營、健銳營及神機營。以上七個軍隊各司其職。都是守衛皇城的禁衛軍。但是真正能稱之為御林軍的應該就是七支軍隊中的護軍營了。

護軍營

所謂護軍營,是皇帝的禁衛軍,平時守衛宮殿門戶,皇帝出巡時,任御營警衛,挑選自滿、蒙八旗的高手,共計15000人組成的這一支禁衛軍,上三旗守衛紫禁城內,下三旗守衛紫禁城外。這就是清朝的“御林軍”,當然其真正叫法不是御林軍,是護軍營。民間稱之為御林軍。

那麼現在回答題主提的這個問題,清朝滅亡之後,這些御林軍高手是如何處置的呢?

這支禁衛軍,雖然人數不多,僅僅一萬多人,但是個個都身懷絕技,這樣一群人組成的軍隊,其戰鬥力肯定不能小視。而且這支軍隊是效忠朝廷的,清末皇帝投降之後,革命軍卻不知道怎麼處理這支軍隊,當時革命軍把這個問題交給了馮國璋處理,這個馮國璋也很有方法。

馮國璋表示儘管你們不需要再做禁衛軍了,但是你們依然有稱號,並且受到應有的待遇,我們不會直接解散你們,讓你們解甲歸田的,只要是你們擁有的,我們就一概不會動的。所以在當時很多御林軍都非常的感動,他們沒有一個有怨言的。其實馮國璋採用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先安撫,在慢慢的一個個解散。後來慢慢的,這支特殊的軍隊,就全部解散了,不存在了。


小馬侃歷史

御林軍也被稱為“羽林軍”,其實清朝時並沒有這個或者說叫護軍,是從滿八旗上三旗挑選的精良優秀的人充當,護衛皇家宮苑的任務。



1.到了八國聯軍進攻北京慈禧太后出逃西安時,因為途中經歷過當著護軍的面被搶劫,甚是感到不妥,回北京便讓袁世凱訓練的的新軍護駕,由北洋六鎮中一六輪班充當護軍,這時護軍中漢人八旗人都有北洋大將馮國璋任統領,(我們現在的知名相聲演員馮鞏就是後來做過民國大總統的馮國璋直系後代)。

(圖為馮國璋)

(親愛的觀眾朋友們我想死你們啦)


2.清朝滅亡後根據條約規定護軍編制進中華民國軍隊,切以後不許招募軍隊,自然而然跟隨馮國璋編進第十六師,到了馮國璋任民國大總統第十六師就是總統護衛軍,下臺後仍然歸馮國璋節制最後因為倒戈,也就解散了。



3.至於說去哪了可能回家種地又或者另投他路應該都是有的,總得來說這些“御林軍”還是樹倒猢猻散各有各的路走,希望回答對題主有用,感謝閱讀。


非官方歷史

被收編了

先說一下題目所問的“御林軍”,應該是清朝由八旗子弟組成的禁衛軍


在清朝滅亡前幾年,禁衛軍中士兵雖然都來在八旗子弟,但禁衛軍中的很多職務已經被袁世凱的北洋系控制了

而到了1911年,乾脆連禁衛軍總統官都換成了“北洋三傑”之一的馮國璋


袁世凱和馮國璋雖同為“北洋系”,且還是師生關係,但兩人關係後期並不和

因此清朝滅亡後,禁衛軍便成為了馮國璋的私兵,連袁世凱也調不動。馮國璋去哪做官,禁衛軍就跟到哪。

1914年,禁衛軍被改編為北洋陸軍第十六師,但還是隻聽從於馮國璋。而在馮國璋1918年下臺後,這支十六師還是聽他統率,1919年,馮國璋去世,十六師移駐察哈爾。而在1920年直皖戰爭後,十六師被奉系吞併。1924年,在第一次直奉大戰中,十六師被吳佩孚用60萬大洋收買,宣佈投降,後不久,十六師被裁撤。

而被撤的十六師,有的被編入其他師,有的解甲歸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