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如何形成?航天任務將揭開謎團

火星如何形成?航天任務將揭開謎團

圖說:“洞察”號探測器在火星開展工作的藝術想象圖,這將有助於讓我們瞭解火星,乃至太陽系岩石行星(類地行星)形成的關鍵。

5月7日美國東部標準時間7時05分,“洞察”號探測器在加利福尼亞州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升空。美國宇航局局長吉姆·佈雷登斯丁(Jim Bridenstine)說:“通過這項研究火星的核心和地質過程的令人興奮的任務,美國繼續在人類前往火星的征程中領跑。我想祝賀來自美國宇航局和我們的國際合作夥伴的所有團隊,他們令這一功業成為可能。我們派遣宇航員重返月球,以及最終前往火星已成趨勢。像‘洞察’號這樣的任務將是非常寶貴的。”

“洞察”號被“宇宙神Ⅴ型”火箭名為“半人馬座”的上面級所搭載。發射升空13分16秒之後,“半人馬座”成功入軌。61分鐘後,“半人馬座”再次點火,將“洞察”號送上前往火星的征程。大約9分鐘後,或者說發射之後93分鐘,“洞察”號從“半人馬座”中分離出來,並且通過美國宇航局的深空網絡,與地面控制建立起聯繫。

“肯尼迪航天中心和ULA的團隊今天給了我們一場偉大的啟航,並開始了我們的‘洞察’號為期6個半月的前往火星的旅程。”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帕薩迪納的美國航空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JPL),“洞察”號項目經理湯姆·霍夫曼(Tom Hoffman)說,“我們接收到的是值得樂觀的訊號,‘洞察’號飛船狀況良好,我們都興奮於再一次(發射探測器)前往火星,並取得科學突破。”

“洞察”號計劃於今年11月26日,美國東部標準時間下午3時,降落在這顆紅色星球上。在那裡,它將進行科研工作,直到2020年11月24日。這相當於火星上的一年又40天,或者將近兩個地球年。

“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夢想在火星上進行地震學方面的研究。比如說我,40年前我研究生畢業的時候,就做了這個夢;現在,這個科學界共同的夢想已經穿過了大氣層,變成了現實。”噴氣推進實驗室的首席研究員布魯斯·班納特(Bruce Banerdt)說。

“洞察”號將探測和收集關於火星地震、來自星球內部的熱流以及行星擺動的方式的數據,以幫助科學家瞭解火星地質運動的機制,以及形成我們太陽系內側的4個岩石行星(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的過程。可以說,“洞察”號不僅能讓我們瞭解火星,它還將增進我們對地球和月球等其他岩石星球,以及其他恆星周圍的數千顆行星形成過程的理解。

以前的火星探測器任務都是通過研究峽谷、火山、岩石和土壤等特徵來調查這顆紅色行星表面的歷史的,但是沒有人試圖研究行星的早期演化,因為這隻能通過對行星表面之下的觀察來發現。

“‘洞察’號將幫助我們以一種新的方式解開火星蘊含的奧秘,那就是不僅研究星球的表面,而且通過深入觀察,幫助我們瞭解形成這顆星球的最早的‘積木’。”噴氣推進實驗室主任邁克爾·沃特金斯(Michael Watkins)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