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死而生,這些動物一生只做交配這件事

地球上有不少一生只為繁殖而忙碌的生物。實際上這些生物有一個技術性名詞:一次生殖動物(semelparousanimals)。它們只有一次繁殖的機會,通常指一個繁殖季。但有時也意味著一旦發生性行為之後它們就會死亡。

如果這看起來是一種奇怪的策略,那麼考慮一下這樣一個事實:一次性生殖生物通常會產生更多的後代。當然,它們之後會死去,但是因為它們不考慮交配季結束之後的生存問題,理論上它們可以把所有能量和資源都投入到尋找伴侶中。這是有回報風險的(至少在一個專業層面上是如此)。有不少昆蟲採取這種策略,但也有少數脊椎動物,甚至哺乳動物使用這個策略。

闊腳袋鼩(Antechinus)

向死而生,這些動物一生只做交配這件事

闊腳袋鼩以小型昆蟲、蜘蛛等為食,是澳大利亞的奇葩有袋類動物。這種袋鼩通常生活在洞中。到了七月,隨著日照長度的增加,袋鼩激素水平開始增加。由於交配季節很短,無論雌雄幾乎都在交配。雄性闊腳袋鼩會在兩週時間內不吃不喝地進行自殺性交配,能持續交配達14個小時。這種性行為導致雄性激素水平急速升高,損傷雄性袋鼩的生理系統,導致內免疫系統崩潰、內出血和感染,大多數雄性袋鼩活不過一年。

太平洋鮭魚(Pacific Salmon)

向死而生,這些動物一生只做交配這件事

鮭魚的產卵行為非常有名,它們為了產卵遷徙到上游,躍上小瀑布,逆流游到目的地。一旦繁殖結束,雌性幾乎立即死亡,而雄性會活到足夠保護它們的卵的時候,然後它們也會死去。因為它們在淡水中不進食,一直依賴自身儲存的能量,通過分解脂肪來支持它們的運動,一旦能量耗盡,它們就死了。

深海章魚(Deep-sea octopuses)

向死而生,這些動物一生只做交配這件事

雌性太平洋章魚(Graneledone boreopacifica)生活在水下數千英尺的地方,當它們密切注視著自己的卵時,它們中的大多數會把自己餓死。一個研究小組監測了一位章魚母親抱卵53個月,在那段時間裡,它沒有吃任何東西,除了在幼章魚的周邊徘徊外什麼都不做。它的配偶可能已經死了,因為雄章魚通常在繁殖後不久就死了。看來即使是聰明如章魚,也可以為了一夜瘋狂拋棄一切。

拉堡德變色龍(Labord’s chameleon)

向死而生,這些動物一生只做交配這件事

拉堡德變色龍總共只能活四、五個月,從11月到次年2月或3月。在這期間它們長大、交配、產卵,最後死去。它們只生活在馬達加斯加島上森林中很小的範圍內。它們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作為卵活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