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森林為何極度瀕危?跟人類關係大

南美森林為何極度瀕危?跟人類關係大

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在智利、巴西和阿根廷,大片大片的土地上覆蓋著數以百萬計的南洋杉(Araucaria),別名“猴子拼圖樹(Monkey Puzzle Tree)”。這多虧了人們在一千多年前種植或培育出的這些樹木。而近期的砍伐使得這些土地變成世界上最瀕危的環境之一。

長期以來,人們的認知是溫暖溼潤的氣候造成了森林的擴張。但是這項研究顯示,森林擴張實際上是南美洲的前哥倫布地區人口的迅速增長造成的。

新的挖掘工作和土壤分析顯示,1419年至900年前,對於生活在南美洲的人們來說,由於人口增長和文化變革,森林在文化和經濟上依然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來自埃克塞特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的馬克·羅賓遜(Mark Robinson)博士領導了英國科學院(British Academy)和AHRC-FAPESP資助的研究項目。他說:“我們的研究表明,這些景觀是人造的。古代人類社區在草原上定居下來,然後——也許是因為他們改造了土壤,保護了秧苗,甚至種植了樹木——在地理上本不應該繁榮的地方建造了這些森林。”

南美森林為何極度瀕危?跟人類關係大

這些森林的存在可以追溯到恐龍時期。這些標誌性的猴子拼圖樹(Monkey Puzzle Tree),或叫Parana pine,在這裡已經生長了數千年。它的果實是古代社會最重要的食物來源之一。它們也是木材、燃料和樹脂的寶貴來源,併成為了Southern Jê宇宙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今的人類社區團體仍然自稱為“阿勞卡亞(Araucaria)人”,並舉辦慶祝森林的節日。

19種南洋杉(Araucaria)中,有5種被列為瀕危物種。這其中的兩種,包括巴西的Araucaria angustifolia,瀕臨滅絕。19世紀晚期的報告中描述了這種直徑超過2米的樹,其高度在那時可達到42米。現代樹木只有大約17.7米高。

這項研究顯示,森林最初是在4480年至3200年前開始擴張的,很可能是在溪流附近發生的,這有可能是由溼潤的氣候造成的。但是後來,1410年至900年前,整個地區的擴張速度更快,範圍更廣。那時的森林已經擴張到高地地區。這一時期的氣候十分乾燥。森林的這次擴張與南美洲人群的人口增長和日益複雜的社會等級關係相吻合。

南美森林為何極度瀕危?跟人類關係大

森林的擴張在大約800年前達到頂峰。400年前,當歐洲移民來到南美洲時,南美洲的人口數量開始降低。直到19世紀,當伐木工人開始從南洋杉森林裡獲取木材時,人口數量才開始回升。

來自埃克塞特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雷丁大學(University of Reading)、聖保羅大學(University of So Paulo)、新墨西哥州大學(University of New Mexico)、聯邦大學(Universidade Federal de Pelotas)以及南部聖卡塔琳娜大學(Universidade do Sul de Santa Catarina)的專家們注意到人類活動較低的地區,森林的生長侷限於朝南的斜坡,而在廣闊的考古區域,森林卻覆蓋了整片土地,也正因如此,他們才設立了本研究項目。

研究小組的另一名成員,來自英國艾克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的José Iriarte教授說:“這項研究表明,南洋杉森林的擴張超出了它們本身的自然界限。它們被可持續地使用了數百年,而保護戰略必須反應這一點,以便平衡保護、遺產和經濟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