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偷走了死於交通事故的動物們

是誰?偷走了死於交通事故的動物們

被壓扁的浣熊和爬行動物的殘軀,可能只是駕駛員開車快速經過時閃過的畫面,但對一些覓食的動物來說卻是美味的早餐。一項《城市生態學》雜誌(Journal of Urban Ecology)上的論文講述了食腐動物在清理被軋死的動物屍體時的作用。研究結果讓人懷疑我們過去所計算的暴斃在路上的動物數量是否正確。

在研究中,來自英國卡迪夫大學(University of Cardiff)的科學家們在卡迪夫附近的12個地點設置相機,並用雞頭作為誘餌。當有食腐動物來到這裡尋找被路殺的屍體時,相機會拍下照片,為科學家提供時間、動物種類和地點數據。雖然科學家們對路殺動物已經進行了多方位的研究,但這是他們第一次使用相機陷阱來識別食腐動物。

作為研究人員之一的生態學家Sarah Perkins說:“當我們在路上放出家禽屍體時,我們驚訝於它們被清除的速度如此之快。”在62%的情況下,食腐動物——從烏鴉和喜鵲到家養的貓和狗——在不到兩個小時的時間裡就來到這裡,收集並吃掉了這些雞頭。

這是一個由英國卡迪夫大學(University of Cardiff)發起的英國全國範圍的公民科學項目,該項目由公眾組成研究人員,他們發現並分類當地死在路上的動物情況。非專業人員使用社交媒體、從項目網站上下載的表格或智能手機軟件來記錄,而專業人員則使用GIS技術製作出一個互動的數據點地圖。這項研究給那些公眾未記錄和觀察到的(因為它們已經到了其他動物的肚子裡)死在路上的動物提供了新的背景資料。

研究報告的主要作者Amy Williams Schwartz在新聞發佈會上說:“食腐動物被認為是造成路殺動物數量被低估的最重要因素。”鴉科動物是最常見的食腐動物,小型齧齒動物會從屍體上啃食,但一般不會拖走屍體。他們還發現,一天中不同時間的實驗效果不同:在清晨設下誘餌的相機最有可能記錄到快速趕到現場的覓食者。

這說明,我們目前對城市野生動物的理解可能存在一些盲區,軋死在道路上的動物,作為城市野生動物的食物來源,可能比目前認為的更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