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後什麼也沒有了,對嗎?

付子洪

怎麼會什麼都沒有了呢?人死亡後依然有影響力,對人類的貢獻越大,影響力就越大,甚至幾千年後都還存在,比如老子、莊子、孫子等,古希臘的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近現代的華盛頓、林肯等等等等,不一例舉。普通人也有影響力,影響的是你周圍的親戚朋友,影響最長久的是自己的後輩,在他們心目中你將依然存在很長時間。我的父親雖然去世很多年了,但我依然會時常在夢裡夢見他,夢醒時一枕惆悵。

如果這些你覺得還太過虛幻,有些牽強的話,那麼你的基因是父母一人一半留給你的,將永遠伴隨著你,並遺傳給你的下一代。所以即使死去幾萬年,十幾萬年的人,他們也留下了很多東西,甚至可能在我們每一個人身上。科學家們通過追溯線粒體DNA,根據分子時鐘估算,就推算出14萬年前有一個線粒體夏娃,是現存人類的母系最近共同祖先。

另外,一個人死亡後,他的身體雖然被分解了,但組成他身體的原子也會留下,經過重重循環後,又會來到其他人身上,比如2016年底就有一項研究聲稱,每個人身上大約有10億個原子是莎士比亞的身體曾經用過的,另有10億個曾經和貝多芬一起唱起過歡樂頌。


徐德文

人死如燈滅,肉體死亡了,精神也消失了!

人的精神必須依賴於肉體才能存在,這一點已經被理論和實踐反覆證明了!而所謂精神不滅的理論,完全是無稽之談。舉個簡單例子,別說人死了,就是嚴重醉酒以後人的意識、精神就完全不起作用了。因此嚴重醉酒的人在酒醒後,會完全不記得醉酒期間的事情。因而如果人死了,精神也就完全不可能存在了!

而所有宣揚精神不滅、意識不滅、靈魂不滅等觀念的學說,無論古今中外,都會有附體一說。可見,精神離開肉體就死無葬身之地了。因而,所謂的精神不滅就是一個傳說而已。直到現在,玄學家們也沒有拿出任何過硬證據。比如所謂的孤魂野鬼,實際上根本也是一個偽命題!

所以,人死了就讓他安息吧,這是最好的緬懷逝者的辦法!


地震博士

我曾經常常在想死亡的問題,這是一個沉痛的話題,我一般都是在我得意忘形的時候想,每次想完我都極度抑鬱。

糾結於死亡話題的一般有兩類人。一類是抑鬱症患者,或者是對人生悲觀失望的人。另一類是活得很歡脫,覺得一輩子只有七八十年怎麼足夠,恨不得一天掰成兩天過的人。像我這種,明顯是屬於後者。哪天我突然掛了,不用查我有沒有快遞在路上,也不用查我硬盤有沒有刪乾淨,也能判斷出肯定不是自殺。我這種人怕死怕成狗的人怎麼可能自殺,絕對是謀殺。一定要替我報仇。

我是個很怕死的人。據說怕死的人都很恐高,恐高大多是因為想得太多。站在高處時總會想:萬一突然腿抽筋,或者腳踩空了,好巧不巧剛好刮來一陣妖風,手又沒抓穩,掉下去了,還是頭著地,那肯定死了。好可怕好可怕!雖然這種事發生的概率不到1%,但只要有可能就應該遠離危險,還是後退幾步,遠離岸邊靠譜,把致死的可能性能降低一分是一分。我就是比較恐高。看到網上戰鬥民族青年拍的高空視頻,簡直要嚇死。那個對於我簡直就是恐怖片。

大學剛畢業的時候,我在大山深處的一個小地方修橋。那裡荒山野嶺,物質匱乏。每天都過得很悲觀難受,感覺一輩子也逃不出這鬼地方了,我責怪自己,為什麼要學工程。有一天我找一個朋友訴苦。他告訴我這有什麼大不了的,你大可以辭掉工作不幹,離開那裡。我說這公司辭職會有很高的違約金。他說違約金怕什麼,錢都可以再賺,青春浪費了就找不回。我說,可是時間我已經浪費了,在同學中我已經掉隊了。他說,你就當你讀書時復讀了一年,復讀的人多了去了,有什麼大不了。你離開那裡,完全可以從頭再來。

室友失戀了,借酒澆愁。我們知道,痛失所愛固然難受,但我們通常愛的是一類人,有一天還會遇到一個可愛的人,陷入得無可自拔。只是時間或早或晚的問題。

高中畢業,朋友考得很糟,我們告訴他不要傷心,大不了從頭再來,來年還有機會。

很多事之所以不那麼可怕,是因為它可以重來,是因為它有替代。而生命不一樣,一個人一旦停止了呼吸,他就徹底的沒了。他失去了所有的機會,再也不能快樂,再也不能滿足,再也無法感受幸福。任這世界如何變幻,變好,變美,變神奇,還是變差,變亂,變腐敗,都將與他無關。即使有一天人類科技突破,可以獲得肉體的永生,他也沒有機會,因為他已經灰飛煙滅。即使有一天人類征服宇宙,走出銀河系,踏上一個美侖美奐的星球,他也沒有機會看到。即使有一天,人類滅絕,一個新的物種統治了地球,他也不會知道。這個世界有太多的未知,直到他閉上眼的那一刻,他也沒法看清,他將帶著許多假象和虛妄躺下,再也沒有弄懂這個只來過一遭也是唯一一遭的美麗世界的機會。他離開了這裡,將沒有一個世界會接納他,他將永遠沉睡,再也無法醒來。無論過多少萬年,無論世事怎樣更迭,他也不會再有了,沒有任何感覺,更不知道遺忘。

無論我們用何種姿勢掙脫,我們有多麼不情願,我們都將變成他。這是永遠的宿命。

伊壁鳩魯認為:死亡對於我們什麼都不是,因為我們存在的時候,死亡不可能降臨;死亡降臨的時候,我們已經不存在了。

他說得好像死亡沒什麼可怕的。確實,真正死亡降臨了以後,我們已經不在了,那又有什麼好可怕的呢?說的固然對,但這依然只是一句對而無用的話。絲毫不能減輕我對死亡的恐懼。

人,生來不易。在兩億個同伴中,我們跑得最快,拔得了這個團體的頭籌。我們抓住了這零星點的機會獲得了生命,獲得了來這個世界看一看的機會。我們恰逢好的時代,沒有被飢餓、疾病、猛獸、災害打倒,活到今天。我們每個人身上積聚了多少美妙和神奇。

喝醉的時候,我曾躺在天台上,仰望天空。那遙遠的一個個星系,沒準就是我曾經的故鄉。曾經是一粒粒微塵,一個個原子,或者夸克,在太空中漂盪,飄了幾億年,和著微風雨露降落在地球上,化成養分,鑽進食物裡,水份中,進入爸媽的肚子裡。這一切充滿了多少機緣和美妙。在這浩翰的宇宙中,在我們曾經億萬年的星際飄零裡,有多少粒子,差點也進化成人,他們中有比愛因斯坦更偉大的科學家,有比李白更偉大的詩人,有比瑪麗蓮夢露更嫵媚的女人,可是他們沒有成功,他們仍然只能孤零零地飄蕩著,可能永遠也找不到歸宿。

有一天我們死去了。就跟他們沒有兩樣。根據熱力學定律,能量不會被製造,也不會消失。組成我們身體的一切粒子,都將會被打散,散落在這茫茫的宇宙中,像浮萍、飄絮一樣,服從自然的安排,有的變成了沙,有的變成了老虎,有的是真菌,有的是飛蛾,也許會在深海中凝視著珊瑚蟲,也許擠在火山口,等待噴發。我們作為他們的母體,將給它們以解脫,賦予它們以新生。


梓樹花開苓兒來

誰說人死後沒有來世?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人是有前世,還有來世。因果通三世,人是無緣不來,無債不來。如果你不相信,可以問問你的父母,爺爺、奶奶。很多人在年少的時候,都不太相信神鬼之說,等到年紀大了,經歷一些事情以後,自然就會知道神鬼之說不是憑空捏造來的。再看看古書的記載,人們的口口相傳,還有身邊所發生而又解釋不了的事情,你能說這一切都是空穴來風嗎?還有一種讓你相信的辦法,那就是既然你不相信有來世,那肯定也不會相信有神鬼之說。既然你不相信有,那麼你就沒有害怕之說。等到夜深人靜的時候,讓你一個人呆在曠野之中,當恐懼侵滿你全身的時候,我敢說你不得不信。如果你還不信,等到經歷一些事情自然就會相信。其實生活中有那麼一些人,嘴裡說不信,等到遇上什麼事以後,比其他人更迷信。這只是從世俗的角度來講,從科學的角度講也是講得通的。且不說那些再生人,就科學研究的靈魂學說,不是已經證明了人有靈魂,再看看那些肉身菩薩,大德高僧火化後留下的舍利子。科學技術那麼發達,平常人給來個肉身不腐,你試試看,除非在世的時候,做了常人做不到的功德,要不是望塵莫及。


當花嶽新滿

人死後,什麼也沒有了嗎?答案是:有和沒有。宗教家說有,無神論者說沒有。話說到這,似乎便沒有可談了。然而,細想起來,這個話題可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它對於規範人們的道德思想,維護生態環境的安定,促進社會的進步發展,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人,是一種有思維的高級動物,屬於有情眾生。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人們對自己的行為也相應約束及規範,這些也是使整個社會能夠得到進化發展的基本條件。那麼,人們是如何開始逐漸約束自己的行為呢?由於原始的自然界發生了很多費解的現象,如地震、雷電、洪水等,人們自然而然對於宇宙虛空產生歸順感、依賴感;又由於人們自身的生理現象,如做夢及生老病死等無法解釋的問題,使之認為在冥冥之中有一個起著主宰命運的主體——神,在安排一切。因此,隨著時空的推移轉變,宗教,這一主題也應運而生了。

宗教是人的宗教,宗教離不開人,它對淨化人的思想起著重要的作用(邪教則只有害人)。所有宗教的教派都有其獨特的觀點,各自從不同的角度來闡述人生,包括人的過去、現在、未來,天堂、地獄等,從時間到空間,著書立傳,言盡其詳,語究其意。所有這些,作為先知先覺的宗教家們,無非就是要人們從精神上自我約束、規範自己的言行。讓人們在自然界能夠和平共處,生長繁衍。然而,在這眾多的宗教教義裡,要數佛教最為圓融無礙。釋迦牟尼佛在一生的弘法中,對人的三世因果,用了大量的時間來詳述,使無數弟子因此明白了人生真相,得到開悟,最終達到了生脫死。



《地藏經》是佛教的一部重要經典,它對人的三世因果作了許多詳述,是佛教裡的一部孝經。經中描述地藏王菩薩在因地的時候,多行孝道,到果地而成為一個誓度一切眾生的大菩薩。同時,也詳細描述了地獄的種種恐怖現象,故此經也是一部因果經。它將人們在生時的所作所為,死後將在何處受何種報應做了極詳細的描述,說明人死了只是此色身的結束,靈魂(第八識)不會消滅,生命只是一種轉移,“此界壞時,寄生他界……”,生命又將開始,六道之中,往復無窮。

然而,“假如人死後就什麼都沒有了”,也就是說,沒有因果,沒有報應了。今生所做的一切,就只為此一生,是好是壞,是善是惡,都由自己決定,良心也無所謂了,只要行為上不違反現有法律法規,道德已失去意義,孔孟學說又有何用?更不用說行孝道、順天倫了。那麼,這會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呢?

“假如人死後就什麼都沒有了”,這是一句多麼可怕的話!但這種現象確實存在,並且在一些人的思想里根深蒂固、頑固不化。因此世界上就有了謀財害命、殺盜淫妄、恐怖活動等十惡不赦的現象,也有我行我素、自私自利、只顧眼前利益的享樂思想等行為。當碰到自身問題時(生病),不是悲觀自棄,就是惶惶不可終日,臨命終(或患絕症)時,由於沒有往生目標,而面臨色身消亡,思想便極度恐懼,以至精神崩潰而結束生命等等現象,屢見不鮮。



“假如人死後就什麼都沒有了”,宗教也就沒有了。譚嗣同在其《仁學》裡就提倡:“國民不可無宗教信仰,一個民族如果沒有宗教,就好像人沒有靈魂一樣,失去信仰,便失去精神的支柱和自我約束的能力,失去這些,民族復興何從談起。”他還強調,“佛教是最好的宗教。”因為佛教是從因果這一關係來說明宇宙萬物的,佛教沒有鬥爭,只有忍認寬容,只為別人,不為自己。佛教重視來生,更重視今生的修持,由於今生的修持以至生命結束時,精神能夠超越六道,到達極樂佛國。歷代高僧大德、佛門弟子,就因其長期修習,臨終時境界現前,安然往生,所現瑞相,不勝枚舉。所以說佛教是一個最圓融、最究竟的宗教。


美文坊


人死以後,靈魂究近存不存在?到底有沒有來世?或下輩子?眾說紛雲,但都是憑人的大腦想象和猜測而己,誰也拿不出確切的證據。我讓為人生只有今生,沒有來世,下輩子,不過是一個虛無縹緲的夢,古往今來,秦皇漢武,唐宗宋祖,誰有來世?韓信,李白,杜甫,岳飛,誰有下輩子?人死如燈滅,一了百了,什麼也沒有。人生很短暫,只有區區幾十年,在這風霜雨雪的幾十年裡,要經歷太多的艱難困苦,要經過太多的人間煙火,悲歡離合,要承載太多的責任和重擔。要擔當起承上啟下的銜接和繁衍,還要活出一個大大的“人“字,活出別樣的精彩,生當作人傑,死亦作鬼雄。才不狂來世一遭。人生只有今世,沒有來生,人生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那麼的彌足珍貴,不要以為時間還早,不要以為年紀還小,不要以為生命很長,不要以為過了今天還有明天,過了明天還有後天,每一個人都不知道死亡和明天,哪一個會先來?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我們能做的,必須要做,就是把握今生,把握今天,並且開心,快樂的好好活著。人生只有今世,沒有來生,不能活在童話裡,我們不是神仙妖怪,不能死而復生,生命只有一次,每個生命都是一個奇蹟,每個生命都無比珍貴,生命是父母給的,不可以揮霍,生命是祖先的血脈,不可以作賤,好好活好這輩子最重要。人生只有今生,沒有來世。沒有比活著更好,活著是最燦爛的輝煌,因為只有活著,才有歡笑,才有幸福,才有靈動,才有感動和輝煌。


秋高氣爽菊花豔1

人死後,是不是什麼也沒有了,是否還有靈魂的存在,這一直是人類探討的課題。英國醫生專門寫了一本《靈魂手記》,記錄著人死前後的變化以及活過來的人的回憶。

丁肇中教授(發現J粒子,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在央視欄目專門談到他的實驗,證明了量子電動力學的正確性,他強調,沒有一個理論能夠駁斥他的實驗結果。

他領導“阿拉法磁譜儀”實驗探索反物質,1998.6.2揭開了人類第一次到太空尋找反物質和暗物質的序慕。

2005年日內瓦建造世界上能量最大的正負質子對撞機,探索宇宙中的新物質、反物質。

丁肇中教授講到,宇宙的物質和反物質應該是同時存在的,“宇宙起活於大約137億年前一次大爆炸”,這個理記已經獲得了大量的支持。該理論認為,大爆炸之前沒有物質,因此大爆炸以後物質與反物質的數量應該一樣多。可是,人類所面臨的現實是物質世界產生了,反物質世界遲遲沒現身,丁肇中教授似平操尋到反物質世界的蛛絲馬跡。AMS實驗測量乁這些拉子的質量和電荷,其中少量珍貴的反質子和正電子分別是反物質。

那麼,這種與物質世界同時存在的反物質和暗物質是什麼,不是一件耐尋味的事嗎?




s三姓閒人s

細菌、螞蟻、蟑螂、狗狗死後還會有什麼東東麼?人類是從無機物到有機物分子、有機物大分子、再到原核細胞、真核細胞、多細胞生物、魚類、兩棲類、古猿等等一步步進化而來的,那麼人類死後還能有什麼?自然是跟細菌、螞蟻、蟑螂、狗狗死後一樣,留下一具具屍體,然後被焚燒或者被細菌分解,然後重新參與大自然的物質循環,最後什麼都不會留下。

至於說“靈魂”,你認為細菌、螞蟻、蟑螂、狗狗他們會有靈魂麼?它們死後,其“靈魂”還會存在麼?

但是隨著現代醫學的飛速發展,隨著基因技術的迅猛進步,隨著科學技術發展的一瀉千里,人類的壽命會日趨延長,智慧會日趨提高,人類將漸趨於無所不能,人類終將會成為自己傳說中的“神”!


紅色星河

對的,如你所見。

對的,除了如你所見,還應知道如你所願。我不知道你的願是什麼,你的話中沒有情感,或有那麼一絲求知,但這不是願。

本來信則有,不信則無。這方面,有就是有,無就是無,是不需要解釋的。不過既然寫出來了,有形之定,我就要對其負責不是嗎?更何況涉及文化知識,不負責我恐怕愧對列祖列宗的願。

列祖列宗,是有願的。誠如你所見,六道輪迴、人的靈魂,陰間陽間,轉世之變。這就是列祖列宗的願。如果你不解,那我就抽象一下:靈魂,有的,永生,氣運之載脫,自身修行之加持,善念。

每個人的念不同,但大概就是抽象裡的一些東西。其實說白了很簡單,靈魂是有的。這背後自然有深刻的意義。

我曾經說,人生就像我這篇文章,白紙一張,無字落形定。文化傳統,立道者在定基的時候,也是無字落形定。

當然我承認我寫文章很輕率,想到哪寫哪。因為我影響力小,本來寫出來也不指望有人看。立道者不同,他要考慮的多,因為他影響力大。影響力大的,關乎萬民之風氣,一國之氣運,的確不可輕率。這也是自然而然的道理。

但是這中間流轉的兩樣東西是相同的,一,生。二,親身。生即親身。本來一體。化無化簡化自然,那還沒有了哩!

我主張親身經歷,自然生知,自然聯繫,自然悟啟。正是這樣親身的道理。我希望更多人能親身體會。

似乎每篇文章都可以用到親身。這是用心所在。自悟自啟,加油啊,每一位!不然真,難以生真啊。真的感覺,真好!希望,每一位!

這是我提倡的,算是為大同社會做的一點微薄貢獻吧!

另外小普一下,佛法也很精妙,比如:如是我聞。流轉的是同樣的道理。

哦,上面的一和二寫的時候忘了,枉我還一本正經的寫下來,大家見笑了:一、生之親身,二、善益引導。

這兩點,是流轉在其中的共同。無中落定。


今朝有酒地天長

人死後,還有什麼,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

從個人角度,我試著給出一些答案,供大家參考交流。

1、生前你說過的每一句話,做過的每一件事,都還在持產生對當事人、相關人的影響。

2、擁有他人的某些記憶,在特定的條件下就會被激活,當你死後被人懷念,你就擁有對方生命的一部分。

如果,死後我們什麼都帶不走,那麼,我們儘量在生前留給他人更多的財富!

這財富,或許是你的資產、或許是你的思想、或許是你的發明創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