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和城市中小學生成績差距越來越大?這能說明什麼問題嗎?

我們生活在鄉村

針對這個問題,我想談下我的感受。

我覺得我還是有發言權的。剛畢業時那年分配,城裡 學校一個不能留,全分到下面去鍛鍊。我有幸也去下面鄉鎮中學教學。後來結婚有孩子後,去鄉鎮上班不方便照顧孩子。家裡老人也因為種種原因指望不上。就想調回城裡。下去容易回來難。辦理正式調動得市委書記或者市長簽字才可以。你說找他們簽字調動得是多不容易的事呀,最後想的折中的辦法,借調。關係在下面,上班在市區。所以城市孩子和農村孩子我都有教過。

迴歸正題。

作為老師,憑我多年對學生的觀察研究,人與人智商差別不是很大。不能抹殺有極少的學生的確智力超群,但是絕大部分孩子的智商都一樣,不論城市和農村。也就是每個人的起點不能說完全一樣,可是也相差無幾。可是後來為啥就有差別了呢,並且差別越來越大。

排除了因智力而造成的個別差異。我們談談城市學生整體素質高於農村教育的原因。

教育分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農村裡的孩子尤其是小學的孩子在家庭教育上面真的和城市裡面有差別。

眾所周知,農村裡有頭腦有文化的人都走出了農村,當然也不能說農村裡人都不如城市裡的。但是相對來說城裡的家長有知識有修養的人比農村裡多一些。重視教育的程度也高一些。大多條件相對好點,工作清閒點,有精力去協助教師搞好家庭教育。而農村裡有的有點文化的家長要出外打工賺錢,留給沒有文化的爺爺奶奶照看孩子,功課根本輔導不了。在因為溺愛孩子,只管穿衣吃飯,至於學習根本就不關心。回家就問一句有作業沒有,如果孩子欺騙說沒有,那就是沒有,就開始玩耍。


如果老師覺得孩子家庭作業不完成,讓孩子捎信說老師讓家長來一趟,和家長溝通交流下情況。保準家長不來,孩子就說家長下地幹活去了。 如果要是孩子在學校裡吃了虧,不等老師請,早早就來學校告狀,或者親自去教室裡教訓別人家的孩子。

家長就這態度,朋友們覺得孩子能好好學習嗎?每天放學後農村裡孩子就瘋跑,作業啥的一個字不寫的有的是。老師查作業,一站一大片沒寫作業的,你罰誰,總不能出去十多個學生吧。老師也就不再糾結誰沒寫作業了願意寫你就寫,不寫也不敢對學生咋樣。如果你很氣憤這個學生,動手打了孩子,說不定第二天早上你一上班,就有老太太堵著學校門口來罵你,責問你。你說誰還敢認真的管教學生呢。並且在農村裡留的作業大部分都是書上的。因為不敢收費買輔導資料。所以根據所學內容進行的練習很少。

過去在農村裡教學,班裡學習成績優秀的大多都是父母在家親自教育孩子的,而那些由爺爺奶奶隔代撫養孩子的能跟上課的就不錯了,大多隨著知識的加深學習越來越差。

而城市裡,家長們很重視學生教育同時也很尊重老師。和老師經常不斷地保持聯繫,瞭解孩子在學校的動態。每天講述的新內容除了在學校里加強練習後,還要留家庭作業。學校裡有負責打印資料的後勤老師,只要老師拿著試題去,一會就給你把題給你打印好,這樣可以針對每天所講的內容多加鞏固練習。孩子回家一般都是家長認真負責的盯著寫好作業,檢查後訂正了才可以算過關。這樣在寫家庭作業時家長就瞭解到了孩子哪裡沒學會,就會在根據沒有學會的問題加以輔導。家長忙的進了補習班由老師們看著寫作業。老師也會根據學生的疑難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



城市裡的孩子除了學課本知識外,還會報各種特長班,假期父母或者爺爺奶奶也經常帶著去圖書館或者書店去看書,增長各種見識。

這樣一學期學下來,成績自然見分曉。這樣一年年的過來,城市的小孩子慢慢就比同起跑線的農村孩子優秀了。

其實不光是學習成績城裡有優勢,其他很多方面農村孩子也都不能與城市孩子相比。拿“六一”兒童節來說,不論城市農村都要給孩子們舉行一次文藝匯演來慶祝孩子們的節日。先來看城市孩子報的五花八門的才藝展示:有跳舞的,跳舞的都分好多種民族的,現代的,倫巴恰恰,拉丁舞,老師們都覺得驚豔。有彈奏樂器的,二胡獨奏,古箏,揚琴……有寫書法的,有為兒童節作畫的…學生們踴躍報名,你不讓誰去都不高興,所以都儘可能讓他們去臺上展示才藝。兒童節那天家長們帶著盛裝打扮的孩子來捧場。把孩子們表演的節目錄下來刻成光盤。發給其他同學留作小學期間的美好記憶。

再看看農村小學裡舉辦的文藝匯演,把老師們都愁壞了,沒人報名,指派的學生也是唱音樂課上學過的幾首老歌。文藝匯演那天也就草草收場。放假回家去玩耍。



還值得一提的就是英語。在小學裡面從三年級裡開始有英語的。在農村裡英語課比城市裡一週英語課開的課時多很多。所以農村裡孩子英語考試,筆試比城裡孩子還好。但是城裡孩子有的孩子進了課外輔導班,有的機構請的外教,所以城裡孩子英語口語好過農村孩子。

不管是城裡孩子還是農村孩子都是祖國的未來,作為老師我都希望他們有個更加美好的明天。


心中百合靜靜開

我現在在城市,家裡有6年紀在讀學生,我周圍的同事基本都是家裡小學生、中學生在讀。同時,我老家在農村,老家還有很多農村親戚。這種經歷使得我可以更直觀對比農村和城市中小學學生的差距體現在哪裡?這種差距緣何而生?將可能導致什麼結果?

首先,父母和家庭的差異。農村的家庭結構:一般為4-5人,父母、2-3個孩子。父母的工作一般為家庭婦女、工廠流水線工人、小本買賣、服務員、出租車司機、保安等。父母的學歷都不高。孩子在上幼兒園之前都交給祖父母看護。從家庭來看,缺少一種有利於孩子的學習氛圍薰陶。而以城市我周圍人的家庭結構而言,基本為典型的中國中產家庭:好多父母都為本科學歷以上,父母多為雙職工,父母工作基本都是企事業職員、公務員、教師、醫生等職業,家庭基本都為三口之家,孩子上幼兒園之前的看護或者祖父母或者父母親自看護。


其次,從對孩子教育的理念而言,農村父母、或者本身學歷不高的父母而言,大多屬於“有心無力”、“無為而治”的狀態。就是說:我的絕大多數農村親戚也受“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理念濡染,也希望孩子能讀出個好成績,但在教育的管理和具體做法上,卻沒有多少章法:由於生活所迫和學歷不高,父母或無暇、無力指導學業;或教育管理手段不當,往往容易走兩個極端:或過度放縱或過度暴力,比如前一段時間的“媽媽打死9歲兒子”事件就是一個典型。父母自身的侷限再加上大環境:優勢教育資源向城市的過度傾斜和過度集中,說實話,農村的父母即便有錢,都很難給孩子找到一個好家教或輔導機構。可以說,農村孩子要出人頭地,所要克服的困境比城市孩子多太多。


最後,從對孩子教育目標以及與目標相匹配的手段和路徑而言,城市父母比農村父母要更理性、更超前、更有計劃性,比如我身邊的很多父母,在孩子2、3歲的時候已經開始了初步的啟蒙教育:書本薰陶、識字、英語啟蒙。孩子到了小學階段,遵照不同階段的孩子身心特點和教育目標,又有相應的計劃。可以說,他們的教育前瞻性超強,而且,與目標相匹配的手段和方式的採取也非常精準,他們的收入,他們所處的大城市也提供了足夠的支撐這些父母教育雄心的資源和舞臺。觀摩了我身邊太多這樣的例子,我自己都會感嘆於“知識經濟的力量”。還有一種感嘆就是不同社會階層之間的“馬太效應”。


所以,這樣兩種鮮明反差,差距自然日趨拉大。


孫衛華

學生成績好與差,取決於以下三點:

家長一點;學生一點;教師一點。三點決定一個平面,這是絕對的科學,如何達成一個完美的平面?

一、家長一點(家長素質問題)

農村孩子的家長大部分溺愛孩子更多(特別是爺爺奶奶),家長在教育上不重視投資,認為讀書沒什麼很大的作用,上大學不如學一技之長掙錢來的快。再加農村父母沒有時間及時去點撥孩子在學習上出現的薄弱環節。孩子上課不認真,老師批評幾句,孩子回到家對家長說不去上學了,因為老師罵我了,家長認為孩子委屈了,告到領導那裡,有的甚至全家出動。老師怕了,於是不敢多管教了。於是孩子成績下來了。

二、學生一點

初中孩子是一個叛逆時期,老師及時向孩子父母反應學生在校的一些不良現象,許多家長一般認為老師不喜歡他的孩子,是老師有偏見。學生有了父母的撐腰,於是鄉村許多孩子敢打老師。老師怕了,只要不出大問題,那裡敢管你的學習成績好與壞。

三、老師一點(師資力量的問題)

不是老師不知老師的難處。

備課檢查;學生作業檢查;衛生環境檢查;教學方案檢查;學生安全檢查;預備方案檢查;應急方案檢查;食品安全檢查;傳染病預防檢查;學生來回交通安全方案以及教學論文檢查等等,還有多少精力來完成教學?而城市學校由於人力配備齊全,一線教師有更多的時間去抓好教學質量。

農村也有許多優秀的青年老師,由於條件受限,心有餘力不足啊!家長不配合,學生不努力,三點不斷傾斜,農村孩子的成績如何上的去?差距豈有不拉大之理?


幼教xch

自改革開放以來,無論城市還是鄉村,教育事業的發展都出現了空前的進步。教育進步了,但城鄉教育的差距卻依然存在,甚至差距呈現加大的趨勢。隨著城區建設進程的加快,農村的義務教育發展明顯地落後於城區義務教育的發展,城鄉教育的發展水平差距也越來越大。瞭解城鄉教育差距的現狀,剖析和發展農村教育,明確縮小城鄉教育差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找到其應對政策,更好地推進農村教育的建設。

    一、城鄉教育差距的現狀 

1、城鄉學校設施配備存在明顯差距。

受教育政策導向的影響,多年來教育經費的投入明顯偏向於城市。農村教育資金的籌備能力極其有限,教育設施配備的城鄉差距日益嚴重。國家教育經費的不足是眾所周知的現實,關鍵是這些有限的教育投資大部分被投放在基礎較好的城市學校,尤其是其中的重點中小學。這些學校憑藉著優越的辦學條件,又可以吸引更多的生源和擇校贊助款,從而進一步完善學校設施,使學校更加富有條件;而辦學條件原本就薄弱的鄉村中小學,特別是偏遠地區的學校,卻得不到必要的資金投入。就拿計算機來說吧,雖然它已很普及,而在農村,學生人均佔有計算機的比率明顯低於城市學生。教師幾人才能合用一臺計算機,而城市教師大多是人手一臺。農村教師不能很好的實現資源共享,勢必會影響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另外,還有體育設施比較差,農村教育雖然也很重視體育教育,他們不只教學生讀書,還經常鼓勵學生鍛鍊身體。但因為他們根本沒有像樣的體育器材,所以就很難培養出出類拔萃的體育人才,很多體育天才被埋沒。更重要的是,農村學校沒有城市學校那樣的教學資源,不得不每天拿著書本看,而忽視了實踐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農村教育又落後於城市教育。我認為應該充實農村學校的圖書館資源、體育器材資源等等,這樣才能更好的提高農村孩子的素質,發展好農村的教育,縮小城鄉教育的差距。

  2、城鄉學校師資力量存在明顯差距。

城區學校學科教師配套,基本上是專長有專教,專業水平普遍較高,教師進修和交流的機會也多於農村學校,福利待遇更是明顯高於農村學校。而農村學校普遍存在經費短缺,進修提高的機會不多,福利待遇更是微薄。所以,城市優越的條件吸引了大批農村骨幹教師向城區集中。在教師流動上,呈現出農村學校向城區學校、薄弱學校向優秀學校流動的趨勢。而教師的流動在一定程度上又往往帶動著學生流動,“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導致教師和學生過於集中到某所學校,其結果是更加劇了城鄉學校教育間的不平衡發展。

    二、縮小城鄉教育差距勢在必行

 近幾年,隨著教育的發展,儘管國家在農村教育上做了許多有效的工作,但老百姓受傳統思想和思想道德素質偏低的影響,農村學校教育的整體水平還不高。因此,改善老百姓的思想,發展以人為本的新型農村學校教育,縮小城鄉教育差距勢在必行。

1、農村學生素質的提高需要通過提高學生家長的認識水平來實現。

農村學生學習重視的程度主要取決於家庭的重視程度。而學生素質的提高尤其是新一代學生素質的提高,更要依賴於家長對教育認識水平的提高。然而目前的現狀是,我國農村家長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農民的整體文化水平偏低,與城市人民文化水平相差甚遠,其家長的認識水平不可能在同一起點上。農村學生家長對學生學習的重視程度不單不高,有的家長甚至讓學生輟學打工賺錢,他們認為有了錢就有了一切。因此,我們必須大力加強農民認識水平的提高,切實將農村教育落到實處,只有提高了農民的思想道德素質,才能更好的推動學校的教育工作的實施。

 2、農村學生家長的傳統思想根深蒂固,需要教育來引導轉變。

當今大量的農村家長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都進城打工,很多打工的來到城市,被那裡的物質生活所吸引不再甘於生活在農村。有能力的能把家人接進城裡,而沒有能力的就在城市裡過著打拼的生活,留下的大都是老弱婦孺。農村“留守兒童”成為教育的一大難題。面對本來思想道德素質就不高的農村老年人,要改變他們世代遺留下來的傳統思維很難,讓他們重視孩子的教育就更是難上加難。為此,只有通過加強對農村學生家長的思想道德教育,才能轉變農村人固有的思想,也才能真正的培養出優秀的下一代。

    三、縮小城鄉教育差距的應急對策

  教育是發展了,但城鄉教育的差距卻在進一步加大,城鄉教育差距的問題已迫在眉睫。只有縮小城鄉教育的差距,才能推動農村學生更好的享有教育的權利,也才能使農村學生實現追求的夢想,進入像城市學生一樣理想的殿堂。因此,我們必須採取措施,來解決城鄉教育差距的難題,才能從根本上縮小城鄉教育的差距。

 1、提高教學硬件設施,縮小城鄉教學設備差距 。

  教師要想教出有知識有文化的學生,必要的硬件設施是不能少的。生活在信息迅速發展的時代,學生沒有一定的科技知識是很難在這個社會上立足的。因此,要大力提高學校的硬件設施,國家的撥款和社會的資助要合理的分配,不能盲目用於地修建教學樓,還要注意到相關的硬件設施應做到保質保量。同時,應加快農村學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設步伐,大力發展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加大教育資源的開發和整合力度,促進義務教育優質資源共享共用,全面提高農村學校和城鎮薄弱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

  2、吸引優秀人才,縮小城鄉師資的差距 。

 受農村教育條件的限制,很多優秀的大中專學生大都不願到農村學校教學,農村教師隊伍的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教師工資過低、標準不統一是制約農村教育的一個最為重要的問題。因此必須採取措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1)加大人事制度的改革。在核定教職工編制時要向農村學校傾斜,新增教師要優先滿足農村學校的需求。如英語、計算機、音樂等學科教師配備,應重點向農村學校傾斜。還有,應適當提高農村中小學中、高級教師職務崗位比例,實行有利於農村學校教師穩定的補貼政策,為農村教師解決生活問題,爭取為農村學校教師創造安心教育、服務農村的工作環境和生活條件。同時,針對農村教師實際,進一步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引導他們自覺發揚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獻身教育的優良傳統作風,爭做“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人”。

3、創建優越的農村教育教學模式和制度,縮小城鄉教育的差距 。

由於教育投入的不均衡讓農村學生輸在了起跑線上,高等教育階段的門檻更是讓農村的孩子鞭長莫及。全國高考看上去分數面前人人平等,但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存在著諸多不公。尤其自大學並軌以來,學費增長過快,更使貧困地區的農村學生上不起大學,無法接受高等教育。

首先,在小學和中學階段,可以適當調整農村孩子的課程,要偏重理科教育,然後文科輔助,爭取學生做到德、智、體全面發展。

其次,應改革現行的分名額、劃線錄取制度。努力建立起以高校為主,政府宏觀調控為輔的新型高校自主招生、獨立錄取的新體制。

最後,在高校收費方面應採取靈活多樣的收費方式。如,可根據學生家庭經濟來源狀況來確定收取學費的時間和每次收取的數額;也可按學分收取學費,讓優秀的農村學生少交錢就能上好學校。同時應適當減免那些來自城市貧困家庭和農村家庭學生的部分學費,完善助學貸款、獎學金、勤工儉學等制度。

總之,只有縮小城鄉教育差距,實現城鄉教育均衡發展,才能滿足農村廣大群眾及其子女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才有利於實現教育公平、也才能更好的實現農村學生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城鄉教育的差距,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抓住機遇,全力以赴,為實現縮小城鄉教育差距和農村教育的飛速發展而努力奮鬥!


藍色星球

我是在農村,但是我也住在城市。所以農村和城市孩子的成績的差距這個問題我能夠說的清楚。

城市的孩子聰明程度並不比農村孩子聰明程度高,城市孩子努力程度並不比農村孩子努力程度高。但是這是一個拼爹的時代,他們全體敗落。

下面選取兩個很有代表性的一個農村的和一個城市老師的對學生的看法,或許帶有偏見,或者是不全面,但是也能夠從中看出問題

,也能回答提問者的問題。

一個原來在鄉村教書的後來考進去到城關的一所窗口小學,這裡不好點是哪一所學校。他說:我去上課,發現很多學生都沒有聽懂,有些人上課還不聽,奇怪的是回家的作業都會做,第二天回來考他們昨天學習的內容,他們都懂了。他感嘆不是我教會他們,這是家長在教會他們。


一個在農村執教了二十多年的老教師這樣說,真的很羨慕城區的學校老師啊,他們很多家庭作業的可以讓父母批改,發一條學生哪塊知識不紮實這樣發個短信,家長就會立馬把學生教會了,我們的學生家長呢,別說教孩子,連孩子作業完成了沒完成的,孩子在哪個班就讀都不知道,教她一年,居然不知道我是他孩子的英語老師

我在這裡不是為城區家長和農村家長貼標籤,我相信這兩位老師描述能反映一些問題,窺一斑而知全面。

這個不是全面的現象但是這一種現象肯定客觀存在。

我們農村孩子真的輸在起跑線了,當城區的孩子讀興趣班很辛苦的時候,很多農村的孩子卻拿閒暇時間拿著手機玩遊戲,現在手機便宜能買得起。家庭教育跟城區相比差距真的是越來越大

所以我一直提倡學校教育,不應該過份加重學生學習中家庭教育中這一環節學習的份量,那樣做的確是有利於促進家庭教育環境好的孩子發展,但是長久以往城區與農村孩子的差距會越來越大,最後斷裂,就失去教育是的公平意義。在農村,普遍的家庭教育不理想是客觀存在的。


知常容

眼睜睜地看著這個現實不得不回答一下。

是啊!雖然近幾年,隨著農村學校均衡化發展。農村學校辦學條件發生了巨大變化。目前農村班額普遍較少,每班才二三十名學生,由同樣科班畢業的教師任教。但現實是農村教育正在急驟和城區教育拉開差距。而且距離越來越大,為什麼會這樣呢?


一、農村優質生源急劇減少。

第一,隨著城鎮化發展,部分往返於城鄉的打工族,為了方便,想方設法在城區租住房子或購買房屋,造成農村生源減少。另外,娶妻難,逼著農村的男孩在城區必須擁有一套房屋。能在城區買起房子的農民條件應該不差,對孩子教育的投入也相應的比較大,在農村時他們的子女學習成績普遍較好。

第二,城區學校無形中的掐尖招生對農村學校是一個巨大的衝擊。中下等的學生普遍留在了農村,大大的打擊了農村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差學生在一起班級會更亂。農村教學成績越差,就越有更多的農村家長想方設法把孩子轉入城區。這就出現了農村教育的惡性循環。


二、城市家長對教育的重視程度遠遠超過農村。

家庭經濟基礎決定對教育的投入。在學生教育投入上城區家長要超過農村幾倍甚至幾十倍的支出。學特長、聘家教已成了城市孩子生活的一部分。有人算過一筆賬,在城市裡從孩子出生到孩子參加工作,培養一個孩子成才大約需要100萬,這不包括娶妻生子買房屋。農村朋友怎麼能承受得起!

我是一名生活在城區,工作在農村的教師。兩邊的學生我都接觸過。城市孩子由於讀書多,加之各種特長班的培養。綜合素質不是農村學生所能比的。差距不是一點兩點的問題。用內部人員的話說,你在農村講課和在城市講課需準備兩套不同的教案,因為城區學生的素質很全面,他們回答問題有膽量,而且知識面很廣,所以教案設計相對深一些。當然,這並不是說農村沒有靈芝草。但農村少之又少,有時僅有的幾個好苗子也轉到了城裡。

三、農村優秀教師的流失。

由於農村教師的待遇以及交通問題。造成了農村部分優秀的教師流向的城市,雖然累,但他們願意。這會使農村教育雪上加霜。

總之,農村教育和城市教育差距越來越大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農村學校將逐步喪失競爭能力。僅剩下服務功能。要改變這一現狀,國家必須加大對農村教師的投入,學校教育的關鍵還是教師,不要讓教師喪失信心,農村的優勢是班額小,如果能抓住這一優勢激起農村教師的幹勁。教育現狀的扭轉也不是沒有可能。


大山校長

我個人覺得農村和城市中小學生成績差距越來越大的主要原因是:一、教學質量,二、學習環境,三、學生的家長。

一、教學質量。農村的教學質量相對於城市相差很大。農村的教學設施差,有些學生還爬上涉水地去上學。農村的優秀的老師少,學校管理經驗不足,教學方法跟不上等等。

二、學習環境。近朱者赤,大家同在一個較低的成績檔次下,他不及格我還及格了。競爭心不強。而且很多農村孩子,回家就是玩,做家務,看電視,一個效仿一個,一個影響一個。在農村的學習環璄就很差。

三、學生家長。開家長會的時候,老師說:{我們一個老師管幾十個學生已經很不容易,而且僅僅只能是在課堂上。希望家長也要配合}。然而農村學生的家長大多數大字不識兩個,對孩子的作業不能指導。而且大多數家長都外出打工,留守兒童就相對[自由],爺爺奶奶的話他們不聽,回家就是玩,所以成績就差。

還有城市孩子兩歲多就開始讀條件好的託兒所幼兒園。而農村孩子,六、七歲才開始讀書。所以農村的孩子學習成績越來越跟不上城市孩子。(由於我很忙,只隨便說一下自己的觀點,至於其它問題不便評論)


手機用戶真話裡說

網友一:

因為環境不同,孩子的見識眼界不同,接觸的資源也比較多。最怕的就是有錢人家的孩子比窮人家的孩子還努力,這是拉大貧富差距的一方面。

城裡的孩子也許有一些吊兒郎當坐吃山空的,可是也有一部分受到家庭的薰陶,他們心裡都會不自覺的立下目標,以後自己至少不能比父母差,至少靠自己能維持現在的狀態和條件。於是越來越多的富人家的孩子品學兼優,通過父母提供的條件越爬越高。

網友二:

這個問題其實就是之前網上討論的“寒門再難出貴子”的問題。從家庭方面看,城裡的孩子專心學習,不用再做其他事情,最多做一點家務活;而農村的孩子就不一樣了,他們放學回家,有的父母在外打工家裡只有爺爺奶奶,他們肯定要幹很多的家務活,餵豬、放羊等等,而這些事情在城裡孩子那裡一輩子都可能見不到的。

網友三:

環境決定一切吧,這個確實是。城裡人基本上都受到過好的教育,父母親文化素養比較高,農村就正好相反,幾個父母親有多少高的文化教育,就算是下一輩人能考上大學的都沒幾個。就拿我自己來說吧,78年的初中都沒上完,現在我女兒上小學六年級,怎麼能幫她輔導功課,只能平時抽空看看在網上買的一些課本詳解來看看,要不然你看都看不懂。

網友四:

因為城裡的教育水平、教學設備、師資力量、家庭教育和學習環境比郊區、縣裡、鄉鎮和農村強許多,城裡家長的文化程度基本上比農村家長高,在教育孩子這方面就比農村家長強,優秀教師大部分都走了城裡的學校,教育部門把先進的教學設備都給了城裡的學校,學習環境也比農村好多了。

在以前農村也出了不少大學生,城市家庭出來的也很多考不上大學的,但是學習成績好壞就怕看你自己學不學了,和你是不是城裡孩子村裡孩子都沒有關係。

網友五:

農村,父母打工種田,養雞豬牛,父母文化低,小孩玩泥巴掏鳥窩,農村只能算認字,談不上教育,在學校以外接觸不到生活的節奏,意識差,世界觀裡的世界小,稀裡糊塗過日子,農村的孩子天真快樂,長大後沒有任何競爭力,因為沒有價值,沒本事,沒關係,請別再以農民工說事。

網友六:

農村孩子和城市的真的差距挺大的,不僅是基因方面最主要是意識方面差距非常大。拿我家來說吧,在很多農村孩子一天到晚玩泥巴,穿著開襠褲到處跑的時候我孩子五歲不到現在就單詞量已經超過兩千。每天背誦很多國外兒童英語原著。

還加上每天要背中國國學,現在老子,孟子,論語,大學等全部能背誦出來了。還有彈鋼琴拉大提琴,還有珠心算。基礎根本不同。這種也是沒辦法的,很多農村的經濟也好意識也好都達不到。(內容摘自網絡)

【關注惠益農,蓄力健康,共築美好生活!】


惠益農

看到這個問題,難免讓人想起曾經流行的一句網絡熱詞“寒門再難出貴子”。我雖為鄉下人,但我們卻不得不承認事實。

城市的孩子為什麼學習成績好?首先大環境好於農村若干倍。教學質量,教學設備,教學資源都不是農村可以比擬的。

在農村學校有幾個特級教師和高級教師?相反,在落後的農村聘情的民辦教師還是主力軍。教學能力稍好的教師就會被鎮中心校或縣級學校挖走。

在農村的小學校,孩子們有一套自己的桌登及黑板就算可以了,課程方面想都莫想有什麼英語和奧數之類這些農村老師都不懂的東西。更莫說什麼夏令冬令這些體驗教育及實驗課程。還有什麼補習班,輔導班,興趣班等等需要額外投資的教學資源,即使鎮上,縣上有這些班,農村人送得起嗎?送得去嗎?偏僻落後的地方上個小學都要走十多里的山路。更何況去鎮或縣豈不是痴人說夢。



農村人輩輩都知道,讀書是改變命運的唯一途徑。很多農村人打工辛苦一輩子,想盡辦法都要到城裡去買房子,就是為了一個城市戶口,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能在城裡讀書。


梁宏達曾說:現在孩子的投資是最大的投資,也是最難的投資。農村人根本就沒有這個能力。這就是為什麼城裡孩子優於農村孩子的主要原因。也就是“寒門再難出貴子”成為網紅的主要因素。


鄉村老農民

我是一個農村教師,我認為寒門難出貴子的原因有1:不懂學習的意義。學生不知道為什麼學習,不努力不進取,家長忙著賺錢養家餬口,沒有時間和精力和孩子交流,讓他們懂的學習的意義。2:越落後的地方,師資力量越差,儘管老師很努力,但能力有限,教會了知識,教不會眼界。3:越落後的地方,越封閉,不自由,不開放,一群不懂教育的人直接管著教育,不放手讓老師自己去做,指手畫腳,教育的成果也是四不像。4:城裡的學生家庭條件好,家長願意付出,補習班什麼的只要上就能去,但農村不行,條件各方面的原因,讓孩子只能靠自己,關鍵有時候孩子太小,不懂事,等懂事了就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