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的忍讓算善良嗎?

鄭恩君

一味的忍讓,沒有任何的原則和索求,那就是懦弱。善良是在保有自己尊嚴和底線下,在能幫助別人時幫一下,而不是要事事容忍別人,委屈自己。

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因為害怕被人孤立而遷就他人,照別人的意願過自己的人生。當與別人有衝突時,儘管自己心裡很不愉快,也不想順從別人的意願,但為了所謂的和氣,我們還是選擇忍讓退,寬恕他人。這樣一來就委屈了自己,成全別人。

一味的忍讓很容易讓人覺得你這個人很懦弱,而一個懦弱的人很容易讓人瞧不起,進而導致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很容易被人輕視、欺辱。當然一個人的性格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天生溫和善良沒有錯,但要注意從維護自己的形象和利益出發,心裡要清楚,對什麼人可以忍讓,什麼人不能忍讓。想靠忍讓去換得別人的好感,大部分情況下都是適得其反。

一味忍讓還容易讓人沒了主見,是非不分,容易壓抑自己的情緒,放縱別人。沒有誰能輕鬆無限制的一而再再而三的忍讓別人。一個人忍讓別人的次數越多,心裡就越是痛苦。長期以往,有不利於身心健康。一般來說,別人是不會把一再忍讓當做適可而止的信號,相反更容易得寸進尺。

終上所述,一味的忍讓他不是善良,那是作踐自己放縱別人。從價值觀來說,對雙方都有不利的影響,因為這樣只會助長得勢的人更加狂妄,讓真正的善良變得委屈求全。


云云聊科技

一味的忍讓不能算善良,只能是懦弱和迂腐。忍讓是有原則和限度的,超過這個限度,叫忍無可忍,那就不必再忍。



有時為了顧全大局,適當的退步和忍讓是必需的,是一種智者所為。忍是為了更好的反擊,就象把拳頭縮回來,是為了有力的把它打出去。



忍讓有時是給對方個臺階下,讓他知難而退,是給對方一個警示:這次就算了,下次可就沒這麼好收場了。



知趣的人順風下坡,全身而退;不知深淺的人,得寸進尺,蹬鼻子上臉,換句話說就是給臉不要臉,把別人的善良和寬容,當成軟弱無能,便會變本加厲地欺負你。



給自己設個底線,底線以內,可以忍讓,觸及底線,該出手時就出手,絕不手軟,有些人,你不給他點顏色,他就認世上黑白兩色。




大度和寬容都是好品性,但分對誰來,有的人一時糊塗,做出了危害他人的事,你用寬容的心對他,他能自責自悔,立即修正;有的人出爾反爾,不知天高地厚,就要教他如何做人。


曲阜星


王麗霞,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會員,北京懋德工作服務中心項目及行政管理組組長。

什麼是善良?善良是不懷惡意、心地好。 一味地忍讓,只是一種表面形式,實質雖然可以通過形式體現,但形式卻不一定反映出實質。

所以說形式是什麼並不重要。 如果一邊一味地忍讓,另一邊卻腹黑地咒罵,這就不是善良;如果一邊一味地忍讓,另一邊卻在背後嚼舌,這就不是善良;如果一邊一味地忍讓,另一邊卻不動聲色地搞小動作,這就不是善良;如果一邊一味地忍讓,另一邊卻把自己搞得像個受害者,這就不是善良。

如果感到不舒服,及時地對方說“不可以”,並且不怪責對方,這就是善良;如果看到有弱者受到侵害,挺身而出,雖然可能會用到暴力手段,但這也是善良;如果見到是非之人搬弄口舌,而遠離他們、不附和他們、或制止他們,但不責怪他們,這也是善良。

善,從不隨意評論“惡”,從不隨意觸發“惡”,包括自己的心念與意念,只是做讓自己內心感到和平與舒服的事情。當自己為所做的事感到和平與舒服的時候,那就是別人也會感到和平與舒服的一個契合點。當然,這並不意味著,你會失去自己的原則與界限,去遷就他人虛假的慾望。

頗有意思的是,看到別人的“善”時,往往容易觸動我們內心的“惡”,我們會置疑:他們是真的“善”嗎?他們是在偽裝嗎?他們是有什麼目的嗎?……所以,真心地隨喜讚歎會成為一件很難的事情。 見證到我們內心的“惡”之時,其實正是我們轉變心念、走向“善”之時,隨喜讚歎、承認別人的善,是非常有效的方式。

為了更好的服務頭條讀者,婦專委組織專人成立了,頭條讀者微信交流群,歡迎您的加入,詳詢請發私信。

心理衛生協會婦專委

善良是對人的道德要求,善良的人大多樂於助人,能犧牲自己的利益,保障他人的利益。善良的人是不願意傷害他人的人。現在的電視劇把善良=傻白甜,給人造成了許多誤解。善良就是沒原則嗎?善良就是聖母嗎?善良就是一味忍讓嗎?

並非如此。

我們先看看善良的解釋:心地純潔,純真溫厚,沒有惡意,和善,心地好。指和善而不懷惡意的人。在心理學上善良的人,具有非常明顯的利他性,利他心理是在某些場合下,會產生幫助他人,維護他人利益的心理。利他心理的外在表現就是題主所說的善良。

善良的人,帶著利他心理,做出許多利他行為,幫助他人,以他人利益為主,因為不符合許多人“人就是自私”的設定,所以會產生一種善良的人就是在忍受他人,在委屈自己滿足他人。善良的人,不會因為自己的付出了代價,或者損失了自己的利益就產生心理不平衡,相反的,和幫助他人這件事相比較,其他事對於善良的人來說都不重要。他們享受幫助他人帶來的愉悅,也樂於犧牲自己的利益,在評估上,幫助他人對與善良的人來說是更有價值的事情。

忍讓則不同,忍讓是指自己遭受著不公平的待遇,並且自己的內心十分反抗這種不公,忍讓的心理狀態並不愉悅,也不會有滿足感。忍讓的結果不是爆發就自我否定。

綜上,一味忍讓並非善良。




開火車的老溼機

我最近看到一句話,一直在思考

“為什麼不想再選擇善良?”

“因為沒有人還能認得出善良,所有人都覺得那是退讓”

我看到這句話的時候,心裡就像是有一口氣憋住了一樣

我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善良和退讓和軟弱畫上了等號,我必須要說,善良是優點,善良≠軟弱≠退讓。可是,為什麼總有人覺得那是退讓,那不是啊。

看到你這個問題,一味的忍讓算善良嗎,善良 出自《禮記·學記》:“發慮憲,求善良,足以謏聞,不足以動眾。” 孔穎達 疏:“良亦善也。又能招求善良之士。”現在解釋是心地純潔,純真溫厚,沒有惡意,和善,心底好。指和善而不懷惡意的人。

(看這張圖,善良沒寫在臉上,邪惡也沒寫在臉上,但是你的影子你的內在暴露了你)

現在有一句話說,“沒有底線,你的善良一文不值”,我剛看到這句話的時候,覺得這個“一文不值”用的過分了,但是現在不這麼覺得了,

善良應該是清醒的,是理智的,是有思考的,是有重量的,是應該被感激的,被稱讚的,不加思索的善良,沒有底線的善良,是變了味的善良,這樣的善良雖然本意是好的,但是無論是善良的人還是被善良對待的人,已經感覺不到善良了,反而對善良的人造成困擾,被善良對待的人變成了一個喂不飽的野獸,不搜刮完你的所有不罷休。舉個例子,孫儷資助貧困生事件,還記得嗎?你無法確定對方的人性,你的善良可能會被踐踏。

善良是相對的,雖然不要求對方對你的善良感激涕零,但是也不能被踐踏。



金城通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最近的一個新聞,一個湘潭的媽媽,帶著自己兩歲的孩子從樓上跳下來的新聞。她的丈夫出軌家暴,劣行累累,但這個妻子卻一再的容忍。她的父母對她的教育是——寬容、大氣,只有這樣才能挽回婚姻。於是,每每回家訴苦,父母都是這樣教導她,於是,這樣忍受了三年,直至今年的一月份,丈夫的行為愈演愈烈,對她又打又罵。至此之後,她忍無可忍,抱著孩子從樓上跳了下去。這真的是一則令人心痛的新聞,同時也喚起了我們的反思:如果忍讓是善良,如果忍讓能保全婚姻帶來幸福,那為什麼一忍再忍之後,卻發現生活越來越糟,下一次的行徑也越來越惡劣呢?事情的真相是:無止境的忍耐,並不會讓生活變得美好。接受了丈夫的指責和暴力,也等同於逐步放棄了自我價值。既然自己都對自己失去了尊重,又怎麼奢望別人的尊重呢?

在一段健康的關係中,雙方都應該有自己的邊界,有自己的底線。在此基礎上,與對方互動交往。當對方越過你的底線,你需要明確的告訴他,這樣做是不可以的,這是為自己負責,也是為關係負責。如果你的底線一而再,再而三的退讓,也就不要怪別人會侵犯。這時的忍讓,就成了別人侵犯的最好的邀請。你可以想象,一個國家沒有明確嚴厲的法律,一再放任罪犯的情形嗎?你會覺得這是一個善良的國家,還是一個懦弱的、保護不了自己人民的國家呢?希望對你能有所啟發。
答者:暖心理諮詢師劉瑾

暖心理

一味的忍讓不算善良,是一種軟弱可欺的表現,也是缺心眼的表現。

善良是一種美德,而不是軟弱,但是必須帶點鋒芒,也是為人處世的度的底線,假如連自己的度都不能守,做人就徹底的失敗,人生有度,過則為災。

現在現實社會中,有很多人賤踏別人的善心善愛,如果帶點鋒芒所向,他們敢嗎?千萬不要餵飽了不知感恩的人,人心難測,也不要一味地付出給慾壑難填之輩,因為他們只知道一味索取,而善卻成了惡,很簡單,你的善給是無私的,但他們卻養成了好逸惡勞的惡習,又會加註到別人的身上,滋潤了淚氣的土壤和社會陽暗面的誕生;所以一味地忍讓,不但會加大自身地痛苦,還會加重家庭的不幸與社會正能量相悖論;該拒絕時一定要拒絕,該反抗時一定要反抗。

像叢飛他是善良人,但對得起他的父母兄弟姐妹妻兒女嗎。

所以善一定要孝順父母,對得起自己的身體和妻兒女及親人,人身難修。千萬不能為善而一味地忍讓。


3422531162

我們的文化自古講仁者愛人,因為仁才勇。如果一個人面對欺負,一味的忍讓退步,那麼就是連自己都不愛,也就是不仁。這樣就不可能勇。可以想象的是連一個自己都保護不好的人,見到別人受欺負,更不可能見義勇為了。

所以,一個人經常被欺負一味的忍讓不是善良,是懦弱無能。

要飯的猩猩很好糊弄人,遇到弱的人就告訴他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遇見強的就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遇見有錢的當官的就是開光保佑他們升官,發財他們。所以說要飯的是最無恥之人。



舉赤誠,絕鄙俗。華夏盛世,有你,有他,有每一箇中國人。喜歡的關注我,一起學習進步。


崇儒

對於這個問題,這麼多年的經驗和所受的心理創傷可以很肯定的回答你:不是!

忍和讓是傳統美德,但是這也要講究一個度,適當的忍讓會讓別人覺得努識大體,不與別人斤斤計較,但是如果事事都忍著讓著別人,別人就會覺得你沒脾氣,好欺負,漸漸地他們會把你的忍讓當做是理所應當,認為努不忍讓就不應該,進而,他們會把所有的他們不願意做的髒活累活都讓你一個人幹但是卻不對你報任何感恩之心。就像是《芳華》裡的劉峰,不辭辛苦地為別人做了那麼多事,時時刻刻為別人著想但是當他僅僅只是為了追求自己心中所愛的時候,被別人看成是骯髒的人,之前他幫助過的沒幫助過的人全都對他反目,是不是很可悲。

有句話說得好“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當別人無止境地要求你做本不應該必須你做的事情的時候,你要讓他知道你的底線在哪兒,要讓他知道,我們不是沒有脾氣,不是溫順的小綿羊任人宰割。

另一方面,當你忍讓別人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有沒有顧及過自己的感受,我們為什麼在得不到別人回饋的情況下還要一味地討好別人,這樣做沒有發現自己的心在隱隱作痛嗎?此生不長,我們都應該為自己而活,而不是在道德的高度強迫自己為某個人而活。

當然這不是說要做一個自私的人,在生活中一些無關緊要的小事中忍讓別人,吃一點虧,可以增進你和其它人之間的親密度,但是在一些事關重大的原則性的問題上絕對不能忍讓,要有自己的主見,要遵從自己的內心和本心。


緩解人僧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要先明白什麼是善良。善良意思是心地純潔,純真溫厚,沒有惡意,和善,心地好。亦指和善而不懷惡意的人。出自於《禮記.學記》。

那麼生活中哪些行為和舉動能稱為善良呢?切身感受過人情冷暖,世態炎涼,人性醜惡和黑暗,還能保持拳拳初心,叫善良。為他人的幸福而祈禱,為他人的不幸而悲憫這是生而為人的重要特質,這是善良。



而一味
忍讓不能叫善良,只能叫懦弱。因為善良是有底線的,對於謀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經濟人(很大程度上即為我們所有人而言,善良體現在兩面:利人——善良必有正的外部性,不損己——這才能排除偽善。而利人不損己的善良才能靜水流深,反之靜水流深的善良才能利人不損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