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燦爛的日子》裡寧靜“壯”得不符合國人審美,為什麼還是覺得很好看?

鄧贏

誰說不符合國人的審美標準?那個時候並不像現在一樣唯身材論,看的主要還是長相,即使講究身材,就絕不能瘦到沒肉。當時的寧靜還是很符合大眾審美標準的。

這部片子是姜文導演的處女作,當時只有20多歲的寧靜正是青春無敵的時候,扮演了大院女孩米蘭,與夏雨等演員一起展現了那一代人成長的迷惘。

影片於上世紀90年代拍攝,講的是70年代的事,這兩個年代都不是以瘦為美的年代。寧靜在片中的外形現在看起來似乎有些壯碩,但在當時絕對是迎合潮流的,寬腦門罩著劉海,大眼睛雙眼皮,笑容燦爛有酒窩,渾身洋溢著青春氣息。對於片中與寧靜玩在一起的半大小子們,她身上最有誘惑力的是豐滿健美的身材,看起來既陽光又性感。影片上映後,寧靜飾演的米蘭成為許多青春少年心中的“夢中情人”。

即使放到審美標準與當年有著不小差異的現在,寧靜片中的樣子也不賴,畢竟青春、性感、開朗都是恆久不變的美的特質。更重要的是,寧靜的演繹也帶活了人物性格,觀眾接受了米蘭的內在也就接受了她的外在。

《陽光燦爛的日子》之後,寧靜又憑藉電影《紅河谷》拿下百花獎最佳女主角。更重要的是,寧靜在拍攝《紅河谷》時與美國演員保羅·克塞相戀結婚,並於1998年生下兒子雷納。不過兩人還是因為文化差異離婚。

如今的雷納已經20歲了,寧靜日前發了一張兒子的照片,雷納已從之前胖嘟嘟的小男孩變成有型的小夥子,一度被人誤會成寧靜的“小男友”。寧靜自稱和兒子的關係像朋友一樣,是自己一生中最好的作品。

(文/LZ)


捕魚小分隊

因為寧靜在這部電影裡,代表的是“慾望”,少年心中噴薄而出的慾望。


當然,國人審美也並不存在一個統一的標準。胖和瘦都有各自的美感,瘦的比如當時演林黛玉的林曉旭,這種病美人的嬌態是傳統審美的一種偏好;近幾年流行日漫裡的美少女,尤其是細長的大腿,比如現在很多女明星發通稿,都是吹自己美少女般的美腿,這種瘦美,代表的是一種與“慾望”無關的清純感,一種尚沒有與男性的性慾聯繫在一起的少女之美。


但寧靜這個角色賦予她的,是與“性”有關的一種本能,是引發荷爾蒙與動物領域意識的“慾望”,是每個少年在未擁有足夠能力時產生過的“幻想”,類似於港片中的“大哥的女人”。這種美,必然不可能像林黛玉,像靈動美少女,而應該是既輕薄又隆重的。


寧靜的身材,似乎看上去是壯的,但這種壯,並不是現在健身流行後的健壯之美,而是豐腴勻稱的和諧之感,手臂大腿似乎像飽滿的藕節,長在一具有張力的身體上。

寧靜的身體是豐滿的,而夏雨的身體是瘦削的,這就形成了一種對比。在中國的傳統語境裡,男人是強壯的,而女人應該是嬌弱的。


但當一個男孩子還沒有成長為男人,尚處在一個男孩或者說少年的形態時,他並沒有長出一副強壯的身體,也沒有強壯的靈魂,在他父輩執掌權力的年代,他是虛弱的。


寧靜的角色,其實是一個少年的夢中情人般的角色。他愛慕她,但他無法和她表白,因為在力量上,沒有權力的少年,無法保護這樣的女生。他愛慕的可能也不僅僅是她,而是她身邊所代表的一種權力——如果有一天他能夠和這樣的女孩子在一起,那麼他一定擁有了權力。


所謂美感,來自的,便是這種權力的預兆。


羋十四

中國人的審美標準並非是以瘦為美的,至少在大多數國人眼中的美女都是比較豐滿的那種,有胸有腰有臀,即為美!其實這種說法在全世界也是非常流行的,你要是非的說骨幹才是國人的審美標準,我也不反對,但請看看中國古代、近代、現代的美女畫作,有幾個是羸弱不堪的呢?就連楊冪、娜扎雖然瘦小,但是胸圍也非常的大的。

在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中,寧靜和陶虹都很美,但是就身材來說,寧靜明顯要好很多,而夏雨的暗戀是男性荷爾蒙的始然,無論是對女性的欣賞和幻想都聚焦在寧靜身上,一個大眼睛活波開朗的大胸女人,僅此而已。那個時代畢竟應該是家庭都挺一般的時代,剛剛吃飽,所以瘦的人很多,胖的人很少,胸大的美女就更少了。


愛攝影的瑾鵬

寧靜拍《陽光燦爛的日子》的時候才21歲,可是不知道為什麼,總是讓人覺得她有點老成,尤其是她跟夏雨站在一起對比的時候,能明顯感覺到她的成熟氣息——儘管寧靜只比夏雨大4歲,然而視覺上會覺得這個差距更大一些才對。

這不是寧靜第一次演電影,但是卻是她第一個讓人觀眾記住的電影角色。她演的米蘭,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比較“肉感”,絕不是現在主流審美中那種推崇的骨感美女。她不僅骨架比較大,而且肉也比較多,整個人不僅比夏雨大了一圈,連小陶虹都比不上她。

片中馬小軍躲在米蘭的床底下,偷看她在家裡換衣服,而從低角度的鏡頭中可以看到寧靜那粗壯的小腿。所以,說寧靜長得“壯”並不是誇張。

但是不可否認,雖然有點胖,但是她還是美女一枚。特別是她留著兩個大辮子,笑靨如花,頗為勾人。第二年寧靜還主演了一部電影叫《大辮子的誘惑》,估計也應該是為她量身定做的。

為什麼導演姜文會啟用寧靜演這個角色呢?據老梁在《梁知》節目中說,姜文的電影選角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全都是用那種成熟的女人,也就是散發著成熟穩定的魅力的女人。這跟他小時候的經歷有關,姜文上學時比一般同學小几歲,所以他喜歡的都是那種大姐姐型的女生,這深刻影響了他對女性的審美認知。

比如80年代他就多次跟劉曉慶合作,劉曉慶比姜文大八歲,她就具有典型的成熟女人的特質,那段時間也盛傳姜文和劉曉慶的緋聞。而那部《陽光燦爛的日子》,也是劉曉慶慷慨解囊,幫姜文解決了投資的問題。

除了《陽光燦爛的日子》裡的寧靜之外,姜文導演的《太陽照常升起》中的陳沖、《一步之遙》中的舒淇,全都是熟女型的演員,姜文就把這種對“姐姐”型演員的偏愛貫穿他的導演生涯始終。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在他那部有自傳性質的導演處女作裡,會讓一個身形不苗條、談吐很“社會”的女人來演夢中情人了。

(鯨魚君)


鯨魚電影

《陽光燦爛的日子》裡的寧靜“壯”得不符合國人的審美標準?我覺得這個說法是不對的,至少是不全面的。我倒覺她的形象是相當符合當時很大一部分人審美標準的,她的豐腴之美與現代的“骨感美”各有各的韻味!

一、體“圓”之美。

《陽光燦爛的日子》拍攝於90年代初期,描述的是70年代軍屬大院的一群男“猴子”與女神的故事。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人們普遍身體瘦弱,而作為當時一班還處於青春發育期的學生哥們,當遇見一個身材豐滿的、面容姣好的大姐姐寧靜時,無異於在沙漠中發現一處綠洲,不由得眼前一亮。寧靜在當時拍攝電影時,才20出頭,她有“一大三圓”之美:大大的眼睛、圓圓的臉蛋、圓圓的胸脯、圓圓的臀部。在夏雨認識的女同學當中,多半都是瘦小乾癟的小姑娘,寧靜這一體態當時就很突出,非常符合青春期的小男生的心中女神形象。這就好象,在文藝復興時代,歐洲人就崇仰“豐滿之美”一樣。





二、神“滿”之美。

人光有身材之美,如無精神之美,是遠遠不能滿足個人心裡慾望的。寧靜當時年約二十一,夏雨他們也才16、17的年紀,相差不多。寧靜處於一群男猴子中間,象一位姐姐,年輕“圓”美,性格活潑,又不失成熟穩重,但又絕無母輩身上的嚴厲神態,非常符合那年代的毛孩子精神上的追求。特別是寧靜飾演的姐姐,那嬌嗔教訓夏雨的情景,絕對是女神範兒!


三、最後,得說說國人的第一印象之美。

中國人有個比較奇怪的第一印象心裡,即是自己第一次見到的女生,如果當初留下的印象是很美的,以後無論歲月變遷、容貌變化,在他心目中永遠會把她最美好的形象留在腦海裡,也只會留下那永恆之美!永遠永遠……




勞資磚家

《陽光燦爛的日子》是姜文的經典劇作,捧紅了年少的夏雨,也讓初露頭角的寧靜耀眼了一把。影片以文革時的北京為背景,講述一群生活在部隊大院裡匿的孩子,在耀眼的陽光與遍地的紅旗中間,渡過自己的青春。意識流的故事裡,有愛情和性的衝動,有幼稚和失敗的革命精神,也有成長的故事。

讓我們迴歸問題,說寧靜當時很“壯”,我覺得用“健美”來形容更貼切。其實,回頭看發現寧靜的臉是正好的,但是身上還是有點肉肉感。



自然的,寧靜飾演的角色是一個發育剛剛成熟的女孩,該凸該翹的點她都具備了,這樣的身體加上她陽光姣美的臉龐,對於正年少懵懂的夏雨來說是有極大吸引力滴!

影片還特別安排了洗頭、游泳等體現身體美感的鏡頭,要讓觀眾感覺到那個特殊時期年輕人對性的渴望,和精神世界的成長。挑逗性的言語加上富有青春氣息的身體,才讓夏雨飾演的角色會在某個大熱天中午衝進寧靜的房間……

姜文選擇寧靜,正是看中了她的這種健美感,加上她陽光燦爛的笑容,和她略帶青澀又出眾的鏡頭感,很好的契合了角色,順利的讓故事推進。

初看《陽光燦爛的日子》懵懂無知,再看時發人深思,不同人生階段都值得看看的好電影。


撩聊了瞭

《陽光燦爛的日子》脫胎於王朔小說《動物兇猛》。小說裡展現的是一段姐弟戀,女主角米蘭需要顯得成熟一些,因此姜文找來的寧靜儘管年歲不大,但鏡頭上顯得有些成熟,甚至有些性感,很多鏡頭也表現出了這一點。對於馬小軍那樣一個毛頭小子來說,這樣的女人極具魅力。

要說寧靜扮演的米蘭的樣子是否符合觀眾的審美,其實是個偽話題,米蘭是電影中的角色,她生活在六七十年代,那時人們的審美和當今的人們是不一樣的。寧靜的樣子,符合當年人們關於美的標準。

在家裡聽母親說過,她們年輕的時候女的瘦可不怎麼好看,稍微胖一些更符合人們對美的想象。她說的年代,差不多就是米蘭年輕的年代。

姜文想要喚起或者說還原的是心目中自己年輕的年代,而且要有意說得跟現在不一樣。在畫面上他年輕的時候畫面是彩色的,到如今坐在豪華加長轎車上則變成了黑白。這是目前版本的結尾。

《陽光燦爛的日子》還曾經設想並拍攝出來另一版結尾——

成年馬小軍變身大款為母校捐款,捐款儀式結束一個米蘭模樣的學生從他身邊經過。馬小軍攔住她問了名字,這個並不叫米蘭的女孩兒作答之後跑開。


鄭捕頭

你覺得國民審美是怎麼樣的?並不是所有人都喜歡很瘦的人,至少我知道很多男的喜歡微胖型的女的。


為什麼陽光燦爛的日子裡面她很受歡迎,我覺得很受歡迎有幾點如下:

第一:首先人家臉本來就長得好看,眉清目秀的,還有年輕女孩的那種微胖豐滿,要什麼有什麼,你說她還缺啥?

第二:導演厲害啊,姜文講故事很厲害,當一個故事你看了有同感有代入感,即使這個女的長相一般,你也會覺得很有魅力,



第三:這部電影比較早,那時候還沒有現在這麼開放,寧靜的角色代表了青春期躁動、開放、活潑、男孩子就喜歡這種角色。不但喜歡漂亮的還喜歡主動的,符合屌絲意淫。😄

第四:那個年代這種暴露戲份比較能吸引大家觀看。

第五:豐滿型的女人才是大家的所愛,比如泰坦尼克號的露絲,也是你說的壯,但是不影響廣大群眾的喜歡。


力大的成都生活



21歲的寧靜才是真的美。

拍攝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時,寧靜剛剛21歲。不過那個時候的她不但不曉得稚嫩,反而是介於成熟與稚嫩之間,真的是美的讓人感到驚豔。


不過我們看到,那個時候的寧靜與小她四歲的下雨在一起,不但不顯得嬌小,反而顯得壯碩。可即使這樣,觀眾依然覺得當時的寧靜很美。這又是為什麼呢?


一方面寧靜的顏值真的高。寧靜的大眼睛很漂亮,不論多少的女星站在一起,都會注意到她的眼睛。好像是夜空中最亮的星,就是那麼引人矚目。她的五官非常精緻,嗓音又很特別,在現在依然是美女。


另一方面是性感的角色。那個年代還是很封建的年代,電影中很少會有女星敢穿著泳裝出現的。可是大膽的寧靜當然不會在乎,恰恰是這樣驚豔、性感的裝束,讓寧靜更加的受到觀眾的喜歡。


現在的寧靜依然大膽、開放。雖然年紀大了,卻也還是那麼美麗。


雨天論娛樂

在討論這個問題時,首先應當考慮的是,姜文在拍攝這部電影時的時代背景,1993年拍攝,1995年上映,改編自王朔的小說《動物兇猛》。與現在的國人審美不同的是,在上世紀末期之前,大家都還未把骨感美當成社會的流行主流,以凱特摩斯引領的骨感美為例,那已經是20世紀末期的事了,而且考慮到西方對東方的影響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滲透,所以在拍攝這部電影時,豐滿恐怕仍然為人喜歡。

再者,要考慮到故事設置的時間背景,這部電影講述的是文革時期,一群部隊大院的孩子的青春故事。在現在仍能找到的一些那個時代的宣傳畫或者招貼畫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健康強壯的女性形象,那個時代宣傳的就是婦女能頂半邊天,這樣才是符合時代的審美,那麼寧靜的豐滿放到那個時代背景裡,也就不足為奇了。

寧靜扮演的米蘭是馬小軍一行人的幻想對象,在塑造這個形象時,相比導演也有意識地把她和陶虹扮演的餘北蓓做了對比。米蘭比馬小軍大幾歲,屬於發育良好的少女,寧靜的豐滿身材能夠很好地凸顯發育成熟的女性的曲線美,這樣更能彰顯少年對她的意淫來自於其本身的美好。

最後想說的是,馬小軍的母親由斯琴高娃扮演,寧靜在電影中三位主要女性角色中,沒有斯琴高娃胖,也不像陶虹那麼瘦,可能也暗含了她是處於兩者之間的年齡和美,另外也有姜文的一些個人審美在裡面吧,姜文應該就是比較喜歡豐滿的女性的,所以讓寧靜來主演米蘭也就不足為奇了。



文/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