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發作時怎麼才能緩解疼痛?

孫先生-專屬

全科D醫生來回答這個問題

以上是D醫生的建議,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全科D醫生

痛風是嘌呤代謝障礙引起的慢性代謝性疾病,臨床特點為高尿酸血癥、反覆發作的痛風性急性關節炎、間質性腎炎和痛風石形成,嚴重者有關節畸形或尿酸性尿路結石。

2.非甾體抗炎藥:包括吲哚美辛、萘普生、布洛芬、保泰松、羥保泰松。吲哚美辛開始劑量為50mg,每6小時一次,症狀緩解後繼續按此劑量服用24~72小時,以後逐漸減量至25mg,每天2~3次。新一代的環氧化酶-2抑制劑艾託考昔(120mg,每天一次)的止痛效果顯著。

4.鎮痛藥:關節劇烈疼痛患者可口服可待因30~60mg,或肌注哌替啶50~100mg。

痛風發作常見的誘因有受寒、勞累、酗酒、食物過敏、吃高嘌呤食物、感染、創傷、手術等,痛風患者要儘量避免這些情況的發生。

飲食方面

痛風患者蛋白質攝入量限制在每天每公斤體重1克左右(如50公斤體重的患者每天最多攝入蛋白質50克),並忌進食高嘌呤食物(動物的心、肝、腎、沙丁魚等)。患者需戒菸,多飲水,保證每天尿量大於2000毫升。必要時口服碳酸氫鈉(1~2g,每天3次)鹼化尿液,當晨尿酸性時,晚上加服乙酰唑胺250mg,避免結石形成。


倩Sur

首先,可採取的一般措施是避免劇烈運動,囑咐病人臥床休息,抬高患肢,可以冷敷目的是緩解紅腫熱痛。這個時期不要熱敷和按摩,可以用外用消炎止痛藥膏如扶他林軟膏塗抹腫痛處以緩解炎症,減少疼痛。

其次,哪些藥物可以用於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期?選擇藥物有何注意事項?

痛風急性發作期

可用的藥物有三類,每種藥物使用有自己的利弊,建議諮詢專業醫生後用藥。

1、非甾體類消炎藥 早期和足量使用,痛風發作前24-48小時口服,療程是4~10天,此類藥物種類很多,按化學結構分為:水楊酸類(阿司匹林),丙酸類(布洛芬),苯乙酸類(雙氯芬酸),吲哚乙酸類(吲哚美辛),吡咯乙酸類(託美丁),吡唑酮類(保泰松),昔康類(吡羅昔康),昔布類(塞來昔布、羅非昔布等)。還有尼美舒利、萘丁美酮等未分類的。這類藥物口服一定注意不良反應!記住藥物不是吃的越多越好,更不要兩種或更多非甾體消炎藥一起吃,效果不會更好,反而副作用增加。

2、秋水仙鹼 也是要早期應用,超過兩天開始服用秋水仙鹼效果不佳。目前傳統服用方法即每2小時口服2片直到出現消化道症狀的方法被小劑量療法取代,開始服用2片秋水仙鹼,1 小時後再吃1 片,1天后再吃1 片,以後每天2-3次,一次1片。也可每天三次,一次一片。

3、糖皮質激素 短期內服用小劑量激素的不良反應較少見,療效和非甾體抗炎藥相當。

以上三種藥物無好壞之分,只有是否適合病人之分,也就是個體化用藥,儘量減少藥物的副作用。

非甾體抗炎藥的副作用有胃腸道、腎臟和心血管影響。如腎功能不全病人建議不使用非甾體抗炎藥;秋水仙鹼容易有消化道反應,出現腹瀉等不建議繼續服用;糖皮質激素可以影響血糖,合併糖尿病的病人使用時要嚴密監測血糖。

另外,一些中藥複合製劑也可輔助緩解痛風急性期的症狀,如痛風定等也可有效。



風溼免疫科孟醫生

劉醫生談骨論筋🏄痛風發作時的治療🏄

患有痛風的人還是非常多的,經常接診痛風急性發作的患者。夜晚時突然出現足部疼痛來就診。大部分是第一次疼痛,也有知道自己患有痛風的人。痛風急性發作如何能緩解疼痛?下面給大家說一下。


什麼是痛風?

痛風是指嘌呤代謝紊亂和(或)尿酸排洩障礙所致血尿酸增高,局部晶體形成的一中異質性疾病。它所獨有的特點是高尿酸血癥、痛風石沉積、痛風性急性關節炎反覆發作、特徵性關節炎和關節畸形。可以引起腎炎和腎結石。

痛風的症狀

1.疼痛。常在夜間突然出現下肢遠端單一關節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以踇趾和第一蹠趾關節處最多見。2.高尿酸血癥。3.發燒。4.痛風石的形成。5.初次發作幾天者後緩解,疼痛部位皮膚瘙癢和脫屑。6.疼痛關節處的骨和軟骨破壞。7.腎病和泌尿繫結石。


關於痛風的病因及臨床表現在我以前的文章中寫的很詳細了,這裡就不做過多介紹。

痛風急性發作引起疼痛時。要絕對臥床休息,避免關節負重,並抬高患肢。儘早應用秋水仙鹼,因其療效可隨時間的推移而下降。

2.非載體類的消炎鎮痛藥。

3.糖皮質激素。起效快、效果好,但容易復發。

痛風平時的預防

1.飲食控制。一定要控制高嘌呤食物的攝入。如魚蝦類、豆製品、動物內臟等。


2.禁酒。特別是啤酒。

3.多喝水,促進尿酸的排出。

4.適當鍛鍊身體。

5.不用抑制尿酸排洩的藥物。

大家可以關注我或者下方留言,以獲得更多醫學知識。

關注🏄劉醫生談骨論筋🏄享健康人生

劉醫生談骨論筋


博晝

平時注意不飲酒,不吃海鮮,不吃醃製物等。


刺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