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中國的攝影熱?

十七年蟬24

是的,近幾年來,專業攝影、淘寶攝影、攝影愛好者、還有手機攝影多了很多起來。

無論什麼事都有兩面性的,不完全像問題人所描述的“身邊的朋友也紛紛被裹挾到這股熱流中來,寫詩的不寫了、畫畫的也不畫了……藝術就是一種情感的發洩,既然錢能解決,誰還動腦呀?攝影熱毀了很多有才華的人!”

個人觀點:

  1. 現在中老年人退休了,很多人在家裡太無聊,有部分人都去報名老年大學,學習各種技能,也有很多學攝影的,相機有入門級的, 也有貴的,他們都有自己的退休工資,拿出一小部分來購買相機,我覺得是很好,非常贊同和支持,攝影又可以陶冶情操,外出採風,身體也同樣得到鍛鍊,一舉兩得。現在是智能手機的普及,我市區也成立手機攝影協會,根據個人收入,完全可以自己選擇攝影工具的,這些人也不在乎自己拍的好不好,很大部分人就愛熱鬧,當著遊山玩水。

  2. 有才華的人,並不會攝影而毀了,但會有了攝影后,創作靈感源源不斷。

熱愛攝影的人,自然就是樂趣,不熱愛的人,根本就不玩攝影。


攝影PS教學666

我是09年迷上攝影的,佳能先是500d入門機,13年又入了無敵兔。鏡頭買了五六個,算下來這些年花在硬件上,有五六萬了,也算半個發燒友吧。每年圖片拍了不少,也加入了幾個攝影群。但從17年起,對攝影沒那麼狂熱了,攝影群也慢慢退出了大半。主要有幾點看法:

(1)現在圖片太多,任何景點都大片無數,想要有點自己特色,很難;又不想總是重複,興趣淡了。

(3)很多攝影人的表現,令我失望;在景點搶位置,鏡頭前會突然出現一個攝影人擋住你;大師們室內交流開會隨意抽菸,不拘小節;到農村不分場合,到處亂拍,招致村民反感。

還能舉出一些,就不多說了,呵呵。現在的攝影,熱鬧有餘,但大片真的很少,儘管整天大家都在互相奉承“大師”。只是個人一些看法,有錯勿怪。


廬州老布衣

全民攝影熱的形成說明什麼呢?

一、經濟條件充許,對老年人來說圓了相機夢,這代人年青時吃飽穿暖養老顧小,基夲沒有能力購買如照相機之類的奢侈品,現在條件好有能力,圓夢正當時。至於年青人,買個入門級的單反,分分鐘的事。

二,旅遊熱帶動了攝影熱。現在全民旅遊方興未艾,跟團遊的特點就是上車睡覺,中途xX,到了景點就拍照,如果脖子不掛個相機都不好意思下車。

三、數碼相機的儲存功能,刪除功能以及後期的處理比銀鹽的膠片機強大又簡單多了,直觀可視,上手容易,操作快捷,所以使用的人多起來很正常。

四、提高品位。通過初級的學習,和不斷的努力,對構圖 用光及相機操作使用原理,都在不斷的提高,部分攝友通過網絡,媒體的交流(尤其像頭條這樣的舞臺),給他們提供展示自己對祖國,山水,家園美的熱愛的平臺,同時又提高了藝術創造力 鑑賞力,但這部分只是攝影大軍的少數。

當然還有好多原因,使攝影熱不斷開溫,隊伍不斷壯大,這都是好事,是國家之興,百姓之興。


藍箭s

“攝影熱毀了很多有才華的人”,我並不認同題主這句話。學鋼琴的不一定想成為演奏家,學畫畫的也不一定為了當畫家,學攝影的最終目標也非得當攝影大師。

那麼還學來幹嘛?或者為了培養興趣,陶冶性情,或者為了自娛自樂,對,就是娛樂,忙碌生活和工作之餘的放鬆,跟唱K或公園打牌跳舞一樣的娛樂,方式不同而已。

攝影是指使用某種專門設備進行影像記錄的過程,一門看似高不可攀的藝術創作活動為什麼能普及化?正是因為“影像記錄”這四個字。

有人買相機玩攝影只是為了記錄兒女的成長過程,有人買自拍杆為了留下自己到處一遊的影像,有人喜歡做獨行客,有人喜歡扎堆玩。不管拍景拍人,圖的就是一個開心、放鬆,千萬別要求拿起相機的人就得出好作品,那是不是拿起乒乓球拍的人就得當馬龍劉詩雯了?


當季節性的美景到來時,賞景之人紛紛而至,單反機、微單、手機、平板機也紛紛上場,這就是題主所說的“中國式攝影熱”,為什麼要打上這個標籤呢?難道外國就沒有嗎?

兩次去菲律賓旅遊,天天在餐廳吃飯都見到本地人拍大合照,很驚訝,在當地工作的朋友見怪不怪地說:“當地人比中國人還喜歡拍照!”那麼是不是也該叫“菲律賓式的攝影熱”?



當拍照手機的普及,攝影熱中多了很多手機拍照的人,包括中老年人的身影。有人喜歡廣場舞,有人喜歡到處走走拍拍照,記錄之,何樂不為?當然,有人會怪太多自拍杆影響了他的拍攝,有可能,你也擋住了後面正在取景的拍攝之人。相互體諒才有好心情拍攝。



真正搞攝影創作,攝影還真的是件大動腦筋的事情,沒點審美沒點技術還真拍不好照,錢能解決的只是器材或者旅途的費用而已。

不管是專業的藝術創作還是業餘拍拍照,在拍攝的過程中保持一個好心態才能享受攝影帶來的美好一切。


梓見拾影記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有了大幅的提高,在文化精神層面上的提高成為每個中國人的追求方向。作為攝影最初只是新聞媒體報道的一個輔助手段和人們日常生活的一個點綴,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和攝影工具逐漸平民化,中國的老百姓開始嘗試自己動手拍攝,攝影交流隨著報刊和雜誌也開始普及起來,最初只是為報刊進行拍攝的攝影人也逐步開始走向市場,成為攝影市場一批吃螃蟹的人。

說實話,最初的攝影談不上藝術化,僅僅是景物現場的一種簡單轉運,他們滿足了更多人對自己沒能達到是新奇世界的好奇心,更使得其中一部分人去購買攝影設備去追隨去拍攝,這些人因為沒有報刊等平臺的推廣只是在簡單的民間進行交流,但正是這簡單的交流,成為星星之火,曾經高高在上的攝影不再是報刊的專屬,而是老百姓真真正正能夠實現的夢想。經濟收入的提高帶來是人們對周邊同類人擁有攝影相機的羨慕,進而自己也不自覺的購買相機去拍攝成為攝影人的一份子。

攝影熱,其實不是攝影本身的熱,而是中國人在追求自己精神層面上的熱,這種熱裡面帶著兒時夢想,帶著超越他人的夢想,帶著比學趕幫超的夢想,帶著一夜成名的夢想,帶著附庸風雅的夢想,帶著只買最貴不買最好的霸氣等等等等,夢想如狂風捲著冰雹撲面而來打的人呆狂卻樂此不疲的狂奔!

其實,攝影也沒有問題說的那麼辛苦!有的只是攝影人自己被自己的夢想帶著狂奔後那份莫名興奮後如狂飲癱倒那份空靈!因為,他們的腦海裡總有一個聲音在召喚他:最美的就是你沒有到達過的地方!能拍攝最美的就是你還未曾使用的裝備!

借唐·王維的《鳥鳴澗》放鬆一下心情:

人閒桂花落,

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

時鳴春澗中.


我陪伴您享受攝影的快樂!


好攝影

攝影在中國只停留在熱上,離精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因為美學教育在國民素質培養中被次之化,導致絕大多數美盲愛好者們只停留於拍,而不是創作的層面。

另外,國內各種小商販意識的人(注意,我說的是小商販而不是商人)以及懷揣叵測的人,把原本澄澈的大環境攪和的烏煙瘴氣,這讓中國的攝影越來越背離了攝影本身該有的那個樣子。

於是乎,各種的漁江晚釣,各種的斗笠蓑衣,各種的鹽田掠影,就像流水線上滾動下來的一樣,鋪天蓋地的撲入你的視線範圍。

於是乎,各種交情之間的交互吹捧,各種權謀之間的傾軋交易,各種因果延伸出來的視而不見,就匯聚起一團汙濁瘴氣下的歌舞昇平。


百姓眼

不過很多事情也存在不好的現象,反映在很多器材商利用多種營銷手段,利用一些人的盲從心理拉隊伍,還有很多以攝影名義的斂財活動不注重活動質量和人員素質培訓,出現許多不文明現象,讓大家對攝影產生一定的誤解和偏見,這些不良現象也是到了急需整頓的時候,希望國家文化部門能夠加強管理,引導大家走上一條健康向上的攝影大道上來,所以攝影人還需要理性對待這些事情,應該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攝影技能,挖掘深度主題,記錄生活的同時多傳播一些正能量的信息,以健康良好的心態來面對生活,面對世界。這個問題回答相對簡單了一點,希望大家多提建議,不對之處請多多指正。祝大家健康攝影、快樂攝影,多出佳作大作,不斷充實和豐富自己的精神境界。個人的攝影小品


個人街頭抓拍


紅竹石攝影藝術館

中國的攝影熱其實是一種非常好的文化現象,但是我覺得需要更多地對其進行引導,用較為科學的,普世審美來引導民眾的攝影品味,而非是一味只想著在這個基數重大的產業鏈中撈一筆,全然不顧中國攝影的發展。

中國式的攝影已經影響到了中國的經濟發展,成為了推動經濟發展中必不可少的一大版塊,從經濟學角度分析,攝影的器材消費,拉動了人均的消費水平;旅行消費則是對於第三產業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進作用,使得原本不存在的小地方人為地成為了眾人皆知的旅行攝影聖地,為當地的發展帶來了良好的契機。但是,這樣發展,對於攝影本身其實並沒有太多的幫助。往往就是老法師扎堆拍攝,眾人照片追求極致的形式和畫面的唯美,淪為了一種低級趣味的娛樂形式,反正忽略了攝影本身所具備的鏡子作用,無法讓人冷靜地做一些對於人類,社會的思考了。


縱橫視覺ZoneFoto

這個問題應是拍照熱,為什麼?因為就攝影來說,要求有攝影技術,內更有四大要素,光圈,IS0,快門速度,測光點選取。再深入則是各種構圖法,多重曝光層疊拍攝等。所以現在國人大多手機,相機是單用來拍生活照多。

而為什麼有這樣熱呢?因過去相機是奢侈品,在國民收入不高時,在景區,擁有相機拍照是引起多少人豔羨眼光 ,同時器材,膠捲則不是普通國人承受的消費啊。也壓抑了廣大民眾的美景留影的需求和願望。

自現在國人的收入增加了多倍,對於拍照器材亦可承受其消費,加上手機亦具備了拍照功能,這就引起了拍照的大爆發,加上國內近年的山林,綠化,景區的建設,人的口袋亦有承受旅遊消費,就更使這拍照風氣躍上一層。無論剛會玩手機的毛孩上至白髮蒼蒼的老人家,都會。。。耶。。。。卡嚓。人過留聲己改人過留影啦。。。

所以因愛美,有條件拍照更是人的需求。產生這種熱就自然不過了。。。來,,看這裡。。。。咔嚓。。。各位,享受拍照的樂趣吧。。。


半字叟

攝影作為藝術形式的一種相對繪畫、書法更容易上手,任何人只要按下快門都能輕鬆記錄下你所看到的畫面,但要畫一幅畫就不是所有人能做到的。中國人喜歡做容易取巧的事,買套攝影器材就能湊到攝影圈子裡搞藝術創作,滿足自己追求藝術的心願,如果提只毛筆是絕對混不進繪畫和書法圈子的,不過絕大多攝影愛好者拍的只是照片而不是攝影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