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戶如何運用KDJ指標選股,如何精準把握買點,輕鬆選好股?

陽剛的鷹眼俠

KDJ指標又叫隨機指標,通過一個特定的週期(常為9日、9周等)內出現過的最高價、最低價及最後一個計算週期的收盤價及這三者之間的比例關係,計算K值、D值與J值,並繪成曲線,來研判股票走勢,起先用於期貨市場的分析,後被廣泛用於股市的中短期趨勢分析。

根據K、D、J的取值(0-100),又可將其劃分為三個區域,即超買區(80以上)、超賣區(20以下)和徘徊區(20-80之間)。

下圖框選區域創業板指K、D、J均處於超買區,也預示著當時股價運行於階段高位,其後也都出現了較為明顯的調整,修復了過高的K、D、J數值。


因此,我們可以發現,KDJ指標其實是一個非常好用的衡量股價運行區域的指標,即當K、D、J值均處於80以上時,此處就為當下的階段性高位,交易者此時更多該考慮的是賣出而非買入;而噹噹K、D、J值均處於20以下時,此處就為當下的階段性低位,交易者此時更多該考慮的是買入而非賣出。

那為何是考慮買入、賣出而不是直接買入、賣出呢?

這就不得不說KDJ指標的一個特性——鈍化。

由於K、D、J的數值永遠在0-100的區間內上下波動,即在一些極端情況下,K、D、J的數值己經到頂而無法超越100(或已經躺底而無法低於0),而此時行情價位卻同樣在激烈地變化著,這必然會給用隨機指標來判別行情帶來盲區。

例如今年年初時上證指數一路高歌猛進,創紀錄的11連陽後,僅收出1根陰線,便再度一波7連陽走勢,下方KDJ指標便出現了高位鈍化現象,如果在K、D、J越過80時就選擇賣出,恐怕會有些懊惱。


那如何防止過早買入或賣出呢?

建議在KDJ的超買區域,可以等待K值或J值跌破80後,再做賣出,而在KDJ的超賣區域,可以等待K值或J值越過20後,再做買入。需要注意的是,這種鈍化的極端現象,多發生在超強勢個股或超弱勢個股裡,並非所有個股在上漲或下跌時都會出現鈍化現象。

當然,除了超買和超賣區域,KDJ同樣也可以運行於20-80之間,尤其是K、D、J的數值在40-60之間徘徊,反覆出現金叉、死叉現象。

例如今年2月上證50指數的走勢一般,那就說明此時為盤整行情,暫無趨勢方向,觀望為主,可以不參與買賣行為。


需要注意的是,KDJ的運行並非遵循從0至100或從100至0的路徑,如果那樣,炒股將變得非常簡單,所以再次需要提到趨勢二字,即當股價處於下跌趨勢時,KDJ的運行從0起步,在50附近就可能戛然而止,隨後從50再運行至0,股價往往會再創新低;而當股價處於上升趨勢時,KDJ的運行從100至50可能就獲得支撐,再從50運行至100,往往股價會再創新高。

至於使用KDJ指標精準把握買賣點,那就需要配合多個週期的K線圖來共同研判。

以目前散戶朋友比較喜歡的短線操作為例,首先應該關注日線圖中,股價運行為上升趨勢的個股,何謂上升趨勢,可關注我之前回答過的另一個問題——《股票從左側交易轉入右側交易後,如何確認買點?》

其次,再切換至5分鐘圖,如果KDJ此時處於5分鐘圖裡的超賣區域,一旦K、D、J的數值向上突破20,就是一個不錯的買點。當然,如果有耐心等到5分鐘、15分鐘、30分鐘、60分鐘、日線同步向上脫離20的超賣區域,那麼將是更好的買點。



每日股市看盤

指標只是用來分析理財產品的參考依據,最好選用三相指標綜合運用,這樣把握性會更高,準確率也更好!

過多的指標會影響分析方向,單一指標參考依據不足,從而影響準確率,所以,選用KDJ指標到底能不能精準把握買賣點呢?個人認為,少數情況下可以,大部分情況準確率太低,所以,根本談不上精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