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蝦的養殖給中國帶來哪些影響?




灣塘谷

哲學的辯證法強調: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

小龍蝦的養殖也是一樣,它帶來的影響有好有壞。

一,好的方面

1、對於我們吃貨來說又多了一種美食

什麼麻辣小龍蝦,十三香小龍蝦、蒜蓉小龍蝦、燒烤小龍蝦等等,色澤誘人,味道鮮美。每每看到圖片中做好的一盤盤小龍蝦都禁不住地流口水。“夜宵小王子”聲名在外,廣受歡迎。

2、對於農民來說又多了一條增收渠道

小龍蝦適應能力強,屬雜食性動物,食物來源廣泛。養殖模式可池塘養殖、稻田養殖、藕田養殖等,還可以和其他鰱鱅魚、河蟹等混養。小龍蝦的這些養殖優點,可以大大降低養殖難度,再加上現階段小龍蝦價格優勢明顯,能給養殖戶帶來增收渠道。

二、不好的方面

1、市場炒作可能帶來風險

近幾年,小龍蝦價格一直走高。這其中的原因除了供求關係在影響外,也可能會有市場炒作行為存在。當炒作的“泡沫”一破滅,吃較多的肯定是廣大養殖戶朋友們。而且,現在價格一直盤旋在高位,這樣的風險也就越大。

2、跟風養殖導致質量參差不齊

看到別人賺錢,自己肯定也會心癢癢。養殖的多了,但經驗和技術上還是有差別,小龍蝦質量也就不同。另外,苗種退化也會影響質量。質量的背後,就是整個市場,所以質量也就關乎市場好壞。

3、謹防生態威脅

小龍蝦也是外來物種,而且逃逸性強,進入自然水體也會造成生態入侵。現在有的地方的自然水域中就有了小龍蝦的身影。別小看這些生物,想想清道夫就知道了。

總之,作為吃貨和水產工作者,我肯定希望能有龍蝦吃,也希望能靠龍蝦賺錢,更希望我們是生態環境不被破壞。


大美自然

三大影響。

一是豐富了我國蝦類組成。小龍蝦,學名克氏原螯蝦,原產於北美等地區,經過半個多世紀在我國長江中下游的環境適應和近二十年的人工增殖和養殖,小龍蝦正式成為歸化的一個新物種,成為我國經濟蝦類中的一個新成員。

二是拓展了我國水產業養殖外涵。近年來我國南方小龍蝦主要在稻田與稻穀的種植一起,實行稻田綜合種養,實現了一水兩用,一田雙贏,即生態種養,糧錢雙增。

三是為農民增收的一條新途徑。通過親歷親為表明,一季中稻65O公斤的同時,出產蝦種(大規格)125公斤左右,比單純種稻畝純收入增加2500一3O00元。

一一回復於美國康奈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