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炒房時代誰在乎中興被美國封殺?快看日本的前車之鑑!

最近中美貿易戰在升溫。中興被美國以違反出口禁令為由限制使用美國生產的芯片和軟件。若真的執行美國這一決定,將導致中興破產。因為中國在一些諸如MPU、DSP、DRAM、NAND芯片以及操作系統、工業控制軟件等方面還無法實現對美國產品的替代。

全民炒房時代誰在乎中興被美國封殺?快看日本的前車之鑑!

很多人認為,美國對中興下手,表面上是中興不遵守美國法規,深層次的原因則是打擊中國在科技、創新領域的發展,製造中國科技崛起的“噪音”。

對於美國對中國發起的這場貿易戰,很多有識之士認為這同20世紀80年代日本與美國之間的貿易摩擦十分相似。也是因為那場激烈的貿易戰,讓日本經濟泡沫破裂,陷入了“失去的10年”,至今日本經濟仍未恢復。

全民炒房時代誰在乎中興被美國封殺?快看日本的前車之鑑!

在閉幕沒多久的博鰲亞洲論壇上,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發表演講時表示:

中國在很多領域進步飛速,直逼美國,令美國頗有壓力感。這與日本曾經經歷過的情形非常相似。上世紀80年代,日本對美國有很大的貿易順差,在被迫與美國簽訂“廣場協議”後,日元在短時間內迅速升值。這種劇烈變化也對日本的市場、產業、經濟等各個方面產生了巨大的負面影響。中國應該吸取日本的慘痛教訓,提高警惕,謹慎行事。

日本的60年代與中國的千禧年

很多讀者並不瞭解,20世紀60年代之後,日本發生了什麼,我們應該警惕什麼?磐石之心希望與大家一起回顧下日本的那段歷史。

首先,技術進步,帶來了經濟的高速增長。在60年代後,彩色電視機、汽車、空調、冰箱、洗衣機等產品開始普及,帶動了日本人的消費。消費需求的爆炸式增長,讓經濟高速發展。

隨之而來的是日本人生活方式、文化的改變。他們從自建的木屋搬到了鋼筋水泥的公寓樓,不再以醬湯、泡菜為主食,開始吃西餐、咖啡、麵包。集體意識淡薄,個人主義盛行。

其次,城鎮化進程加速,勞動力稀缺。隨著製造業在日本蓬勃發展,大量工廠都需要勞動力。於是,農村年輕人紛紛到城市打工,勞動力越來越稀缺,勞動力的價格也在不斷提升。據說,當時日本政府專門搞了“集體就業列車”,載著農村和小城鎮的初中、高中畢業生去大城市就業。

再次,工業化加劇了環境的汙染,付出慘痛代價。由於追求經濟和利潤,忽視環境。日本在60年代也是汙水橫流、空氣汙染,日本民眾開始抗議政府的不作為,發起了對政府的訴訟,而且還贏了。

第四,日本成美國的最大貿易順差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導致日本人收入大幅提升,對外貿易順差開始大規模出現。到了80年代,日本成為美國的最大貿易順差國,美國對日本則是最大的貿易逆差國。

曾經,日本1美元一件的襯衫席捲了整個美國。日本生產的內存條把英特爾都打趴下,因為日本企業制定了總比美國內存價格低15%的策略。

此外,鋼鐵、電視機、汽車、錄像機等諸多產品在美國獲得熱銷。這引發了美國的極大不滿。

以上這四條,與中國這幾十年的發展何其相似?從1980年開始,到2000年,20年來,我們也是趕上了技術進步帶來的消費需求增長,趕上了製造業蓬勃發展帶來的就業高潮,人民收入水平持續穩步提升,同時環境汙染嚴重。

90年代日本衰退後,2000年開始,中國接替了日本,成為美國的最大貿易順差國,而且順差的金額逐年攀升。

趕超歐美背後積累起來的泡沫經濟

中國已經連續多年保持經濟高速增長,GDP增速每年都在7%以上,自從2015年才開始回落。而日本從60年代開始經濟就高速增長,直到20世紀70年代初才停下來,70-80年代的經濟增長率下降到了4%。

一些經濟學家認為,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增長過渡,“L型”將成為常態。這與70年代,日本經濟學界的共識驚人相似。

日本當時的GDP已經位居全球第二,僅次於美國。中國目前GDP也是僅次於美國,位居全球第二。日本人均收入水平與美國人均收入之間的差距在10年間縮小了3倍,

中國人均收入也是高速增長,不過還是隻有美國人均收入的1/7(2017年美國人均年收入36.1萬,中國5.54萬)。

全民炒房時代誰在乎中興被美國封殺?快看日本的前車之鑑!

但是目前,美國銷售的服裝、電器、數碼產品,甚至是房屋,都要比中國便宜。中國的物價水平,已經在趕超美國。

在20世紀70年代後,日本為了應對經濟增長放緩,開始增加貨幣供應量,同時加大國內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大規模修建高速公路、鐵路和機場。

這與我們中國這些年貨幣寬鬆政策、“增加內需”的策略十分相似,2008年4萬億救市大放水,全國各地搞基建。

在那個時期,不僅僅日本貨幣在放水,全世界主要國家都在放水,通脹是當時的主旋律。全球貨幣流動性氾濫,導致各種初級產品以及資源類產品價格暴漲,比如,原油價格、土地。

日本的房地產價格大幅上漲正是發生在20世紀80年代,當時經濟增長放緩後,政府又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於是大規模的出售國債,向銀行借貸,不斷的增發貨幣。

於是,這些錢湧入了日本樓市、股市,一直瘋漲到1990年。因為只有不斷增加信貸,銀行才能活下去。於是,貨幣寬鬆政策和低利息貸款突飛猛進增長,導致80年代廣義貨幣M2的增長率高達10%,而日本的經濟僅增長4%。泡沫經濟就此誕生了,並且越來越大。

日本出現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新現象:

1、當時日本持有土地、房產的人迅速富起來,沒有土地的人被迫放棄購房的夢想。加深了社會的不公平以及憤懣的情緒。

大家可以想一下,我們中國城市發展過程中,那些拆遷城中村的“暴發戶”。有一次我坐出租車,司機正是城中村的。他抱怨自家分的房子少了,而鄰村有人分得22套住房,價值幾千萬人民幣。

2、與此同時,高漲的房價讓炒房客變得越來越多,日本也陷入了有錢就炒房的全民瘋狂狀態。這些因房產、土地變得富有的人,開始買豪車、買奢侈品、出入高檔會所和酒店,揮金如土。

日本全國各地建設了大量超高的辦公樓,卻並無實際需求。大量觀光公園、瘋狂的進行綠化。大量高速公路、鐵路,豪華度假村、旅遊景點也是四處開建,一片繁榮景象。

這與中國近10年來的發展何其相似?全民炒房、大肆興建高速路、鐵路、辦公樓、公園、綠化、景區、城市道路

……這些所謂的拉動內需,本質其實是為了維持經濟增長率,是建立在貨幣寬鬆政策、貨幣增發的鬆軟沙灘之上的泡沫經濟。

美國對日貿易戰,讓日本陷入“失去的10年”

美國自從“佈雷頓森林體系”發佈後,便讓美元與黃金脫鉤,全世界變成了以美元為中心的貨幣體系。

美國人不僅不儲蓄,還過度消費。美國政府長期處於財政赤字高居不下的狀態。而日本為了維持匯率,防止日元大幅升值,日本必須大規模買入美元,賣出日元,提高外匯儲備。20世紀70年代後,日本就成為美元外匯儲備最高的國家。說的難聽一些,是日本人在養著美國人。

2017年10月公佈的數據,中國的外匯儲備為31092.13億美元,位居全球第一,比日本高出近3倍。現在是中國人養著美國人。而且自2008年開始瘋狂增加外匯儲備,直到2015年才開始回落。而中國泡沫經濟的快速積累,正是從2008年4萬億貨幣放水開始的。

全民炒房時代誰在乎中興被美國封殺?快看日本的前車之鑑!

圖:中國的外匯儲備

日元由於是單獨浮動匯率,周圍沒有日元圈。民間和政府貿易都是用美元結算。日本持有全球最多的美國債權,養著美國人和美國政府。美國為了減少貿易逆差,讓美元持續貶值,日元被迫升值,導致日本持有的這部分資產根本無法套現。陷入了極為被動的局面。

美國逼迫日本對外開放,促進美國貨的進口,降低關稅。1985年9月22日,美國、日本、聯邦德國、法國以及英國的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簡稱G5)在紐約廣場飯店舉行會議,達成五國政府聯合干預外匯市場,誘導美元對主要貨幣的匯率有秩序地貶值,以解決美國鉅額貿易赤字問題的協議。這就是著名的“廣場協議”。

接著不到3年時間,美元對日元貶值了50%。日元升值,導致日本的產品缺乏國際競爭力。

而且日本泡沫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並未進行有效的科技創新。日本的科技創新,主要是60-70年代間實現的。之後,泡沫經濟出現,做任何科技研發都不如炒地皮、炒股、搞金融、炒資源這些虛擬泡沫經濟賺錢,沒有人再把精力投入到科研中。

全民炒房時代誰在乎中興被美國封殺?快看日本的前車之鑑!

發展中國家在追趕歐美過程中,可以引進技術和創新,但是一旦加入到經濟大國行列,依靠抄襲、購買、複製別人的技術是行不通的。這也直接導致,日本在技術方面受制於美國,製造業當時大規模轉移到成本更低的中國,國內企業“空心化”嚴重。因此,對美國的貿易戰無還手之力。

全民炒房時代誰在乎中興被美國封殺?快看日本的前車之鑑!

中國的企業中興被美國禁用芯片和軟件,同樣暴露了中國多年來經濟高速發展中對技術創新的忽視。

沒有核心技術,一旦你踏入經濟大國行列,必然被人掐住脖子。在高企的房價、地價促使之下,中國用工成本、用地成本實在是太高了。工廠紛紛向越南、緬甸、印尼等東南亞國家遷移,那裡的成本更低。

與此同時,日本人口老齡化加重,年輕人被高昂的房價和消費打擊的失去奮鬥的激情,日本人對住房、就業、醫療和養老金方面都產生了極大的悲觀情緒。這種悲觀情緒,導致日本人不願意增加消費,社會消費慾望和企業投資慾望都開始大幅降低。

中國也在加速人口老齡化。根據聯合國數據,中國 25-44 歲人口規模在 2013 年左右已經見頂,佔全國人口比重 33%左右,接著開始下滑。2015年中國65歲及以上人口為14434萬人,近十年65歲及以上人口逐年增加,人口紅利逐漸消失。即使放開二胎政策,2017年新出生人口數量出現了下滑。

全民炒房時代誰在乎中興被美國封殺?快看日本的前車之鑑!

而日本政府為了降槓桿,銀行為了保命,又提高準備金,減少對中小企業的貸款支持,於是大量日本中小企業紛紛倒閉。

由於企業的倒閉,樓市泡沫的破滅,炒房炒股的居民出現信貸危機,大量不良債權讓銀行不堪重負。因為許多債權都是通過土地抵押擔保的貸款,而且很多企業之間相互持股,這就是典型的“次貸”。當樓市泡沫破滅,土地價格崩塌式下滑的時候,債權的價格也大幅縮水,日本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已經達不到國際清算協會的8%,瀕臨破產。

1997年後,日本的銀行在國際上被定義為風險銀行,業務受限,山一證券和北海道拓殖銀行的破產引發了日本全國性的銀行危機與貸款荒,接著又有多家大型銀行破產。

由此,日本經濟開始一蹶不振。以上便是日本自20世紀60年代到2000年,經濟高速增長到經濟泡沫因美國貿易戰破裂的全過程。

回顧日本從發展中國家變成發達國家,再到泡沫破滅的經過,似乎與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十分相似。

現在美國又對最大貿易逆差國——中國發動了貿易戰,這與80年代對日本的貿易戰的套路如出一轍,美國的狼子野心,人盡皆知。中國到底如何應對?回到文章開頭,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說:“中國應該吸取日本的慘痛教訓,提高警惕,謹慎行事。”

那麼,中國能否規避日本發展中的錯誤?能否順利化解美國咄咄逼人的貿易戰呢?只是現在全民炒房,Who Care?正如讀者在《中興或因禁用美國芯片倒閉,萬億樓市竟無法抵抗指甲大小芯片之壓》文末留言的那樣: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