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矛盾的深層次原因是什麼?

天天追劇吧

首先大家應該知道,婆媳矛盾在當代社會廣泛遍佈於各地,但卻很少聽說翁婿矛盾與婆婿矛盾,這是為何?


首先是異性相吸的原理,婆媳同性自然相斥,而婆婆與女婿屬於異性相吸,兩者鬧出矛盾的幾率比婆媳少了太多,那麼翁婿之間是同性,為何一樣沒有矛盾呢?原因很簡單,男性比女性處理問題的方式更加簡單直白,如果岳父看不上女婿,那麼女婿根本不可能娶到女兒,而如果已經同意了的話,自然是岳父已經肯定了女婿,這樣的話,自然矛盾會很少。

這時再把話題轉回婆媳矛盾上來,之所以矛盾多,還是因為中國的傳統,畢竟,國外的婆媳並沒有這麼多問題,中國人認為孩子是自己的所有物,而不是把子女當成一個獨立個體,而女性地位在古代一直很低,所以女性應該是兒子的所有物,那麼很多傳統婆媳認為,兒媳也應該是自己的所有物。


正因為有這樣的思想,所以很多婆婆會對兒媳指手畫腳,並且認為是天經地義的,如今女性的地位越來越高,很多女性都不需要依靠丈夫進行生活,擁有自己的事業,這樣的女性獨立性很強,根本不會對婆婆言聽計從,所以兩人的矛盾在所難免。

不過也不排除是一部分兒媳的確做得不好,畢竟該孝順的還是要孝順的,如果完全視老人於無物,那麼就是兒媳的問題了。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趙小明 央視財經頻道特約心理專家


心夥伴

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這個家務事我想主要還是指婆媳之間的糾紛了。婆媳關係好像有點天敵一樣,好的還是比較少的。大多數是鬥而不破,內心多多少少有些小疙瘩在那裡。為什麼婆媳之間比較容易產生矛盾?我想不外乎這樣幾個因素了:

首先是對男人情感的爭奪。常言說女兒是爸爸的小情人,深得父親的千般寵愛。要照我看來,媽媽對兒子這個小情人才是真正的千般寵愛了。男人是理性動物,女兒和女婿發生矛盾,做爸爸的可能會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去開導閨女。這事要發生在兒子和媳婦身上,做媽媽的可不管三七二十一,可能會先去指責媳婦。女人是感性的,明知婚姻是人的必然規律,可是看到自己寵愛多年的孩子與別的女人成雙入對的,雖然不說什麼,可看在眼裡還是有點酸溜溜的情感被剝離的感覺。所以有時就會不時在兒子耳邊敲上兩句,提醒他別取了媳婦忘了娘。

其次是傳統觀念作祟。在我們傳統的心理中,家務事還是女性為主導。本來人都是惰性追求安逸的。在之前的核心家庭中,做妻子的可能會和丈夫為誰做什麼家務有過一些戰爭,只是想著為了自己的男人和孩子,很多時候就認命了。媳婦進門之後,這種平衡的局面就被打破了。媳婦就是媳婦,成不了真正的閨女。做婆婆的或許也沒有想著讓媳婦做多少事情,可是媳婦要是沒有什麼眼力勁,想要婆婆像伺候老公兒子那樣毫無怨言地伺候媳婦,這個我想那個婆婆都做不到。同樣的傳統觀念進了我家的門,就要遵循我家的規矩。十年媳婦熬成婆,現在別說讓媳婦伺候了,反而還要多抄一份心,估計落誰身上也不心甘情願了。

第三是女人的氣量還是比較狹小一些。在家裡,女人的道理只有我歡喜或者不歡喜,而沒有應該或者不應該。這幾年有句話還是比較流行的,說家不是講理的地方是講愛的地方。我想這是男人無奈的自我安慰,沒辦法。就像夾在婆媳之間的那個男人,要想把兩邊都搞定,這簡直太難了。我們男人可以對她們妥協地講愛,可她們之間就未必真的會妥協,即使當時讓步,可是要那一天遇到什麼衝突,那哪怕已經是相隔十年八年了,她們都會兜底翻出來。想想這種小刺一直在心理,彼此怎麼能處理好關係。


鵜鶘心理

這個問題真的是不好回答,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家庭中尤其最不好相處的就屬婆媳關係了,那麼矛盾的深層次出現在哪裡呢?讓我們來分析一下。首先:

〈一〉無論是婆婆還是兒媳婦,感覺忽然間就來了一個外人,對於婆婆而言之前處處事事順著我的乖兒子不那麼聽話了,反而一切都順從媳婦了,心有不爽。

〈二〉對於媳婦來講,相對而言,很聽話的丈夫忽然間覺得不那麼聽話,只聽婆婆的了,明明是我的丈夫呀,怎麼就成了媽寶男了呢,所以更覺不爽。

〈三〉有了心理防線的婆媳二人為了爭寵相互間在此己有了些不適,再加上婆媳二人脾氣秉性本來又不十分的瞭解,於是一時間造成了互不信任,矛盾重重。

〈四〉再者現在人們物質生活要求的比較高了些,對於跟不上節奏的家庭來說就已經是措手不及了。對此彩禮、購房、買車等事宜誰出誰進,出多少進多少的商確中很可能會留下許多的不快,產生了問題的焦點,為今後一起生活埋下了隱患。

〈五〉有的家庭這些情況也許婚後快速消失,相互能夠很快溝通,很快接納,而與此相反,有的家庭問題非但沒有得到解決反而是愈演愈烈。

而這愈演愈烈家庭的主要原因除了脾氣秉性外有個別的還是人品問題。(婆、媳、男皆有可能)

由此可見,通過以上五點就不難看出,一個家庭的組成後,一些老古板兒的婆婆,加上新時代潮流的兒媳,衝突之大,代溝之大就可想而知了,若再遇上不會辦事,不會化解的這個[男]人,那麼一場大戲的序幕在這個家庭也就拉開了,

你說白雪姐姐說的對不對。

[不同觀點見解,歡迎與白雪姐姐共同探討]


白雪姐姐

表面原因是沒有血源關係,深層原因是兩個女人都使用小人活法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file_sign": "\

內因心理學

最主要原因是自私,遇事不站在對方角度看問題。婆婆的心態,我是當媽的,兒媳婦就該孝順我,不該抵兌我,就該聽我的,我也是為了你們好,兒子兒媳鬧矛盾護犢子。兒媳婦的心態:婆婆做什麼都是應該的,我從小在家爹寵著娘慣著,憑什麼到你家就要受欺負,婆媳矛盾老公不該偏向他媽。不要再糾結這個問題啦,遇事想不開的時候,心裡想著“家和萬事興”,我就是用這句話鼓勵自己的,什麼事當時再鬧心,過去了再回想,真的沒必要計較,不管什麼家庭矛盾,化解了就好了,越鬧的不可開交,外人越會看笑話。祝所有家庭和睦!幸福!


在一起有多好

潛意識就在比較誰能控制誰?對方是否尊重自己,看得起自己,是把自己當一家人了嗎?

幾乎為了這個在計較來計較去

都是心理上的戰爭

婆婆心理上排外,兒子是自己的,不樂意一個女人分走兒子的愛!

對兒媳婦考核多,若有一點嫌棄,兒媳婦就記住了!

兒媳是看婆婆是否當她是一家人,若感覺不到真誠,以後就很難和婆婆處好。

婆婆年齡大了,以為心眼多,總嘴巴說拿媳婦當女兒,心裡做不好,媳婦就記住了!

反正這樣,女人心細

只要一方不真誠

很難處好!而且有了矛盾不容易化解。


心岸姐姐


婆媳關係是非血緣關係,卻共同以一個男人為橋樑,這就必然有各種不相宜:

一、認知上的衝突。代溝的存在,流行觀念和傳統意識的衝突,這是客觀現實,婆婆在意自己兒子在家庭的地位、受老婆制約的程度、待人接物中的話語權,而媳婦更關心的是男女平等,男人也要做飯洗碗帶孩子,還得給老婆捶背揉肩等等,一個讓兒子自由,一個讓老公聽話,這就來了對立。

二、習慣上的衝突。有些媳婦不講究,而婆婆卻吹毛求疵型,當有一個鮮明對比時,情況往往更糟,婆婆對女兒怎麼都好,媳婦稍有違背就橫眉冷對,其實,兩人都願意和諧,但這種不自覺的隔閡很難消除。

三、這些都是一點一滴的,自行體會吧!


一路鳴鴻

婆婆和媳婦兩個人,你看我不爽,我看你不爽,對於媳婦來說,如果是婆婆的錯的話,婆婆又不承認這個錯誤,一旦媳婦多說了幾句,吵起來的話,丈夫幫母親的話,那媳婦豈不是很心碎?很傷心?很委屈?即使是事後丈夫再來安慰媳婦,媳婦已經傷心了,難過了,不聽了,這又該怎麼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